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17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299 篇文章,被 3 人关注,获得了 5 个喜欢

“滴滴”高管入主ofo,这意味着什么?

文/ HKC 图/ Monet

共享单车的热度始终不减,最近原“滴滴”高级副总裁、“滴滴”品质出行事业群总经理付强正式加入ofo担任执行总裁。与此同时,还有两位“滴滴”高管也将加入ofo,分管市场和财务部门。据悉,目前ofo的董事成员一共有8个席位,其中“滴滴”派驻的高管占了2席。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高管空降,“滴滴”掌控ofo核心部门

公开资料显示,付强于2014年4月加盟快的打车,曾担任“快的”北京大区负责人。“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付强先后担任“滴滴”代驾事业部、租车事业部及专车事业部负责人,后升任“滴滴”品质出行事业群负责人,领导“滴滴”专车、代驾、企业级和豪华车等多个业务建设和发展。

 

此次付强空降ofo 担任执行总裁,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与付强同时空降ofo的还有两名“滴滴”高管,“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加入ofo分管市场,“滴滴”财务总监柳森森加入ofo分管财务。而ofo原财务副总裁林叶明或已经离职;二是付强的职位“撞”了ofo现任COO的张严琪的职位。正因为如此,不少人才在一团和气的声明下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ofo和“滴滴”方面的回应都很“官方”。ofo方面表示,“加入ofo后,付强将利用自身的相关经验,帮助ofo运营效率、服务体验再升级,打造共享单车品质出行新风貌。”“滴滴”方面则表示,“作为坚定的战略投资者,‘滴滴’非常愿意为戴威和ofo这样的优秀创业者提供助力。付强和柳森森都是‘滴滴’发展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优秀管理者,相信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能为ofo的后续发展添砖加瓦。未来‘滴滴’将持续在资本、人才和技术及运营等方面为ofo提供全力支持。”

 

外界的解读则要直白得多,据《财经》杂志报道,“现在ofo准备融资上市,需要更有经验、平台更好的人。”而作为ofo的投资方,“滴滴”一直与ofo的关系紧密。7月6日,ofo宣布完成7亿美元的E轮融资,“滴滴”是此次融资的主要投资方,而ofo此前B+轮以上的融资,“滴滴”也均有参与。在今年4月,“滴滴”也将ofo接入到自己的APP上,用户可以直接在《滴滴出行》上面使用ofo的服务。

 

有消息称,付强、南山和柳森森是以兼职的身份加盟ofo,这意味着三名高管进入ofo是来自“滴滴”的授意以及与ofo的默契。更意味着,“滴滴”作为ofo最大机构股东,在逐步加强对后者的管理控制。因为这种派驻,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6年9月,“滴滴”以数千万美元首次战略投资ofo。两个月后,“滴滴”系高管张严琪及其团队空降ofo,担任COO。张严琪曾是Uber全球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带领成都和北京团队先后做到了Uber全球业务量第一。“滴滴”并购Uber中国业务后,张严琪并入“滴滴”团队,负责二手车业务。如今,四大“滴滴”高管分布在ofo权势位置和部门,寓意不言自明。尤其是付强和张严琪,几乎可以说是戴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事实上,除戴威之外,ofo还有四位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于信、薛鼎和杨品杰,他们都是戴威的大学同学,在创业过程中同甘共苦,唯戴威马首是瞻。但自从共享单车爆发,学生创业团队的稳固关系,在资本的渗透下逐步开始松动。根据ofo实体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登记信息显示,在ofo九大董事席位中,戴威等五个联合创始人仍然在列。其余四大席位,“滴滴”占据两席,分别是“滴滴”国际业务事业部负责人朱景士和“滴滴”总裁办负责人陈熙;金沙江创始合伙人朱啸虎和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

 

股权稀释,ofo创始人团队被架空?

值得注意的是,与高管变动同时出现的一则传闻则是“滴滴”和软银将联合向ofo投资10亿美元。目前尚不知这一融资是以何种估值来计算的,如果属实,这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额度最高的单次投资。今年3月,有报道称ofo的D轮融资后,“滴滴”占股已经超过30%,成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再加上最新传言中的融资,“滴滴”联合同为“滴滴”投资方的王刚、金沙江创投以及软银资本,所能控制的ofo股权很有可能超过51%。如此一来,戴威团队就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在股权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从去年开始,ofo创始人的股份开始不断被稀释。根据ofo于2017年6月27日提交2016年企业年报显示,2016年10月13日ofo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更。“滴滴”持股达到25.3%,是戴威之外第二大股东,也是最大的机构股东。同期,戴威持股比例从40%降至36%,于信持股比例从39%降至1.3%,薛鼎持股2.3%,张巳丁和薛鼎分别持股2.3%。今年3月、4月和7月,ofo又完成了多轮总计超过11.5亿美元融资,“滴滴”多次跟投,基本可以判定“滴滴”的持股权不断扩大,而戴威等五个创始人的股权将进一步稀释。倘若“滴滴”与软银联合投资ofo的消息属实,无疑将进一步加大“滴滴”在ofo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不同于金沙江、经纬中国甚至小米、阿里巴巴这样的ofo投资者,“滴滴”本身就是互联网出行巨头,单车出行自然在业务范畴之内,之前一度有声音称,“滴滴”在投资和自营共享单车之间曾有犹豫。即便投资了ofo,“滴滴”依然会将单车作为盘中之餐,在发展思路上必定有自己的想法,这无疑是ofo创始团队与“滴滴”最有可能存在的矛盾。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引入外部高管的创业团队不少,如美团引进了阿里巴巴B2B业务副总裁干嘉伟,“滴滴”找来了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不过,干嘉伟和柳青的工作能力都曾在工作接触中受到了创始人的高度认可,随后由王兴和程维亲自带进公司。另外,他们的工作也只限于某一方面,比如干嘉伟作为COO,一手建立起了美团的线下运营体系,再比如柳青出任“滴滴”总裁后,负责战略和投资。而像ofo这样,几乎把咽喉位置全都让给空降团队的创业公司非常少见。

 

既然ofo已经有了一个COO张严琪,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职务相似的执行总裁付强?在公司运营中,具体的主导者应该是身为CEO的戴威,还是掌握了运营、市场和财务的“滴滴系”?现在的ofo,到底是戴威的ofo还是程维的ofo?种种迹象都让ofo创始人团队被架空的猜测越传越广,甚至调侃ofo或许要改名叫“‘滴滴’的ofo”。

 

对此,有ofo的投资人表示,此次“滴滴”三名高管加入ofo的原因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复杂,真正原因是最近“滴滴”的高管被挖得很厉害,这三名非嫡系的高管已经要留不住了,正好ofo缺人。以前程维不让ofo从他们那里挖人,但摩拜一直在挖,与其便宜竞争对手,不如内部消化。

 

暗流涌动,摩拜单车或面临ofo相同局面

“滴滴”高管空降ofo的锅到底该不该由摩拜单车来背,目前尚无法分辨。这场资本背后的博弈真相仍未浮出水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共享单车的做大做强,它们背后的资本之争也悄然打响。事实上,ofo的竞争对手摩拜单车也同样身陷创始人团队被资本架空的传闻。

 

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炜炜曾任《每日经济新闻》汽车记者,在2015年初创立摩拜单车。不到两年时间里,摩拜单车同样进行到E轮融资,共9轮融资超11亿美元、约19家资本方参与。从占股比例上看,胡玮炜占据着摩拜约36%的股份,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然而不少人都认为,占股29%的李斌,才是摩拜单车“背后真正的男人”。

 

据悉,胡玮炜早先与轻客单车创始人陈腾蛟一起找李斌融资,想要做一款智能自行车,但后来陈腾蛟自立门户,胡玮炜则在李斌的提议之下,走上了共享单车之路。2015年初,李斌个人出资146万元人民币,投资了摩拜单车,成为胡玮炜之外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甚至摩拜单车的品牌名称都是出自李斌的手笔。2015年底,在给摩拜单车拉到愉悦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李斌“邀请”曾任职Uber上海城市总经理的王晓峰,出任摩拜单车CEO一职,其理由是媒体出身的胡玮炜在经营层面缺乏经验。而且比胡玮炜晚入局一年的王晓峰一来就成了“联合创始人”,占股20%。虽然李斌重心在他担任创始人、董事长的蔚蓝汽车,但已经为摩拜单车引入了一位强将来“制衡”。

 

强势投资者与创业、管理团队的矛盾,在汽车之家、万科等企业身上已经多次上演,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没少参与这样的事。例如,2014年腾讯宣布并购大众点评20%股权后,腾讯负责开放平台和广点通的副总裁郑志昊出任大众点评总裁,创始人张涛团队被逐步边缘化。最终,在腾讯等投资方主导下,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张涛挥泪离场。前车可鉴,ofo能不能与“滴滴”举案齐眉,胡玮炜与李斌能否相安无事,目前尚无法定论。但随着“滴滴”高管入驻ofo多个核心岗位,这一天可能终将到来。

 

写在最后:

对于正处于上市前夜的“滴滴”来说,承压网约车新政,联手软银和接手ofo是提振士气之举;而对于进入竞争白热化的ofo来说,不管是“滴滴系”高层进入,还是寻求软银方面战略投资,毫无疑问会让行业进入加速洗牌期,也会加快ofo和摩拜单车的竞争步伐。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单车,创始人团队和空降团队的磨合都是个大问题,不管是同床异梦还是相见恨晚,都有待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创始人团队必须要避免陷入内部消耗,以免被候场选手钻了空子。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