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7年18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192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3 个喜欢

下线“东西”和“一刻”,豆瓣的变现困局

文/ 张书乐

810日,一封《豆瓣东西下线通知》如约抵达用户信箱,信中宣告《豆瓣东西》和《豆瓣一刻》不久后将被下线。至于下线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项目变现难。那么,“文艺”究竟该如何变现?

 

这一切的缘起,都是为了上市。

 

对于豆瓣而言,这是它扮演1.5亿中国文青“精神角落”12年来,最为激烈的一次发声,目的只是为了在境外上市。以往每一次细微的反文艺动作,都会招来一片顽固的豆瓣老用户们的骂声;而这一次,豆瓣老用户们集体失声,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只是隐约在各种留言和讨论中,听到一丝抽泣。这一刻,他们都知道,如果在捍卫所谓的精神自留地,或许这片自留地将因为错过内容付费的大风口,而消失在梦中。

 

再不上市,豆瓣就要成“豆瓣酱”了。对于豆瓣而言,公开信里的“那些没有起色的产品和业务”,显然指的就是作为高雅的相声存在的“一刻”和文艺范十足的商品推荐的“东西”,此外还包括已经没有多少音乐的“豆瓣FM”它们都贴着一个标签——不赚钱。

 

茴字有4种写法,但钱字可能就只有一个味道——臭。但豆瓣作为中国互联网上最慢的公司,此刻不能停下来。为了IPO,为了业绩能够让投资人有所期待,面对1.5亿高黏性却颇为吝啬的铁杆粉们,它只能选择为了用户和自己的诗和远方,在眼前苟且一把。

 

为什么这一次没有了反抗?或许还有一个理由。没了“一刻”的欢愉,没了晒出高逼格的“东西”,豆瓣和用户们还有一个念想——豆瓣有了“时间”。

 

作为内容付费和文艺范兼顾的产品,现在“时间”已经成为了豆瓣冲击IPO的核心,也是营收的核心,没有之一。同时,也是豆瓣唯一能够和投资者、用户讲的一个共同的故事。201737日,豆瓣上线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的第一期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结果很喜庆,5天销售额过百万元人民币,付费订阅用户数过万。

 

再后来,与内容付费以新崛起的网络大V为特色的其他平台形成差异,“时间”上讲故事的人,大多是真正文艺领域的大腕、大家乃至大宗师。依然是一些培养情操为主旨的小品文,而非实用主义挂帅的檄文,其所收获的,也仅仅只是一直欠着豆瓣一张“门票”的老文青们。

 

豆瓣能否成功IPO,现在很难说,但在精神角落里数钱的可能性,哪怕去掉那些不赚钱光烧钱的“东西”,只怕也难有“一刻”欢愉。

 

毕竟,可能知道茴字有4种写法的1.5亿文青们,再偶尔大方一下后,依然会用“偷书不算偷”的精神胜利法,继续吝啬下去。谁让你开的本就是个“谈钱伤感情”的道场呢!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