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微型计算机》

2016年22期

《微型计算机》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购买纸刊
写了 11 篇文章,被 1 人关注,获得了 0 个喜欢

极客之选

Moto Z、Moto Z Play

文/ 陈思霖
手机 , 评测
前言 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锤子想到了One Step和Big Bang,小米MIX想到了全面屏、超声波距离感应和压电陶瓷。而作为手机的创造者,Moto也总能在手机上找到新的创意点,从刚开始的“刀锋”手机到个性化定制再到如今的模块化手机,Moto每次都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把玩之后,MC对Moto手机的体会变得更加深刻。

【Moto Z配置参数】

CPU  高通骁龙820

GPU  Adreno 530

屏幕  5.5英寸 2560×1440

内存  4GB

存储  64GB 最大支持2TB拓展

摄像头  1300万(后置)/500万(前置)

指纹识别   前置

电池容量  2600mAh

尺寸 155.3×75.3×5.19 mm

重量  136g

价格  3999元

 

【Moto Z Play配置参数】

CPU  高通骁龙625

GPU  Adreno 506

屏幕  5.5英寸 1920×1080

内存  3GB

存储  64GB 最大支持2TB拓展

摄像头  1600万(后置)/500万(前置)

指纹识别   前置

电池容量  3510mAh

尺寸 156.4×76.4×6.99mm

重量  165g

价格  3299元

 

【模块价格】

摩眼 2299元

魔影 1999元

魔音 699元

摩电 499元

摩范 129元

 

【重以刀锋之名】

//细节图

//细节图

和Moto X系列不同,Moto Z是一个全新的系列,所以从外观上来说Moto Z要和之前圆润的造型和优秀的手感说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薄”,薄得让人震撼。老摩粉们应该记得,十二年前Moto的Razr V3以13.9mm的厚度惊艳了世人,在当时这种前所未有的设计成为了业内的重磅炸弹,随后摩托罗拉也借此东风推出了多款不同型号的Razr V3设备。随后Moto又推出了一款Droid Razr手机,刷新了当时的智能手机厚度记录(7.1mm)。

 

所以在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陈旭东说Moto Z仅有5.2mm厚度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奇怪,毕竟Moto做超薄手机也不是这一次了。但数据终究是冰冷的,当你拿起它时方知5.2mm意味着什么,作为对比数据,iPhone 7的厚度为7.1mm;三星S7 Edge的厚度为7.7mm;小米5s厚度为8.25mm;乐3Pro的厚度为7.5mm,对比国内外的主流旗舰机,Moto Z的超薄所带来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冲击,可谓一点不比当年的“刀锋”更差,就像在发布会上所说的:“Moto Z是一部值得炫耀的手机,你可以拿着它给朋友说‘看我的手机多特别’。”

 

当然超薄的设计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手感方面,太窄的边框不易握持,就握感上来说是没有同门师兄Moto X系列好的。第二则是续航方面,Moto Z搭载的电池容量仅为2600mAh,一天一冲是完全不够的,好在涡轮快充和摩电模块能够弥补这一瑕疵。

 

那么有没有“正常”一点的手机呢?比如说稍微厚点的厚度和更大容量的电池,那么Moto Z Play可能会是你需要的机型,6.99mm的厚度加上3510mAh的电池容量更符合一般用户的需求,而且更低的售价也更得消费者的心,不过代价就是硬件配置整体下调。

 

除去“薄”这一点,Moto Z的外观设计也可谓称得上“争议”,首先是后置摄像头的突出,一般来说手机厂商会极力避免出现“火山口”,但是Moto Z似乎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突出了摄像头,甚至连闪光灯都一并突出了,硕大的后置摄像头模组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不过Moto Z在搭配摩范后壳后却显得相当协调,与摄像头等高的后壳抹去了“怪异感”。也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Moto Z在设计之初所设想日常使用时应该是搭载摩范后壳,不然的话实在是太突兀了些。

 

Moto Z另一广受争议的地方要数指纹识别键了,一直以来Moto都没有为旗下机型搭载指纹识别功能,而第一次推出该项功能时就搞出了一个奇怪的形状——正方形。不同于iPhone的圆形、三星的长方形或是后置指纹识别,也没有“为了好用就和友商相同”的情怀,于是最终选择了正方形这一图形,不仅形状奇异,而且Moto Z的指纹识别键加上Moto的Logo再加上一直以来的虚拟按键,组成的“黑下巴”连HTC看到了都要礼敬三分。虽然造型奇特,但这颗不可按压的指纹键实际使用起来却相当出色,息屏指纹解锁、亮屏长按锁屏、微信支付宝指纹支付,甚至还可以息屏状态下用特定指纹一键进入到支付宝付款页面等功能在Moto Z/Z Play上均有搭载。我们也可以看出Moto Z/Z Play虽然是第一次使用指纹功能,但是造诣之深绝不逊色于其他品牌。

 

其他方面,Moto Z将金属中框上的注塑条和Type-C接口做到了一起;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听筒和扬声器也集成到了一块。虽然Moto Z在努力缩短厚度的同时进行了种种“缩减”,但是依旧没有取消前置闪光灯、红外感应和NFC等功能,实属难能可贵。

 

【轻薄机身里的旗舰配置】

//跑分图

//跑分图

 

一般来讲,轻薄的产品都是主打便携,因为狭窄的机身中难以塞下旗舰配置,就好比轻薄商务笔记本中无法搭载游戏笔记本上的发烧配置一样。但Moto Z却不这么想,既然号称“全球最薄旗舰手机”,就嘚拿旗舰配置出来。

 

屏幕方面,Moto Z上搭载了一块5.5英寸分辨率为2560×1440的OLED屏幕,NTSC色域达到了103.41%,显示效果极为细腻。硬件配置上,Moto Z搭载了骁龙820,并辅以4GB+64GB的内存组合,虽然不是标准频率版,但是也绝对称得上是旗舰配置了,畅玩各类大型手游无压力。中端的Moto Z Play搭载的则是骁龙625,辅以3GB+64GB的内存组合,表现中规中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Moto Z轻薄的机身也不是完美无缺,只有2600mAh的电池容量是其最大的弱点,如果轻度使用,Moto Z可以勉强支撑一天;如果中度使用,大概只能支撑“朝九晚五”;如果重度使用的话,一天得冲两次电。不过好在还有摩电和快充能“抢救”一下。

 

【极客最爱的模块设计】

如果仅仅是牺牲电池容量带来的超薄机身和还算不错的硬件配置,Moto Z/Z Play似乎也就是稍有亮点的两款机型,但是他们背后那16颗镀金金属触点让他们从同质化严重的手机圈中脱颖而出。

 

Mods(摩磁)智能模块是此次Moto Z系列的杀手锏,模块可以通过磁性依附在机身后背,通过金属触点完成对接。与LG G5拓展有限的“下巴”相比,Moto Z的Mods显得适用性更广,而与Google已流产的Project Ara项目相比,Mods显得更接地气。虽然在发布会上与Moto Z/Z Play一同面世的仅有5个模块,但在Moto开发工具Moto Mods Development Kit里面有面向开发者的Reference Moto Mod,其底下有80个管脚的BTB连接器,接口非常丰富,几乎能调用手机所有外围芯片。也就是说,第三方厂商推出的模块包括外接屏幕、音频解码、扬声器以及电池都不需要使用SDK进行二次开发,按着标准做就能支持Moto Mods。Moto的模块化开源可以使开发者们天马行空,就像Android系统一样带来无穷想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看看这首先面世的五大模块。

 

①摩眼——哈苏摄影模块

//模块图

 

要说前期发售的最具“逼格”的模块,哈苏摄影模块绝对首当其冲。1200万像素、1/2.3英寸感光元件、10倍光学变焦和氙气闪光灯的素质还是极具吸引力的,不过其中最大的亮点还是10倍光学变焦。大部分手机都支持数码变焦,但实际上是单纯地将图像放大而已,画质很渣,而光学变焦则是通过镜头镜片移动来真正实现远摄能力,画质没有损耗。

 

今年的iPhone7 Plus就通过了双摄像头实现了2倍光学变焦,成像效果十分出色,那么支持10倍光学变焦的哈苏摄影模块怎么样呢?我们来对比以下样张。

//样片

//样片

 

成像素质上哈苏摄影模块和Moto Z搭载的原生摄像头相差不多,但是在大倍率变焦上有着质的差距,在演唱会、打鸟、街拍等方面表现出色。不过哈苏摄影模块无光学防抖和暗光下对焦速度较慢也确实值得诟病。但在另一方面,即插即用的便利和无缝连接相册、社交软件等功能是其他微单相机所不能企及的。

 

②魔影—— Insta-Share 投影仪

//模块图

 

比起高不可攀的哈苏相机,价格上稍微接地气点的魔影模块其实更得我心。从诞生至今,无论是将手机有线连接PC,还是无线连接电视,一块更大的屏幕总是我们孜孜追求的,而什么屏幕能和可调节尺寸的投影相比呢。魔影模块能投射出70英寸的480p分辨率的画面,不过亮度只有50流明,需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观看。观看电影是,投影画面的清晰度和尺寸都令人满意,魔影内置的电池能支持1小时左右的播放,再加上手机本身的电量,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完全没有问题。

 

③魔音——JBL音响模块

//模块图

 

在模块中较低售价的魔音模块令人印象深刻,在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双喇叭外放,内置支架能让声音向四周扩散,也方便了用户观看视频时使用,额外增加的电池能提供 10 小时的播放时间,用于免提接打电话也是毫无问题。魔音模块的出现对Moto Z上合二为一的扬声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足。

 

④摩电——Power Back电池模块

//模块图

 

如果上述模块因为预算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暂时没打算入手的话,那么摩电模块是你一定要入手的模块,虽然摩电没有单独的 Type-C接口用于充电(魔影和魔音都有),显得不太方便,但是当你用它将Moto Z充满电后可以大方地取下,完美恢复Moto Z原本的苗条身材。前文中我们也讲过,Moto Z仅有的2600mAh电池容量真的不够看,预算足够的话备上一两个个性化摩电模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⑤摩范——“MotoMaker”后壳

//模块图

 

从当初Moto X系列到如今的Moto Z,我们发现广受好评的MotoMaker似乎消失了。但其实它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摩范后壳,相对于之前可以在Moto X上定制面板、后盖、镶边、刻字、开机问候语等内容,Moto Z系列只留下了“后壳”这一选项,不过好消息是摩范“后壳”是可以随意更换的,从数种官方摩范到数十种第三方摩范,我们只能说,可定制内容变少了,但是可随心情更换了。

 

在我看来,摩范和摩电几乎是必买的模块,而其余三个就得凭个人喜好了。模块化设计是Moto一次新的尝试,目前来看模块的种类可能不太丰富,各个模块在自己领域里做得也不算最佳,但良性的硬件生态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从Moto的“100万模块扶持基金”和良好的开发环境看来,Mods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而接下来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

同样是“刀锋”战士,Moto Z可能无法重现Razr V3时期的辉煌,不过出色的工业设计和不俗的模块拓展无疑让人感到振奋。Moto Z可能不会大卖,但它完全对得起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和期待,这就已经足够了。而对于那些喜欢炫酷耍帅的极客和真摩粉来说,放眼在同质化严重的手机行业里,又有什么理由错过这一款特立独行的手机呢?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