C2C电商变轨
自揭伤疤,京东择机停用拍拍网
之前,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鉴于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监管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京东集团决定,到2015年12月31日停止提供C2C模式(拍拍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即日起,拍拍网不再接受新卖家入驻,当前平台卖家的店铺服务期年底结束,到期不再续约。公司设立三个月过渡期,方便卖家迁移及保障消费者的在途交易和售后服务。拍拍网负责人宋旸表示,一同停用的还有移动微店平台“拍拍小店”,而二手交易平台“拍拍二手”仍可继续使用。拍拍网团队将并入集团其他部门,转型做移动社交的场景电商“拍拍”。
京东给出的说法似乎合情合理,但明眼人都知道背后另有深意。在业内看来,拍拍网转型已久,京东此举多少有些“抢戏”的味道。拍拍网宣布停用的消息正值中国电商行业最大的去年年底促销期“双11”前夕,还是老对手阿里巴巴举行“双11”晚会的日子。最重要的是,恰逢阿里巴巴再次陷入假货质疑之时,京东选择宣布关闭拍拍网的时间点非常微妙。
“双11”诞生至今,早已不仅是一场促销大战,更是一场企业之间明枪暗箭的营销大戏。一直将阿里巴巴视做“假想敌”的京东,在多个层面对标阿里。阿里巴巴合作苏宁,京东联姻腾讯,两者都同时找到合作伙伴。促销方面,京东实名举报阿里巴巴胁迫商家“二选一”,并表示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受理举报。在阿里巴巴宣布“双11”晚会后,京东也不甘示弱,联手央视打造“京喜夜”,并发出30亿元人民币红包。甚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也已短兵相接。除了这对老对手,其他商家也不甘示弱,苏宁、国美、美团和大众点评等也纷纷捋起袖子积极参战。
各家电商之间硝烟浓烈,其实只是一场营销“大戏”,“双11”的气氛越火,商家获益就越大。拍拍网停用看似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假货难除,拍拍网折射行业之殇
拍拍网成立于2005年,作为腾讯对标淘宝的C2C平台。此时正值淘宝超越易趣,并且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越拉越大。腾讯希望依托于腾讯QQ超过5.9亿的庞大用户群抗衡淘宝。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拍拍网已排名国内C2C网站第二,仅次于淘宝。不过,腾讯并未对拍拍进行过大的资本投入,也没有利用自身的社交优势进行深度的传播推广,拍拍网处境尴尬,只能坐视淘宝的份额逐渐增加,难有突破。在此期间,拍拍网也经历过转型,但始终没能撼动淘宝的绝对统治地位。
2014年3月12日,京东在上市前获腾讯投资,腾讯将旗下的所有电商平台易迅、拍拍网与QQ团购等打包并入京东,同时在《微信》端提供给京东购物一级入口,再通过二级入口进入拍拍网。对于这次交易,市场一致认为是“京东拿接口、腾讯甩包袱”,对京东接手的电商平台发展并不关注。不过,京东却在两月后重启拍拍网,任命当时京东商城开放平台业务总经理蒉莺春担任拍拍网总裁,并表示新拍拍网在3~5年内不会以盈利为目的,而会通过大量包段和采买资源,给予卖家流量和广告补贴,帮助卖家用更低成本获取用户,试图对标淘宝。
虽然被重金打造,拍拍网却不孚众望,无法拥有叫板淘宝的能力。而在腾讯时代,拍拍网便多次被曝出假货问题。京东接手后,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避免假货,如扮演买家抽检、第三方公司抽检和跟进举报投诉等,却仍难阻止假货进驻。在市场份额小、假货难根除的现实下,拍拍网的退场已经无可避免。
尽管拍拍网自身存在问题是命运终结的重要原因,但该品牌也映射了整个C2C行业的发展现实。从年初国家工商总局与淘宝小二的隔空喊话,到最近法国奢侈品集团开云起诉阿里巴巴侵权售假风波,尽管淘宝方面不断加大打假力度,发布打假报告、增加抽检和卖家相互监督自治等,但C2C平台的假货争议始终难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11月2日在报告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时,援引国家工商总局抽查结果称,2014年的网购正品率只有58.7%,网络购物投诉案件同比增长356.6%。
对于C2C平台来说,由于个人卖家不被要求在工商登记备案,导致工商行政执法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售假者违法成本几近为零。从整体规划上看,阿里巴巴也在向更具品牌安全性的天猫倾斜,对淘宝卖家的政策不断收紧。
实际上,中国电商市场C2C平台的整体增长都面临问题。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年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B2C市场增长65.4%,远高于C2C市场35.2%的增速,同时预计到2018年,C2C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36.5%,B2C将成为主流。
小编观点
抛开京东的营销策略不说,拍拍网的关闭体现了C2C电商的尴尬处境。电商品牌化、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正牌商家入驻有助于净化零售市场,但也给C2C带来巨大冲击。产品低价是C2C模式的魅力所在,在假货难以根治的现状之下,C2C也只能走向变轨。目前来看,差异化与个性化才是C2C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