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8年01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95 篇文章,被 0 人关注,获得了 0 个喜欢

液晶将走向穷途末路?

一场波及全球的变革

文/ 周丁 图/ 周丁
前言 十余年前,在CRT同LCD的斗争中,随着后者优势的确立,前者逐渐被淘汰出市场,而今天,LCD在与OLED的斗争中同样显露败象,随着韩系面板厂商关停液晶生产线举动的频繁发生,关于液晶面板走向末路和面板产业未来走向的讨论渐渐成为人们话题的焦点……

周期性行业的复苏

面板行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供求关系是影响液晶面板价格的主要因素,这让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行业特性。从液晶面板价格走势来看,在经历2015年行业低谷后,不同尺寸面板在20163月和6月引来两轮价格上涨。

 

2016年3月的价格上涨主要由于台湾20162月发生地震,使得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受到影响。20166月的价格上涨主要系三星和LGDLG Display)先后宣布将逐渐关闭部分产线或调整部分液晶生产线转做OLED面板所致。

 

从全球厂商月营收规模看,液晶面板量价齐驱使得2016年全球面板厂商月营收呈增长态势,由20161月的48.02亿美元上涨至201612月的64.70亿美元。20171~3月,全球面板厂月营收延续增长态势,由20171月的61.58亿美元增至20173月的65.77亿美元。显然,面板产业也进入了高景气的周期。

 

夹杂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存储元器件一路飙升的高景气行情下,面板涨价并没在市场掀起太大波澜,但对于整个面板产业链而言,第二次涨价却透出不一样的味道,尤其是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系厂商集体转向。

 

 

韩系厂商的决绝转身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液晶面板行业已经相当成熟,目前美国、日本以及德国主要致力于行业上游原材料,且处于垄断地位,而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则主要在行业中游面板制造环节谋求发展。

 

根据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75LGD、三星、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京东方营收占比分别为31.62%14.24%14.90%14.91%4.83%LGD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已经赶超三星,成为第二梯队液晶面板厂商,京东方占全球液晶面板月营收比重稳定。较重的营收占比让韩系面板厂商在整个领域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其一举一动也牵动着整个产业的神经。

 

 

对于舍弃液晶面板加强OLED投入方面,韩系面板厂商表现得相当决绝,先是 LG Display 最近关闭了龟尾市的5代线P4工厂,这是继3.5代线P2工厂后又一个关闭的LCD产线,预计在年底之前,4代线P3工厂也将关闭。LGD预计在2020年之前,对OLED产业投资将达到180.8亿美元,厂房分别有位于坡州市的P10E6,位于龟尾的E5,以及一座位于中国广州的OLED厂房。

 

同时,韩国另一大支柱企业三星旗下的Samsung Display也连续三年关闭一座7代线面板厂和两座5代线面板厂,并且在韩国建设两座大规模OLED面板厂。单是在今年,三星就拿出88亿美元的资金扩大产能,并且把一些原有的液晶生产线改造为OLED面板生产线。

 

从两大韩企的动作可以看出,中小LCD面板成为其淘汰品,而OLED则成为资金、技术的重要倾斜方向,虽然转身决绝,但面板领域绝非是说改就能改变的,韩系面板厂商的调整,却为悄然带来全球面板产业的变革。

 

 

国内面板厂商的机会

OLED取代液晶面板成为主流或许是正在进行的趋势,但这样的替代和淘汰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韩系面板厂商决绝的转身,很容易造成全球液晶面板供应的不足,而这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内面板厂商再进一步的机会。

 

事实上,单一出货量和产能计算,国内面板厂商崛起非常快速。据IHS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排名前五的面板供应公司分别是中国京东方(22.3%)、韩国lg(21.6%)、中国台湾友达光电(auo,占16.4%)和台湾群创光电(innolux,占15.7%)、韩国三星面板(9.9%)。当韩系厂商将注意力放到OLED的时候,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面板厂商却采取极具侵略性的音效策略,大肆抢占韩系面板厂商退出剩下的液晶面板市场份额。

 

近几年持续的投入,让国产面板厂商有充裕的产能满足全球市场对各种规格液晶面板的需求,群创、 彩晶与华映等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持续获利已经已然成为了市场风格转变的受益者。虽然韩系面板企业依然在大型面板上占有技术和市场份额上的优势,但随着国内面板厂商对市场的渗透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其完全有机会用赚到的资金弥补技术方面的差距,加上因液晶面板建立的良好企业合作关系,在未来全球面板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产能过剩的隐患

韩系面板厂商的战略转向让国产面板厂商有了依靠液晶面板产品攻城略地的机会,而产能成为国产面板厂商最有力的保障。 从全球显示面板产能来看,全球已经正式开建的新产线含扩产的产线共有25条,其中包含56OLED产线和14.5OLED产线,剩下的19条均为LCD的产能。LCD的产线包含15LCD产线,76LTPS产线,6G8.5代线(其中4条是扩产产能)4G8.6代线,1G10.5代超大世代线。

 

目前已经开建的产线中,21条都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含5OLED产线和16LCD产线,未来3年内全球的面板产能明显向中国大陆地区集中,中国大陆的面板产能将会快速增加。中国大陆地区,仅2016年有8条线已经量产或即将量产,2017年有5条线即将量产,而2018年又有8条新增的产线即将量产,其中京东方的10.5代超高世代线计划2018年开始正式量产,带动中国大陆地区面板产能呈现大幅增长。

 

规模化让国内面板厂商拥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智能手机市场日渐饱和,液晶面板需求增长缓慢,虽然韩系面板厂商产能战略调整带来“市场空白”,但除了液晶电视拉动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外,整体液晶面板需求端改变并不明显,而且韩系面板厂商并未关停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这显然为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

 

不扩张就灭亡的残酷行业

作为资金和规模密集型行业,液晶面板企业的崛起不仅仅需要终端消费市场的持续成长,更需要企业自身源源不断的投入资金技术进行技术更迭、产能扩张,这样的特性决定液晶面板领域是一个“不扩张就灭亡”的行业,这点同存储行业比较类似,在产能和技术不断的更迭过程中,只有少数几家寡头存活下来,而且每一次行业高景气周期的时候,总意味着新一轮的扩张和竞争,在规模和技术的不断碰撞中,即使全球前十的企业也有可能黯然离场。

 

20年前,这是只属于日本企业的产业;15年前,韩国企业复制了成功;10年前,大陆救活了台湾面板业;5年前,中国开始改写行业格局……”国产面板企业的崛起绝非一朝一夕,顶着“烧钱王”帽子的京东方终于一步步走到了逆转的时间点,201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2-45亿元的京东方,十余年来的坎坷与辛酸实不足为外人道,动辄数百亿的投资、动辄十余亿的亏损足以另其它行业企业瞠目结舌,可在液晶面板领域,这些却成为迎头追赶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就产能而言,国产面板厂商绝对拥有自傲的本钱,但就技术而言,无论是高世代线的布局还是产品的战略转移布局,国产面板厂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大尺寸与中小尺寸的两极分化

国产面板厂商的崛起同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密不可分,2014年前后,国内的液晶面板产线的产能陆续释放,叠加全球经济增速的下滑,导致面板厂商 的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境地,特别是中小尺寸产线,韩国厂商率先转变策略,陆续关闭中小尺寸面板产线,产能端的变化改善了中小尺寸供需关系,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二合一设备以及车载电子产品的快速崛起,都让国产面板厂商分享到了大量市场红利。

 

可市场成长的规律决定,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红利不可能一直存在,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增长速度放缓,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需求变小,可产能却在持续增长中,使得产品单价持续下滑,这也让不少专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面板企业的日子在2016年下半年后渐渐变得难熬。

 

不过同逐渐走弱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不同,大尺寸液晶面板增长的势头却相当凶猛。 2016年上半年线下液晶市场4K的渗透率已经接近50%55 英寸和65英寸的电视已经成为畅销产品,而大尺寸液晶面板也成为近一两年内面板行业涨价的主要品种。量价齐升带来整个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快速成长,这也是韩系面板厂商调整的重点,而我国京东方10.5代线、华星光电11代线、惠科电子11代线也在积极建设中,这也是我国面板厂商缩小同全球先进面板厂商差距的机会,而整个面板厂商未来的主要战场,必然是大尺寸领域。

 

 

OLED渐成明确方向

如果说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是未来两三年内全球面板厂商展开争夺的主战场,那OLED恐怕就是面板厂商们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了。

 

2016年是OLED发展的元年。根据群智咨询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AMOLED显示器件的产能规模达到了4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8%,预计2016年全球AMOLED显示器件的产能规模约为560万平方米,随着大陆投资继续扩张,下一个产能增速将落在2018年,预计2018年全球AMOLED显示器件的产能面积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达到1200万平方米左右。

 

 

iPhone X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让大众第一次看到OLED大规模应用的美好前景,而掌控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的三星成为新一代智能手机屏幕材质更迭目前最大的赢家,除让其它面板厂商感到危机外,“OLED卖方市场”的模式更让众多国产智能手机企业无奈。

 

除了智能手机市场,PMOLED显示器件仍然以家电类显示、智能穿戴类显示、车载类显示为主。AMOLED显示器件应用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VR显示、车载显示器、以及工控、航天航空、军事、医学等领域。未来,AMOLED显示器件将会进一步延伸到电视、桌面显示器等应用领域,并大规模普及。

 

从产品的应用角度看,掌握OLED市场,的确有机会掌控未来,而OLED面板也是相对明确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多元化发展趋势

2016年开始,面板技术发展趋向分散,首先是In-cell技术的大力推广。另外,LTPS技术的快速普及,AMOLED快速渗透,面对“技术多元化”的发展主轴,全球面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未来的发展路线。同时,量子点、8K等技术点也会成为巨头们争夺的焦点,技术更迭的速度有望加快。

 

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能带来更经济切割的高世代线必然成为面板厂商的追求,而在资金和规模碾压下,中小面板企业想要生存,恐怕更多还得专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

 

虽说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产品领域难以让中小液晶面板再一次出现井喷式发展,但在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小尺寸面板企业依旧可以找到生存空间,尤其是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整个面板领域也可能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明确的政策导向

资金和技术的堆砌是推动面板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对于动辄上百亿投资的面板领域而言,单纯依靠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完成市场规范和引导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处于“追赶”地位的我国面板企业,明确的政策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早起日本面板企业还是当下的韩国面板寡头,其成长初期都离不开政策的倾斜与扶持,而我国液晶面板行业多年持续的大规模投资背后,同样有政策的引导。多年以来,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到《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宝的通知》等等政策文件,都对显示领域表示了明确支持,而发改委、工信部在2016年就明确提出重点发展AMOLED等技术。

 

根据IHS的预测数据,2020年来自中国厂商的OLED面板将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量仅次于韩国,这样的未来显然少不了政策的扶持。

 

编辑点评

在拼资金、拼规模的面板领域,我国持续多年的追赶已经开始结出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完成业绩逆袭的京东方,还是快速成长的深天马、长信、欧菲光,众多国产面板厂商抓住了上一波面板市场的景气周期,实现自身快速成长,而本次韩系液晶面板厂商战略大调整,结合总体变化的市场,同样带来新的机遇期,一旦顺利完成卡位和布局,下一个黄金五年甚至十年,都是可预期的存在!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