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负利润,医药电商难盈利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表示,预计去年医药电商平均毛利率为17.6%,平均费用率为23.1%,据此推算平均利润率为-5.5%。也就是说,医药电商仍未解决盈利难题。也许,在很多医药电商的探路者看来,现阶段赚不赚钱并不那么重要。但钱总有烧光的一天,投资人总有失去耐心的一刻,在新的一年中医药电商又要如何活下去?
避谈盈利,是乐观还是无望?
衣食住行,无疑是许多人所关注的焦点,但“问药求医”也是刚需之一。也因此,不少巨头们早就已经盯上了医药电商领域,纷纷入驻其中。从目前来看,虽然大部分医药电商还没有破解盈利的难题,但是医药企业对于网上药店的探索热情依旧不减。在2016年,有598个医药企业获得了网上卖药牌照,比2015年年底增加了69家。除了一些传统老字号连锁药店之外,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驻其中。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药品网售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大家现阶段都没盈利,但是这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能先站稳脚跟就是胜利。
这样的言论听起来似乎很乐观,但也间接验证了一个事实——在短时间内,医药电商还没有摸索到一个正确的盈利模式。而且和京东这种因为追求扩张而导致的亏损不同,医药电商远没有达到那种“想在什么啥时候盈利,就能在什么时候盈利”的境界,绝大多数的医药电商,可能在未来都会不得不面临“钱烧光,人走光”的尴尬境地。比如说阿里健康,前段时间其官方公布了从2016年3月31日~2016年9月31日的中期业绩,其中营收55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但净亏损却高达1.02亿元人民币。而就算是盈利的企业,也远没有达到吃香喝辣的地步。比如在2016年1~6月,康爱多以营收6.41亿元人民币的数字位列上市公司医药电商营收前列,但是它的净利润却只有721万元人民币——就算是薄利多销,这利未毕业太薄了一点。
所以对于业内人士的这种“不求盈利,先站稳脚跟”看法,背后折射出的是乐观还是无望?恐怕个中滋味只有圈内人才知道。
医药电商,必须要跨过的两道坎
医药电商之所以难做大做强,其实在于医药业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病救人。许多人宁愿去相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实体药店(哪怕实体药店其实也有自己的医药电商,消费者往往也更乐于在实体店中购买所需物品),甚至去相信那种“送温暖上门”的“保健产品”,也不愿意相信医药电商。所以其实谁能建立起自己的市场公信力,谁就能够赢得这个市场。
但是这一点却非常难做到。因为这首先意味着医药电商最好能够把药品的进货渠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少去甚至不去引入第三方商家。可是,在这种“大权独揽”的背后,就是没有人和你分摊成本,一切只能自己来,盈亏自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很多医药电商恐怕连营销关都过不去,就已经不行了。
其次就是医药行业非常讲究时效性,很多人只会在家中准备最常规的药品,可一旦家庭成员出现某种没有预料到的疾病,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看病或者去药店配药。这时候,想让他们优哉游哉地去网上配药显然不可能。所以医药电商在药品种类选择上,就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实体药店的模式,而是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一点就需要进行无数次试错,并且建立起自己的快捷物流渠道。
如果不能跨过信用关,并探索出自己的仓储与物流模式,那么医药电商实现盈利,就还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在新的规则下,该怎么玩?
医药电商盈利的本质,其实就是讨论价值以及整个工业销售再分配问题,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有时候不能仅仅将其作为普通电商来看待。在目前而言,一些长年依靠线下药店积累了足够市场信用的医药电商,也许会比阿里巴巴等巨头更有可能实现盈利(比如说上文中提到的康爱多,就是太安堂旗下的子品牌)。因为相对于纯粹的医药电商,这种传统医药企业也许可以利用自己的多个实体药品店,达到“线上下单,线下快速分配”的目的,实现在短时间内送药上门,或者允许用户直接上门取药。
而另外一方面,未来如果国内开放处方药网售,并为其制订相应政策,也将进一步打开整个市场。不过,这也许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医药电商盈利难、竞争多,让这个领域变得越来越难混。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挤泡沫的阶段也许比预想中来得还要早。在大浪淘沙之后,虽然不知道哪些企业会因此而出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业内会因此制定出更为成熟的游戏规则,与消费者走向双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