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后的聚力 如何改变尴尬地位?
PPTV成为历史
纵观如今的互联网视频领域,聚力一直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与爱奇艺与合一(优酷土豆)等行业龙头相比,它缺少过硬的优质内容,而相较于乐视和暴风,它又少了很多噱头和概念。经过几年的风云变幻,聚力的声量已经大不如前。
尽管在去年,聚力曾经拿下了西甲足球联赛五年的独家版权,但这并不代表着它就可以靠这一版权坐吃山空,毕竟在每年上半年就结束的西甲赛事顶多只能维持聚力几个月的生计,聚力也不得不考虑在没有西甲的日子里该怎么存活。果不其然,聚力发表声明,会进行一次品牌升级,升级后的品牌或许会去掉PPTV。而在5月20日于北京举行的一场名为“聚力”的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也没有出现PPTV的字样,而是统一使用了“聚力”二字。
去掉了耳熟能详的PPTV,一方面意味着聚力将有一场大的品牌战略革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聚力求变的决心,但视频市场风波诡谲,聚力还有机会吗?
改名后的聚力,有何新玩法?
宣布品牌升级后的聚力首先召开了一场战略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与《魔兽》电影的独家网络版权合作成为本次披露的重大消息之一。作为文化娱乐产业的核心要素,超级IP的运营或许将成为聚力验证其新商业模式的试金石。
同时,聚力还联动苏宁集团,结合线上线下,对IP进行O2O的改造,挖掘IP多种形态的商业变现能力。据了解,特别是在IP资源的线下开发上,苏宁拥有丰富的线下门店和布局经验,据可靠消息,聚力将与苏宁联合,开设200家IP周边专营店,销售包括明星照片、海报、背包和艺术品等周边衍生商品。
这些新玩法的加入,为存在感低下的聚力,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不过,这还不足以改变聚力当前的尴尬地位,也不能帮助聚力从单纯的互联网视频公司转型成为文化O2O平台公司。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那么聚力如何才能成功转型呢?笔者认为需要抓住以下三大要素。
第一点是老生常谈,内容。视频是个需要不断烧钱的行业,究其根本是因为优质内容的更新需要资本的持续支持。2015年初,聚力宣布拿出30亿元人民币的丰富内容,到2016年,聚力则将拿出去年的两倍。然而对比合一集团打造网生内容的100亿元人民币和乐视视频扶植原创IP的7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目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无论是美剧、韩剧或是自制剧,腾讯视频、爱奇艺、合一、搜狐视频与乐视等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聚力从内容上与之对抗将很难有胜算。
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前文提到的,去年聚力获得了足球西甲联赛中国地区五年的独家媒体版权的事儿。而也就是在去年7月,聚力体育成功完成分拆独立。根据公司的内部信显示,体育公司将进行独立公司化运作,其拥有独立的研发、销售、节目制作、运营和商务采购职能,新增直播服务、赛事运营、广告销售与体育投资等服务。
体育内容的爆发无疑给聚力带来了新的机遇,聚力的其他内容部门也未尝不可以“依样画葫芦”,着手内容的制造和扩展,提升整个公司的发展空间。
除了内容层面,聚力如何利用与苏宁之间的关系打造优质的电商互动体验也是一大重点。这和阿里巴巴入主合一的逻辑非常相似。随着苏宁系的到来,聚力围绕电商、O2O和生活服务等建立新商业模式的想法也在成型。传统互联网视频行业盈利机会太少,不足以支撑聚力的自身发展,建立视频行业的O2O模式也是一条新的出路。在视频中嵌入商品广告引导用户购买、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类视频等电商化应用场景等都是值得期待的尝试。况且,在聚力的2016战略发布会上,也提到了类似的方向。
最后则是硬件方面,聚力智能电视和聚力手机相继面世。尽管聚力在发布它的三款智能电视时否认其对标的是乐视,但是它在体育、智能电视与视频领域的“硬件+内容+服务+电商”的闭环生态系统与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高度相似之处还是不免引人遐想。事实上,聚力拥有超过30万小时的影视片库版权、囊括了当下85%以上的热播影视剧及综艺节目,以及独家享有的体育西甲赛事,其独有的内容完全可以成为硬件发展的突破口,根本没有必要去模仿乐视的生态战略。
在未来,内容、电商和硬件必将成为聚力转型后发展的重点。而事实上,无论哪一方面,对于聚力来说都有着不小的难度。笔者在感叹聚力壮士断腕般的决心的同时,也期待它有更好的策略和表现,但其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