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7年08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472 篇文章,被 2 人关注,获得了 9 个喜欢

关于“共享”的那些事

小窥这个躲不开的互联网风口

文/ 王健鹏
共享
前言 拼车、租房、吃饭、穿衣……共享经济这些年来发展迅速,不但全方位渗透进入人们生活,更以互联网+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越来越多终端市场消费者了解并认可共享经济的同时,资本携手创业者不断挖掘共享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伴随共享经济成长的,除了鲜花与掌声外,更少不了争议与质疑。同样一个事物,有人推崇有人说是谎言,共享经济到底怎么了?

P1:概念

有些像伪命题的新经济

共享经济诞生之日起便伴随着无尽的争论,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这样的支持者认为——“协同共享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实物,所有权被使用权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代替,人类进入‘共享经济’新纪元。”而反对者称,共享经济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谎言,UberAirbnb连组基本的商业盈利模式都无法证伪,当企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打拼和沉淀后,依旧连最基本的盈利都无法保障时,这样的经济显然不健康,加上非法运营及租赁的猖獗,共享经济只会制造泡沫。

 

//插图 P1-共享经济

放下争端去关注共享经济的本质定义,它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资源共享,牵扯到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这三大平台,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共享经济实际上改变的是消费习惯

银行用十年以上的时间引导、培育用户习惯使用信用卡付款也未见完全成功,而出租车让人们适应“招手即停”的叫车模式只用了几年,可Uber、滴滴他们在一年不到甚至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便让人们明白并习惯了用手机叫车。有多少人是从使用滴滴开始使用微信支付的?有多少人主动且迫切地去了解过为何Uber不需要输入密码确认即可完成支付的交易模式?

 

从互联网叫车到餐饮外卖,人们调侃互联网共享经济企业烧钱买用户行为的同时,是否意识到这其实和办信用卡赠礼的模式极为类似呢?只不过人们办理了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持续使用信用卡却不一定,可叫车、外卖等共享经济行为却让人们不得不依赖于移动支付。烧钱的方式一方面为共享经济模式赢得了大量用户,快速完成了产品/应用的渗透率,另一方面却极大地缩短了用户移动支付、地理位置分享等消费、生活习惯。

//插图 P1-移动支付

 

以滴滴为例,其通过不断补贴获得了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更缩短了消费者出行打车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汽车等交通工具拥有者完成了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消费观转变 ,还为用户增加了社交性、趣味性,有助于环保和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有助于综合提升用户生活质量。

 

P2:市场状况

开启民智的共享出行

2014年移动打车等交通共享应用大规模进入市场后,国内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迎来飞速发展。Uber、滴滴、快的等以出行资源共享应用为核心的应用不断爆发的烧钱大战,造就市场“独角兽”的同时,也让共享经济快速完成对整个市场创业者及消费者的市场培育。

 

很多人第一次使用移动支付、第一次接触到 “共享”都是从互联网叫车开始的,当人们努力去追求诸如为何互联网叫车费用如此低、平台为何疯狂补贴车主和乘客等问题的时候,也一步一步加深了对“共享经济”的理解,而从出租车、私家车到公交,滴滴一类互联网叫车企业平台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了解、认可和应用的过程。

//插图 P2-滴滴

 

如今的滴滴已经是一个以汽车为核心的庞大商业平台,其产业链网状扩张让人们继乐视后看到了一个全新生态圈的构建,而共享经济成为了滴滴最有利的武器。

 

野蛮式生长的共享经济

在成王败寇的互联网叫车服务领域,滴滴用四年半的时间做到了近2000亿的估值。充分调动现有资源,通过调配创造新的价值,而滴滴作为支撑整个共享、交互行为的平台,也随着共享经济的应用而分享到最大的红利。滴滴的成功无疑成为共享经济领域最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也带来大量追随者,整个共享经济领域出现野蛮式增长的局面。

 

单共享出行领域就出现了红得发烫的的共享单车,争相涌入的企业让共享单车出现井喷式发展,一度让网上段子手调侃——“共享单车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颜色不够用了”,品牌数量多到颜色都不够用会是怎样一种状况?而后共享电单车领域也让众厂商跃跃欲试,加上共享物流、共享公交车,整个出行领域的共享商业被深度挖掘。出行领域之外,Airbnb带着小猪、蚂蚁等将共享住宿概念做得风生水起,更不论后面近乎极致的共享床铺。

//插图 P2-共享单车

 

除了住和行外,租衣日记、衣二三、有衣、多啦衣梦等企业玩起了共享穿衣,国外更早一步将共享玩到了奢侈品领域,西雅图以提供名牌手袋和饰品的租赁公司BagBorroworSteal、加利福尼亚州以供应租赁独特设计的钻石租赁公司BorrowedBling以及提供名牌上衣、背包和鞋子的曼哈顿洞穴阁楼Albright等等,都充分调动了个人奢侈品的利用率。

 

此外,爱大厨、好厨师、烧饭饭等App应用快速崛起,也让不少人将目光聚集在共享餐饮领域。“衣食住行”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且提升了市场对“共享”的认知和接受度。

 

值得留意的轻重经营模式

疯狂崛起的共享商业往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衣食住行”的传统四大类已经不能满足对共享商业类别的全覆盖了,而医疗、办公等领域同样出现了共享商业的尝试,其实,同运营模式入手,可对繁杂的共享商业体系进行简单有效的分类。

 

//插图 P2-Airbnb

滴滴、UberAirbnb等共享商业企业早期并没有自己的汽车、司机,其扮演的是车主与乘客桥梁的作用,互联网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的是交流或者配对的平台,统一、标准化的规则方便整个生态体系的运营,这类轻运营模式往往更容易快速扩张并构建规模化壁垒,不涉及重资产购买、运营,本身更符合共享经济对社会闲散资源的再利用。

 

ofo、摩拜、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就属于重度经营模式了,互联网企业不仅仅提供平台,扮演桥梁作用,更会直接采购资产来运营,同时扮演供应方的角色,重度经营模式扩张起来会慢一些,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到资产购买和运营上,重度经营模式需要较大资金、人力、资源投入,虽然扩张较慢,但容易形成壁垒,加上实体产业链的支撑,诞生了很多类似单车、充电宝、按摩椅等“网红”般的共享产品。

 

P3:资本还是需求

躁动的资本圈

无论是更具互联网风格的轻运营还是偏向实体经济的重度经营模式,共享商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资本的身影。钱不是万能,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轮一轮的融资,成为不少共享商业企业生存下去的主要支撑。

 

“最近除了充电宝,我们还能投点什么?”这是不少创投圈在2017年年初的感概,经历了2016年下半年VR去泡沫般的血洗后,资本对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创新也稳重了许多,但共享领域似乎一点都不受影响。IT 桔子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6月,上半年共追踪到78起共享经济领域获投事件,金额约 558.33 亿人民币,共享经济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资本对所谓的“共享经济”的追捧,也引来了一波创业者的蹭概念,想拿钱首先得有个好故事啊……

//插图 P3-共享充电宝

 

疯狂的资本也引来整个共享圈的混乱,不管是不是刚需或者能否调动社会闲置资源,先有故事,再披上“共享”的外衣,拿到投资人的钱再说其它,而这也为共享经济埋下隐患。

 

被放大的刚需

故事始终是故事,时间的洗涤下,皇帝的新衣最终抵不住市场的考验。以2017年初非常火爆的共享充电宝为例,19起投资事件,吸金超10亿人民币,足以说明这个领域的疯狂,仅小电科技就在Q2季度完成了3轮融资。该领域的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45月份,进入6月份热度开始骤降,没有发生一起投资事件,该市场逐渐趋于理性。

 

充电需真的有创业企业们描述的那么美好吗?当人们带着疑惑去观察,甚至有媒体直接蹲点考察的时候,共享充电宝的真实经营状况开始浮出水面,虽然还称不上“伪刚需”、“伪共享”,但从始终终端冷淡的使用状况看,共享充电宝解决人们随时随地充电需求的美好愿望恐怕更多是创业者自己编织的故事了。

 

除此之外,类似满足白领午休需要的共享床铺、利用碎片化时间享受按摩的共享按摩椅、借助快递和网络提供便利的共享图书等等,都被市场质疑有放大刚需的问题,其真实运营状况多少让人怀疑。

 

需要留意的伪共享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雨伞等项目,各种蹭“共享经济”热点的“伪共享”项目层出不穷。一旦某个概念能够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各种创业者就会一窝蜂的跟上去蹭热点,本来的蓝海市场迅速转变为红海,形成恶性竞争,这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伪共享”表面上看对于大众似乎没多少影响,但其本身却会形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资金层面更是首当其中的受影响者。共享经济热潮的背后是市场资金的过剩和创意的缺乏,共享经济泡沫化、过度共享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共享经济乱象的背后,不很容易让人想到曾经的千团大战和O2O大战。

 

//插图 P3-伪共享

跑偏了的共享经济不仅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深陷其中的投资机构或不怀好意者,更会利用所谓的众筹股权、买断省市、区域运营权的模式让大众投资参与,期待高回报的投资者往往换来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外,重度经营的共享商业也很容易对实体经济产生暴力破坏,表面上看,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不少自行车生产企业增加了订单,可实际上每台自行车赚8元的现实让自行车厂商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接单,纯粹跑流水,赚不到什么钱。不接单,大量共享单车涌入街头巷尾,居民购买欲望降低,自有品牌自行车根本卖不掉。

 

伪共享被人们识破后,创业者和资本认赔出局就是,可其带来的影响却极难消除,其野蛮式生长的背后,对整个相关产业恐怕是暴利打压。

 

P4-P5:下一个会是谁

毋庸置疑的风口

虽然共享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争议与问题,但其美好的前景还是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

 

通俗来讲,共享经济规模会在未来几年来实现2年翻一番的增长状况,这对于任何行业领域都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而在互联网+风潮的主导下,资本也不断将一些传统的产业或商业模式同共享经济进行嫁接,井喷式出现的共享商业模式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给不少有意创业者拓展了思维。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讲故事人嘴里或者创业者眼里,都有自己看好的“共享”,这也带来了市场上一些五花八门的共享项目。

 

共享洗衣机:家电领域的试水

在共享洗衣机领域,海尔集团旗下“海尔洗衣”已经进入北京市的40多所高校,在全国共计覆盖高校585所,覆盖学生人数超过500万。美的集团旗下智能洗衣房“美美洗”也先后进入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创维集团智慧家庭发展部牵头的“轻客共享洗衣”项目也在快速推进当中。

//插图 P4-共享洗衣

除高效外,也有企业尝试将共享洗衣机推向步行街和商业综合体,该领域收费模式主要有按时间和按重量两种。通常高校里面洗和烘干费用平均在一次6元的样子,而步行街一桶衣物一次20元左右。

 

//插图 P4-共享干衣

离开了高效,共享洗衣究竟还有多少市场让人存疑,不过继“共享洗衣”之后,苏宁推出了专门的“共享干衣”服务。消费者只要拿着自己的衣物去苏宁易购的试点门店就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引导享受干衣服务。

 

当然,从卫生到使用便利性,“共享干衣”能否得到大众认可还真不好说。

 

共享电视:争议极大

共享电视算是近期新涌现的玩法,除新鲜感容易吸引大众关注外,其概念提出者乐视同样很容易将其推向风口浪尖。乐视在5月举行的“共享电视”发布会,恰逢乐视超级电视上市4周年,被定义为全球首款共享电视的超4 X55M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插图 P4-乐视超4 X55M

按照乐视的说法,用户购买乐视推出的超4 X55M,可以参与会员“续杯”活动共享价值。购买1年会员机的基础上,只需加购1年的490元超级影视会员,参与共享活动,只需达成任意一个即可获得1年超级影视会员,最高可以获得4年超级影视会员。目前,超级影视会员“续杯”任务有三个,且每个任务门槛都很低:任务一,用户在开启任务第一天后的365天内,联网开机超277天;任务二,1年内乐范儿成长值超3000;任务三,购买服务大礼包。

 

这样的共享模式一抛出便引发了很大市场争议,用户不但需要付出一定额外费用参与,更无法预知参与回报究竟如何。事实上,以前有不少App都推出过类似的商业模式,用户点击平台推送广告完成任务积分,用任务积分兑换实物礼品或者金钱,但乐视用这样的模式推行共享电视,一方面需要说服广告主加大投放,另一方面还需要用户自行购买及相应广告接受操作,在没有一个妥善可执行的方案出现以前,恐怕很难在市场推行,更不太可能让其它智能电视厂商跟风。

 

共享按摩椅:看上去很赚钱

如今在机场、购物中心、影院等场所,共享按摩椅已不算少见。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迷你KTV 等设备类似,共享按摩椅是一种分时租赁生意,建立在移动支付普及、人力成本上升、线上流量吃紧的大前提下。

//插图 P5-共享按摩椅

 

摩摩哒、乐摩吧等连锁品牌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铺点,除机场和高铁站外,商场、影院都成为主要铺设场地,前者宣称月营收超过2000万元,后者也达到了1800万元,两者都运营超过1万台按摩椅设备。

 

大型连锁品牌漂亮的数据的确很让人心动,尤其是这类商用按摩椅本身售价不高的情况下,入门级单台3000元~5000元,高档的在5000元~10000元的市场状况,让不少人投入10万即可在电影院或酒店完成铺点,让很多个人创业者跃跃欲试。

 

共享图书:试图从小众市场突破

图书馆本身就是共享图书资源的一种了,难道互联网创业者还能有更新鲜的玩法?事实还真是如此。继“借书人”平台之后,又一个“共享图书”平台即将上线。这个名为“爱喜阅”的项目是一家致力于从传统连锁书店转型为“共享图书”平台的公司打造。有指公司目前向社会投放的图书“售借一体机”将于201781日进行内测。

 

//插图 P5-共享图书

 

运营较早的“借书人”平台运营一年多时间依旧没有突破小众的范畴,两万多用户,借书者近3000人的数据在“共享经济”大潮下并不那么靓丽,而且网友发现使用这个平台借书,不仅要缴纳和图书定价等值的押金,还要支付快递费、包装费(计算方式为起始价+押金金额×2%),等书借阅归还后,押金全额退还。一本书的阅读成本约有三四元左右,比图书馆的借书成本要高,虽然可以将借来的书可以转借他人,让他人代还,就省去自己寄回去的费用,可实际操作还是让人觉得麻烦。

 

共享床铺:似乎并非创新

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放着三组长2.1米、宽1.2米,形状类似“太空舱”的床铺,一共6张铺位,可供用户有偿使用。舱内有电扇、阅读灯、充电插座等设施,并可以免费领取一次性睡具,包括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和太空毯,甚至还有专门的耳塞。在休息结束后,消费者需扫码结束计费,并将已用的一次性物品投入回收桶内。该平台的太空舱提供24小时服务,在每天11点—14点高峰期间每半小时收费10元,其余时间每半小时6元,每天最高58元封顶。

 

//插图 P5-共享床铺

 

共享床铺看似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间且解决了白领午休的刚需,但其设计和使用思路不是同早些年的胶囊旅馆近乎一致吗?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共享床铺”出现没多久便被相关执法部门叫停,无论是消防为生还是旅馆住宿经营许可,都让其成为“短命”的共享创新,或许在解决这类监管问题后,“共享床铺”会重新营业,可胶囊旅馆在国内已经渐渐成为过去时的趋势下,“共享床铺”单纯针对白领午休的应用真的能推开市场大门吗?可如果其经营往深度走,又得面临Airbnb、小猪等共享房屋的压力。从产品服务定位到未来发展,“共享床铺”的未来似乎一点都不美好。

 

 

P6:共享回归之议

共享应不忘初心

只要存在资源的闲置与终端市场的需求,就存在共享的可能,而移动互联时代方便的网络应用和支付方式,更给共享经济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虽然共享的种类很多,实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当笔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审视各种共享商业模式的时候,对类似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共享单车这类需要投入巨大资源购买、制造全新资源的共享模式始终存在疑惑。

 

借助互联网资源和数据的力量,共享企业强制性打破供需生态,看似大公无私共享只有资产推动共享生态的做法真的正确吗?这种重度经营的模式很容易制造出巨大的城市垃圾吧?

//插图 P6-共享单车垃圾

 

共享经济的初心是促进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重新调配资源、创造产品的做法真的符合共享理念吗?

 

打破监管的灰色地带

伪共享之所以容易迷惑人,除其宣言的互联网流量变现和融资转换思路外,更主要的是其运营很容易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上。以共享床铺为例,其作为分时租赁旅店,经营许可、卫生管理、突发事件防护等等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进行完善,而草莽式的开局,很容易在监管外获得非正当的收益,当其将这些收益偷换概念为“共享”所得的时候,很容易打动投资人或大众。

 

共享本身有互联网+传统经济模式的融合与创新在里面,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人们对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加上分时租赁的大规模应用,很容易跳出传统监管体系之外,尤其是垮地区的资源调配,很容易踩到监管的灰色地带。

//插图 P6-共享监管

 

新的经济形态很容易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当共享从基本生活用品或者行为转向经济领域时,但为了共享经济能够健康、持续的成长,监管可以说是未来共享经济的重中之重。

 

从实到虚的共享

汽车、家电、单车、充电宝、篮球、雨伞……下一个风口是谁?人们渴望寻找并抓住这样一个互联网风口,并分享其高速成长的红利,可当能进下来思考互联网为规模才能构筑护城河的本质时,又会发现个人力量的渺小,难以抓住共享经济的风口,哪怕是尾巴。

 

当我们思考或者寻找下一个共享风口的时候,不妨更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有哪些资源是可以共享的。随着共享经济深度和广度的铺开,可预见是以知识、金融为代表的非实体产品共享将成为大势所趋。

//插图 P6-共享知识

 

类似分答的知识付费平台,让知识拥有者甚至提问者,都能参与的共享经济模式,才能全方位调动人们对共享经济的热情,从而让整个共享经济规模持续成长。

 

写在最后:这仅仅是开始

共享从来都不是重点,有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才是核心。早期的租借平台如Share Some SugarSnapgoodsNeighborGoods当初都被贴上“成功创业公司”的标签,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成功地通过商业模式来盈利。

 

是的,当你疑惑那些从事共享经济的企业是否赚钱还是赔本赚吆喝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的很多共享企业只是在赚下一轮融资的钱而已。真正实践共享的平台,大多因为无法吸引足够的付费用户而面临经营困难;而收入丰厚的企业如UberAirbnb,其运营方式则早已背离了共享的初心。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困惑,现在我们看到的共享,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