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打假!刘强东为何总被打脸
层出不穷的假货
众所周知,京东是一家以自营商品为主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可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供货商持续增多,假货问题开始泛滥。尤其是京东接入第三方卖家后,假货更是越演愈烈。
2013年6月,有京东客户称京东自营品牌为科颜氏的化妆品是假货。该用户表示,由于自己长期使用该品牌化妆品,分辨能力较强,在收货第一时间就发现有问题。在向京东申请退货无果后,用户到该品牌专柜对产品进行了监测,专柜工作人员确认为假冒伪劣产品。2014年7月,美孚机油发表官方声明,表示京东平台上销售的一款美孚润滑油产品并非美孚官方生产,系假冒产品,且该公司也没有授权京东销售相关商品。2015年3月,由于京东以恒源祥的名义销售其假冒伪劣产品255套,上海市工商部门向京东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销售并罚款。同样在3月,有媒体报道称,被阿里巴巴清理的30家售假商家有12家转战到了京东平台,且大多在京东销售的商品和被阿里巴巴处罚的假货商品高度相似,甚至就是同款。2015年10月,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官网公布了一份由美国商标工作联盟拟定的文件。在该文件中,不仅将京东列入了恶名市场名单,还表示:“媒体和投资者把目光都盯在了聚光灯下的阿里巴巴C2C平台存在的售假情况,却忽略了京东这一平台在假货盗版泛滥的问题上并不比阿里巴巴少。”
除了这些单个事件外,京东上还有一个持续了很久的假货事件。从2012年开始,就有很多微博用户在微博上发文,质疑京东自营的花王纸尿裤系假货,宝宝在使用后会出现红屁股和脱皮等现象。这一事件引起了众多网友对京东的质疑和声讨,花王官方也表示,虽然自己是京东的供货商之一,但京东同时也从其他渠道进货,非官方渠道的货品概不负责。而经过调查发现,被质疑为假货的花王纸尿裤均出自第三方供货商,这也让京东的花王假货疑云持续发酵,直到现在京东方面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产品也没有下架。
“打假斗士”刘强东
作为京东的掌门人,面对假货问题,刘强东一直努力坚持着自己“打假斗士”的正面形象。关于假货,他说出了无数的“豪言壮语”:“京东创业12年没卖过一件假货;在京东买到假货等于中奖了”。“如果我们卖假货,和淘宝有啥区别”……。那么在这位“打假斗士”的带领下,京东到底在打假方面都做了些什么呢?
据刘强东介绍,目前正通过两大措施来遏制猖獗的制假售假,主要核心是提高商户销售假货的成本。一是通过提高对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商户、调整处罚措施和金额(从万元人民币级上升到了百万元人民币级)来避免假货问题。二是与工商等相关部门达成合作,京东方面在发现卖家销售假货后,会报告给当地质检部门,并配合质监部门打击假货。
但在笔者看来,京东那些打假措施似乎并没有改变其平台上假货日益增多的事实。而且,除了高调宣传自己的打假理念和措施之外,刘强东在打假方面更多的是将炮口瞄准竞争对手淘宝,在采访中顺便揶揄一下阿里巴巴的例子数不胜数。某次,刘强东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打假是件容易事,并称:“一名程序员只需一天就能搞定这件事。你能想象得到花80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古驰品牌的手提包吗?”恰好在上一个月,另一位电商大佬马云表示—那些担心淘宝上存在假货的奢侈品牌,应该先看看他们自己的商业模式,并质疑这些品牌是不是太贵了?在这次采访中除了影射马云之外,刘强东还不断抨击友商阿里巴巴。他认为,淘宝是中国最大的假货来源,在线商户之间展开的极端价格战催生了假货,最终在中国扼杀了高品质的品牌产品,“我们的利润已经非常微薄,其他人怎么可能以比我们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卖的是什么货。”当然,作为一个“低调”的企业,阿里巴巴对刘强东的言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其代表称,公司关注的是客户,“竞争对手对我们说三道四,我们不认为这是对其自私主张辩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假货打脸,但解决起来难
作为一名摆足了姿态的“打假斗士”,刘强东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豪言壮语的同时,“祸水东引”这一招也练得火候十足,成功将人们对假货问题的关注焦点,引到了“友商”阿里巴巴身上。可是,京东平台上就没有假货了么?很显然,无论刘强东嘴里说得再漂亮,京东的打假措施再严厉,其平台上的假货依然层出不穷。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京东有假货,淘宝有假货,每个电商平台都在努力打假,可却又没办法让假货彻底消失。缘由在于,假货的根源不在于渠道,也不在于平台,它源于线下,与商业模式本身无关。打不掉造假的源头,就无法控制假货的流通,这并不在刘强东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刘强东的打假,很多时候是在打脸。可是,到底要怎样才能禁绝假货这颗毒瘤呢?
其实,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假冒侵权的打击从未停止。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保障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预防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犯罪。之后的2015年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其中更是提出了明确的打击目标,如食品、化妆品、电器电子产品以及汽车配件等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领域。
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指导意见,但想要从根本上禁绝电商平台上的假货,对于现阶段的国内市场来说,依然是个难题。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就表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隐蔽性强,具有线上线下、环节与区域之间融合的新特点,对传统监管方式构成挑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也表示:“网络打假难,在于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在哪里。网店即使实名登记也未必是真名,也可能填写虚假的地址,让工商部门无从查起。”网络商业模式日新月异,法律常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不管对企业还是执法部门,都常会面临缺乏可参考依据的难题。
而且,不容回避的是,一些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助长了侵权假冒的气焰。不少媒体在采访网络假货问题时都曾了解到类似的例子:某女士花1 000元人民币买了个假的巴宝莉(Burberry)手提包,划伤后拿到正品巴宝莉柜台去修理,店员真就给修复了,根本没看出来这是个假货。这位女士却并不因买假货而苦恼,看见柜台上“同款”正品标价近10 000元人民币,她反倒“偷着乐”。“正品价格太贵,赝品价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又不容易被人看出,起码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这就是知假买假者的真实写照。
想要禁绝假货,除了消费者自身要提高意识,不能知假买假、为虎作伥之外,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加强监督,从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全方位的抵制假货,才能让不法商贩没有可乘之机。
小编观点
虽然目前京东针对假货问题已经打出了一记重拳,但是在现阶段而言,或许并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毕竟假货这个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如果不将这些因素全部解决,想要解决假货这颗毒瘤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刘强东们打假的声量再大,也只能妥妥地被打脸。只有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统一观点和认识,消费者不再知假买假,相关部门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电商企业面对假货问题的态度再积极一些,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有从根本上解决假货问题的可能。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