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6年16期

24期

22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2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2期

01期

写了 605 篇文章,被 5 人关注,获得了 12 个喜欢

智能硬件,第二春还有多远?

文/ 曾响铃 王蔚芝 木又寸
前言 智能硬件遭遇当前的困境,其实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力本身的问题,而这又受制于技术瓶颈。然而假以时日,技术瓶颈总有被攻克的一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硬件眼前的困境,或许只是朝阳升起前的黑暗。

智能硬件大潮还并未真正到来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那样,参与智能硬件创业的创业者不少,与智能硬件相关的创投新闻也能时不时抢得媒体的头条—尽管动静不小,但这两年其实并未出现所谓的智能硬件大潮。不过,如果我们在更长一些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智能硬件的发展,则会有不同的感受。
智能硬件的发展之路,和智能手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论调认为,如今的智能硬件正处于iPhone之前的“诺基亚时期”,这并不是说智能硬件领域已经出现了超级巨头,而是表示这个领域智能化的巨大变革还没有真正到来。
现阶段,智能硬件还处于“功能机”或“准智能机”时代—尽管具备一定的智能水平,但还不能成为其最大卖点,市场仍由传统硬件产品所主导。好在连番轰炸之后,智能硬件的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已经在逐渐丰富。因此,对于现阶段有资源和天赋的智能硬件公司来说,他们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花过多的精力去模仿如今的小米,而是该尽力争取做当年的iPhone。

目前,距智能硬件领域的第一款革命性产品的出现,还尚需时日。因为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和标准,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还没有准备好。好在,这些两年前还是天方夜谈的外在条件,如今都已经在逐渐成熟的路上。

标准正在逐渐形成


智能硬件这两年的发展山头林立,有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有低调布局的互联网巨头,也还有转型中的传统家电企业。每个厂商都想建立自己的平台,制定自己的标准。正如前文所说,行业统一标准的缺失,让各自为政的产品成了一座座自嗨的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数据互通和产品的互动。不过,这一切都在好转当中。
在各个智能硬件阵营当中,阿里巴巴自然是最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七月中旬,阿里巴巴联合上汽发布了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被业界誉为是最大的智能硬件。其实,通过一两年的耕耘,阿里巴巴的智能硬件平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7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和中国电信达成合作,将联手打造消费级物联网产品。在此之前,阿里巴巴还和富士康联手打造了杭州云栖小镇创客平台,降低了智能硬件创业的准入门槛。再加之阿里巴巴天然具备畅通的销售渠道,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选择介入阿里小智平台。有意思的是,阿里小智为不同的智能硬件创业者和旗下产品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管理平台,甚至能打通不同产品之间的数据隔阂。
和阿里巴巴不同的是,小米则采用了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这几年,小米通过投资控股的方式,快速搭建起了自己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发布了一大票米字头的智能硬件产品,还成立了新的子品牌“米家”。雷军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统一标准的缺失让连通各个智能硬件产品变得非常困难,小米本着打造“示范工程”的想法,才做了这些智能硬件的生态链布局。而海量的小米手机终端,让这一想法有了可行性。
不只是国内的阿里巴巴和小米,在国外Google和苹果也正开始抢夺智能硬件的规则定制权。在苹果最新的iOS 10系统当中,已经内置了一个名为Home的APP,专门用来掌控所有的智能硬件。显然,要想接入苹果的Home,自然就得按照苹果的规则办。而在Android 7.0当中,Google也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更多支持,小米和华为等都成为了Google官方的合作伙伴。
就在今年,智能硬件领域迎来了一波洗牌。很多中小的智能硬件初创团队面临倒闭,而类似于阿里巴巴、小米和苹果等大佬开始主宰这个市场。而洗牌之后,大山头的逐渐确立,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自然也将呼之欲出。


闻风而动的传统家电厂商


面对智能硬件的风潮,传统家电厂商给出了积极的响应,纷纷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跟进。
早在2014年,海尔就对外发布了其智能家电平台U+,而后其又与阿里巴巴和魅族等合作扩大器智能家电产品的终端支持。而格力推出智能手机的举动,更是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格力将要进军智能家电领域战略的重要一环。
格力选择了自己造手机,其老对手美的则选择和手机厂商合作。去年,美的就和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而就在前不久,美的又宣布和华为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家居产品。美的官方在新闻稿中称:“未来,双方将推出支持华为HiLink协议的智能家电设备,逐步实现华为消费者业务全系列产品与美的全线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
在智能硬件领域,传统家电厂商没有掉队的原因,除了其本身反映迅捷外,领域本身还没能建立起技术壁垒也是一个重点。对于智能硬件创业者来说,设计制造智能硬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硬件”本身,然后才能谈智能。对于已经在家电行业浸淫多年的传统家电企业来说,为旗下的家电产品加一个APP,实现所谓的“智能”其实并没有太大难度。反过来,传统家电厂商还有供应链、规模和品牌优势,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看来,传统家电厂商主要是围绕智能家电进行发力,对于可穿戴设备染指不多。这些领域,则更适合创业者们去发挥想象力。

 

人工智能拯救智能硬件


真正引领智能硬件大潮的,恐怕还得数如今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人工智能。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硬件产品,最大的槽点在于其体验不佳,或者说智能水平严重不足。众所周知,智能硬件虽然本质在于“硬件”,但是核心却是“智能”。现阶段由于技术的掣肘,智能硬件的感知和处理能力都比较羸弱,迟迟不能打开局面。如今声量一路高涨的人工智能,或许能够拯救智能硬件这个“过气网红”,甚至将为智能硬件带来一场iPhone之于手机式的革命。
无论是苹果、Google、微软和Facebook,还是大家更熟知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巨头,都在人工智能领域低调蓄力。AlphaGo大战李世乭的新闻背后,也正是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成长的一种体现。试想,如果将这些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智能设备上,它们的使用体验势必会有很大提升。事实上,类似的例子已经出现。
在智能手机战略失败之后,亚马逊转战人工智能领域,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Alexa和智能硬件音箱Echo,结果大受好评。后者可以和用户进行语音对话,并执行用户发起的各项语音指令。而在今年Google I/O大会上发布的Google Home和Echo如出一辙—其人工智能技术来自于Google助理。事实上,C2C(Copy to China)的机器人潮也已是山雨欲来。这些具备一定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最大特点在于可交流、会感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很显然,这些产品的出现远比如今的智能水杯、智能秤和智能插线板等要有意义多了。
对于巨头而言,一套靠谱好用的人工智能系统将成为其抢夺智能硬件创业者的有力武器。对于创业者来说,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也将由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头羊效应,迅速发展成熟。不过,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很高的门槛,很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商业资源的创业者势必会在即将到来的智能硬件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结束语

智能硬件要掀起大潮需要哪些条件?强烈的用户需求,上游厂商提供更可靠的元器件支持,以及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支持,这三者可以说是缺一不可,不过只要任何一方的快速崛起,都可能为整个领域带来巨变。从目前国内兴起的机器人潮来看,人工智能是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的方向,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