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8年06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1期

写了 299 篇文章,被 3 人关注,获得了 5 个喜欢

《分答》更名《在行一点》,它能找到正确发展模式吗?

文/ 张书乐 图/ Sccc

2018年的知识付费行业再次迎来变阵,打头换的还是“分答”。不过,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分答”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它的新名字叫做“在行一点”。不知道这个曾经的知识付费明星产品,是否能在知识付费领域率先找到成熟的发展模式呢?

 

新的姿势能让围观群众“撒币”吗?

 

《分答》变身为《在行一点》的新姿势,并没有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引发什么议论,一切都那么的波澜不惊。反倒是在“分答”更名发布会上同步推出的问答小程序“我最在行”,颇具眼球效益。这是因为又一个蹭直播答题热度的同行上线了。

 

这个号称前期测试有数十万人参与的小程序,里面除了一个综合性答题擂台外,还有若干个按学科垂直化的分擂台,看上去似乎更容易让参与者获奖。然而,缺少了“百万富翁”式的激励和知识盲点的刺激,这样“太过知识付费”的“考试”,也就变得有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了。

 

当然,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个需要“撒币”的大众狂欢型知识付费产品,本身与提倡收费的精英型知识变现产品有太过多的调性不合——这也恰恰委婉地道出了知识付费产品的生存窘况。

 

《分答》的路在何方?“2017年的《分答》已经升级成一个帮助用户每天进步一点的APP。‘分答’这个名字,已经不再适合我们。”《分答》创始人姬十三的解答似乎在说明一个现状——在互联网上“师者,传到授业解惑者也”的路走不通。一对一的付费问答,只适用于健康和法律等领域,一分钟的语音解决不了如何理财、如何减肥以及如何面试等更大更细分的问题。

 

更现实的问题是,谁会乐意去付费?这个问题,让知识付费行业的玩家们,都很迷茫。

 

在整个知识付费圈里,《喜马拉雅FM》是从免费音频走向付费音频的。而它严格来说它最开始使用的就不是知识付费的套路,而是走的“免费”的路子——让用户为了获得更多的娱乐体验而主动升级为VIP。换言之,听众本身并没有带着解决问题的考量来付费。

 

至于另外一家和“在行一点”一同混迹在朗园Vintage文化产业园的《得到》,从卖书的“罗辑思维”一路走来,现在也不过是将过去浓缩为一些要卖的书,变成了用音频的方式来读自己的书给用户听。就连“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得到》所在行业是知识服务,不是知识付费。

 

理由依然很简单,付费买来的知识,用处不大,至少大多数人短时间内用不上。

 

为什么知识付费往往没有药用价值?

任何知识,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挥作用,只是现在囤着知识的人,很难预知这个时刻何时来临。

 

对于“在行一点”来说,它的过去定位很鲜明,就是避免这样的知识囤积,想要用“有问必答”的方式来立时解决用户的疑难。换句话来说,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付费,而是有偿问答。但问题是,这样的问答很可能对于问答双方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比如在2017年短视频头部网红papi酱进驻《分答》,仅在2个月后就“跑路”了。理由很简单,没精力顾忌,只能停更。而更准确地来说,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并没多少人乐意付费吃私房菜,因为其他平台的papi酱短视频大多与之风味相同;而papi酱本人,除了让大家开心一下外,也没啥让付费者能有更多获得感的可能。

 

甚至于早期在《分答》上很火的王思聪,在回答了一大堆敏感话题后,也让粉丝们觉得索然无味——用户最开始的乐趣在于围观王思聪的炫富姿势,以及听他八卦或者自爆隐私。比如刚开始早于其他用户先知道时或许会有成就感,也能成为自己的谈资,但这种消息经历了社交网络“秒级”传播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姬十三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在行一点》不刷泛娱乐的流量、也不玩“一分钟的废话”,想要从解决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问题的所谓“在线精讲”上,开发出新的课程。

 

将“互动”这个“分答”过去的套路淡化,把“精讲”这个过去“罗辑思维”玩过的老路数当成关键词,《在行一点》只是这样做,就能让人为知识付费了吗?答案或许依然是否定的。知识付费之所以除了法律和健康这种偏专业化、精确化的领域,很难扩展的关键原因在于搜索引擎的便利性和互联网问答行业的繁荣度(如《百度知道》)。

 

大多数常见问题,不知道可以问百度——搜“百度知道”和看“百度经验”,一般都能免费得到答案。至于没有标准答案的,其他相关论坛上也可能会有类似问答情况。此外,姬十三上一个创业项目果壳网,也干过这个活。

 

知识付费产品用来解决基础问题,没有什么赚钱的角度,除了法律问题相关咨询这类太强调专业性的市场才可能有需求。但就这方面来说,也早已有一大批相关的咨询网站正在做相同的事。

 

至于更加高大上的科学技术一类的问题呢?由于如今专业的知识迭代够快,网络上理论上的“行家”大多也不是该行业的领导者,这就造成了《在行一点》这样的知识付费产品依然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呢,许多期待实现知识变现的内容创业者,难免走入用各种新颖奇特但营养价值不高的观点,去吸引用户购买的歧途。

 

但显然,由这样的内容创业者主导的知识付费产品,“药用性”显然存疑。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