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榜愈演愈烈, 中小型游戏公司的活路何在?
刷榜则生,不刷则死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本刊曾报道过关于手游圈刷榜以及刷榜公司的情况,虽然当时由于App Store排行榜算法的频繁更改,以及业内对于恶意刷榜的抵制,让刷榜和刷榜公司受到了重创,但这并没有将其置于死地。就在今年年初,App Store上的刷榜情况相比去年可说是更为严重,一天一个样的App Store付费榜已然成了杂乱的菜市场,只要有钱谁都能坐上第一的交椅。
如今网易和腾讯等几家公司的重量级手游产品占据了App Store畅销榜,而这些手游大作每日的收入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想要刷畅销榜的其他游戏,刷榜者每一天的投入可能要达到几十万元人民币甚至更高。因为在畅销榜刷榜已经变得十分的困难,所以刷榜者们瞄准了刷榜成本相对较低的付费榜。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刷榜公司的数量相比去年还要多,而且刷榜价格也水涨船高,去年刷进付费榜前20名大概只需要几万元人民币,而到现在已经高达十多万元人民币了。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去年8月的时候,一款手游产品在App Store的单日付费下载量达到500多人就可能进入付费榜前30名,而到了9月,单日付费下载量达到900多人,才刚刚有可能进入付费榜前30名。到如今一款手游想要进入付费榜前30名的话,那么它的单日付费下载量得达到1500多人以上,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付费榜排名的同样位置所需要的人数增加了这么多,而这正是刷榜所导致的结果。
刷榜的手游和刷榜公司越来越多,一款新手游上市后,若是既没能获得App Store的推荐,又没有选择刷榜,那么玩家基本上是不可能在排行榜中见到这款手游的,这也逼得手游开发商和发行商去刷榜。
“付出”不一定换来“回报”
有人说:“在国内这样超高饱和度手游市场,想要让玩家在千百款手游中看到你的产品,你就得刷榜。”想让玩家看到自己的手游作品的想法谁都有,但刷榜是一种非正当的竞争手段,并且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让App Store这份原本的净土变得污浊不堪。错的事,不会因为做的人多了就会变成对的。
刷榜愈演愈烈反映了手游市场自去年开始的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的现象,大量的新手游涌入市场,导致榜单越来越难冲,而其中有实力的厂商也参与进来,致使榜单顶端显示出一种类似“寡头竞争”的效应。质量上乘的手游作品想要冲击榜单的前5名,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源和成本来买量,但其他的手游作品也想要通过刷榜买量来冲击榜单,如此一来迅速激化了竞争,从而使刷榜的费用不断攀升。其带来的结果就是,有实力、有资本的游戏公司继续加大力度刷榜,而对于那些没有资本的中小型游戏公司则只能寄希望与App Store的推荐,因为烧钱刷榜,这些小公司是刷不赢大公司的。
说起来好像在这条刷榜生态链当中的刷榜公司赚得可是盆满钵满啊!可事实上在这个行业中依旧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因为App Store对于排行榜算法的改变,只有“唯一的Apple ID+唯一设备ID+唯一手机号”才会被当前的审核制度视为“合法”,这大大提高了刷榜公司的刷榜成本,再加上在刷榜过程中的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如App Store商店临时冻结国产游戏评论、其他手游同时冲榜以及被App Store下榜等),很多刷榜公司都是合作共同为一个手游刷榜,但刷榜公司在没有完成刷榜任务之前,是无法拿到游戏公司的刷榜款项的。
停不下的恶性循环
到最后,手游发行商为了完成公司指定的指标,花大价钱刷榜,致使刷榜成本不断上升,而一旦停止刷榜手游产品排名又会直线下降,因此只能继续刷榜。巨额的刷榜费用不是中小型游戏公司能够负担得起的,即便是一些小公司决定用刷榜来冲击付费榜,如果期间表现不好,昼夜之间便会消失在榜单之中,结果就是冲付费榜入不敷出,从而致使整个公司的崩盘。
想让国内市场停止刷榜,基本是不可能的。如今对于中小型游戏公司来说只有三条路,在手游细分市场闯出一片天;高价拿下优质IP吸量;最后则是出海。最后一条相比前两条要来的轻松一些,如今也是最多游戏公司选择的,大量的游戏公司选择海外发行,放弃了国内市场。或许再过不到几年,国内就再难看到新的游戏公司出现,只剩下几家老游戏公司分食国内市场了。
结束语
国内的Android市场早已混乱不堪,现在App Store也在被不断侵蚀,这样的市场环境让不少游戏人心生倦意,不少游戏公司也纷纷出海。是继续埋头做游戏,期待手游会迎来另一个更为纯粹的时代,还是随波逐流跟随市场如今的走向,这是目前摆在国内游戏人面前的一个艰难选择。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