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自娱自乐
全球商家支持手机支付
全球数十万商家让中国游客手机支付
中国游客早已成为全球不少国家的重要客源,各国商户为争夺中国游客也绞尽脑汁,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全球数十万商家让中国游客手机支付成为了一大看点,中国游客走到海外,可以用手机付款,付款速度更快,可以扫码退税,可以用手机寻找优质商家,这些都让外国人羡慕,更为中国游客出行增添了不少便利。
除了海外旅游购物支付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外,退税的优惠也被搬到了手机支付上。中国游客在退税单上填好绑定支付宝的手机号、护照信息,在海关办事处加盖海关印章,再到机场退税柜台用手机扫支付宝二维码,人民币退税金就能立即入账支付宝。税金以人民币实时到账,更快、更方便。目前,全球已经有16个机场,专为中国游客推出了支付宝扫码实时退税服务。
中国游客庞大的购买力让海外商家乐于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以获得更多机会,而从用餐、购物到叫车、住宿、退税,手机支付的方便与快捷又另其它国家游客和本国居民羡慕不已,进而从消费端推动移动支付在本国的普及效率。
被震惊的国外网友
从大型商超到小吃店,中国发达的手机支付早已让外国友人羡慕不已,更有不少中国学习、商旅的人士将“出门,只带手机就够了”当做生活体验,而继“淘宝无所不能”、“外卖令人无法拒绝”后,手机移动支付成为外国网友新的热议焦点。
在中国多数城市,手机移动支付无所不能,商场、饭店、超市……甚至菜市场里都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联合国旗下机构“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优于现金联盟)日前发布报告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推动下, 2016年中国社交网络支付(支付宝和微信)市场规模达到了2.9万亿美元,在过去4 年中增长了20倍。
不仅国人钟情于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歪果仁也开始喜欢上便利的移动支付。据人民网的一篇报道指出,外国人在华使用移动支付渐增, 已有近30%在华外籍人士是支付宝的用户,也就是说,每三人中有一个会用支付宝。
很多外国人都是到中国后才发现我国手机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和发达,而这次国外商家为争夺“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做出的改变,让移动支付的便利性狠狠地秀了一回。从国门内的自娱自乐,到全球范围内的支持,手机支付如同共享单车一样走出国门开始在海外攻城略地。
在海外攻城略地的移动支付
“十一”黄金周,不少国人选择出境旅游:在巴黎塞纳河畔,有游客通过微信扫码订票;在孟买街头,有人用支付宝买印度飞饼;在日本零售店、在泰国街头小巷、在莫斯科地铁……我国的移动支付加速出征海外。
实现这一切的推动力源于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多年的积淀。2007年,支付宝开启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接入了线下商户门店。2012年,腾讯财付通成为“海外军团”中的一员,目前微信支付已登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百度旗下的百度钱包扫码付首站选择在泰国,下一步将瞄准韩国、日本等。不久前,京东支付也宣布“出征”泰国。
厚积薄发式的手机移动支付体验,让出国游玩的国人在这个黄金周好好地体验了一回在海外商户刷手机消费的便利,而随着观察的深入,海外手机移动支付整体状况也渐渐浮出水面。
BATJ的跨境移动支付布局
“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中国游客都在境外商场发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标识,国内支付平台的“出海”使得跨境消费更加便捷。事实上,随着出境游热度的攀升,互联网四巨头“BATJ”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火”也烧到了海外。
阿里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分别在2007年和2012年就“出海”布局跨境支付,而百度钱包和京东金融也分别在2016年4月和2017年9月“出海”。互联网四巨头“BATJ”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更倾向个人消费领域,追求对用户“吃喝玩乐”消费场景的全覆盖,而除了大众熟知的“BATJ”外,银联、汇付天下、快钱等企业也积极布局跨境支付领域,不过这类企业更专注细分领域的耕耘,在大众市场的知名度不如“BATJ”,而腾讯和阿里不仅仅是国内手机移动支付的双龙头,在海外市场同样表现抢眼。
腾讯和阿里依旧最为抢眼
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海外手机移动支付领域,凭借较少的布局和庞大的用户基数,支付宝和财付通发展势头同样非常强劲。
支付宝已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接入线下商户门店,范围涵盖几乎所有“吃喝玩乐”的消费场景。支付宝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使用支付宝在境外消费的笔数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人均消费金额提升近50%,在跨境个人手机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暂时具有领先优势。而微信在10月8日发布的《国庆长假微信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微信支付已支持美元、英镑、日元、泰铢等13个外币的直接结算,并在海外推出了微信支付旗舰店。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微信支付52%的使用场景都是在免税店。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支付宝推出早,先发优势明显,在海外进入的国家数量、覆盖范围都比微信支付广,但这并不影响微信后来者的强势姿态,其布局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未来在海外市场,腾讯和阿里的支付大战或许也会以势均力敌收场,那么基于移动支付的其他业务,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支付+”和”互联网+”领域的拓展也能为这些巨头找到新的成长空间。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
跨境移动支付,安全比快捷更重要。中国银联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不仅遭受欺诈的用户比例有所上升,受损金额也持续走高。该报告显示,约有25%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遭受过损失,较上年上升了11%;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这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
安全成为国内推动无现金社会的主要障碍,而在跨境移动支付方面,在跨境监管不太成熟的情况下,跨境支付欺诈风险和支付交易风险都会上升,境内消费者将面对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账号被盗、银行卡被盗用、支付信息丢失等情况,这些都对跨境支付的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架构无论对跨境电商,还是对支付机构都非常重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支付机构也应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跨境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增加跨境支付的交易数据的保密程度,利用大数据以及国内云技术的优势对跨境交易的双方进行身份审核并分级,为境内外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有保障的购物环境。
海外移动支付现状
在互联网科技领域,国内移动支付应用大幅领先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为我国本身金融科技取得的突破与创新骄傲的同时,也非常好奇海外国家移动支付状况。
当前,北美的银行卡用户交易量几乎占了电子商务交易量的65%左右,美国虽然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但是其后续技术的发展不会比中国快,根据调查美国人对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还在适应阶段,更多的还是使用信用卡支付,当然除了用户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还没有到喷发的态势。
而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洼地”,信用卡一直都是主流的支付结算方式,不过随着中国游客和互联网企业的大力推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国消费者海外旅行常去的的国家,已经有大量商家在“十一”黄金周前后加入了对手机移动支付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亚太地区,本身中国游客就是其国家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其手机移动支付普及度已经相当高了,不过信用卡支付依旧是全球商家主流支付模式和手段,这也是我国手机支付出海的主要障碍。
移动支付出海并不简单
从电子商务到实体交易,信用卡一直都是欧美国家主要交易方式,近百年的历史不仅仅让这些国家拥有了完整的信用支付体系,更让成为消费者日常行为习惯的组成部分。手机移动支付出海首先面临的是消费者和商户消费行为习惯,以改变受众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市场培育,互联网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恐怕远远不够。
目前来看,移动支付“出海”瞄准的客户群体主要还是境外的中国人,依托的场景也主要是与旅游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领域。在软件使用习惯、使用场景等方面与本土支付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而当前国内移动支付机构在境外许多国家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谈不上盈利。但是,包括谷歌、亚马逊、软银等在全球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公司也已瞄准了这一领域,加上传统的银行阵营也加速进入移动支付领域,这必然要求移动支付机构有足够强大的整合力和竞争力。
此外,类似移动支付安全性、金融基础设施、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
默默做着支持的技术
手机移动支付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Fintech(金融科技)恰恰是当前全球金融和科技领域企业融合发展的方向。目前,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可分为八大主题:支付、保险、规划、借贷/众筹、区块链、交易和投资、数据和分析以及安全。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一类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巨无霸,无一不尝试着全面布局这八大领域,而传统金融行业企业,也通过创新、并购等手段,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金融与科技这两大领域的融合,除了资本的推动外,更多在于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推动。以IBM推出的一个应用于跨境支付的区块链网络为例,除实时清算和结算推动跨境移动支付的应用外,手机移动支付安全性也得到极大提升,而这些新一代的技术,正是跨境移动支付可靠的保障。
“十一”黄金周手机支付在海外崛起的背后,除体现了国内移动支付领域整体实力强劲外,更是一种消费行为习惯的输出。相对信用卡支付,手机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及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社交等领域的拓展应用,让国内大众消费者尝到了甜头,更让国外消费者羡慕不已,而在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手机移动支付必然成为全球消费者共同的选择。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