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互联网游记
壕气冲天,万达在互联网路上买买买
万达,这家传统行业内的“巨鳄”,它的成功不是偶然。嗅觉灵敏的万达自然早发现了互联网的声势浩大,对于互联网这场盛宴,万达不会缺席、不能缺席。所以无论是“老子”还是“儿子”都在向互联网大跨步子。
万达产业调整,互联网成核心板块
10月13日,万达集团(以下简称“万达”)在官网宣布,随着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在上海宣布成立,万达产业结构调整也再度来临,由原来的商业、文化和金融三大板块调整为商业、文化、网络与金融四大产业集团,全面转型现代服务业。而在新成立的网络集团中,又下设了飞凡、快钱、征信、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贷以及海鼎等子公司,以实践万达在电商上的“实体+互联网”模式。
而在前不久的互联网购物狂欢节“双11”万达再插了一脚。万达旗下飞凡平台举行了持续11天的“双11”活动,并结合线上平台和线下商城,利用场景独特优势,叠加互联网效应,围绕约、享、玩、购四大主题去吸引消费者,为自己在互联网市场中搞个大新闻。
“爪牙四出”,万达进军互联网的五大方向
万达的野心并不小。不过,虽然万达手里有钱,但对于互联网这个产业来说,触网却比别人慢了好几步。如果还不能大跨步向前,那么想要追上先行者,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所以,万达为自己制订了五个进军互联网的大方向。
互联网+金融: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快钱,并占股68.7%。到2015年6月,万达又和快钱联合推出了首个众筹产品“稳赚1号”。在2016年8月,万达又上线了手机移动端财富管理平台《万达财富》APP。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显然意味着万达要“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并尝试摆脱《支付宝》与《微信》这样的支付场景,自己提供一个金融生态,让消费者的钱能够留在自己的钱包之中。
互联网+商业:早在2012年的时候,万达就高调进入了电商领域,而最近它更是宣布了将进行全面转型。在至今的4年时间里,万达还推出了万汇网以及相对应的APP,并携手腾讯和百度,在香港注册了飞凡网。
互联网+影业:今年9月,万达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时光网,这无疑是为了给自己的万达影业开路,从而实现场景消费与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结合。要知道时光网也算是一个亏钱户,在今年上半年就亏了数百万元人民币,而万达的收购究竟能给时光网带来哪些改变?也许,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很难看出。但是万达已经立下了军令状,要让时光网在2016年内实现盈利,2016年眼看就要结束了,咱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互联网+体育:在2015年,万达投资乐视体育8亿元人民币。但是,现在乐视的情况已经十分不容乐观,关于资金链断掉的传闻也数不胜数。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也许乐视会告诉万达,他这笔投资到底还有没有能收回的可能性。
互联网+旅游:在2015年,万达花35.8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同程旅游——这是万达首次投资旅游网络公司,也正是为了符合万达旅游产业转型的需要。顺便八卦一句,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万达收购或者并购了至少12家旅行社,但这些旅行社主要经营的都是线下业务。可见王健林当年那句“旅游是中国最好的投资”不是仅仅说出来忽悠一下人的。
纵观万达的互联网扩张历程,大家可能会发现万达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买买买。自己觉得需要在什么领域上有所发展,就把这个领域上还没被其他巨头看上的企业买过来。但是,有时候这种无差别接盘侠式行为,也会给他带来一些不怎么符合预期的结果,所以有时候买买买这件事,也是有风险的啊!
手持现金流,“国民老公”也没闲着
相对于王健林的简单粗暴,拿了数亿元人民币“零花钱”的“国民老公”王思聪也没闲着——而他的主题就是花花花。大家都知道,王思聪是普思投资的100%控股人,而普思投资涉及了互联网、互联网、医疗、新能源、本地生活、硬件、教育、金融、农业、电子商务,甚至是殡葬业等领域。这两年,王思聪旗下最为著名的两个商业动作,一个就是投资了乐逗游戏,另一个则是创办了熊猫TV。
咱们首先来看看乐逗游戏。乐逗游戏在王思聪来投资之前,背后就已经有了联想和腾讯两个靠山,老实说如果没有“王思聪”这个招牌,人家恐怕根本看不上普思投资。但是就是因为王思聪,乐逗游戏的CEO非常够义气地拿出了自己手里的1.3%股份,以59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普思投资。
而在直播领域,王思聪的熊猫TV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买买买。一会儿小仓,一会儿小智,一会儿若风,手笔之大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咱们知道,目前的直播业本来就是一个烧钱的行当,虽然最近熊猫TV完成了由乐视云领投的6.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但不知道这一次乐视的一系列风波,会不会导致熊猫TV也被殃及池鱼呢?
从以上万达和王思聪的投资看来,虽然买买买的风险大,但也的确是效率最高的投资模式了——至少,能够快速让万达系杀入自己之前并不熟悉的领域……
不止万达,传统企业纷纷进军互联网
万达并非是传统巨头“触网”的唯一代表。近几年来,格力、苏宁、海尔和恒大等企业,也屡屡登上互联网相关的新闻。不得不说,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传统企业最重要的战场之一。
高调入局的格力
在各路奔向互联网的传统巨头当中,格力显然是存在感最强的那一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延续了她一贯的彪悍作风,格力切入互联网的打法也十分简单粗暴——高调。
2013年,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现场,董明珠和雷军打赌,双方约定若五年之后小米的营业额将超过格力集团,董明珠将给对方10亿元人民币。如今,赌约之事二人已经很少提及,但是自那以后,格力在互联网当中的存在感飙升,甚至成为了这一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格力的触网行为,不只是停留在嘴炮上。曾有消息称,格力一度有意入股魅族。尽管传言最终不了了之,但格力随后发布了自己的手机。这款于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格力手机,因开机画面是董明珠的照片,再次引起热议。虽然它并没有在公开渠道大规模销售,产品本身也有贴牌之嫌,但话题性却着实赚够了。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退烧,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格力手机二代虽然话题性不如从前,但是这家公司却又在新的热门领域闹出了大动静——耗资130亿元人民币、溢价2.6倍收购一家珠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珠海银龙。董明珠表示:“收购银龙后,我们会往家用的小汽车领域发展。”她还透露,格力目前完成了样车的设计并且已经试运行了,不过量产上市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而科技企业则更喜欢为它引入更多的智能功能,将其包装成互联网汽车。而格力在之前推出智能手机之时,就被好事者戏称为是格力空调的智能遥控器,此番我们自然也能在格力的新能源汽车上找到围绕互联网而开发的一系列智能功能。
高调虽然让格力遭遇了一些争议,但也正是董明珠的这种高调,让格力在很低的成本下获得了互联网领域内的强话题属性。不得不说,董明珠的营销套路十分深厚。而反过来看,这也不是当下互联网企业最常见的一种打法吗?
如今,格力的触网动作还并未停止。不久前,格力又宣布和京东达成合作,双方约定将在互联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尽管目前被披露的还只有双方在销售渠道方面的合作,但二者一直有布局智能家居的野心,在这个领域进行合作自然也是顺理成章。
四面出击的苏宁
相对于格力,苏宁的互联网之路则显得更稳扎稳打一些。实际上,苏宁触网的时间比较早,早在电商行业方兴未艾的2009年,苏宁便上线了其电商网站苏宁易购。
不过,在接下来的旷日持久的电商大战当中,这家拥有大量线下门店的卖场巨鳄,始终无法在线上挤进领域的第一梯队。去年8月,苏宁易购宣布接受来自阿里巴巴的283亿元人民币投资,后者也成为了苏宁的第二大股东。在得到阿里283亿元人民币注资的同时,苏宁云商也拿出了140亿元人民币回馈阿里巴巴——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不久前,双方终于产生了“爱情的结晶”,宣布共同出资成立猫宁电商。有观点认为,相对于阿里巴巴,苏宁缺乏在互联网上讲故事的能力。苏宁此前一直都有O2O的布局,但并没有一个有新意的动听故事。此番介于天猫和苏宁之间的猫宁电商,除了玩C2B反向驱动之外,也有可能带来一个更动听的O2O故事。
不只是电商,苏宁还将触角伸向了其他相关的领域,创业、电竞、体育和文娱等多方面都有涉及。2013年10月28日,苏宁云商联合弘毅资本战略投资视频播放平台PPTV,苏宁云商用2.5亿美元获得了PPTV 44%的股权,后又再次增持。
相较于PPTV,苏宁对于智能手机厂商的投资则要显得低调很多。去年,苏宁先后投资了锤子和努比亚,手机厂商显然看重的都是苏宁在线下渠道方面的优质资源。不过,智能手机能够与苏宁现有的重点业务产生哪些交集,还很难说。
在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的投资之后,如今的苏宁也开始涉及消费金融的内容。今年4月,苏宁宣布搭建苏宁金融平台。放弃单干、拥抱阿里巴巴,也让苏宁在互联网领域站稳了脚跟。
入局者众
在高调的格力和低调的苏宁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传统企业入局互联网。有趣的是,各家企业的触网之路并不相同,有自我变革的,也有牵手互联网巨头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其中,海尔算是最早触网的那一拨企业之一了,而他的方向则是智能家居。海尔推出了U+智能家居平台,发展了几年之后,已经形成一站式物联网、智能硬件自助开发及云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不但在技术上提供了物联网的解决方案,甚至还提供了孵化器相关服务,采用的已经完全是互联网的这一套玩法。美的触网的方式更直接——和小米合作。小米已经有一大票生态链企业,在多个方面涉足智能硬件领域。显然,双方的此番合作也是想在智能硬件红海这个大方向上进行。
不只是传统的家电巨头,恒大也从去年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到了互联网上。去年,恒大联合腾讯,宣布进军互联网社区服务领域。随后,恒大成立恒腾网络,其业务将涵盖社区服务、社区金融和社区家居等领域。而到了今年,随着恒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恒大金服”的正式亮相,恒大的互联网相关业务也已经逐步落地。相信在有腾讯背书之后,恒大基于社区的触网战略,还是有戏可看的。
未来,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能否与BAT一较高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后,互联网市场越发热闹,但除了热闹,互联网领域的火药味也更浓。问题是,财大气粗的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能搞点什么名堂出来吗?
如此看重互联网,传统企业为了什么?
还有人记得2012年12月底的那场秀么?阿里巴巴马云与万达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公开“打赌”。到2020年,电商的零售份额占比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1亿元人民币,反之。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云王健林对赌1亿”事件,也是传统商业跟互联网电商之间的正式宣战。看起来针锋相对,但背后却隐含了一个共识:电子商务超过传统商业模式只是时间问题。连王健林在一年后也表态称,当时打赌只是开个玩笑,活跃气氛。让人不得不感慨在时代的大趋势下即使贵为首富也会有“低头”的时候。
传统行业正在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过去几年,中国网上零售额以每年平均增长99%的速度发展,今年天猫“双11”的销售额更是高达XXX亿元人民币(具体数据出来后再更改)。人们不但上网买衣服鞋子,连网购家具建材、珠宝汽配也成了潮流。
互联网最有价值之处不在自己生产很多新东西,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次挖掘。它可以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透明一切信息。而信息不对称是众多传统企业盈利的基础,此消彼长,传统企业营收下滑,增长乏力成为必然。
在电子商务持续冲击下,中国市场的传统商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转型,传统零售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试水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展开始成为传统企业资源的一种新思路。一些传统企业,如苏宁、国美、海尔和格力等传统大企业,纷纷介入电子商务平台,不惜花巨资以及大量人力整合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
传统企业力争往线上来,而互联网企业争抢着往线下去,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前文所说,今年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布局线下渠道。可见,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双方都走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关口,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显然大家都愿意选择后者。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成绩如何?
那么,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是否如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呢?先来看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腾百万”——飞凡。两年之前,万达、腾讯和百度三家大富豪组团,豪掷50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一家万达电商公司——飞凡,“腾百万”还号称将追加200亿投资,令业内震惊。而如今这家公司的工商信息显示,在2016年7月7日,公司曾经做过投资人变更,其中,百度和腾讯已经退出。对此,有人戏称,“腾百万”一言不合就散伙,百度腾讯退出,万达自己玩。当时合作的时候那么高调,一夜情用结婚的仪式实在太过隆重了。
万达每年有超过15亿次消费人流,飞凡的任务,就是要重新整合这些资源,把所有消费体验都聚集在飞凡平台之上。而在此之前,万达各业务体系之间的会员并不互通,积分体系、会员数据自然也是相互独立的。不过,打通业态绝非易事。飞凡的“专供万达”有一个致命缺陷,试想,虽然有100座万达广场,但除了你所在地的那一座万达广场外,其余99做万达跟你有何关系?所以飞凡在使用频率上会有限,即便飞凡在万达十分好用,但在其他商场却无用武之地,试想难道每个企业都要像万达一样,开发一个自家的“飞凡”,然后消费者每去一个商场下载一个类似的APP?显然不靠谱。所以飞凡自起步就注定命途多舛。
再看前一阵轰动一时的格力手机。董明珠那时信誓旦旦与雷军的亿元人民币赌注以及要颠覆国产手机和走向全球的愿景言犹在耳,但反观现实,不禁令人唏嘘。
一个没有手机技术、品牌积累的新玩家,甫一入场便定出了年销售1亿部的目标,在引发外界的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收获了质疑和嘲弄:即使是智能手机的先行者小米,在2014年全年也只卖出6112万部手机,小米2015年全年卖出6490~6860万部手机,距离1亿部有很大距离。相比之下,格力手机在技术、品牌上均毫无积累,一出场便喊出年售一亿部,更像是一种打市场声量的行为,不过这种过于漠视市场环境的喊话并不利于塑造格力手机良好的品牌形象。随后格力手机被爆出配置与红米、魅蓝处在同一水平上,价格却比红米、魅蓝贵了很多,因此遭到大众吐槽。在格力手机2上市之前,有近万名网友参加格力手机2的投票,投票结果显示,高达56.8%的用户认为格力手机2代的定位价格太坑爹,看看就好。格力手机2代究竟能为格力带来什么样的未来,答案依然不是那么乐观。
当然,进军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并非全军覆没。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公司68.7%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在业内看来,这是万达在全国成功打造出了万达广场这一商业零售帝国之后,在交易支付环节的重大突破。同样,王思聪的熊猫TV靠主抓主播玩得溜溜转,目前在直播市场抢得一席之地。此外,苏宁与阿里巴巴联姻后,也成功上位,跻身国内电商前三甲。
游记还在更新,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前景又如何?
互联网时代,入口意味着流量,有了入口,也就意味着有了用户。腾讯以即时通讯软件起家,QQ和《微信》这两个社交入口,其地位几乎无人能够撼动,阿里巴巴的购物入口,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占据最重要位置。而百度搜索这个入口自不用多说,每天的流量数以亿计。总而言之,阿里巴巴的电商运营和大数据能力、百度的搜索和技术、腾讯的产品和社交属性都是传统企业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高峰。再者,在用户接受度方面,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后还需要循序渐进去培养,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可见互联网在较长时间内依然是BAT的天下,传统企业要想硬闯还是有一定难度。
但传统企业有着他们的天然优势,首先就是品牌优势。“假冒伪劣”曾经是中国电子商务十年挥之不去的噩梦,淘宝曾被形容为假货集散地,而传统企业在品牌上的积累,成为他们进军电子商务的一大利器。传统企业另一个重要优势是拥有更落地的线下渠道,比如万达和苏宁这样的企业,在全国各地均拥有广场和门店,在实物体验、售后服务等购物落地方面显然更具优势,而这些对于消费者购买贵重的商品往往起着绝对性的作用。
反过来,互联网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也具有种种优势,比如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和缩短生产周期等。在当今消费者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势更能发挥作用。阿里巴巴、京东争先拓展线下,万达、苏宁急于互联网转型……。从现实的种种迹象来看,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才能有1+1大于2的效果,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线上跟线下的结合变得越来越深入,马云和王健林当初的打赌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比如线上买单线下吃饭到底算线上消费还是算线下消费,很难界定。
那么,传统行业如何走好互联网化之路?其一,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和文化。深刻理解互联网 “以用户为中心” 内涵,坚决摒弃 “以商家利益为中心”的固有思维,强调“专注、极致、口碑、快”文化, 将是转型成功的前提。其二,线上线下的互动需紧密。需要真的做到线上跟线下两个拳头都硬,线上有流量推广,线下提高整个运营的效率,互联网的一切优势,最终都是效率优势,所有传统企业都从技术、组织、市场化等角度考虑怎样提升自身的效率。其三,传统企业要学会抢夺用户时间,传统企业普遍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展开社会化营销。掌握和应用微博、《微信》等新的网络营销途径和工具,通过互联网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竞争力。
结束语:互联网化让传统企业当前的经营锦上添花,并且有助传统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互联网转型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由于互联网本身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因此需要传统企业不断革新思维,紧跟时代,并且勇于尝试新的方法论,互联网转型之路才能更顺畅。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