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6年10期

24期

22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2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2期

01期

写了 605 篇文章,被 5 人关注,获得了 12 个喜欢

企业IM拼杀进行时

混沌初开,巨头布局企业IM

文/ 罗乐文 强子 有缺
前言 在《微信》、《微博》和《陌陌》等产品将用户社交市场瓜分殆尽之后,社交APP在近两年开始向企业IM市场进发。相对于用户市场,企业市场拥有完全不一样的玩法,甚至更具吸引力,一时间参与者众。如今,阿里巴巴《钉钉》的走红,以及《企业微信》的推出让企业IM的拼杀真正被搬上了台面。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企业IM突然成为了巨头话题中的热点,腾讯这样本来就以社交打天下的大佬自不待言,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和网易这种一直期望能在社交领域打开局面的科技巨头也同样已经布局其中。而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中,谁又能够抓住先机呢?

腾讯,携“双枪”入局


2016年4月18日,腾讯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平台企业办公工具《企业微信》,期望能够打开企业IM新格局。而和之前内测版一样,《企业微信》上市初期还是以邀请制的方式供用户体验,不过在近期逐步开放了申请试用入口,让腾讯企业邮箱和微信企业号用户使用。
虽然名为《企业微信》,但它相对于《微信》却有了很大不同。除了一些贴合办公场景的特色功能和OA工具(比如请假和审批等功能)之外,还设置了“休息”功能,让员工能够在休息期间不受打扰不用接收多余的信息。虽然从目前的功能来看,《企业微信》还远不能称为完美和友善,不少用户也反映存在有“自己的手机号码没有存入公司,就无法使用《企业微信》”之类的问题,但APP的上线已经意味着腾讯在企业IM领域走出了坚实一步。
当然,腾讯不会把宝全部押在《企业微信》之上,可能很多用户都还记得,腾讯还有一个名为“腾讯企点”的辅助工具。简单来说,“腾讯企点”是以《微信》为轴心,帮助用户快速打理多个公众号,整合发布内容,并帮助客户对自己的消费者实行精细化管理的SaaS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腾讯企点”能够配合诸如《企业微信》这样的工具,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从而使腾讯在这一领域能够获得更为忠实的用户群体,甚至在必要时将《微信》用户迅速转化为《企业微信》用户。

奇袭,阿里已先行一步


有意思的是,已经在中国的社交APP领域拥有难以动摇位置的腾讯,在企业IM领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至少想要挺进社交领域的阿里一直以来都是“贼心不死”。
咱们知道阿里曾经在三年前推过一款名为《来往》的APP—作为阿里首款独立于电商业务的社交产品,《来往》和《微信》看起来实在是太像了,只是相对于一开始的《微信》,它还支持了阅后即焚和涂鸦两种玩法。有意思的是,这两种功能又正好是昔日QQ火热一时后又抛弃的功能。晚入了市场一步的阿里自然没有从腾讯手里抢到肉吃,尽管花了大力气宣传《来往》,却最终没有获得阿里预期中的成功,反而向世人证明了,有些产品并不是靠钱就能砸出个成绩来的。
而在去年早些时候人们发现,这个来往团队又发了大招—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企业IM。这本来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前不久他们还跑到了腾讯的大本营深圳,在地铁站等地砸入了大钱做广告。这种堪称是把战车开到腾讯楼下的行为,让这款名为《钉钉》的新锐企业IM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相对于还在低调上线首个正式版的《企业微信》,《钉钉》非常大胆地加入了信息已读功能和来电提醒用户查看未读消息等功能。虽然这些功能肯定不会被员工所喜爱,但是阿里想得也很明白,能被企业管理人员喜爱,然后让这些人自上而下地鼓励员工使用《钉钉》,这就已经足够了。
也就是说,在企业IM这一领域,阿里终于走到了腾讯的前面……

 

网易,故作韬晦有几时


相对于腾讯和阿里此次的“擦枪走火”,酷爱闷声发大财的网易则早早低调布局,等待收网。一直致力于制作能够挑战腾讯霸主地位的网易,十多年如一日,都在做一堆名为“丁磊和他的朋友们”的专属社交工具 —从《网易泡泡》到网易微博都是如此。而在《网易泡泡》的基础上,网易又开发了一个为网易企业邮箱客户提供的企业级桌面即时通讯平台—《网易即时通》。不过,如今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有时候起步太早不代表市场就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位置。
在接下来,网易依靠着自己的有道系列产品在办公领域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后又携手中国电信推出了《易信企业版》来重整旗鼓,要在企业级SaaS这块闯出一片天来。而这一次,这一联姻是否又会变成“丁磊和他的朋友们”的自留地呢?结果实在有些扑朔迷离。

原本混杂的市场
除了腾讯、阿里和网易这样的巨头外,不少中小互联网企业也在这一领域中寻找突破,比如《班聊》、《群英CC》与《纷享逍客》等。但是,这些企业IM恐怕很难经受住巨头的冲击。毕竟相对于它们来说,巨头不仅有相当的市场认知度,手里有钱又有人,还有能力推出一系列产品,让自己实现商业闭环,而不会像创业型企业一样,只能靠少数的产品来打天下。
虽然这些中小互联网企业也许在单一产品体验上,不比巨头手中的产品来得糟糕,但是他们产品中那些让其引以为豪的功能,可能最后会变成“养料”,白白给巨头们的产品做了嫁衣—这在中国,实在是太常见了。
因此,从整个企业IM的生态环境构造来看,这个领域实在不适合创业公司入手。这些中小互联网企业现在之所以还能活着,不过是因为巨头们还没有争出一个胜负来,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死存亡罢了。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