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0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192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3 个喜欢

红利消失,内容创业正忙

文/ 曾响铃罗乐 木又寸

 

2017年1月,知乎宣布获得1亿美元的D轮融资。2月,《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3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叫卖”。紧接着,李彦宏发布新年内部信,强调内容分发的战略地位。而在春节前,腾讯影业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在网上掀起热潮,更早前今日头条张一鸣宣布拿出10亿元人民币补贴短视频内容创作者……

 

当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争夺现有用户的时间成为了新的战场,内容创业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桩新的大生意。

 

 

  

 

红利渐失,互联网生意难做

 

一个时代就要结束了。在不久前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感叹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失了,“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如今,买流量成了越来越玩不起的游戏,创业者每天都是生死存亡,互联网的生意似乎没那么好做了。

 

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CNNIC前不久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较2015年年底仅提升2.9个百分点。这是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正趋于稳定的重要信号。同时,新增网民年龄呈现两极化趋势,19岁以下与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互联网正在下探至低龄、高龄人群。

 

在网民增速放缓的同时,用户对新APP的热情也在降低。据市场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大移动开发商的APP下载量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五月,美国排名前15的移动软件开发商下载量同比下跌了两成。 一些移动互联网曾经的明星级APP,下载量也出现了下滑,比如Whatsapp的下载量减少了7.6%,Facebook旗下Messenger下载量萎缩了18.4%。其主要原因,或许是未触网人群已被“教育”成互联网用户,市场空间释放殆尽。

 

巨头面临发展压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感受最明显的自然是互联网巨头们。比如,《微信》用户数增长放缓。据腾讯官方数据,截止2016年6月30日,腾讯《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4.3%,但与此前39%的高速增长相比,《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增长已经明显放缓。无独有偶,QQ空间月活跃账户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也只有不停的用收购或投资的方式来“保平安”。这其中,O2O领域有美团网、快的打车、高德地图、苏宁等;电商周边有宝尊电商、淘淘搜等;移动互联网有UC、墨迹天气、友盟,魅族等;社交娱乐有微博、陌陌、摩漫相机等;文化传媒有虾米音乐、优酷土豆、文化中国、华谊兄弟、恒大足球、第一财经传媒等;物流有汇通、圆通、菜鸟物流、海尔集团;金融有天弘基金、拍拍贷、恒生电子、众安保险;旅游有佰程旅行网、穷游网。此外,还入股了中国雅虎、银泰百货和超级课程表等。在我们还没看懂马云布局的时候,阿里巴巴竟然收购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一直是手机界明星的小米也开始走下神坛。数据显示,整个2016年,小米手机都在走下坡路,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分别为:32%、38.4%、42.3%、40.5%,全年仅卖出了4150万部手机,同比下跌36%。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排名跌至第五。最近把日本当红虚拟明星初音未来都请来了,但如果把翻盘的希望寄托在初音未来将代言的小米即将推出的红米Note4X上,恐怕胜算不大。

 

事实上,当红独角兽“滴滴”和“新美大”的业务也不再好做。2017年刚刚开始,就有媒体称“滴滴”正在进行大裁员涉及半数员工。而“新美大”也经历过类似事件,尽管两家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否认并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合并的后遗症正在发作。有数据显示,自“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以来,这两个APP使用人数出现了明显下滑。从去年的8月到11月,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4.5%下跌至3.4%。

 

美团所在的外卖市场,正形成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有消息称,百度外卖和百度糯米都已经开始了裁员。可见,巨头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不轻松。

 

互联网创业的新打法

2017年的春天,中国的互联网领域似乎并无太多暖意。而当红利消失成为既定事实,行业的参与者们选择了从几个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突围。

 

第一,加速从线上到线下的打通,也就是全渠道的融合,当以马云的“新零售”为典型。然而,这不仅要求整合线上线下会员体系、统一商品信息、整合库存信息、统一订单管理、整合前端线上线下平台以及后端系统的工具,还需要打通O2O双向数据、建立数据挖掘能力,实现线上线下交易、体验和反馈三者的无缝衔接。

 

第二,悉心经营提升ARUP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口红利消失后,最大化挖掘现有用户的价值成为重点。原来的安装量、留存率、活跃度需要重视,但如今ARUP值则更值得重视,因为最终决定一个用户质量的,最终得看ARUP值。于是互联网产品PK的关键就回归到运营上,无论是平台合作推广,还是寻求制造爆款,又或者巧妙设置活动形式,甚至找名人站台,或鼓励网友自发传播,都是在减少购买流量,并释放现有用户价值。

 

第三,征战海外市场。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国内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模式复制到海外。猎豹全球智库在连续两年研究海外市场前1000名的APP后发现,2016年出海的APP有119个,而2015年只有89个,增长了将近40%,尤其在游戏领域,数字是成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被戏称为全球范围“买买买”的携程在2013~2016年,花费了超过20亿美元用于海外并购。

 

最后则是大招——发力内容。内容创业,恐怕将是2017年移动互联网的主旋律之一。在李彦宏发出的新年内部信中,内容分发就是百度2017年的重点发力领域之一。再联系去年12月底百度收购营销公众号“李叫兽”公司,力邀其创始人李靖出任副总裁,以及近期传出的多起内容创业投资消息,或许内容创业真的已经迎来了好时候。

 

 

 

 

内容创业,创业者和巨头都很忙

 

如今,一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被炒到了35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从这一件“小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内容创业市场有多么火热。似乎在一夜之间,游弋于互联网市场中的创业者和大佬们终于明白了过来:即便工具和平台再好用,没有好的内容,还是无法吸引用户。

 

内容创业前所未有的低门槛

在过去,一提到创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做平台”。做平台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想着法子去变现。但是如今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版图已经日益明晰。更多“识时务”的创业者开始“择木而栖”,将精力聚焦到内容上。

 

年初,新车评网总编辑颜宇鹏离职创办了自媒体大家车言论。近几年,大量的媒体人纷纷走出传统媒体,转战各大自媒体平台。究其原因,就在于现如今的自媒体创业的门槛已经非常低,不仅是成本低,很多平台甚至还会提供补贴。

 

去年年末,UC宣布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专项扶持基金,以创作奖金、广告分成两种形式对平台订阅号予以扶持,这已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推出自媒体补贴计划。而早在两年前,今日头条就提出了“千人万元”补贴计划,去年还宣布拿出10亿元人民币补贴短视频创作者。去年初,腾讯也曾推出“芒种计划”,除了不参与自媒体广告分成之外,还拿出2亿元人民币进行补贴。

 

很多人发现,只要你有内容创作的能力,就能够在各大平台上开设账号,并由此获得广告收入。至于平台管理和维护,以及广告来源,甚至是前期的推广宣发等,皆不用自己太过操心。内容创业前所未有的低门槛,让很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外的内容生产者开始了有新的舞台。而他们要做的,仅仅是根据自己的节奏生产内容,然后将它分发到各个自媒体平台当中。

 

站在风口的内容生产服务平台

今年年初,短视频内容编辑工具VUE便宣布获得千万元人民币级的Pre-A轮融资。VUE本只是一款短视频编辑APP,亮点在其高质感滤镜。在正式上线后的前六个月,开发团队将主战场放到了更成熟的海外市场。不过,在《微信》开放了上传本地视频到朋友圈的权限之后的几天内,VUE每日新增的国内用户数迅速飙升到了3~5万,海外与国内用户的比例也从1:1变成了3:7。

 

相信VUE在一夜之间飙升的身价,已经足以说明内容创业浪潮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正如前文所说,各大平台都玩起了烧钱补贴,显然内容生产工具也想雨露均沾。更重要的是,全民内容创业的时期,自然也需要一些更为简单易用的内容生产工具,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形成。而接下来,围绕短视频制作、照片处理和图文排版相关的工具APP——还不仅仅是单纯的工具,更高纬度的自媒体服务平台,也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据极欧科技创始人程小永预测,2年后自媒体投放市场规模会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自媒体群体正在不断壮大,这为自媒体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可观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情况,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了苗头。

 

2016年10月10日,一道自媒体和微信图文制作工具秀米网宣布合并,同时宣布获得娱乐工场的Pre-A轮融资,目前整体估值已达1.5亿元人民币。秀米CEO杨晶表示:秀米将会从单一媒体工具型平台转向服务型多媒体平台,成为专注服务自媒体用户及提升自媒体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平台。而一道自媒体,本就是一个致力于为营销业者匹配自媒体营销资源的平台型互联网创业项目。

 

巨头的二次创业

对于中小创业者来说,内容创业的迎来了好时候,而对于很多巨头和大平台来说,内容则可以看作是他们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重要机会。手里有平台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靠着自己已有的那些枝枝叶叶,在平台中使劲填充内容。

 

坐拥UC头条与阿里文娱的阿里巴巴,以媒体赋能计划去鼓励媒体像天猫商家一样,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内容。拥有微信“小程序”和企鹅影业的腾讯,俨然已经成了许多内容创业者梦寐以求的新分发平台。而依靠着网易云音乐和手游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网易,也打造了具有稳固受众群的音乐社交平台和手游社交平台,并推出了一批草根音乐和手游明星。至于猎豹移动,它也不甘示弱,以57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移动新闻服务运营商News Republic,加入海外市场的内容争夺当中。

 

此外,诸多大佬都为了能够抢占市场制高点,还常常会邀请具有相当市场话语权的内容生产者,在自己的平台中担纲门面——比如papi酱就曾经受到多家直播平台的邀请,前去进行直播。而某直播平台因为没有邀请到papi酱,其高管还在会议上酸溜溜地表示“papi酱不能产生持续性的优质内容,注定为时代所抛弃。”至于直播平台主播的争夺战,早已经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内容创业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于:虽然大佬们纷纷入场,但对于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企业来说,突围的可能性并没有因此而降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细分市场,以内容起家的“独角兽”正在不断增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知乎。谁也不能否认在目前中国的科普市场中,知乎和果壳已经成为了难以动摇的两级——尤其是知乎,其出色的交互性相对于果壳而言,显得更接地气。而像今日头条这样的信息分发平台,以及像熊猫直播这样以电竞直播为主的泛娱乐平台,更是从年轻用户中获得了大量的拥趸。

 

内容创业几大流派

内容创业并非只有视频直播一条路。从目前来看,在不同的人眼里,它有不同的玩法。近几年,互联网巨头们已经搭建了足够多的架子(平台),就等着内容创业者们来填充内容了。

 

VR内容创业:虽然曾经遭遇小低潮,但是随着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日益成熟,VR内容创业再度为人所提及,传统的视频网站、中小创业者、游戏大厂商纷纷入驻其中,并推出各自不同的VR内容。甚至,就连网易这种曾经闭口不谈VR的厂商,在今年也已开始推广自己的首款VR游戏《破晓唤龙者》。可以想见,在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大佬加入VR内容创业的大军之中。

 

自媒体创业:尽管一直在燃烧,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自媒体创业依旧没有“退烧”。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曾高调表态:“要在未来12个月内,投入至少10亿元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同时给予每一条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次的加权推荐。”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属于自己平台的内容创业者,并以这些人为中心,聚拢更多的用户。

 

垂直领域创业:在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垂直领域,内容创业也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线下内容被搬上移动互联网。除了猿题库、春雨医生和穷游网这种原生性的内容创业平台之外,甚至连斗鱼和虎牙这样的直播平台也在尝试着“抢下一块蛋糕”。比如,前段时间在网上爆红的斗鱼主播“数学老师不上课难受”,就是凭借着在互联网上输出专业内容而备受观众期待。

 

微信“小程序”:随着微信“小程序”的上线,很多创业者又将它视为了一片新的蓝海。“小程序”的秉承“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可以没有负担地体验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功能,而对于《微信》来说,也为其分发功能聚拢了大量人气。但是对于小程序开发者来说,如何才能留住用户?这就是个问题了。

 

  

 

内容创业的那些坑

 

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开始在为内容而积极奔走,内容创业已然成为了一个大买卖。不过,尽管内容创业的前景被广为看好,平台和内容创业者热情高涨。不过,冷静下来看,内容创业也有不少“坑”,值得这个领域的参与者注意。

 

平台方:难在建立内容壁垒

无论是巨额的补贴也好,不参与广告分成也罢,各个平台方都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内容生产者入驻。然而,内容生产者自然不希望将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当中,大多数内容生产者都在多个平台建立了自己的账号,同步更新内容。对于平台方来说,独家内容,尤其是优质的独家内容一票难求。

 

真正的原创内容并不是只需要复制和粘贴就能从一个平台搬到另外一个平台上的,而且随着整个市场版权意识的苏醒,想要靠着“厚脸皮”去把别人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拿到自己平台上去,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稍有不慎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此外,一旦内容生产者停止产出内容,那么这种复制和粘贴的行为也就难以为继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各平台方明确自己的定位,培育特色内容。然而,现在很多平台走的皆是大而全的路线,在定位上同质化严重,进而带来了内容上的同质化现象。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变成了流量之争,拼爹之争。此外,要想培育自己的独家优质内容,平台方需要在海量的内容生产者中不断筛选押宝,并进行持续性的投入,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内容优势。

 

而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当大量的内容涌入各大平台当中,用户则必将面对劣质内容的狂轰乱炸。而时下流行的基于浏览历史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也未必能够真的拓宽用户的阅读边界。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身处内容创业浪潮中的创业者,也将很快遭遇受众增长的困境。有些内容生产者为了获得点击率,会不断制造各种噱头,生产大量垃圾内容。优质内容反而被埋得更深,难以触达用户,最终形成劣币淘汰良币的恶性循环。这种糟糕的体验,最终会毁了这桩好生意。

 

生产者:竞争激烈变现难

内容创业也并非毫无风险,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变现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内容创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果你的内容品质得不到保证,则很难获得足够的受众群体。如果我们打开百度百家等平台,则会发现很多自媒体生产的内容都无人问津,阅读量少得可怜。

 

2016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超过6成的自媒体人收入低于10000元人民币,而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超过10%。今日头条的补贴将重点放在了短视频,腾讯芒种计划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而网易号所谓的补贴则更类似于奖金制度,百家号的补贴也是由广告主出钱……。可见,尽管平台方给出了大额补贴,但是创业者要真正拿到手却并不容易。

 

内容生产的门槛虽低,但精专却难。要做出优秀的内容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这是一个“匠活儿”。孤军作战或许可以生产出灵光一现的优秀内容,但是难以持续。筹建团队,生产出足够专业的内容才是内容生产者的出路。

 

变现难之后,还有并发症

更重要的是,这种上述内容变现难所会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和其他只要有工具,就能持续性产生收益的行业不同,内容创业者的工具就是“脑子”。除了站在台前的人之外,整个内容创业团队也是支撑优秀内容产出的关键所在,一旦其中有关键角色退出,整个团队也就将面临分崩离析的状况。这一点,很多关注内容创业的人一定有所感觉——不少昔日颇受观众欢迎的IP,就因为难以产生持续性的优质内容,而被市场所逐渐淡忘。

 

曾经的火爆网剧《万万没想到》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推出了一部被很多观众评价为是“尴尬症都犯了”的“大电影”之后,就再无消息了。而《万万没想到》系列剧的主演白客,在经历了大红大紫之后,也只能在一些电影之中担纲二三线配角了。而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万万没想到》这一IP之上,包括papi酱和目前看来还算混得不错的《暴走大事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类内容的最终出路,或许就是想方设法去拿投资人的钱,毕竟在这些IP的背后,还有着极为们庞大的粉丝群。可是,一旦收了投资人的钱,难免内容制作者的某些观点就会像投资人进行倾斜——比如在对应的内容中加入一些小广告。可是这样做,却势必会降低用户体验,甚至导致粉丝们的“取关潮”。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内容制作者在接受了投资人的钱之后,其市场号召力反而大不如前的原因。

 

在很多投资人的眼里,内容制作者本身也是一种“期货”,投资不过是为了炒高“期货”的价格,并在合适的时候找到一个冤大头来接盘而已。而创业者就会想催熟的蔬菜和水果,弄不好就会很快成为没人喜欢的牺牲品。

 

比如,2016年4月还和罗辑思维亲密无间的papi酱,在同年8月就与前者彻底“分手”(有意思的是,该消息直到2016年11月底才正式对外公布)。而也就是在2016年11月初,papi酱当初拍出了2200万元人民币高价的广告,遭遇到了如潮恶评。可见内容制作者想要老老实实靠内容变现,难度并不低,很多时候,他们都不得不为了资本而折腰。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变多,对于内容制作者来说,面临着的也许就是接盘侠越来越少的窘境。所以,寻找新的变现模式,在持续不断地推出新内容过程中,去取悦投资者和观众,也许会成为了之后内容制作者的生存之道。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