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1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299 篇文章,被 3 人关注,获得了 5 个喜欢

互联网与银行进入蜜月期

文/ 黄成 图/ Ame

近日,BAT分别与农建中大行牵手,互联网圈与金融圈的结盟引发对BAT与各家银行关系的种种猜测。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经与11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腾讯和百度均为7家。随着互联网企业和银行的频频牵手,金融圈和互联网圈纷纷感慨,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将是BATJ和四大行“步入婚姻殿堂”。

 

画风突变,互联网巨头和银行积极联姻

在过去几年,支付宝、余额宝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战争、理财战争如火如荼。马云还曾放出豪言:“银行不改变,那么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双方“颠覆者”与“被颠覆者”的关系一度很紧张。

 

然而,就在“吃瓜群众”还在猜测到底是互联网金融颠覆银行,或者银行焕发第二春迎头痛击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当事双方却画风突变,从互相看不顺眼转变为主动拥抱。最近几个月,频频传出银行与互联网巨头联姻的消息,“工农中建”四大行均与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签署合作协议。

 

6月22日,腾讯与中国银行联合设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同时与华夏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20日,百度金融宣布与农业银行进行深度合作,未来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化银行,积极的推动普惠金融。6月16日,京东金融集团与工商银行金融业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全面业务合作,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和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合作。3月28日,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建行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和打通信用体系。

 

事实上,银行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合作并不是新鲜事,只是近几个月密集联姻才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BAT之中,腾讯最早与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早在2004年7月,腾讯就与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发行虚拟联名卡、推广电子银行产品、开展共同的网上安全认证、共享营销宣传渠道及客户资源等方面开展合作。而近几个月,百度、阿里巴巴和京东分别牵手大行后,腾讯也给广大“吃瓜群众”端出了“双黄蛋”。至此,腾讯与7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分别是: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从合作内容来看,腾讯近年来将合作重心放在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探索。

 

相比腾讯,与阿里巴巴联姻的银行数量更多。2005年6月,阿里巴巴与招商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而阿里与建设银行也早有渊源,双方在2005年11月便达成了银企战略合作,约定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金融技术等领域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建中小企业诚信通网络平台。按照时间顺序,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的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也是BAT中唯一和五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均达成战略合作的。从合作内容可以发现,阿里巴巴战略合作从初期主要围绕快捷支付、资金结算,到逐渐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互联网金融服务等。这也见证了阿里巴巴及其第三方支付产品支付宝一路走来的服务进程。

 

相比阿里巴巴和腾讯,百度与银行牵手最晚。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在2014年才与兴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数据和产品营销三个层面。时至今日,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的银行有:兴业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浙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其中,百度在2015年6月与中信银行达成合作之后,于当年11月宣布共同筹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这是国内首家采用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直销银行。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百度在大数据以及位置信息服务、产品营销等领域和银行合作较多。而从百度与农行在6月20日达成的最新合作可以看出,百度在金融大脑、智能投顾和智能客服等方面发力。

 

主动变革,银行的外部压力和创新需求

“站在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搅局者!”这是当年处于风光期的银行业对涉足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最直接的描述。银行敢以这种高姿态嘲讽互联网企业,自然有其底气所在。第一个与腾讯合作的建设银行,2016年的净利达到了2314亿元人民币。而与京东展开合作的工商银行更是有“第一大行”的称号,其在2016年净利为2791亿元人民币。其他银行的净利或许比不上工商银行,但数额也不会少。既然银行本身已经有如此丰厚的利润了,为何又要与自己看不顺眼的互联网企业合作?

 

迫使银行做出改变的首要原因是外部压力,挑战最早从支付领域开始。自2011年5月,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27家公司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在小额支付领域,银行始终处于劣势。艾瑞咨询于6月发布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11.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61.5%,财付通为26.0%,形成双寡头格局。而一向是银行传统优势的账户和存款,也被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所打破,此后多家互联网企业推出了众多理财产品,不断蚕食这一领域。天弘基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余额宝规模已达1.4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招商银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存款总额。

 

因此,在银行意识到挑战来临并幡然觉醒时,银行开始了变革与创新,并开启了与互联网金融的竞合之路。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也确实拥有银行迫切需要的东西。过去,银行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型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上市公司,依靠息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就能活得很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消费信贷成为银行重要的发力点,年轻活跃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银行重点的目标客户,银行在消费场景、金融科技能力方面的短板凸显,加上垄断和体制方面的局限性,使得银行转身艰难。而互联网公司则正好相反,通过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长尾用户的需求。利用线上推广,可以实现大规模获客。

 

在发掘获客场景的同时,互联网巨头也可以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方面加持银行的风控系统。而这同样是银行个人业务的命门所在。与互联网巨头相比,银行拥有的用户大数据维度相对较少,一手数据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大数据进行风控,这对于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来极为不利。同时,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决定了其风控模型的迭代成本很高。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模型的数据变量,往往可以在1~3个月内快速迭代,且可以不断投入资金小范围试错,从而让风控模型时刻保持精准。而同样一次迭代,常规金融机构大概要花6个月,也很难有持续不断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因此,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结盟,可以发挥互联网巨头在审核和银行在风控方面的优势,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坏账风险。

 

差异巨大,双方合作之路仍有较大挑战

与互联网巨头合作,能帮助银行开拓更广阔的客户市场、优化客户结构,并培育有价值的客户。而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除了经济上的收益以外,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在于大数据算法以及更新换代迅速的人工智能,但要完善这些技术并不能靠纯粹的科研,更需要投放一线的业务数据支持,就像之前京东的物联网智能冰箱以及支付宝的面部识别技术,都是需要与相关业务融合落地才能进化并完善。而在金融产品和业务方面,除了及时更新前沿的技术和模式,互联网巨头还需要将产品的应用场景加大,才能扩大自己的覆盖面,进而保证自身持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依照目前的形式,在未来的金融领域,互联网科技很有可能将与金融业务、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

 

尽管银行和互联网巨头各有所需,但由于双方在产品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差异很大,合作之路显然不会一帆风顺。在此之前,甚至有过不欢而散的例子。早在2007年,建设银行就和阿里合作开展网络信贷,后由于种种原因,阿里巴巴自行开展小贷业务,建设银行也于2012年自建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传统银行仍具有优势,比如在数据方面,银行的账户信息的真实度更高。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下一步的合作,应该是专业专注。互联网专注技术,理财和信用卡等回归银行。如果双方在某一领域都有业务开展,合作的前景堪忧。

 

写在最后

大型银行与互联网巨头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且由于各自都是业界大佬,在战略、制度和流程等方面都很难为对方改变太多,因此,双方从竞争到竞合,再到融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