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厂商与互联网巨头“牵手”!
加快智慧家庭落地
被抛弃的“孤岛式”功能电器
奥维云网线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电视零售额渗透率已达95%,空冰洗三类的智能产品零售额渗透率分别达到了31.1%、18.3%和41.9%。且有机构预估,道2020年,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智能化”无疑成为中国家电市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和培育,智能电器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景气的背后,却绕不开智能“孤岛”的存在。
智能家电产品产品品类不断扩容,从智能路由、智能电视到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另终端市场消费者眼花缭乱,营造出智能家电产业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不同品牌设备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即使是同一品牌旗下智能家电产品也存在互联互通问题。
伪智能不互通,只能实现简单的手机控制和开关控制让不少尝鲜的消费者失望,而智能小家电领域大多独立,无法成套地给用户提供完整体验,种种问题综合在一起形成智能“孤岛”。而在解决智能“孤岛”问题的过程中,那些近乎单一存在的功能电器成为首先被抛弃的对象。当家电厂商认可智能化这一趋势并在小范围试水后,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浴室等针对应用情景打造的成套设备成为新的趋势,而这也是家电行业新一轮角逐的对象。
家电行业新一轮的角逐
当人口和房地产红利渐渐消失后,家电行业的天花板触手可及,以“智能”为核心的变革渐渐成为家电企业转型或者说再发展的核心趋势。虽然家电市场规模表现差强人意,但产品结构升级仍是消费的主旋律。消费升级助推家电产品结构升级,高端产品和高端品牌的占比迅速上升,消费者为好产品和好服务买单的意识在显著增长。智能化、高端化、时尚化三大方向成为市场认可的家电行业升级方向。
以往,家电行业产品与产品间的竞争较量最终很容易陷入价格红海中,而智能化的出现让家电行业企业有了塑造个性、打开差异化的机会,目前家电行业的主力企业相继发布了智能家居战略,包括海尔的智能家居U-home系统、三星的智能家居平台SmartHome、长虹的家庭互联网战略、美的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一系列品牌智能化战略的启动,意味着传统家电企业已经将智慧应用情景当做新一轮竞争的核心,单一的空调、冰箱又或者微波炉等产品升级替代已经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今天,唯有围绕具体应用情景打造的整体产品方案才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
海尔、长虹、TCL等传统家电行业巨头或许在家电研发、制造、销售等多个领域拥有雄厚积淀和强大的实力,但智能化并非它们所擅长的,即使不少家电巨头已经投入巨资推动智能化系统、应用的布局,但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家电巨头用资金开路或许能进入,但面对本身就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科技企业,后者的确具有明显优势。
趁机渗透进入的科技企业
家电智能化会因产品更新换代而催生出一个万亿级的全新市场,如此大的市场蛋糕,对于有能力分一杯羹的科技企业而言显然是难以拒绝的诱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统家电产业拥有相当成熟的研发、设计、生产流程,科技企业进入其中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通常,科技企业只需针对某一个功能应用,在传统家电的基础上设计一块芯片+一套应用程序即可,可复制的“赋能”模式让智能家电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出现了井喷态势,也推动了智能“孤岛”的形成。
科技企业依靠智能化浪潮进入家庭最早应该是从路由器开始的,掌控家庭网络入口的争夺战不仅让华硕、小米等科技企业网络产品线趁机崛起,也另终端市场大众加深了对智慧家庭的认知。而以乐视、小米、暴风为代表的智能电视则可看做是科技企业向传统家电企业的挑战,客厅娱乐大屏的争夺异常激烈,科技企业和传统家电企业的首次交锋有力地推动了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率。
在2017年,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率就已经超过了80%,这意味着市场上销售的每10台电视中,就有8台甚至9台是智能电视,而智能空调的市场渗透率仅维持在30%左右,智能冰箱更在20%左右的市场渗透率上徘徊,不管渗透率高低,其总体家电市场智能化进程还是相当不错的,可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其或许在某个家电品类智能化开拓和消费者教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消费者选购的是传统家电企业推出的产品,类似乐视、看尚这样的互联网电视挨个倒下,科技企业开始意识到家电领域绝非是可轻易颠覆的存在。
原本对立的两大阵营
利益面前,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前积极联盟的家电和科技企业,在一两年前还是打生打死的存在。当科技企业发现家电智能化进程让其有了渗透机会的时候,其对流量的追求让其大举抢占终端消费市场份额,从而站在传统家电企业的对立面。
如果说智能路由产品本身偏科技定位,家电厂商也乐于见到用户家庭WiFi网络的改良,那智能电视市场则是两大阵营第一次面对面的搏杀。乐视、小米、暴风等互联网智能电视品牌将40英寸智能电视售价打到999元时,已经让整个市场非常惊讶,而乐视“硬件免费”的营销策略更对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2016年春节前后,互联网电视同传统电视企业更爆发了直接冲突。
凭借灵活的营销渠道、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以及网络群体覆盖能力,乐视、小米等互联网电视一度占据声势和消费市场的优势,但对于电视这样一个体量庞大且传统品牌耕耘积淀多年的领域,互联网科技企业想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取得压倒性优势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长虹、海信、TCL等传统电视企业在度过最初一两年时间后,渐渐反应过来的他们也开始凭借研发、生产和销售、售后等环节的优势发动全面反击。
随着争斗的全面铺开与深入,短时间的颠覆与被颠覆显然已经不可能了,一场围绕家庭客厅多媒体大屏乃至整个家庭智能家居控制权的争夺正式展开。
围绕控制权的争夺
互联网科技企业向智能家电产业的渗透,并非单纯追逐产品迭代产生的市场红利,追逐流量且本身以服务和应用见长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其更多时候看重的是家电智能化带来的用户流量、数据及应用拓展机会。
互联网科技企业借助多台智能家电设备的数据交换,能够从大数据的角度进一步“了解”用户,更高效地地为用户及相关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可在传统家电企业这边,一旦将终端用户数据资料开放或者整个智慧家庭大数据及互联网应用服务由科技企业主导,那就意味着整个智慧家庭控制权的丧失,并逐步沦落为科技企业“代工厂”的角色,永远只能在产业链中下游追逐微薄的产品生产或销售利润,这类某种意义上“不可复制”的利润渠道会让家电企业话语权越来越少。
“用户是谁的、数据是谁的?智能家居的服务由谁提供?”这种控制权的争夺关系着每个玩家的利益,当然这也是目前智能家居最大的障碍。目前,几大家电厂商对于家电的联网、控制、互联自成一体,均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协议,也尚未出现相互打通的迹象。
智能化倒逼联姻
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对于智慧家庭这样一个新兴的产品领域,传统家电巨头与科技企业的争斗对整个市场的发展显然是有害无益的,各自为阵的产品阵营为整个智慧家庭的发展“人为”制造了各种障碍,“去中心化”原本是物联网应用必须的,可传统家电与科技企业围绕控制权的一次又一次争夺中,“中心化”反而成为主导,即便再小的公司也有梦想,大家都想做闭环、做生态,加剧了整个市场的混乱状况。
然而,随着家电智能化地进一步发展,日趋成熟的终端市场用户已经不满足于芯片+系统+App的“简版”智能家电了,用户往往需要设备间能更主动地完成数据交换及分析设置,从而更智能地提供适合自己的综合体验。传统家电企业本身业务在互联网应用服务、多媒体内容方面有所欠缺,而科技企业在硬件研发生产乃至售后维护等方面也有所不足,两个独立的阵营很难满足终端市场消费者多样化、复杂的应用需求,“联姻”后的强强互补则能很好地解决上面提到的诸多问题,而且“联姻”后的家电与科技企业会形成一个新的、关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反过来面对自身阵营其它企业的时候,又会具有极为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
家电与科技企业的“联姻”不仅能以新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双方竞争力,更能解决家电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交互方式为例,语音成为智能家电产品的首选,传统家电企业牵手百度DuerOS即可节省大量的独立研发资源和时间,而广泛的应用又能反过来推动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这样的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大有益处的。而在影音内容、云存储等多个领域,家电与科技企业的携手合作都能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量变到质变的智慧家庭
家电与科技企业的“联姻”,不仅仅可以推动整个智慧家庭技术的进步,更有机会让整个智能家电产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智慧家庭应用情境本身涉及产品品类相当复杂,从最基础的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门窗传感器到复杂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大件”家电,很难有单一品牌厂商能够实现智能家电产品全覆盖。
家电与科技企业携手构建相对开放的生态联盟,本身能够吸引到大批智慧家庭领域的中小创业企业加盟,实现产品品类的“全覆盖”,而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运用,则能让这些原本独立存在的设备实现“互联、互控、互通、互动”。实际上,智慧家庭本身应用情景还是相当复杂,极少有品牌厂商能提供完整的智慧家庭电器方案,但针对厨房、浴室等应用相对单一的情景,家电与科技企业的合作,还是能够实现成套的产品覆盖。
多年“风口”上的沉淀,让智慧家庭整个产业链发展相对成熟,硬件方面,从物联网通信模块企业、主打智能硬件单品的企业到成套智能家电硬件整合方案供应商都已齐备且各司其职,整个产业链运作日趋成熟,而在软件方面,以语音为基础的新一代物联网交互技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力推的数据及服务平台等等也沉淀多年,智慧家庭整个软硬件产业链乃至终端消费市场都具备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基础。
巨头间的合纵连横
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拿到当前的智慧家庭市场同样适用,各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时加入两三个行业战略同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使是出来“摇旗”打造智能生态圈的核心企业,同样也会游走在多个产业联盟间。虽然在利益面前没用绝对的朋友,但一些巨头间的合作依旧值得人们重视。
国内互联网科技领域“三座大山”中,百度凭借出色语音控制同众多家电企业建立了“联姻”关系,以创维与百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为例,除资本层面外,酷开系统在可以根据用户的观看方式、轨迹,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百度OS的语音对话技术、AI技术和丰富的内容资源,智能场景化应用将迎来新升级。而百度DuerOS与TCL在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也展开了深入合作,同时海尔U+平台、美的美食智能生态联盟,都以百度DuerOS为切入点,更将百度AI技术引入其中。
大多数消费者通过电视上的YunOS系统及淘宝购物应用,早早地就体验了阿里在智能家电方面的应用,阿里更针对多端的物联网应用打造了专门的AliOS操作系统,以适应汽车、TV、冰箱等众多物联网设备,提出“驱动万物智能”的目标。
腾讯则早早地推出了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将QQ账号体系及关系链、QQ消息通道能力等核心能力,提供给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传统硬件等领域合作伙伴,实现用户与设备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充分利用和发挥腾讯QQ的亿万手机客户端及云服务的优势,更大范围帮助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化。
除了BAT大的战略布局外,家电与科技企业近几年的结盟动作也相当频繁,双方的合作,更是从单一模式演变成资本、内容、渠道等共存的多模式结盟。早先,小米以12.66亿元正式入股美的,双方在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展开多种模式深度合作。随后,美的再拥抱京东,与其签订新的年度销售目标,实现渠道共享及智能家居的战略合作。
TCL集团一方面牵手万达集团,其子公司斥资1亿美元入股万达商业,欲在智慧家庭、互联网商业等领域再拓领地,另一方面,TCL旗下的智能电视运营平台欢网科技,更是引入老搭档腾讯作为投资者,布局大屏市场。海尔更是在物流、电商等多领域同阿里展开了深度合作,加上携手魅族,双方欲同攻智能家居、金融等领域。
此外,在家庭互联网领域布局最早的长虹,早在2012年就与百度联合发布云手机,此后相继与优酷土豆、爱奇艺建立合作,随后还引入了腾讯等伙伴。跨界的联姻已经成为家电和科技两大领域的常态,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推动着整个智慧家庭的落地。
从产品销售到服务的家电
从相互争斗到控制权的争夺再到今天的联姻,家电与科技企业的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着,两大阵营相关企业也在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单纯的硬件销售模式很难适应企业自身成长和环境变化的需要,软件服务乃至内容也并非其擅长和具备优势的,通过与科技企业的交叉持股,或投资一些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的确能改善其营收结构,不过其未来更关键的还是家电服务转型。围绕智慧家庭展开的方案打造及维护,从全方位用户体验的角度提供服务型产品。
在传统家电企业悄然转身的同时,国美、苏宁这样传统的家电卖场同样也发生着变化。从家电零售到“以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不仅仅是去电器化,而是将“家”深度演绎。
产业链巨头的转身往往牵扯复杂的利益关系及企业内外战略结构的变化,需要蛮长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而经销商在这场智慧家庭的落地变化中则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不仅仅借助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大趋势积极拓展经营业务,努力转身最小单位的智慧家庭服务商,承担家电企业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营销服务商角色。可以说,智慧家庭的落地推动着整个家电产业链的变革,而这样的产业链变革同样也发生在科技企业身上。
盯住内容的互联网
家电与科技厂商的“联姻”,对家电阵营而言,可以说是全产业链的变革,而对于科技企业,内容和应用这是其核心战场。在智能电视领域,科技企业同家电企业的合作其实开了个不错的头,TCL、海信、长虹等传统家电品牌负责终端电视设备的生产,而爱奇艺、腾讯等科技企业负责电视内容部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影音视频资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终端用于消费行为习惯。当用户习惯付费购买内容之后,科技企业同家电企业自然可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利益分成。
Netflix的成功更这个商业模式开了一个好头,消费者付费行为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转而将部分盈利投入内容创作中,形成良性循环。亚马逊、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当下同样加强了内容的制作和投入,除内容本身能够赚钱外,较好的用户黏性也有助于其它相关业务的开展。类似在线教育、医疗、游戏等应用,也有望成为未来智能电视发展的主要方向。
除智能电视外,针对健康的智能穿戴设备、智慧厨房等情景应用同样需要科技企业在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做出贡献。智慧家庭的搭建并非简单地将以往PC、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搬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设备上就可以了的,科技企业一定程度上需要针对物联网应用情景打造专门的软件UI界面和控制模式,更需要考虑物物相联时的数据交互设计。只有能够有效避开智慧“孤岛”,智慧家庭必然会给众多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垂涎智慧家庭的不仅是BAT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智慧家庭巨大的市场前景能够让家电与科技企业从争斗变为联姻,同样会吸引到其它领域的资本涉足其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便是运营商。综合Gartner、中研普华、奥维云网等机构发布的预测数据可知,2018年全球智慧家庭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1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达32%;至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110亿台联网终端被部署在家庭领域,同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2%,潜力如此出色且体量庞大的市场,足以另运营商垂涎。
作为网络的基础服务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拥有优质的通信管道,通过宽带网络连接着千家万户,具有发展智慧家庭业务的独特优势。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行业影响力和网络接入方面的优势,通过打造智慧家庭平台,向第三方(智慧家庭硬件厂商、生活服务应用开发者、内容服务提供商)开放平台能力,大力吸引第三方加入平台,基于此,电信运营商有望在价值链条上占据有利位置。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还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优势,结合自身已有的成熟家庭用户绑定套餐和收费运维体系,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打包”销售,电信运营商通过在已有用户的基础上开展智慧家庭业务,有望进一步绑定用户,增加用户黏性。
以海外运营商AT&T和德国电信为例,前者专注于家庭安防和监控服务,在此基础上探索叠加套餐包和智能硬件、授权海外运营商使用业务平台、大数据产品化变现等赢利模式,后者采取向合作伙伴提供开发平台进而收取平台使用费的模式开展智慧家庭业务。实力强劲且具有天然网络优势的运营商加入,或许对传统家电和科技企业而言不是太好的消息,但对于整个智慧家庭而言,却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速其在终端市场的普及速度。
日趋完整的生态架构
随着越来越多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进入,“全场景服务”越来越称为产业的生态共识——智慧家庭涵盖的元素如此之丰富,不是一两家大公司就能垄断的,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一个开放的、多协议兼容、围绕场景服务的系统平台。
在全场景服务中,所有家电、智能硬件甚至家具构成一个智慧化系统,不仅能完成用户的命令任务,还能主动推荐服务。在这个阶段,智慧家庭系统升级为“虚拟家庭管家”,能够提供适合每个家庭成员的全方位贴心服务。整个家电系统形成一个家庭服务机器人,云平台成为机器人的大脑,家电设备变成机器人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四肢,与用户发生各种形式的交互。
“智慧家庭”不仅仅意味着智能家居产品形态的创新,它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商业模式。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将智能硬件、物联网云平台、运营商、地产物业家装等角色有机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架构,去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产业完成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升级,新的商业模式由此而生。
有舍才会有得的小玩家
生态圈的形成能加速智慧家庭的落地,但生态圈发展初期需要掌控核心话语权的巨头主导,这样的结构下,初创企业或者小玩家在前期注定只能选择并跟随某一个生态阵营。
每一次选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是一次舍得的过程,生态中的每个企业都需要及早抢位,更需要谨慎选择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因为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很难轻易更换,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不过好在智慧家庭传承自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概念,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大企业不一定就比小企业有优势,因为物联网时代“渠道”概念已经改变。企业只要找准自己的生态价值定位(比如技术、产品、服务、云平台或者方案算法),与多维度生态伙伴共同构建生态渠道合力实现服务,这些都会成为小企业崛起的机会。
不得不提的安全问题
从单品作战过渡到“全屋智能互联”,从APP操控到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等AI技术所取代,智能家居市场正走在从概念到落地的路上。家庭能够联网的终端设备数量增多,显然会给整个智慧家庭安全性埋下隐患。
2016年,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DEF CON黑客大会上,安全研究人员和白帽黑客们共发现25个存在漏洞的智能产品,包括厨房秤、咖啡机、无线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Hub等。另据《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7年曝光了大量利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成千上万的存在安全漏洞的物联网设备生成流量而发起的大型DDoS攻击,这种情况在2018年或将继续。
不仅如此,专业的网络罪犯未来还可能利用不断增长的昂贵的互联家庭设备,攻击更多的目标。而普通用户一般意识不到智能电视、智能玩具和其他智能设备所面临的威胁,使之成为网络罪犯的主要攻击目标。没有隐私安全的便捷性,只能是互联网“饮鸩止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何把握好这个平衡,是一件值得慎重思考的事儿。
融合下的创新
家电与科技企业的融合大趋势渐渐明朗,而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除前面提到的会对两个阵营产业链带来变化外,融合带来的创新同样会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
通过电视购物并非什么新鲜事儿,未来智慧家庭设备的联动,能够在用户停车入库的那一刻开始,便完成家中光线及温度的调节,并在用户走到家门口的那一刻主动打开大门。中央主控系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用户体表及环境温度的不同,主动将环境温度调整到最适宜用户偏好的度数,而家中光线的组合甚至可以根据用户情绪的预判来设定。
两大阵营融合下的创新不仅仅是VR、AR等直观使用方式的变化,更是一场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这样的创新让智慧家庭甚至必你还懂自己。
同智慧家庭密不可分的AI
AI的发展与智慧家庭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云与大数据的结合将所有电器串联起来,让家电本身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升级从而变成真正的AI,智慧家庭行业再一次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大热门。作为智慧家庭的控制器,AI助手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Ovum的《2017年数字消费者洞察:智能生活》调查,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AI助手在控制其他智能设备方面“毫无用处”。
目前,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是AI助手最常选择的设备,为家庭使用而设计的智能音箱相当受欢迎。在AI支持的智慧家庭市场,每个供应商都试图通过独特的方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亚马逊希望Alexa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谷歌希望利用其核心搜索和信息服务,创建一个更健谈的AI助手,从而超越Alexa。苹果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方式,通过强化其高端硬件战略,更多地专注于为Siri提供优质的音质体验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AI本身的基础是大数据积累和计算机技术进步。随着智能终端保有量的不断积累及由此带来的数据量逐步增大,以及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神经计算等学科的进步,AI肯定是一年比一年成熟,最终给人们带来更优的综合应用体验。
加速智慧家庭落地的政策
随着整个市场的发展与成长,智慧家居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将规范、指导、协调智慧家居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旨在发挥标准在推动智慧家庭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应用方面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方案称为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政府部门将推动落实“十大扩消费行动”。其中,智慧家庭的应用推广被列为促进“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的内容之一。
明确的法律法规扶持,让智慧家庭生态中各个企业能够放手去博,这些都会成为智慧家庭落地的推动力。
当前我们谈到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更多的落脚点在技术方面,更多的考虑是如何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解决问题,恐怕仅仅技术驱动还不够,我们还需两条腿走路,即应当思考一下,“智慧”的概念本身的含义,毕竟人类生活感情因素、社会因素不可忽略,如何更多给予人情感的关怀,恐怕是技术背后更需思考的问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