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下半场”
今年,在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上,“双摄像头”(以下简称“双摄”)和“全面屏”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卖点。而在市场策略上,精耕线下、冲击高端则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在历经几年疯狂整张和市场迅速饱和时的短暂调整之后,智能手机正式进入下半场。
智能手机这几年
诸多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阶段基本完成,整个市场由换机需求进入改善性需求阶段。智能手机之争开始进入下半场,整个市场的走向也随需求的变化发生大的调整。
从群雄逐鹿到几分天下
智能手机已发展近十年时间。从最早大众不习惯虚拟按键,到后来Android系统带来的市场上的百花齐放,再到现如今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市场从最初的群雄逐鹿,逐渐形成现在的几强争霸格局。
智能手机完全替代功能机,实际上也就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情。以小米为首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带动中国出现一大批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如大米、青橙、唯朵、大可乐和小辣椒等。发展至今,这些曾风光一时的新品牌们,除了少数还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比之外,大部分品牌早已销声匿迹。
相较这些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的新品牌,许多传统巨头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落寞,更让人惋惜(国际巨头如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尼等,国内则是酷派、长虹以及TCL等)。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经历了从“中华酷联”四大巨头进化到“华为、小米、魅族、OPPO、vivo”的时代,无论国内还是全球市场,传统巨头的声量愈发衰落。
在这期间,特殊时代的产物——第三方定制ROM,曾经也风靡一时,不过随着几大第三方OS项目的关闭也宣告退出历史舞台。Android作为开源系统,早期的汉化、安全性及与硬件的适配混乱异常,如CM、魔趣、腾讯OS以及百度云OS等基于Android的第三方定制ROM,凭借更好的性能优化引发了一轮轮刷机潮。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成熟,手机自带系统已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加之手机厂商因安全问题对刷机进行限制,第三方定制ROM因为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消失已成定局。
十年来,智能手机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随着4G带来的换机潮进入尾声,市场急需新的软硬件突破刺激销量。
换机潮结束,市场逐渐饱和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6年12月(大陆)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4G手机出货量为5.19亿部,年增长率为18%,占整体手机出货量比重达到了92.8%。随着4G红利的结束,中国智能手机换机潮也接近尾声。
从许多数据上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率已从几年前的两位数,逐渐下降为个位数。市场饱和之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进入放缓期。最为直观的案例是苹果和三星等智能手机品牌,从去年至今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2016年曾经增长强势的小米手机,在中国因销量大降36%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而把中国作为重要增量市场的苹果,2016年iPhone在中国出货总计4380万部,相比2015年也下降了18.2%。三星更是受累于NOTE 7的连环爆炸丑闻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仅为350万台,相比去年同期的870万台,同比下滑达到60%,市场占有率仅剩3.3%。不过,逆境之中,华为、OPPO和vivo等厂商依旧稳健。
不过,换机潮的结束并不代表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没有新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市场将由换机潮进入“升机潮”。十年间,各路“百元机”、“千元机”曾一度占到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大头。然而,较差的软硬件体验,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随着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接受程度提高,这部分用户的改善性需求被激发,中高端机的机遇来临。
市场格局生变,王位宝座争夺激烈
从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来看,全球范围内300~399美元(约合2000~3000元人民币)区间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最快达到49%,是拉动全球智能手机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也呈现同样趋势,如一直主打这一价格区间的OPPO、vivo、魅族以及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正是受益于这一利好。
如今,智能手机用户的消费愈趋理性,价格定位过高的如苹果、三星,价格定位过于低端的小米等品牌,近两年的销量走势似乎皆不如人意。虽然三星的产品涉及了不同价位,但却因NOTE 7事件的影响,依旧难掩溃势。而走两个极端的苹果与小米,也都曾推出折中的产品型号,如苹果的iPhone SE,小米的MIX。然而就实际影响而言,这些产品的表现似乎都不太尽如人意。反观将精力放在中高端市场的华为、OPPO和vivo等逆流而上,从去年开始坐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三位置。
OPPO和vivo的崛起依赖于二三线城市线下渠道的强势布局,以及一直以来坚守中端市场的定位。随着二三线城市“升机潮”(智能手机升级)的爆发,OPPO、vivo实现迅速的逆超,并带动国内智能手机新一轮抢占线下渠道的风潮。
相比之下,华为则由于主打高端市场的P系列、Mate系列,及主打中端市场的Nova系列的成功,逐渐夺下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据Counterpoint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份额TOP 10中华为有三个型号上榜,苹果占到五个,而三星却仅有一个型号在榜。
智能手机“升机潮”来临,使得市场格局再生变化,未来智能手机王位宝座之争异常激烈。虽然全球范围内,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仍旧不敌苹果、三星,相信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国产智能手机将更具竞争力。
行业发展五大关键词
在历经市场饱和销量增速放缓之后,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玩家们,纷纷发起了二次冲锋。纵观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态势,我们从产品技术和市场策略两个方面,归纳了几大关键词。
智能手机的形态之变
随着大屏手机的日渐流行,智能手机形态愈发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不断遭到用户的诟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智能手机在形态上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全面屏”和“双摄”的流行。
关键词一:双摄
自功能机时代,诺基亚高端手机采用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开始,拍照能力就逐渐成为手机的一大卖点。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内容生产能力逐步成型,图片开始成长为了最重要的内容形式,拍照能力已经成长为智能手机的核心卖点。
从单纯追求像素,到强调单象素面积,再到搭载光学防抖,围绕智能手机的拍照能力的竞争,各大厂商从不敢掉以轻心。尽管整个产业链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但目前单摄像头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于手机拍照能力的期待,从去年起一些手机厂商开始尝试使用双摄像头方案。
华为和苹果,就是最早的“双摄”手机玩家之一。不过,这项新技术除了硬件参数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软件算法的积累。就连苹果这样高傲的巨头,在iPhone 7 Plus上推出人像模式时,也只能先冠之以“Beta版”的名号。直到今年,相关技术和算法逐渐成熟,"双摄"才开始成为旗舰机标配。
2017年6月10日,OPPO正式对外发布了其年度旗舰手机R11,其最大卖点莫过于后置1600万像素广角+20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的双摄组合,以及有上游供应商深度参与的算法调教。来自赛诺的数据显示,OPPO R11在仅仅开卖的头三天里,就在线下斩获了3.2%的销售份额,其销量在随后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突破一百万台。
可以说,凭借OPPO在线下年轻群体市场巨大的影响力,后来居上的R11在客观上让“双摄手机”这一概念开始全面流行开来。相信在OPPO R11这样注重成像质量和设计的“街机”的带动下,双摄将受到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欢迎。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接下来越来越多的旗舰手机,乃至年底的“千元机”都有可能选用“双摄”方案。
关键词二:全面屏
去年10月25日,小米发布了一款概念手机小米MIX。这款手机由民主设计和极简设计的倡导者菲利普·斯塔克操刀设计,整个手机正面几乎都被屏幕覆盖,小米称之为“全面屏”。由此,"全面屏手机"的概念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小米MIX发布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市场反响,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于智能手机形态变化的强烈热情。
小米MIX的出现,除了小米海量的资源投入之外,其实其背后依托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而在今年,全面屏手机的百花齐放,也证明了这样的观点。今年3 月底,三星在美国纽约中心发布了全新的Galaxy S8系列手机,拉开了“全面屏手机”全面进入市场的序幕。
无独有偶,“Android之父”Andy Rubin推出的首款手机EssentialPhone也主打的是全面屏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款手机还未正式上市,但其背后的Essential公司已获得了来自包括腾讯和富士康在内的多轮融资,金额达到了近3亿美元。这足见资本市场,对于全面屏概念的一致看好。
再过一两个月,屡被曝光的苹果iPhone 8也将正式亮相,有消息称它最大的卖点也是“全面屏”。而iPhone押注“全面屏”,则将进一步刺激产业链向全面屏大步迈进,"全面屏"的趋势已不可阻挡。种种迹象表明,千元机市场也可能在今年出现“全面屏”手机。而随着屏下指纹技术的愈发成熟,接下来各路旗舰手机势必将不断刷新手机屏占比的记录。
智能手机的市场策略之变
相对于智能手机形态之变,今年各大手机厂商在市场策略上的调整,更值得我们关注。而这些变化其核心,就是发力线下市场扩张渠道,进军高端市场打造品牌溢价。说得更直接一点,从互联网手机概念兴起,在各路手机厂商用性价比猛攻线上数年之后,如今手机行业学习OPPO等传统巨头开始成为了一种市场潮流。
关键词一:学习OPPO
早在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排名依次是三星、联想、苹果、中兴、华为。而在2017年一季度的统计中,这个排名变成了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上,华为、OPPO和vivo的成绩,也只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尽管智能手机遭遇了功能机换机潮结束,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但是以OPPO为代表的主攻线下和主打品牌的厂商依旧攻势不减,这受到了曾不可一世的新势力对手的高度关注。从模式上进行调整,学习OPPO成为了很多品牌的选择。
关键词二:线下市场
对于很多手机行业的玩家来讲,学习OPPO的第一步,便是转战线下市场,在扩展线下渠道方面火力全开。小米创始人雷军就曾表示,小米将用3年时间开1000家线下体验店。线下市场究竟有多大魔力?雷军给出的这一组数据或许就能说明问题。雷军表示,“就算线上销售在手机市场里占50%的份额,在整个市场也只占4%。今天传统零售和传统渠道依然是80%的市场。”
不过,对于线下市场来说,仅只开设实体店还不够。能够直接上手体验产品的线下的用户,更在意品牌和品质。比如,前文提到的OPPO R11此次就破天荒地邀请了十多位一线明星代言,确保其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定位。而在产品方面,“双摄”和穹顶式天线、超薄机身等,也能够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因此,在这一波学习浪潮中,除了手机的设计愈发时尚化,我们也看华为邀请了张艺兴代言Nova手机,小米则邀请吴亦凡代言小米手机5X。
关键词三:高端市场
今年,小米的当家旗舰小米6放弃了一直以来的1999元人民币的定价,上涨至2499元人民币。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内的手机厂商开始不约而同地淡化性价比概念,越来越多的国产旗舰手机开始触及3000元人民币,乃至4000~5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区间。
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很多手机厂商发现以压榨供应链各个环节为的方式,走性价比路线开始越来越难。相反,与供应链谋求共赢,进入利润更客观的高端市场,开始成为更合理的选择。因此,我们在去年就看到了类似于“保时捷设计”、“莱卡认证镜头”和“全面屏”手机的提法。
今年,魅族旗下的高端子品牌Pro系列,也开始发力3000~4000元人民币价位。魅族Pro 7发布会结束不久,全国各大机场都出现了其大幅海报,也从侧面说明了Pro 7这款产品的高端定位。事实上,魅族Pro 7系列无论是前后双屏的产品设计,还是“双瞳如小窗,佳景观历历”的宣传格调,都展现出魅族希望重回高端定位的决心。
不过,进军高端显然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魅族此番重新发力高端市场,其效果究竟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智能手机,下半场怎么走?
在经过了这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如今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日趋成熟的智能手机在产品形态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法对市场造成持续的刺激。而在下半场,这一切都期待改变。
差异化的两个维度
如何改变智能手机无奈“挤牙膏”的局面?诸多厂商绞尽了脑汁。他们也都意识到了,在手机性能、功能上难以有真正突破的时候,就要从别的地方下手,要获得足够的存在感,去让用户有更换手机需求时,会第一时间考虑到他们。
对于国内的各家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想要在一票竞争对手中搏出位,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让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产生差异化。而目前看来,智能手机的差异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功能和品牌营销上。
比如说,前段时间魅族推出的Pro7,就是典型的产品功能差异化的代表。
虽然现在的国产智能手机已经不再以一味模仿iPhone为卖点,但是在外形设计上,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即将刷爆市场的“全面屏”,实际上折射出的就是智能手机的创新之困。就算是曲面屏这种所谓的“黑科技”,实际使用上也没有摆脱传统屏幕的操作模式。相对于过去非智能手机时代,什么滑盖、双屏、翻盖或后空翻之类的玩法,智能手机似乎在开启了用户新的想象力同时,却榨干了手机厂商的想象力。很多厂商只知道把屏幕做得更大一点,甚至牺牲了用户的操作手感,却没有搞明白用户究竟要的是什么。
而魅族Pro7似乎有意改变一下这种情况——它以双屏为自己的主要卖点,在一堆全面屏智能手机中成功搏出位。虽然双屏在颜值上究竟是一种提升还是降低,这一点用户见仁见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吸睛度上魅族Pro7点满了“技能树”。
不仅仅是多一块屏幕那么简单,在魅族Pro7的小小副屏上,也嵌入了大量的实用功能。比如副屏可以直接显示正面屏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时间、天气或推送信息等简单的实用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Pro 7在关机之后,副屏还能继续维持一定时间的工作,这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可以说,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副屏上的简单信息已经能够满足他们大部分的日常需求。从这一点来看,魅族Pro7的设计,可以说是兼顾了吸睛度和实用性。
虽然截至截稿前,笔者还无缘体验到魅族Pro7双屏的实际效果,但是这一创新,无疑给了外界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副屏在作为主屏的一个附属品同时,能不能开发出一些自己独占的功能(比如说搭载一些文字MUD游戏)?双屏手机能不能带来一些新的APP的操作方式?魅族Pro7如果能够获得成功,是不是会催生出更多双屏手机?这些问题都将在魅族Pro7正式问世后,慢慢得到解答。
不论如何它成败与否,魅族Pro7的这一次差异化探索,可以说是极具勇气的。
而相对于魅族略显激进的变革,锤子就似乎有些让人失望了。虽然坚果Pro宣称是“圆滑当道时代的锐利”,但实际上就是将手机外观做了一些并不算太大的改变而已。虽然在文案上,老罗能够刷新人们想象的上限,但在与实际商品上,却总让人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
不过,在外型上做出来的“产品差异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很多手机厂商选择了另一条路——给自己的品牌树立一个标签,让目标用户群在有所需求时,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他们的品牌。而在这一点上,OPPO显然做得最为出色。
作为一个一直强调自己是年轻态品牌的智能手机品牌,OPPO针对年轻用户群的需求,把自己的天赋点都点到了音乐、摄影和颜值上。除此之外,OPPO还赞助冠名过《梦幻西游》手游的一些PVP赛事,以使自己的品牌进一步打入校园市场中,而这也使OPPO的手机尤为受到年轻人喜爱。根据统计,在OPPO手机用户中,18~23岁用户占据了78.7%,而24~30岁则占据了20.3%。可以说,年轻用户群已经变成了OPPO的一块“自留地”。
眼看着年轻用户被OPPO给俘虏了身心,其他品牌也不大好硬碰硬。于是,一些品牌开始更倾向于突出自己的商务感,强调自己是“成功人士标配”。但是在这些品牌中,目前还没有出现类似OPPO这种在某个用户群中具有绝对统治性的品牌。虽然华为本来是有机会的,但是在“闪存门”之后,它似乎失去了扩大这一优势的最好时机。
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智能手机厂商想要在看起来有些乏味的“下半场”成功搏出位,还要考虑运用核心科技。
比如说三星,虽然他们的手机炸过,甚至被分拆过,但是三星最近的财报依旧成果喜人。而这一切,靠的就是三星所建立的庞大的电子制造业闭环供应链。就算人家不卖手机,还是能靠卖屏幕、处理器、存储芯片与感光元件等赚自己智能手机竞争对手的钱。
三星的这种成功,自然让别的企业也眼红不已。而前段时间,小米已经发布了自己的松果处理器,虽然这不算什么高端产品,但它毕竟是小米手机在硬件领域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华为自己的麒麟芯片,已经成功跻身世界四大高端手机CPU品牌之列,并运用于华为的诸多高端旗舰机上。
大家可以看明白了:对于一个智能手机生产厂商来说,核心科技不仅是自己的“护心甲”,甚至还可以输出给其他竞争对手,从而间接掌握他们的命脉。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为花了15亿元人民币,也要咬牙开发出麒麟960的原因了。
而其他一些厂商也同样在行动,他们尽管没有独自开发XX芯片,但是也正努力和上游供应链厂商一起研发新技术,以此获得市场主动权。
人工智能,也许是下一个爆发点
上文提到过,智能手机厂商现在很多都在“挤牙膏”,很少有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黑科技。但若是要说他们都在吃老本,那也不尽然。很多厂商都在憋大招,而这个大招,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要说人工智能,真是如今的“当红炸子鸡”——它不仅能够改变人机交互的模式,和当年的iPhone一样,重新改写手机的定位,还能运用到其他的智能家电设备上。试想一下,在过去人们只能通过触摸屏等方式,对手机进行操作,而现在像Siri这样的智能助手却已经能够让人们用语音来对手机进行一些操作了。而在未来,人们可能只需要使用一些比较模糊的话,就能让手机明白自己意图。到时候,也许几乎所有手机APP都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功能,以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而现在,三星和苹果已经在这一领域发力,除了在自己的诸多硬件设备上安装智能助手之外,他们还在全球范围内买买买,用钱来砸出成绩。而小米和魅族也在积极跟进,要么推出自己的智能设备,要么为自己的手机搭载上自研的人工智能软件——虽然相对于Siri和Bixby来说,它们的国际知名度还不够,但是对于市场来说,做总比不做要来得好。小米和魅族的选择,正是为了能够在下一个市场拐点出现时,保证自己不要被外人抓住命脉。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