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对待
苹果MacBook Pro 2016款全面体验
愈加轻薄,爱不释手
刚一入手新MBP,手上传来的感觉几乎就把我们震撼了。新MBP 13的重量仅为1.37kg,与多年未更新的MacBook Air 13(以下简称MBA 13)的1.35kg相当,但两者的性能可非同日而语;新MBP 15的重量为1.83kg,比起自2012年以来就未更新过模具的MBP 15超过2kg的重量缩减,感知相当明显。体积的参数就不罗列了,因为分别将两代产品放在一起,投影面积的缩减也是目测可见的。更重要的就是厚度,新MBP 13最厚的地方为14.9mm,新MBP最厚的地方为15.5mm,而一度成为轻薄笔记本标杆的MBA 13的厚度,则都达到了17mm。尽管从外观上来看,最近几年MBP的造型在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新MBP在轻薄上所做出的努力却是实实在在能明确感受得到的。而在这种轻薄的表象之下,却有着大把的玄机存在。
旧有接口的体积,已经成为MBP再度轻薄的障碍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新MBP被吐槽得最多的第一个点:接口。快速回溯一下上一代MBP的接口:USB Type-A(就是我们最常见的USB标准接口),MagSafe电源,Thunderbolt 2,音频,SD读卡器等。其实拿起上一代MBP仔细观察一下侧面就可以发现:USB Type-A,MagSafe以Thunderbolt三个接口的上下侧与边框边缘几乎就是一体的,留出的空白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换言之,为了能保证那几个接口的存在,老MBP的厚度已经做到了极致,想要MBP变得更薄,那几个接口的厚度就是名副其实的“钉子户”。而MagSafe这个出现多年,几乎已经成为MacBook招牌的电源接口,在新MBP上也消失了,相信对于苹果来说,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对于我们的询问,苹果官方的回答倒也干脆:“是的,MagSafe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接口,认同度也很高,但对于新MBP来说,我们认为它的体积不利于笔记本的进一步轻薄化,同时,它的功能太过单一,这么大一个接口的功能只有一个,所以,是时候舍弃它了。”
但在我们看来,还有两个原因是其实也是苹果考虑的:第一,当MacBook已经全系采用SSD硬盘的时候,传统HDD机械硬盘因为跌落可能带来的数据损失早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君不见ThinkPad一度引以为傲的APS在时下已经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了;第二,绝大部分用户在使用MacBook的过程中,都不怎么习惯带着电源线,因为随着英特尔处理器的功耗越来越低,现在MacBook的电池续航能力都非常出色,而且能多达上千次充放电寿命的电池组件,也足可以保证满足整个MacBook生命周期中的日常使用不用太过依赖电源。是啊,MagSafe的消失的确很让人难受,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它的确已经显示出诸多的局限性了,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淘汰。在新MBP上,我们可以看到,采用USB Type-C形态的Thunderbolt 3接口为侧面留下了相当“可观”的空间,现在,3.5mm音频口反而成为了另一个限制MBP向轻薄进军的障碍,考虑到它在最新一代iPhone上的命运,以及刚刚崭露头角的W1芯片,估计它在MacBook上消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新MBP15的轻薄变化相当明显
为了实现新MBP的轻薄,苹果还进一步削减了屏幕组件的厚度,几乎已经达到了LCD模组的极限,我们和苹果的产品经理开玩笑说:“要再薄下去,苹果整个产品线都得转向OLED阵营了”,而这样的改变,也自然使得A面上的苹果LOGO不能再发光了,但更加紧凑的屏幕模组也让新MBP成为MacBook历史上边框最窄的机种——现在看到MBA 13上那个亮银色、宽得能“落飞机”的边框甚至略有些恶心;第二代蝶形结构的键盘也为新MBP的超薄厚度贡献不少,至于它的使用体验我们留在后边再说。此外,全新设计的超薄散热风扇,在保证散热效率和降低工作噪音的同时,也为整体厚度的降低做出了贡献。其实看得出来,苹果就是这样一步步稳扎稳打走过来,如果没有两代MacBook上蝶形键盘和USB Type-C接口的实践,新MBP也不会一下子在轻薄之路上迈出那么大的步子。
纵然LOGO不再发光,但我们貌似都已经习惯了
有人说新MBP的A面LOGO不再发光,让新MBP的用户失去了炫酷的资本,但你不得不忽略苹果为新MBP所加入的深空灰配色,它立马就能让你在MBP中脱颖而出,再者,你难道还觉得那个经过了抛光工艺的苹果LOGO还不够亮瞎眼么?
新视觉,新操控
两块显示屏,再加第二代蝶形键盘和超大触控板,新MBP为效率提升做了很大努力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新MBP的MTB那条长长的OLED屏幕上时,我们觉得应该先来说说新MBP的另一块屏幕——主显示屏,它的提升其实反而更应该受到重视。
- 这是第一款采用氧化物TFT工艺制作的Mac电脑显示屏,支持可变刷新率,能效比提升达30%;
- 由于LED背光模组功率更高,导光板也得到了优化,所以新MBP显示屏的亮度高达500尼特,比上一代MBP提升多达67%,环境适应能力更广泛;
- 采用先进的光定向技术,可为单个液晶分子定向,所以对比度更高,黑色的显示更加深邃;
- 与iPhone 7的屏幕一样,支持DCI-P3专业色彩空间,色彩范围比过往提升达25%,达98% NTSC色域,特别是绿色和红色的显示得到了更多强化,这个变化的识别度很高。
看了上述罗列的变化,笔者身边好些摄影师和设计师朋友为何会完全无视新MBP的高价格,第一时间默默入手的原因就非常简单了,单单是这一块显示屏,就足以成为他们下单的理由。好,接下来再看万众瞩目的MTB。
MTB的本质,是一块由玻璃覆盖的多点触控OLED显示屏,其分辨率为2170╳60像素,也达到了苹果定义的Retina级别,而且在其末端右侧,还设置了一个同为玻璃覆盖的Touch ID按键,兼具电源按键功能——到现在,苹果已经实现的Touch ID功能几乎全产品线的覆盖,Touch ID的版图只剩下MBA和入门款的新MBP了。对于MTB的定义,其实可以看成是苹果的态度:你们要Mac带触控功能,好的,我就给你们,MTB就是。
Multi-Touch Bar的滑动阻尼非常舒适
由于是新出现的事物,就像3D Touch刚刚问世那样,第三方App现在能很好的利用MTB还得假以时日,但macOS Sierra的内置应用,都对MTB的功能有了非常完美支持。在整个MTB的体验过程中,就是一个令人上瘾的过程,比如用Safari看在线视频,过去得用触摸板按住一点点的精确移动,而现在直接就有时间与进度条显示在MTB上,直接点击滑动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当Safari打开多个标签时,标签页的缩略图也会显示在MTB上,点击就可切换。另外,Safari的新标签页面,收藏夹也会快捷显示在MTB上,一触直达。再比如看图片,过去得按键盘或是用触控板,现在直接在MTB上滑动缩略图就可以了——我有个摄影师朋友说:“新MBP这个功能对我来说太爽了,和客户挑片,方便不说,特别有范。”他除了第一时间购入新MBP 15之外,还买了几条扩展线,以便能让自己的Thunderbolt 2接口的硬盘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MBT的自定义功能,还能让这一条屏幕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个性化打造。
但MTB的问题也还是有。首先就是手指的触感,比如笔者使用得最多的是ESC键,过去特别习惯的实体按键手感完全没有了,刚开始用的时候,点击ESC键都有非常不确定的感觉,直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样的不适感依旧存在;其次,误触。新MBP 15因为键盘区较大,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但MBP 13因为键盘区更紧凑一些,在点击键盘最上方一排按键时,存在误触MTB的几率,但也许是因为我的手指比较粗的原因吧,但这也证明MTB真的是足够灵敏;再次,就是OLED的先天不足——烧屏。比如按MTB的默认布局,最右侧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屏幕都是固定留给音频、屏幕亮度和Siri的,使用的时间长了,这个位置理论上是不可避免会有显示残留的。当然,新MBP和MTB现在还是一个新事物,之后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又会有多严重,就只有留给时间来证明了。
这块键盘,真的没什么好吐槽的
从MTB接着往下看,就是新MBP所采用的第二代蝶形机构键盘。尽管苹果新的键盘自诞生以来就褒贬不一,但在笔者看来,新MBP上的蝶形机构键盘反而要好于之前的第二代独立岛形键盘——这套存在多年的键盘虽然符合潮流,但其力回馈机制一直以来感觉都不是非常称手,敲起来总是感觉软软的,相比来说,脆生生的第一代倒让人颇有好感。而新的蝶形机构虽然键程偏短,但力回馈较硬,回弹也快,因而在笔者看来倒还非常接近机械键盘(作为半专业的机械键盘玩家,个人认为在这方便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但更重要的是,新MBP的厚度没有12英寸的MacBook那么极端,因此它的键程用起来倒还略有提升,因此用起来就更爽了。总之,除了第一代蝶形机构敲起来像打铁,更新后的键盘其实使用起来倒还没什么槽点,与个人桌面办公使用的Cherry青、红轴相比并无太大的体验落差。
触控板大到让人直呼过瘾,而且,根本不用担心误触
键盘再往下,就是Force Touch触控板了。没说了,就一句话:爽到爆。首先,是面积的扩大,新MBP 13的触摸板比上一代增大了46%,新MBP 15就更变态了,足足翻了倍!记得在微博上放出新MBP 15的第一张实拍照片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块硕大无朋的触控板给吸引住了。是的,没错,现在从屏幕左上角拉动光标到右下角,完全能做到一蹴而就,过去可还得在点击不动的同时,另一根手指再多划拉两下才能做到。第二,便是已经普及的Taptic Engine了。在使用新MBP 15之前,笔者的主力机型还是2013年款的MBP 15,实体触控板,但其实在熟悉了使用Force Touch触控板的MacBook和MBP 13之后,已经再也回不去了。毫不夸张的说,新MBP上触控板面积加大所带来的体验加分,更大过MTB!至于有人担心这么大的触控板,在敲击键盘时会不会有误触问题,只有四个字总结:杞人忧天!
请注意键盘上的中文标识和功能键符号,这些都是可定制的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新MBP的键盘可以定制了。如果你是资深Mac用户,可以选择标准键盘,但如果你是初级用户,或是特定区域,比如中国的用户,还可以定制带有中文标识的键盘。此外,对于Shift、Ctrl、Options和Command这几个macOS的功能键,还加上了特定的快捷识别符号,这样用户在使用快捷键时就不会发懵了,特别好!
激光钻孔的发音孔下其实只有高音单元,再往下才是低音单元
对了,不能不提的还有新MBP的扬声器。在体验12英寸MacBook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非常惊讶这个体积小小的笔记本能有如此嘹亮的嗓门,现在到了体验更大的新MBP上,这样的体验也自然就非常可期了。苹果官方称新系统的扬声器峰值功率为前作的三倍,但在我们看来,音质的提升更加喜人,特别是新MBP 15,借助D面散热孔的设计,分频布局的高、低音扬声器对声音的表现更加出色,尤其当你把它放在桌面之类的硬反射面上使用时,你可以明显感受到低频量感的浑厚,无论是看电影还是进行视频编辑,都会非常满意的。
性能,并非“关键”
最后一个部分,说说新MBP的性能。虽然英特尔第7代酷睿KabyLake已经亮相,但新MBP使用的还是第6代酷睿SkyLake的平台,这也一度引起业界传闻苹果要和英特尔分道扬镳的传言,但事实呢?苹果官方人员告诉我们:“因为KabyLake现在发布的处理器中,还没有能达到新MBP 15性能要求的四核产品,因此我们先期考虑搭载产品线更加齐全的第6代酷睿。”是的,苹果的这个解释是非常符合现在英特尔酷睿产品线的实际情况的。
从跑分来看,送测的新MBP 13采用2.9GHz酷睿i5(6267U)双核处理器, CPU性能提升只有3%左右,集成GPU(Iris 550)性能的提升却高达103%左右;送测新MBP 15搭载了2.7GHz酷睿i7(6820HQ)四核处理器,CPU部分同样提升不大,但因改为采用来自AMD的Radeon Pro 455图形处理器,实时3D性能提升多达130%。因为几年前苹果在AMD挖了一帮工程师,所以他们对AMD图形芯片的调校能力自然高人数筹,垃圾桶(Mac Pro)体积小巧但性能惊人,就是这帮鬼才的作品,而现在,他们的技能终于扩展到了MBP身上。
但你千万不要认为新MBP的性能就不够用了。因为CPU和GPU部分经过这些年的进化,驱动新MBP上那块Retina显示屏已经很容易了,在这样的基础上,苹果再次将已经很快的PCIe接口硬盘进行了提速:新MBP 15的硬盘读取峰值高达3.1GB/s(请注意,是Byte不是Bit),写入峰值高达2.2GB/s,而新MBP 13这两个峰值速度也达到了3.1GB/s和2.1GB/s。对比前代机型,都是翻倍的提升,受益的除了日常使用,进行4k分辨率视频的编辑,当然感觉会更加明显。做视频编辑的专业人士,对此应该最有发言权。
从占用面积上看,要再继续轻薄,音频接口被拿掉只是时间问题
也许是为能满足整个系统越来越大的数据流胃口,新MBP将接口也全面提升为速度更快的Thunderbolt 3,并通过USB Type-C的形态呈现(除新MBP 13入门款带两个接口之外,其他款式均为四个)。新接口的峰值速率高达40Gbps,是Thunderbolt 2的两倍,当然,因为是USB Type-C的形态存在,接入USB Type-C设备时的速率为10Gbps,其实也已经很快了。每个接口都能进行充电,因此桌面工作布局更加灵活。对笔者而言,前之为MacBook那个可怜的接口准备的USB 3.0扩展坞能完全兼容,真的是太好了。
由于太过轻薄,新MBP的电池容量有所缩水,13英寸的电池为49.2Wh(上一代为74.9Wh),15英寸的电池为76Wh(上一代为99.5Wh),所以,苹果官方标称的依旧能达到10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笔者也同样打了一个问号。从实际使用来看,新MBP按日常使用习惯,达成5~6小时的使用是没问题的,但要以官方使用标准达到10小时,还真心不容易,要知道国内网站大量使用Flash,对于系统负载的压力是相当高的。
参数详情 新MacBook Pro 13 | |
---|---|
CPU | Core i5 6267U/2.9GHz |
内存 | 8GB LPDDR3 |
硬盘 | 256GB PCIe SSD |
显卡 | Intel Iris HD550核芯显卡 |
显示屏 | 13英寸/2560╳1600,Multi-Touch Bar/2170╳60 |
接口 | USB-C/Thunderbolt 3╳4,3.5mm |
参考价格 | |
---|---|
价格 | 13888元起 |
参数详情 新MacBook Pro 15 | |
---|---|
CPU | Core i7 6820HQ/2.9GHz |
内存 | 16GB LPDDR3 |
硬盘 | 512GB PCIe SSD |
显卡 | AMD Radeon Pro 455/Intel HD530核芯显卡 |
显示屏 | 15英寸/2880╳1800,Multi-Touch Bar/2170╳60 |
接口 | USB-C/Thunderbolt 3╳4,3.5mm |
参考价格 | |
---|---|
价格 | 18488元起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