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7年11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95 篇文章,被 0 人关注,获得了 0 个喜欢

死在起点的共享单车?

酷骑单车的困局

文/ 周丁 图/ 周丁
前言 争议不断的共享单车从不缺乏舆论热度,从最初关于赚钱模式的讨论到免费大战以及近期接连爆发危机的二三线单车品牌,共享单车几乎成为大众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话题,而酷骑单车无疑是大众近期关注的焦点。

爆发退款危机的酷骑单车

“土豪金单车”让酷骑单车快速崛起,持续投入与合伙人模式让酷骑单车迅速崛起,在20177月的多个第三方数据报告中,酷骑单车已经成为摩拜、ofo以外排名第三的共享单车公司,足以称得上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

 

可就是这样一个梯队的领军品牌,酷骑单车却在8月曝出退款危机,从各地酷骑单车用户陆续传出退款困难的消息到北京用户挤满总部要求退还押金,酷骑单车变化快得令人惊讶。

 

30亿押金“不翼而飞”、被用户堵门讨押金、被微信封账、酷骑单车倒闭人去楼空,被罢免CEO……一系列负面新闻让酷骑单车在9月、10月成为各大媒体头版“红人”。共享单车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洗牌的趋势,而倒下的共享单车往往出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押金、充值费用退还危机。

 

退款是件斗智斗勇的事儿

之所以将酷骑单车退款问题称为危机而不是事件,很大程度在于其用户押金和剩余并非完全不能退还,虽然各地酷骑单车用户抱怨不少,但或多或少有退款行为在持续进行。

 

押金退还问题爆发之初,酷骑单车将押金退还实现过久归结于系统问题,而后,越来越多用户担心押金无法退还而出现恐慌性“挤兑”,大量要求退押、退款的用户让酷骑单车资金链出现明显问题,退款变得越发困难。从微信、微博刷屏留言到持续电话售后并投诉当地相关部门,各地酷骑单车用户想尽办法退押退款的同时,酷骑单车也尝试推出免费骑行券、优惠券等“福利”挽留用户,以减轻资金压力,可恐慌挤兑一旦发生,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

 

更有甚者,专门有黄牛开设相关业务,代理酷骑单车用户退押、退款事项,商业化地运营整个退款流程,进一步引发恐慌,并加速了酷骑单车的“失血”速度。

 

 

真真假假的单车江湖

咨询传播速度如此快速的今天,酷骑单车退押、退款问题处理稍有不慎,显然只会引发更大的恐慌和挤兑,在消费者和不少媒体看来,酷骑单车之所以出现当前的乱象,主要问题在于其用户押金的去向不明,企业整体资金流和管理混乱造成的,而在酷骑单车方面,其前CEO高唯伟却有不同的看法。

 

高唯伟在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表示,酷骑单车在7月份的时候上线了一批App新功能,由于时间短,功能更新频繁,系统出现不稳定,导致部分用户退押金迟缓。

 

这样的问题出现之后却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进行攻击,而不明真相的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误认为”酷骑单车出大事儿了,需要赶紧退押、退款。从众和恐慌心理让大量用户在短时间内申请退款,加重整体资金负担的同时,不满情绪让用户大量投诉,而投诉引发微信对酷骑单车资金的冻结行为,进一步加重了酷骑单车的资金负担。

 

在高唯伟眼里,竞争对手的阴谋和用户的恐慌,似乎成为酷骑单车走入当前困局的最直接推手,而在媒体和用户眼里,酷骑单车本身的问题才是根本。

 

被推到的多米诺骨牌

纵观整个酷骑单车危机的发展,消费者恐慌心理的确扮演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但消费者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随着共享单车领域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二线共享单车企业走向死亡,前车之鉴显然另大众有些不安。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宣布停止运营的单车企业有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卡拉单车,而处于退押金困难状态的有熊猫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仅在20176月,上线不到一年的重庆“悟空单车”和上线仅4个月的3VBike便宣布因单车丢失问题而停运,更有成立于201612月的町町单车直接跑路,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曾经大众耳熟能详的共享单车企业,同样出现了退押、退款困难问题,而且在新一轮融资不见踪影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拿不到投资也卖不掉公司

继网约车领域培养出滴滴、Uber这样的巨头后,崛起于2016年下半年的摩拜、ofo高举“共享单车”的旗帜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摩拜为例,20168月进京后热度和下载量都激增,上线的两个月后,成了仅次于滴滴和携程的旅行类应用,也带火了整个市场的热度。但比较有意思的是,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1 月至今,共享单车市场一共有39笔融资,融了184.36亿元。这个融资速度和总金额,比曾经网约车大战时融资的多得多,也快很多。

 

但大者恒大的马太效应在这个领域也表现得非常明显,近9成的融资金额都被摩拜、ofo两家拿走,剩下的数十家企业才拿走了一成多的融资金额,而且资金从风投进入企业往往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何况对外宣布融资额度和实际到手金额通常也会有出入,拿不到投资成为摩拜、ofo之外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烧钱买用户的“共享单车”领域,没有资金可烧就等于没有了同竞争对手争夺市场用户流量的筹码,而捕捉不到新的用户流量,对于共享单车这样依靠互联网思维和模式支撑的企业而言,就更没有说服资金方投入的可能性,最终被市场淘汰。

 

面对这样的困境,其它领域的互联网创业企业通常会选择卖掉公司以挽回投资损失,但共享单车领域却极少出现“大鱼吃小鱼”式并购,摩拜、ofo 两个绝对的龙头对并购其它共享单车企业不太感冒,而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大多时候宁愿选择自己扩张也不愿并购第三方,这让共享单车创业领域失败者败得彻底。

 

共享单车的财富泡沫

作为一个炙手可热且属于话题中心的创业领域,共享单车让不少创业者心动,而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在融资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启了加盟、合伙人等制度,以吸引大众参与谋求快速扩张,但这样的扩张方式,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无论是互联网风口还是绿色环保,都没有收益能够打动人心,随意找一家做加盟的共享单车小品牌会发现,购置成本不足20万元,36个月以后竟然可获得385.2万元的联营净利润,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加上各种高大上的数据、趋势分析和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承诺,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广告、流量变现等时髦词汇的轰炸下,有多少人能保持得住呢?

 

更有甚者,宣称“投资800万就送1万辆价值1500元的单车” “坐享100倍回报”,还协助发展下级代理,帮助回本,这样的玩法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觉?事实上,酷骑单车也推出了收益看似非常不错的合伙人制度,可对于满怀憧憬的合伙人而言,接下来发生的退押、退款事件绝对是噩梦。

 

赚不到钱的共享单车

除了创新,共享单车始终是一种商业模式,而赚钱是所有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可共享单车从诞生开始,关于其是否能够实现健康盈利的争议就没有终止过。

 

在共享单车企业的角度,以每年骑车280天计算,每天骑车10次以上,一次0.5元,就能够回收成本。从这个角度看,共享单车绝对是一门投资回报率非常高的行业,但这并没有算入折损率、运输、物流、应用开发等成本,尤其是在共享单车大战的今天,各种免费满天飞的同时,赚钱更是渐行渐远的事儿。

 

从目前已经倒下或者陷入运营困难的共享单车企业看,美好的流量获得并没有消弭运营成本对资本的损耗,或许未来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各种跨界异业合作,又或者本身业务横向扩张而获得收益,可当下却不知道有多少共享单车企业有命活到明天。不赚钱的商业模式让融资输血成为企业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一旦融资出现问题,共享单车企业就只有败亡一途。

 

资本堆起来的共享经济

德国《经济周刊》早些时候发文认为国内的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文中评论了中国发展迅猛的共享单车,认为其虽然吸引了大量投资,但却不能盈利,前景堪忧。而不论国内共享单车企业、资本方或者用户对共享单车如何推崇,暂时无法实现可持续盈利成为整个市场的共识,资本方的实力和支持力度,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保障。

 

当共享商业模式选择用资本购买设备供公共使用的重度参与模式而非利用社会剩余、闲散资源再利用时,整个共享经济更像是由资本堆砌而成,而资本的深度介入,也造成共享经济被资本挟持的局面。为满足资本需求,共享商业企业不得不用尽浑身解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爆发式增长,不断追求新的流量以满足资本对未来的憧憬。

 

而当下,摩拜、ofo双雄的格局已经形成,资本显然不认为可以培育出第三个龙头,这样的大背景下,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显然只能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了。

 

运营与监管临界点

共享单车这一近年风暴般崛起的业态,从一出现因其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 “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但是,火爆的市场带来的问题也变得日益凸显。例如,乱停乱放状况层出不穷已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一道难题。

 

而除了无序发展造成共享单车“坟场”外,共享单车押金使用与监管同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押金存放和使用进行监管的同时,互联网信用信息的共享以及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与监管,都是需要明确规范的。

 

随着各地“严格”的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出现和资本的谨慎,共享单车企业不能再靠盲目扩大规模取胜,未来谁能做到规范发展,并且在规范发展中寻找到商业模式,谁就能战胜对手,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胜利者。

 

 

编辑点评

“始于科技,盛于资本,终于数据。”这十二个字很好地总结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作为共享出行领域的先行者,共享单车以疯狂的成长速度另整个市场惊讶,对流量的获取更让资本兴奋,而各种数据对于未来大众消费行为的挖掘也具有极大价值,只不过类似酷骑单车这样陷入资本危机的创业者,恐怕很难笑着看到黎明了。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