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7年08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495 篇文章,被 2 人关注,获得了 9 个喜欢

无人便利店让人人得便利

巨头造就新的互联网风口

文/ 王健鹏
前言 当亚马逊的Amazon Go和马云的“淘咖啡”震撼世人,缤果盒子已经走到了人们身边。从资本市场到媒体和大众,无人零售店绝对是2017年年中最具人气的焦点,当阿里巴巴、罗森、哇哈哈等巨头都将目光聚焦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注定了其会成为市场的宠儿,而无人零售店正是这样的一个焦点。

由巨头吹起来的风口

2016年年底,亚马逊推出新型概念零售店Amazon Go。它抛弃了传统超市的收银结账过程,顾客们不再需要提着购物篮等待结账,只需拿起你想要的东西,然后走出商店。原本以为这由黑科技堆积而出的产物,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于媒体和科技粉的讨论中或概念试点而已,可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无人零售店就在国内出现井喷的态势。

 

属于创业公司的F5未来商店和缤果盒子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融资,而神奇屋智能零售店、小E微店、怪兽家、甘来智能微超、EATBOX等同样蜂拥而至,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推出了“淘咖啡”产品切入无人零售店市场,而哇哈哈这样的传统零售巨头宣称要用3年的时间里,开设10万家无人零售店。据可靠内部消息,上市公司永辉超市或将向某智能硬件技术上游采购无人零售店设备。在此之前,永辉超市曾试水“超级物种”等以体验为主的新型概念超市。

//插图 P1-Amazon Go

作为技术的宠儿,酷炫、黑科技武装的无人零售成为了时下最火的“网红”,从运营成本到应用体验,市场对无人零售方方面面都保持了高度关注。

 

让经营者赚大钱的无人零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人零售能够成为市场的焦点,除颠覆传统零售这样“高大上”的目标外,更多在于其对经营者成本的削弱。网上存在一份缤果盒子的运营成本分析,其从理论分析,15平方的缤果盒子可售卖的数量与40平方传统便利店相当,15平方的缤果盒子造价约10万,40平方的传统便利店投入约40万,无人便利店的成本投入约为便利店成本的1/4。光是构建已经节省了一大笔成本了,而在运营方面,无人便利店解决了传统便利店不断攀升的房租和高额人工成本的两大难题,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

 

//插图 P1-缤果盒子

除上面提到的两方面优势外,无人便利店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更明确了解店铺覆盖范围内消费者的偏好,从而更高效、准确地完成货物储备及促销管理,且统一的管理运营模式,在物流计划和配送线路优化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诸多积少成多的优势足以让无人便利店在长时间的运营中让经营者获得更多利益,而这些红利也能够返还部分给消费者,最终形成健康的循环。

 

此外,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无人零售能够减少消费者传统购物等待时间并避免拥挤,商品会更符合个人需要并且相对便宜,加上一定的新鲜感,这让无人零售在终端消费市场具有极高人气。

 

有些奇葩的利空消息

每一个互联网焦点的成长都少不了各种利好或利空消息包围,在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资本的追捧下,爆发式增长的无人零售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而缤果盒子最近遇到的两个“坎”就有些奇葩了。

 

首先是店铺暂停运营的事件,缤果盒子在上海的第一家门店内在外界天气连续几天超过35度后,室内温度甚至达到了40度,店内商品甜甜圈、巧克力等出现融化。目前店内货品已搬空,店门外也贴出了“由于技术调试,暂时停运”的通知,店外还撑起了两把大型遮阳伞。

 

夏季高温显然不是突发事件,可用黑科技堆起来的无人零售店铺竟然连高温也抵御不了,这样的事情足以让人大跌眼镜。而当缤果盒子刚尝试解决高温停运问题,缤果盒子杨浦区店因涉嫌违建而遭城管调查。

 

无论是高温还是违建,看上去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却成为科技感满满的无人零售成长的障碍,这让不少人开始反思无人零售构建以及运营的问题。

 

堆起无人零售的那些黑科技

无人零售作为互联网科技同传统零售的融合,从基础的机器视觉识别到大数据、云计算,整体科技水平高低往往决定无人零售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弱。以Amazon Go为例,其具体购物环节可拆分为人脸识别确认顾客身份、摄像头识别确认商品、手势识别判定商品状态、用户购买轨迹跟踪,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软硬件技术来堆砌。Amazon早在2013年和2014年便分别申请了“侦测物体互动和移动”(Detecting item interaction and movement)和“物品从置物设备上的转移”(Transitioning items from the materials handling facility)两份专利用于货仓、船运、零售市场等情景,尤其是在无人便利商店领域,其构建了消费者行为识别的底层技术,战略布局不可谓不早。

 

商品/货架——识别拿出或放入动作——识别被动物品——物品与用户物品清单关联——清单与行为用户关联。无人零售看似简单的购物行为,却需要大量黑科技来支撑,当前任一家无人便利店都需要高精度摄像头、压力及体积位移等多类别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多种类别硬件堆积。而在系统软件方面,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以及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都需要运用到无人便利店上,才能最终实现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无人店全智能化操作。

//插图 P2-人工智能

 

大量技术本身成熟度并不高,需要海量数据和不断尝试积累才能进一步完善,这也是Amazon似乎“有意识”放缓无人零售的推广脚步的重要原因。

 

暂时属于少数人的商业

无论是防盗损还是运用维护、消费纠纷,对于当下的无人便利店而言都是需要一个个克服且积累大数据分析的环节,即使推广较早的缤果盒子也仅将封闭或半封闭的高端小区作为当前的落地点,以尽可能过滤风险并获得采样数据。这样步步为营的做法看似降低了风险,稳妥可行,但较少的店铺数量难以分摊软硬件研发成本,且市场终端消费者培育也需要巨大投入。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即使是一线城市无人便利店周围的住户,对这种新兴商业模式也是好奇多于刚需,其持续购买及消费习惯有待考察,这样的市场状况也注定了无人便利店需要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除了一线城市部分封闭或半封闭小区外,其它地区消费者恐怕短时间内只能做观众了。

 

成长道路并不平坦

巨头力捧,资本护驾就一定能顺风顺水地成长?显然不可能,无人零售想要全面渗透进入市场首选需要面对的就是自身的成本问题,虽然理论分析证明无人零售店铺运营成本相当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科技新鲜产物推广初期,都要面临技术研发成本和创新成本的分摊,加上核心商圈或高档小区的门店土地成本,实际运营成本恐怕一点都不低。

 

国民诚信问题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从共享单车到共享雨伞,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让互联网创业者尴尬,而除了这些无人零售自身运营需要面对的问题外,其竞争者同样不少。当创业者拥有同样的土地时,放上若干台自动售货机,似乎能以更低的运营和构建成本实现无人的目的。

//插图 P2-自动售货机

同时,无人零售强调的零售业人工成本控制也是需要商榷的话题。在中国,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很高,例如连锁商店7-Eleven,其人工成本仅占总营收的1.8%,就算是加上店铺的租金,这一比例也尚不足5%。因此,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不足以补偿提升的店铺构建费用。

 

从应用情景追寻零售新空间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零售行业总规模已达4.5万亿美元,并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如何释放新零售的空间?在勾连线上线下场景上,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阿里盒马鲜生、百联集团RISO系食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做尝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超市业态、便利店等线下业态才是新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无人零售提供的服务和消费场景是是对新零售业态很好的补充,这一渠道入口与新零售概念高度匹配,正因如此,阿里、亚马逊此类的巨头入局,阿里从2014年入股银泰便开始了线上改造线下的探索,通过技术手段对“人、货、场”进行重构,新零售落地加速。

 

在移联网红利消尽趋势下,“线下场景”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唱吧等“APP+场景”的模式探索,无一例外的迎来柳暗花明。正因此,不管是电商、手机制造商还是传统企业开始把目光聚焦于线下,试图寻找一条新的或产品、或服务的爆发路径,而无人零售似乎正好抓住了这样的契机。

 

能否推广的关键在于技术

无人零售是无数黑科技堆砌的产物,其本身对软硬件技术的需求较高,这也是当前不少人更看好无人仓库、无人物流的原因,相对应用情景相对复杂的消费级无人零售,仓库、物流本身单品价格偏高,完全可以使用RFID标签识别技术以实现全程“可追溯”,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以及视觉识别的基础之上添加视频识别与传感器混合的技术都相当复杂,难以在短期内推出另终端市场满意的方案,这会让整个行业不得不放缓推广进程。

//插图 P3-移动支付

当然,不断迭代的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涌入,加上亚马逊、阿里这样的科技巨头介入,无人便利店火成为必然。用生物识别技术、第三方支付等IoT技术方案对传统零售进行改造的尝试,得到格外的重视。

 

值得关注的互联网+便利店

从构建到运营,优势极为明显的无人便利店在人工成本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的确具有不错的“钱景”。但无论是物联网技术还是计算机识别和深度学习系统,都不是短时间能够完善的,而在新零售趋势下,互联网+便利店恐怕更务实一些。

 

或加盟或直营,京东、亚马逊、阿里巴巴、IBM以各种形式进入互联网+便利店战场,将科技与传统便利店运营融合,共同构筑新的零售业态。而对于小本创业或者小创业团队而言,这类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社区超市更具吸引力。

//插图 P3-社区便利店

 

爱便利、顺丰优选、雅堂小超以及华润、711、罗森同样在快速扩张,以规模构筑行业壁垒,对于总体运营方而言,每一个单独的门店都可以看做一个线下流量的聚合平台,借助门头、店铺广告、落地海报等等元素,形成宣传联动,从而挖掘更多的红利,再加上后期IP文化输出、特色产品的协同推荐,都能进一步提升消费和黏性。而加盟店铺除单纯的销售价差获利外,更可分享广告宣传、IP文化销售所带来的红利。

 

写在最后:值得关注的趋势

虽然无人零售从技术到应用场景,都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传统零售的补充和重要发展方向,即使各大城市核心商圈已经出现了不少无人零售店,但他们更多是早期探索的试点,想要大规模推广普及恐怕还需等待较长的时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超市业态、便利店等线下业态才是新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