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02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192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3 个喜欢

败局之后,在线教育能否逢春

文/ 罗乐
前言 梯子网、那好网、老师来了、微学明日、拓词……,近一两年中国的在线教育领域发生了一起又一起的“命案”。从前景看好资本热潮,到大部分新项目都难以拿到新一轮融资,在线教育似乎遭遇了一个大败局。在残酷的洗牌之后,今年的在线教育市场是否真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春天呢?

在线教育——从野蛮生长到一片荒芜

 

三年前,在线教育刚刚起步。资本看好,创业者频,市场可谓是风头正胜。而如今却是一片惨淡。导致在线教育市场从野蛮生长到一片荒芜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呢?

 

此时:倒闭亏损,哀鸿遍野

在互联网+的热潮之下,本来就饱受诟病的教育市场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由此被称为“风口”的“互联网+教育”概念应运而生。

 

与其他的O2O领域相似,在线教育一直以来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有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11亿元人民币,2010~2015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9%,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80亿元人民币。虽然在线教育产业融资利好消息不断,但是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目前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只有5%,盈亏持平的占10%,剩下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亏损,其中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而没有拿到融资的在线教育企业超过了半数。

 

而在这之下,就算传统教育行业巨头的新东方也无法置身事外。2014年7月,新东方与腾讯一起成立微学明日,同年12月份推出了第一款产品优答。微学明日虽然有双巨头做靠山,但是在一片竞争的红海下,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竞争壁垒难建立、烧钱没有尽头,于今年7月惨淡落幕。

 

微学明日并不是首个互联网教育失败者,如果不是新东方与腾讯的双强背景,或许并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2009年成立的免费手机英语学习背记APP《拓词》,借着移动互联的红利,曾经风靡一时,还拿到过真格基金的投资。但好景不长,由于在线教育行业已现破裂迹象,很多争相上马的在线教育项目陆续死掉,《拓词》也没有逃过一劫。

 

而作为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的全新创业项目——全力打造的两家扎根于K12(基础教育阶段)领域的在线教育网站,梯子网和那好网都曾被投资者寄予极高的期待,并作为在线教育创业样板备受推崇。然而,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两家网站也纷纷宣布倒闭,如今已成历史的尘埃。

 

同样来势汹汹的,还有成立于2014年7月的家教O2O平台老师来了,在面世两个月后就获得了IDG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2015年3月又获200万美元A轮融资。但是依靠前期烧钱换来的客户并不能成为核心用户,在B轮融资失败后,很快也以倒闭收场。

 

而作为依然存活在市场上的51Talk等在线教育项目,其日子并没有因为竞争对手纷纷倒闭而变得好过。从2011年成立以来,51Talk一直在亏损,且呈持续扩大之势,还有点停不下来的意思,2013年到2015年亏损额分别为:1780万元人民币、1.017亿元人民币以及3.271亿元人民币。

 

不光是在线教育企业的发展趋势高开低走,从整个产业的融资情况上来看也不容乐观。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教育行业共发生了87起融资事件,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达78起,融资总额超55150万美元。从融资轮次来看,多集中在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三个早期轮次,融资企业达39家,占所有项目的45%;A轮融资的活跃度最高,共24家。这说明资本广泛分布于早期项目中。但是就融资额来看,早期融资轮次项目虽占将近一半,但是融资金额占比仅仅为6.6%,约为3640万美元,更多的资本青睐于投资融资到达A、B轮等较成熟的项目。

 

彼时:风光一时,融资不断

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创业项目终止、倒闭,2014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其中在线教育有26家。创投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成功获得融资的在线教育企业有:拥有“阅卷易”与“码上学”两大在线教育平台的深圳远景同程在今年2月宣布完成了5000万元XXX的A轮融资、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平台三好网于3月获得由亦庄互联基金领投的7500万元XXXPre-A轮融资、教育培训服务平台课栈网于5月宣布获得8000万元XXX的A轮融资、6月教学O2O平台选师无忧完成6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虽然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投资火热,但细看下来,大部分融资金额都比较小。在目前行业整体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在线教育仍是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界。

 

未来:死亡还将继续蔓延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尽管现在资本和市场对在线教育这一行业还持有看好的态度,但蜂拥而至的创业者也同样带来了高压的竞争,盈利模式成为了不少企业生存的绊脚石。对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而言,盈利难题如鲠在喉。

 

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在《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中预测,未来两年内将有80%的在线教育项目死去。该报告表示,烧钱模式还会进行,但是仅限于有钱任性的少数项目,对绝大多数互联网教育创业者来说,要么找到下一轮融资,要么找到商业模式,否则只有灭亡。

 

而在今年8月举办的在线教育趋势论坛上发布的《2016在线教育趋势报告》也几乎完美印证这一残酷的事实。报告指出,尽管在未来,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2015年至今,多数在线教育企业在亏损,仅5%的企业实现盈利,并也做出预测——超过80%的在线教育企业将在未来1~2年内死去。而目前,已经有在线教育企业在进行裁员和盘整。如今,在在线教育创业者们所注目的一片昏暗的未来里,破晓的曙光又在何方呢?

 

 

 

 

在线教育,为什么那么惨?

 

照理来说,教育问题是很多人的刚需,就算是离开了校园,很多人也有接受再教育的需求。为什么如今的在线教育平台,却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了“钱快烧光了”的问题?

 

乱象频出

现在提到“做大平台”,很多平台首先想到的就是烧钱。而我们知道,在市场泡沫还没有破灭的时候,正是补贴最为凶残的时候,所以目前这类平台的红包补贴层出不穷,从投资人身上获得的钱,绝大部分都用在了红包补贴之上。和当初的打车大战一样,这样的补贴不仅仅是给消费者的,更是给老师的,这就导致了在在线教育平台之上,很多刷单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新闻显示,一些出色的在线教育辅导老师一小时的收入甚至超过了一些网红主播。而早在2013年,欢聚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学凌就曾经乐观表示:已经有传统机构出来的教师,在YY上做到了月收入90万元人民币。可以说,很多名师进入在线教育平台的原因很单纯,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

 

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而“跳槽”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些平台为了吸引人流,猛刷单,那就又错了。前段时间,网曝的在线教师工资清单中,一位辅导老师开设了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9元人民币/节课,2617名学生购买,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18842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有多少是真正学生买单值得怀疑。一位在线教育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决胜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在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多数机构靠刷单活下来,尤其是K12领域就不该出现这种教育。”

 

而面对这种乱象,知名教育媒体人郑勇就曾经炮轰刷单,甚至让“当年依靠在电线杆上刷宣传单”的俞敏洪中了枪。他认为教育机构有了钱,就不会想着去做教育,而是想着把自己的资源变现为收入和数字,然后去问投资人要新一轮的投资。在这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平台都没有什么损失,损失最大的就是“冤大头”投资人。

 

勿忘教育质量才是根本

就和之前郑勇炮轰的一样,教育平台有了钱,想到的就不再是教育,而是怎么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里,把投资人的“婚前财产”变成自己的“婚后财产”。但是殊不知,一个平台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大做强,靠的还是教学质量行程的口碑效应。

 

目前看来,在线教育平台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它们都关系到在线教育最根本的“教育”二字。

 

首先,缺乏优质教师资源和社会认可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这只能靠时间来硬磨资历。然而现在不少平台和教师都是一年一签合同,平台钱给得少了点,优秀师资力量就直接跑了。结果就是粉丝群也跟着一起跑,就平台而言,教学质量当然得不到保障。

 

其次,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没有被真正理解。教育行业是一个强互动性行业,老师不能只是干巴巴地在台上讲,而是应该与学生产生互动。而在在线教育平台,一个老师动辄就要面对成千上万个学生,在此过程中,互动就变得少之又少。这样的行为,显然很难被学生所接受。

最后,则是技术创新不够,进而导致用户的实际体验不佳。在线教育缺乏强制性,所以学生经常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结果就是学生漏课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很多学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流失。

 

这些问题在传统教育领域其实都不是问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就变成了限制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知道,如果不解决它们,互联网创业者们又谈何“互联网思维”呢?

 

盈利困境

现在,互联网市场已经不是“有一个想法就能骗到天使投资”的时代了。很多投资人捂紧了钱包,只想选择更有盈利前景的产业。而在线教育领域正处于一个残酷的挤泡沫阶段,投资人面对这一领域甚至产生了唯恐避之不及的想法。

 

这时候,能够切实地拿出自己有盈利能力的平台,才能够继续在这个资本寒冬之中活下去。

目前的在线教育平台盈利模式其实和绝大多数互联网直播平台差不多——要么收门票,要么收打赏,说白了收的还是“人头税”。这种传统单一的盈利模式,实在很难让投资人感兴趣。

除此之外,在线教育平台是要做B2B还是C2C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目前主要流行的自然是起步更为简单的C2C,但是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老师跑了,一群学生就会跟着老师一起跑。而C2C的门槛虽然高,但通过平台和某个教育机构签订合约,可以将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打包放到平台上去,以此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科目或者老师。B2B的优势就在于教学质量也许不突出,但是很稳定,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而目前看来,B2B也许更符合在线教育市场的现实。

 

 

 

 

 

对于在线教育来说,一定要广积粮,高筑墙,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就)还(能)活着,并且建立更高的壁垒。

——轻轻家教CEO刘常科

 

 

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的融资,一直在用自己的资金支持公司运转。

——梯子网和91外教网 创始人 龚海燕

 

 

互联网教育泡沫最早在2014年出现,表象就是大量资本进入教育行业后,对于标的投资额度虚高,而其选择的标的缺乏用户刚需。

——在线教育百家讲坛发起人、中央电教馆中移动项目专家 马永纪

 

 

 

 

 

“瑞雪”能否兆丰年

 

尽管很多在线教育领域的中小团队被迫停业或倒闭,但这两年也有一些逐渐发展壮大,一些新的市场和玩法正逐步形成。在这一轮洗牌完成后,今年的在线教育,是否会迎来自己的春天呢?

 

“万古枯”后,已有人“功成”

自2013年在线英语学习平台51talk成功在美国上市以来,国内便掀起了一股在线教育创业的热潮。不过资本的热情在迟迟见不到盈利之后逐渐消退,很多中小创业团队先后夭亡,而在历经大浪淘沙之后也有一些参与者羽翼渐丰,开始成长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玩家。

 

这第一位代表便是老牌玩家沪江网校。2001年伏彩瑞创立了沪江语林网,两年后沪江网上线。2009年沪江网校成立,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涉足在线教育的团队之一。数年来,这家公司一直以外语培训作为突破口,并在2011推出《移动网校》APP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再次赢得先发优势。如今,它仅在移动端的用户数都已经突破了1亿人,成功转型为一家移动教育公司。而在2015年完成D轮融资之后,沪江网校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另一位代表猿题库,已是这一领域的明星团队,旗下《猿题库》、《猿辅导》和《小猿搜题》在市场中皆有较大声量。在不久前猿题库召开的记者沟通会上,官方表示在公司宣布商业化一年半以后,猿辅导的现金收入已达1.2亿元人民币,再加上粉笔公考业务产生的营收,总体规模达到了3.4亿元人民币。公司创始人李勇表示,猿辅导已经完成了“顺利起跑”阶段,并探索出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即“直播+课程+自营”。

 

最后一个代表,则是走O2O路线的疯狂老师。和其他很多在线教育团队不同,疯狂老师采用了“线上+线下”双渠道结合的方式——线上更像是造星平台,线下才是主要变现渠道。在线上,疯狂老师推出了在线直播平台叮当课堂,打造明星老师。而在线下,疯狂老师也在放大名师价值,最后通过规模化授课获取盈利。据创始人张浩透露,疯狂老师计划在去年底之前实现单月盈亏平衡。

 

这些创业项目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是因为它们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已经有效所成。不过,当我们在梳理这些大玩家的投资情况时也发现,投资方中不乏腾讯和百度这样的巨头身影。百度在2014年投资了沪江网校,而腾讯则先后投资了猿题库和疯狂老师等多个在线教育项目。

 

新玩家陆续登场

事实上,巨头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还不止于此,腾讯正是其中最富热情的一员。尽管微学明日目前声量渐无,相关团队也已经解散,但是腾讯和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合作并未结束。去年年初,腾讯向新东方在线投资了3.2亿元人民币,半年后这家公司就顺利在新三板挂牌。而百度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搜索引擎所带来的巨大流量。目前,百度已经拥有百度学术、百度传课和百度优课等教育产品,布局可谓十分完善。

 

其实,还不只是腾讯和百度,网易近年来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也值得关注——从网易的公开课和云课堂等产品,能够明显感知其野心。从目前来看,网易的思路是以内容(优质的课程资源)为中心,再辅以旗下有道系列工具APP,搭建自己的产品矩阵,最终通过大数据等方式来构建起自己的在线教育生态圈。

 

在传统势力方面,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新东方之外,一直在做高端市场的美联英语也在近两年发力在线教育市场,并已经逐步形成了“线下直营+线上直播”的双平台布局。去年年中,美联英语宣布获得了1.7亿元人民币的PE融资。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阅读了很多相关资料之后发现,从去年开始,一些母婴电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有意试水在线教育领域。蜜芽、贝贝网和宝宝树等,已经和很多“新妈妈”建立了一种天然的亲近关系,这为它们切入幼教领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在线教育是摆在它们眼前的一个不错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在线教育市场整体遭遇寒流之际,也有一些团队在闷声发大财。他们的主业并非直播、明星老师这些高大上的词汇,而是智能学习的终端设备。从产品形态上来看,这些所谓的智能学习机其实就是一台Android平板电脑,只是内置了和学习相关的工具和课程辅导内容。它们多采用低成本的公模方案,也不苛求炸裂的用户体验,价格却往往不菲。然而在线下市场中,很多家长却对此趋之若鹜。上述的蜜芽、贝贝网和宝宝树等,显然也在往这条路上快马加鞭。近日,网上还曝光了步步高旗下的一款Imoo高学习手机,显然也是走的这样的路子。

 

新玩法已经成型

尽管在线教育领域玩家众多,大家的玩法也不近相同。不过,从去年的情况来看,真正可以吸引人气、能够赚到钱的领域正在聚焦。回顾2016年的市场,我们在新玩法方面找到了这样两个关键词:直播和自营。

 

众所周知,直播是2016年的一个大热门,而这股风也刮进了在线教育领域。直播模式,可以将在线教育包装得更像传统教育中的课堂,直播间就是教室的在线还原。同时,直播间也可以更好的解决在线教育的互动问题。无论是对于同学还是老师来讲,教育过程的代入感都将更强。而分答和知乎Live等平台的出现,也丰富了在线教育的形式。

 

如果说直播只是形式之变,那么自营则体现着在线教育创业的思维之变。在以前,大部分在线教育创业项目的远景都是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台,为第三方提供一个舞台,如此云云。不过,从去年开始自营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玩家的首选。创业者开始自己规划和生产内容,平台开始自己招聘全职老师讲课,让平台更像是学校。

 

目前,很多在线教育项目在直播和自营两条路上的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反馈,可以预见在今年它们将会在此有更多的投入。

 

走出困境,还有这些招

尽管困难很多,“命案”多发,但是新的玩法已经酝酿成型,还是有人乐意将2016年称作是在线教育的“元年”。不过,要想在2017年真正实现突破,光凭直播和自营这两个点显然还不够,还有一些新思路不妨一试。

 

其一、修炼内功,做好产品体验。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并非没有进入门槛。如今,很多创业团队都是源自互联网,对于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了其产品在体验上不如人意。而这种体验不仅仅是在质量上,还可能存在于业务逻辑上。在线教育的创业团队需要吸纳更多教育界专业人士,使自己的平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趋于专业。

 

其二、软硬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已经有人通过硬件终端在教育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而线下的在线教育机构也不存在太大的盈利问题。对于还专注于线上的团队来说,不妨针对更细分的群体,推出硬件终端产品,或者落地的线下培训业务。此外,在2C业务上苦苦挣扎的项目也不妨转变方向,强化自己的工具属性以尝试2B业务。学校和企业,便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其三、围绕创客进行,打造孵化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带领下,创客群体屡现报端,很多众创空间也不断出现。在线教育现在大多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高端品牌并不多见。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围绕创客开发在线教育项目,并逐步形成培训、创业和融资的孵化器操作手法,也不失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