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你说好的高冷呢?
支持第三方平台、新增数据分析接口、代码包大小限制扩大到2MB、开放长按二维码识别启动功能,微信小程序新功能的开发越来越快。而4月18日,微信公开课宣布“小程序码”不方了——新的小程序码将采用圆形化发散设计。从一开始因不提供模糊搜索功能和分发渠道而让人感到的高冷,到现在“处处为用户着想”,微信小程序怎么了?
据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网民针对微信小程序使用与开发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发布一个月后,选择继续开发微信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者仅为9.2%。而64.7%的用户在体验微信小程序后,也选择回归到原有的手机APP中,继续支持微信小程序的用户占比仅为11.5%。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微信小程序即将沦为摆设了呢?这个时候,我想支付宝小程序的入场,已经告诉了你答案……
在微信小程序推出之初,虽然市场表现得非常热切,但却也带着几分盲目追捧的味道。而开发者,也处于跟风和试探的过程中,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一道风口。这个时候的微信小程序,自然就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因此,有那么几分“高冷”,几多傲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者对微信小程序理解在逐渐加深、而用户也逐渐开始理性看待不那么好用的微信小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微信团队也在慢慢调整着策略——当然,也还是带着些许的漫不经心。而在这时,支付宝方面高调宣布支付宝小程序的即将入场,多多少少给微信团队带来了几分危机感,其适时而动加快小程序的改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第一个试水小程序的团队,微信方面显然也处在探索的过程中,而微信小程序也需要市场来进行检验。在微信小程序发布之初,过分相信自身社交平台的强大和用户的忠心,让微信方面颇觉有底气,因此在许多细节上的考量都不够完善——无论是对开发者而言,还是对用户而言,都不够友善——狭窄的入口让微信小程序能够为开发者带来的流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很多用户在“用完即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但随着支付宝小程序的强势入局,加上之前的盲目让微信小程序渐渐遇冷,冷静下来的微信团队自然会考虑对微信小程序进行完善。
要知道微信小程序的诞生,其本质就是微信团队对流量红利的二次攫取。支付宝方面的迅速跟进,则让小程序所代表的“轻应用”领域即将变成两大巨头的另一片战场。在腾讯对阿里巴巴核心的支付领域进行了不断蚕食之后,阿里巴巴显然不会让腾讯在小程序领域独领风骚——而这,也许正是让微信小程序不再矫情的最根本原因。只是,不管是对腾讯,还是对阿里巴巴而言,利用自身的“小程序”攫取更多的流量、聚拢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并逐步实现构建自身生态圈的梦想,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相对于APP,微信小程序也好,支付宝小程序也罢,始终都处于一个轻量级的状态——无法做重的小程序,也不能做重的小程序,很有可能会对用户需求的完整性造成不可逆的割裂。而这一点,注定了小程序只能成为重量级APP的补充,或者成为低频次、小众化APP的生长土壤。也许,从诞生开始小程序就注定了要走长尾效应这一条路,但这条路却并不是那么好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