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1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213 篇文章,被 3 人关注,获得了 5 个喜欢

来势汹汹的智能音箱,真是“风口”吗?

文/ 皛皛、师天浩、李基果

随着亚马逊Echo的大获成功,2017年中国互联网圈掀起了一场关于智能音箱的大战。除了BAT三巨头,京东、出门问问以及联想等不同领域的大中小科技公司也纷纷跟进,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在国外,智能音箱市场也同样热闹,微软、谷歌、三星以及苹果等巨头纷纷入局。如此热闹的景象,让越来越多的人将智能音箱视为新的“风口”,然而现实又真的如此吗?

 

巨头纷纷入局,智能音箱呈井喷之势

自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之后,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开始将音箱当成它们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首选产品形态。无论是谷歌、苹果和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是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和腾讯等国内大佬,都纷纷开始推出智能音箱产品。

 

智能音箱大热,国际巨头忙布局

除了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先行者,在智能音箱这个市场,如今已是人满为患。除了硅谷一些新冒出来的创业公司外,传统巨头在智能音箱方面的布局,其实更能反映市场的风向。

 

在智能音箱的大潮中,毫无意外的出现了微软的身影。今年5月9日,三星旗下音频品牌哈曼卡顿宣布,他们将会和微软合作,推出一款名为Invoke的智能音箱。据悉,Invoke最大的卖点是内置了Cortana语音助手和Skype,用户可以直接用语音来控制它进行搜索或其他任务。而Cortana正是微软目前的“当红炸子鸡”,是微软人工智能技术概念落地的一个重要产品形态。

 

事实上,除了和微软的合作,三星自己也在低调布局智能音箱产品。目前,三星已经在自家旗舰手机Galaxy S8上内置了语音助手Bixby,并在不久前收购了希腊语音创业公司Innoetics,进一步提升Bixby的技术实力。而就在最近,三星搭载Bixby的智能音箱产品Vega也被曝光,可见三星的入局也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三星都开始布局智能音箱了,苹果自然也不会等闲视之,后者甚至被誉为是现阶段最重磅的智能音箱玩家。就在微软的Invoke发布不久后,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WWDC上,苹果也正式对外发布了传言已久的智能音箱产品HomePod。如果说微软此次的尝试,更像是一次试水,三星瞄准的是长远布局,那么则可以说苹果的HomePod有几分毕其攻于一役的味道。

 

早在2011年,苹果就为iPhone推出了Siri功能,开始了在语音交互方面的积累——这甚至早于谷歌的Google Now。因此,此次发布的HomePod当然是内置Siri,而经过多年积累发展的Siri如今在语音交互方面的能力,也不逊于谷歌Google Assisstant和微软Cortana。

 

配置方面,HomePod内置7个扬声器,一个低音炮、6个麦克风以及苹果A8芯片,具备空间感知功能,即能够自动根据所在的房屋空间大小来调节到合适的音量位置。相对于其他智能音箱产品一味地强调智能,苹果着墨更多的还是在于音箱的音质表现。或许,在苹果看来人工智能还并不是一项足够成熟的技术。然而,高配置带来的是高价格,有人担心HomePod可能会遭遇如Apple Watch一样的尴尬。

 

战火从国际市场烧向国内

和国际市场一样波涛汹涌的,还有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

 

7月5日,阿里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X1。该产品最大的看点在于,内置了阿里第一代中文人机交流系统AliGenie。这使得天猫精灵X1能听懂中文普通话语音指令,目前可实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手机充值、叫外卖以及音乐播放等功能。

 

阿里在发布会上曾表示,AliGenie能够不断进化成长,了解使用者的喜好和习惯。比如,天猫精灵X1能够智能识别用户的声音。而在识别了用户身份之后(阿里称之为“声纹锁”),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服务,同时还能够以此为身份认证方式,方便用户上天猫平台“买买买”。此外,相对于苹果HomePod高高在上的价格,天猫精灵X1仅499元人民币的价格显得非常亲民。阿里表示,今年天猫精灵X1的目标销量为100万台。

 

这边厢,阿里的智能音箱刚刚发布;那边厢,一直号称不做硬件的腾讯,推出智能音箱产品的传闻也已经来了一波又一波。最近,这一传言还首次得到了官方证实。

 

腾讯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刘炽平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腾讯正在研发一款智能音箱,或在八九月份发布。而据36Kr的曝料称,这款智能音箱的名字暂定为耳朵。事实上,腾讯此前已经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腾讯云小微和腾讯叮当。尽管还没有更多实质性的消息曝出,但是“耳朵”这款产品势必与《微信》和QQ等产品进行联动,甚至对接腾讯旗下音乐、视频和文学等诸多资源。

 

除了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巨头之外,智能音箱的浪潮中也有很多中小公司的身影。

 

4月18日,出门问问发布了虚拟个人助理问问,推出了其AI开放平台,也公布了智能音箱产品Tichome。据悉,该音箱能够支持Hi-Fi音质,其搭载的“问问”虚拟助理,使其能够进行远场语音交互,并充当智能家居中控和家庭虚拟助理使用。

 

6月20日,喜马拉雅FM也正式发布了全内容AI音箱“小雅”。除了语音交互之外,喜马拉雅FM还希望凭借自己在内容方面的优势,围绕目前用户的真实收听需求打造出的一款“内容型音箱”。

 

此外,联想也可能在即将召开的2017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正式推出智能音箱相关的智能家居产品。

 

 

群雄涿鹿背后,智能家居是核心诱因

智能音箱市场如此热闹,原因不是入局者们看到智能硬件所能带来的丰厚利润,而是智能音箱以智能语音为入口所搭建起来的智能家居“控制中枢”的无限想象……

 

智能音箱市场,实际上早已有抢滩者

前文已述7月阿里推出了其首款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X1”,腾讯也被曝料正在研发一款暂名为“耳朵”的智能音箱。但阿里和腾讯并不是中国布局智能音箱最早的公司,早在2016年1月,京东就推出了一款名为“叮咚”的智能音箱,至今这款产品已推出了2代旗舰型号。语音控制上,叮咚选择与科大讯飞合作,目前支持京东微联,现已与京东微联近千款家电品牌实现对接,用户可通过与叮咚语音实现对电视、灯、空调以及窗帘等产品的控制。

 

据京东智能负责人介绍:“叮咚智能音箱自发布以来,其产品每年在消费者市场的交互达到1亿频次。”另有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到今年6月,叮咚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量达到100万台。从具体产品形态上,它许多产品逻辑同Echo相像。叮咚也接入第三方内容资源,如支持喜马拉雅FM和考拉FM等。此外,该音箱同样提供天气预报、美食查询以及快递查询等咨询服务,通过它用户还能在京东上进行语音购物。

 

同样今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2017国际消费类电子展(CES)上,All In AI的百度与北京小鱼儿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基于百度旗下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的“小鱼在家”视频对讲机器人。从具体的产品功能上,也可分为智能音箱大类之下。用户可通过语音对话方式使用“小鱼在家”完成播放音乐、播报新闻、搜索图片、查找信息、设闹钟、叫外卖、闲聊天以及控制家庭智能硬件设备等多种秘书功能。

 

最早的智能语音只是作为智能手机一种新型的操作方式或功能为世人所知。真正将智能语音控制单独出来植入音箱形成现在智能音箱雏形,仍旧源于国外科技巨头的探索。201411月,亚马逊正式发布Echo音箱,可算作智能音箱最早的玩家。另外,Vega之前,三星于2015年就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发布代号为“Hive”智能音箱,不过由于表现不佳,及出现相关的软件问题,这一设备后来没有发布就夭折。

 

今年,由于苹果、微软、阿里巴巴以及腾讯的进场,让智能音箱的热度烧了起来,其实全球科技企业对于智能音箱的探索,早已与几年前就开始。当然真正让智能音箱从一款概念产品,升级为热门的智能硬件“风口”,作为鼻祖的亚马逊Echo的亮眼表现功不可没。

 

亚马逊Echo成功,引来众多跟风者

Echo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尝试硬件产品,它还开发过智能手机Fire Phone和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不过,Echo可谓三款硬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首先Echo更具创新价值,并引起全球科技公司的竞相模仿。其次Echo销量数据非常漂亮,调查机构CIRP的报告称在2015年卖出170万台,2016年销售600万台,预计2017年会突破1000万台。最重要的是,它的未来商业空间,相比其他两者也更具想象力。

 

Echo的成功直接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排得上名号的公司竞相跟进,国外的如谷歌、苹果、微软和三星等,国内BAT、京东以及小米等。

 

相比VR发展的困顿,以音箱切入,在巨头们看来自己的服务更容易落地。而且,由于各巨头力推智能音箱,本意在抢占智能家居“控制中枢”这个入口,亲民的价格也是智能音箱备受用户喜爱的关键点之一。不仅Echo的前景喜人,其他巨头的产品看似也有着不错的未来想象。

 

除了苹果的HomePod走高价路线定价在349美元,Echo最低售价是90美元,Google Home的预计售价是129美元,京东最新的叮咚TOP售价在399元人民币,阿里的天猫精灵X1售价为499元人民币。其他入局者定价也大多不会超过这个价位太多,普通音箱的价格就能买一款音质同等的智能音箱还能体验下神秘的AI黑科技,这恐怕是智能音箱得以大卖的重要原因。

 

因此,智能音箱市场前景非常被看好,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590万台,并将在2022年增长10倍,市场价值达到55亿美元。多方因素助力下,智能语音行业未来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已替代VR成为当下热度最高的智能硬件系列。

 

不止硬件销售,更多原因在于此

各巨头们发力智能音箱,绝不止为了硬件销售所带来的利润,更多的是寄望智能音箱能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从语音智能的维度打开一个全新的网络形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流量入口的争夺,亚马逊、谷歌、苹果、三星以及BAT等,这些巨头们赖以成为科技时代的绝对霸主,分别把持战略级流量入口是关键基础。智能音箱作为一个全新的,以语音交互为主要形式的连接网络的终端,只要用户习惯养成,将成为PC、移动智能终端之外的第三端,仅此一个想象空间,就足以驱动各大巨头不计成本的涌入。

 

其次是基于对原有业务向语音控制端延伸的战略思考,移动智能手机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崛起,使得一大批在PC时代火得一塌糊涂的科技巨头迅速陨落,最为代表的就是雅虎。而如今依旧活跃在科技舞台上蒸蒸日上的几大巨头,无不通过各种方式占据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战略要地。

 

最后,以“语音+音箱”为入口,是迄今为止最为完美的切入智能家居的方式。据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1220亿美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60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50.15%。预计到2018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市场,假如智能音箱在未来真的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将成为整个智能家居领域受益最大的一方。

 

因此,无论是亚马逊、阿里、京东,还是谷歌、苹果、三星除了利用智能音箱为原有业务输送流量。如何拿下已成不可阻挡趋势的智能家居市场,成为比之更多是战略思考的前两个原因,更为直接的驱动因素。在Echo试水成功后,亚马逊又推出全新的Echo Show,亚马逊为其加装了屏幕,功能较Echo有很大的升级,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初期阶段,结合用户屏幕使用的熟悉,更速度的将智能家居等衍生功能同智能音箱匹配,直至用户完全习惯了智能语音操作,或会再回归其纯语音交互的模式。

 

我们看到无论哪家的智能音箱产品,都对智能家居抛出橄榄枝。以Echo为例,主要分为三大功能模块。首先是通过语音控制实现闹铃、音乐播放控制、天气查询、网络搜索以及新闻查询等多项功能。其次与蓝牙和WiFiFire Phone连接,或通过浏览器与iOS、Android及PC设备连接,以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最后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如今已实现飞利浦HueWeMoNestInsteon和三星SmartThings通过亚马逊Alexa助手进行语音控制。

 

在其他的智能音箱追随者中,也大多继承Echo三大功能模块的形式。随着各巨头牵头的智能家居联盟的成长,未来将和智能音箱的结合更为亲密无间。

 

不要高兴得太早,智能音箱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虽然智能音箱市场看起来一片火热,巨头们纷纷入局,“黑科技”层出不穷,让人实在很难不想起当年智能手机是怎么风卷残云地去颠覆手机市场的。但是,如果说智能音箱会因此而蚕食传统音箱市场,那可能有点为时过早。

 

智能音箱先天不足,难成大器?

相对于传统音箱,智能音箱的优点有不少,比如说不需要第三方设备辅助,自己就可以完成放歌、查询天气、查询当日新闻等一系列的功能。同时,智能音箱的控制方式非常多样化,除了使用按钮控制之外,绝大多数的智能音箱都支持语音控制,能够让普通人轻松上手。可以说,智能音箱虽然被冠以“音箱”之名,但是却可以将其视为闹钟和“气象台”等工具来使用。从这些内容来看,智能音箱似乎对传统音箱市场是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现实呢?

咱们首先要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智能音箱是存在有先天不足的毛病的。

 

从目前来看,智能音箱的功能其实非常鸡肋。和手机这样的智能设备不同,智能音箱几乎不存在什么移动性,人们不可能抱着一个音箱走动走西。这不仅意味着智能音箱不可能全天候去担纲人们的生活管家。还意味着甚至只要用户距离智能音箱远一点,就无法启动它的某些功能。试想一下,为了能随时随地听到一首歌,一个人要在自己的房子里放上几个智能音箱,这样的事情有多少人愿意做呢?

 

其次,很多智能音箱的生产商自己都搞不清楚智能音箱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比如说,亚马逊竟然想要让用户使用Ehco到自己的网站上来买东西。从实际的购物体验上来看,人们显然更乐意拿起手机去对比图片和价格,而不是告诉智能音箱我想买什么。

 

此外,智能音箱的使用黏性和频率并不高,交互方式和使用场景也非常单一。这让人难免有些担忧:它会不会在无法重写智能手机的辉煌的同时,又一个不小心走上了智能手表的老路呢?

 

其实,对于智能音箱来说,需要面对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智能音箱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语音识别技术骨感的现实,追不上丰满的理想。目前在国内,百度与科大讯飞等企业所研发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都据称已经达到了97%以上的识别率,但是基于这些语音识别技术而生产的产品,实际体验却并不友好。就算是价格高达将近3000元人民币的科大讯飞即时中英翻译工具,也更像是一个大人的玩具,难以应用于商业场合中。而当这些技术运用于智能音箱上的时候,其效果就更加让人无奈了。

 

而就算是大佬们解决了语音识别上的问题,让智能音箱能够明白在不同语境之下,人们究竟有哪些意图,也依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不同地方的方言。毕竟在很多地方,能够熟练且标准地掌握普通话的人并不多,智能音箱想要走进这些地区,就必须考虑他们的方言,甚至于要考虑当地用户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该如何去识别。

 

正当国内研究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大佬们想要使劲提高识别率的时候,国外的大佬似乎已经放弃思考转而放飞自我了。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亚马逊,干脆给自己的新Echo搭载了一块7英寸的触摸屏,让用户在智能音箱无法识别语音指令的时候,能够依靠触摸屏的工作来维持智能音箱的正常使用。而这种“便民措施”,实际上等于承认了目前语音交互在短时间内难以取代图像和动作交互的事实。

 

所以,智能音箱在处理好自己的“后院”之前,恐怕它还不能奢谈能取代传统音箱。

 

接下来,入局者们何以为继?

虽然智能音箱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佬们的纷纷入局,智能音箱市场接下来也将陷入混战。

 

目前,在智能音箱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亚马逊可以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很难保证,未来“果粉”们就一定会为会信仰充值,去支持苹果的智能音箱。而在美国之外,其他国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音箱行业寡头出现,这个市场可以说是前景广阔却又鲜血淋漓。

 

另外一方面,随着智能音箱成套方案的出现,智能音箱也很有可能会像当年的山寨机一样,开始野蛮生长。入局者完全可以利用百度与科大讯飞等企业的技术,去尝试制作自己的智能音箱,甚至干脆和相关生产厂商进行合作,套个牌,再搞个深度定制。

 

而除了直接生产智能音箱之外,入局者还可以依靠抓好智能音箱的基础服务,来吸引更多的用户。比如说智能音箱可以实现播新闻、讲故事与听相声之类的功能,让用户在与其产生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和其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比如说苹果的Siri,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果粉”们津津乐道的工具,就在于其每隔一段时间,总会被人挖出新的彩蛋来。而且,除了能够帮助用户完成一些基本功能之外,Siri还能以“讲笑话”、“唱歌”之类的方式,加入到用户的娱乐之中。

 

最后,咱们不要忘记了,智能音箱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语音交互技术才是其中的核心。只要在这个技术上获得了突破,那么不要说智能音箱,以后诸多挂着“智能”之名的家电,都会仰仗这一技术。因此,对于手里有干货的企业来说,干脆绕开智能音箱这个不知道是坑还是蓝海的市场,直接去做最底层的语音交互技术似乎才是正道。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