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线“家长一键禁玩”
果真是“疏不如堵”?
很多年以前,中国曾经在全社会层面上推出了一个防沉迷软件——《绿坝》。《绿坝》的推出,目的就在于禁止让未成年人浏览色情网站,减少他们沉迷网络的时间。而《绿坝》推出后没多久,就因为对于色情网站色情图片的奇葩识别能力,受到了全民吐槽,只能迅速黯然退场,只在江湖中留下了“绿坝娘”这个传说中的初代网络吉祥物。
成长守护平台,守护的到底是谁?
让当初那波80后和90后可能想不到的是,那么长时间过去了,新的“绿坝娘”又出现了。而且这一次的主导者竟然是腾讯。小孩子玩游戏时间太长,消费太多,当年困扰过上一代家长,而如今依旧是不少家长所头疼的问题。只是平台从PC变成了手机端而已。这时候,《微信》上线了公众号“成长守护平台”,可使家长关联家中孩子的QQ与《微信》账号,来达到间接监督与控制的目的。其中最直接的操作就是“一键禁玩”,这种方法真靠谱?
2月16日,腾讯公司在文化部的指导下,正式推出“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之“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的系列服务,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
这个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耳报神”平台。用户只要在这个公众号中绑定了子女的QQ和《微信》,就能够随时监控子女通过这些QQ和《微信》账号登录的游戏所消耗的时长以及所产生的消费。考虑到目前腾讯游戏的市场占有率,显然家长们希望以这个系统减少自己子女在游戏中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但是这样的平台究竟守护的是谁?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经摆在了很多人的桌上。
和过去《绿坝》的无差别地打击不同,成长守护平台只能监控到腾讯自己的游戏。也就是说,小孩子如果不玩《王者荣耀》,而改去玩什么《梦幻西游》手游与《命运:冠位指定》之类的游戏,这个系统就彻底装聋作哑了。对于某些并不是盯着腾讯系游戏玩的孩子来说,这个系统守护的恐怕是除了腾讯之外其他所有的游戏厂商。
其次,即便是腾讯系手游,孩子依旧可以通过重新注册一个QQ号、《微信》号等不同的方式,轻松绕开这个系统,不受父母的监控。可以想见,这样的公众号在热热闹闹推出后不久,恐怕很快就会又像《绿坝》一样,被束之高阁。
疏不如堵?但是亲子裂痕又谁来堵?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看起来很容易被绕开的系统,还会大大影响亲子关系。在关联相关账号的时候,家长需要输入孩子的QQ以及《微信》账号以及孩子的身份证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是隐私。父母在没有征询过他们意见,或者无视他们意见的前提下向平台提交这些信息,对于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很可能被解读为对其人格独立性的蔑视。在这种情况下,平台除了会增加亲子之间的裂痕之外,几乎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有时候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反而投入更多的精神在游戏上。这样的情况,恐怕是很多家长所更不乐意看到的。
别指望腾讯,这个社会明明还有很多的选择
其实,与其指望腾讯的这个平台能够让孩子突然之间戒掉游戏,变成一个“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的阳光少年,不如别让腾讯出头做这个坏人,而是从社会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可以考虑和当初的防沉迷系统一样,直接让孩子的身份证号码和对应平台互相绑定——虽然这个依旧很容易被破解,但是相对于之前的策略,要难度稍微高一些了。
其次,就是做为家长,应该自己以身作则,鼓励小孩子分散游戏注意力到其他地方。比如和孩子出去郊游、辅导孩子作业等等。若是孩子自己回家就看到自己的父母盯着手机不放,他们当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效仿父母。
最后就是,要为孩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游戏观。其实就和踢球看电影一样,游戏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如果偶尔体验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父母如今的观念是踢球是锻炼身体,看电影是增长见闻,只有玩游戏才是十恶不赦。但是如果自己的小孩子没有因为游戏而出现成绩下滑之类的情况,玩一下又有什么问题呢?
这些手段比起寄希望于腾讯,要有效得多,但是之所以腾讯的这个平台还是上线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懒”。作为父母懒得和孩子交流,懒得去引导孩子,甚至连禁止他们游戏的方式,都要选择“一键禁玩”之类的功能。对于某些父母来说,这个平台不过是给他们的一个小小心理安慰罢了。就和当年把“网瘾儿童”丢到网瘾戒除所的父母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如果得不到,那么至少要让自己相信,自己已经得到了。
结语
相对于孩子,可能父母本身更需要一个“成长守护平台”,帮他们脱离各种游戏,去寻求其他类型的娱乐方式。很难想像,当一个孩子在一个父母拥有众多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家庭之中成长时,他还会再将那么多的关注放在游戏上,毕竟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有太多比游戏更值得投入的精彩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