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药房想赚钱?没那么容易
胃口蛮大的京东医药格局
京东涉足医药领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早在2014年底便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据悉,A证只能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只能做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平台服务商,不得向个人提供药品销售服务,这样的模式显然不符合京东“既做第三方平台,又做自营”的电商思路。因此,从控股安吉堂,到由安吉堂在2015年11月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C证,京东一直都在构建“自营+平台+到家O2O+B2B”的生态。从战略布局的角度看,京东对医药电商领域拥有不小的野心和期望,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些差距。
逐渐完善的监管体系
相比其他电商领域,医药电商从诞生之初便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相关企业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分为A证、B证和C证三种—利用不同的分类对医药电商门槛进行一定设置。由于医药领域的相关企业大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质,拿到由地方局颁发的B证和C证并没有太大问题,所以整个医药电商领域从2013年开始出现一轮井喷现象。
首家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A证的企业为河北慧眼医药科技(已于2014年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八百方与1号店则分别于2014年2月和6月获得相应证书。不过,这三家医药电商平台网上售药的试点工作早应于去年到期,因此河北、广东和上海地方主管部门发出的“叫停令”并不令人难理解。只不过这对于医药电商而言,这无疑是监管部门传递出的一种态度。在这种局面下,京东大药房想要完成“自营+平台+O2O+B2B”的布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拼未来,赔本也要赚吆喝
目前新三板上不少医药电商企业,均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以泉源堂为例,其2014年10月开始电商之路以后,2015年财报显示其电商端的收入达到7 311.1万元人民币,但最终净利润却为负454.0万元人民币。而泉源堂的负利润并非个例,看似砍掉了中间环节,但在极为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为获得更多线上流量,网上药房平台往往不得不付出更多管理、销售和宣传费用。庞大的开支会极大压缩商户利润率,想要赚钱?先烧钱活下来再说吧!
有数据显示,医药电商领域的市场规模近年来的增长率超过了50%。2015年商务部直报系统的医药电商销售总额达476亿元人民币,其中B2B市场规模为444亿元人民币,B2C市场规模为32亿元人民币。相比以万亿元人民币计的医药消费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让网上药房未来一片光明。因而,虽然目前网上药房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境地,但庞大的市场前景,依旧让不少企业前赴后继的投入。京东大药房不是第一个,也决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们真的需要网上买药吗?
虽然网上药房在药品价格上的优势明显,但很对消费者依然对在网上买药充满了担忧和疑虑。与其他假冒商品不同,假药带来的伤害是最为直接的。而网上药房要做的,就是逐步打消人们在这一方面的顾虑,并逐渐培养其消费习惯。而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此外,站在用户的角度,也不是所有药品都适合在网上购买的。首先,处方药无法在网上药房买到。其次,一些应对急症的药物,也是不能够网购的—物流的时间属性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药品的即时需求。因此,网上药房的主要销售模式还是B2B,B2C其实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而就算是这很少的一部分,也主要集中在了保健品和计生用品等方面。
一方面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培养用户习惯,一方面是很多药品用户无法或不能在网上购买,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导致了很多网上药房投入了大量资源,却并不能支撑到整个消费市场成熟的时候。
差异化求生存,任重而道远
赚钱从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网上药房即使未来一片光明,也得先挺过艰难的当下。互联网轻运营的模式让京东和天猫等电商平台得以快速成长,但医药领域绝非简单的轻运营就能抢占市场的。
当传统医药企业也开始进入医药电商领域时,数量庞大的线下门店或者药厂都是其不可替代的重度资产。虽然传统医药企业推进改革的进度缓慢,且在线上流量的争夺上有些吃亏,但互联网企业想要以轻运营模式在医药领域挖掘金矿显然也是不那么容易的。京东自营药房的出现,一方面是京东对整个医药领域的布局,一方面也是京东对于开拓医药领域的尝试,但对于它而言,想赚钱恐怕还得花大力气在差异化上。唯有寻找到自身特色,才有希望在线下和线上众多竞争者之间杀出重围。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