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芯”在握,步伐更大
13代英特尔酷睿i9-13900K & i5-13600K首发评测
从12代酷睿桌面平台开始,英特尔开启了在性能升级上的狂飙模式,混合构架的加入让英特尔在工艺制程之外重开了一条赛道,可以说,过去一年里,英特尔凭借Alder Lake逆转了与竞争对手的攻守之势,而新的第13代酷桌面平台Raptor Lake,则更是让人备加期待。
正是基于12代酷睿高性能混合构架打下的良好口碑,13代酷睿同样延续了英特尔的异构策略,正是市场上获得的成功,让英特尔在混合构架的设计上更有底气,也大胆加入了一些12代酷睿还未加入的构想。我们还是按以往节奏,评测中先描述13代酷睿技术构架的真香规格,再来一探13代英特尔酷睿桌面旗舰i9-13900K的强势升级。
真香定理1:更好的Intel 7
Raptor Lake-S依旧采用Intel 7制造工艺,英特尔工程师称之为改良版的Intel 7。从性能维度来看,它完全可以被称为“Intel 6”,为维持产品路线的一致性,它还是保留了Intel 7的命名。按产品路线推算,它将是采用极紫外光刻(EUV)技术Intel 4前的最后一代Intel 7产品。
真香定理2:更强大的P-Core内核
按研发代号Rapor lake,13代酷睿的P-Core内核被称为Raptor Cove内核。在前代Golden Cove Core的基础上,Raptor Lake内核改进了“速度路径”的设计,从而获得600MHz的频率提升,Raptor Cove内核频率也达到消费级台式电脑前所未有的5.8GHz。需要说明的是,Raptor Lake内核频率提升有一部分建立在出色的电压和频率曲线之上,它可以在更低电压下达到与Alder Lake(12代酷睿)相同的频率。
真香定理3:E-Core核心数倍增
每一代新CPU的发布,内核性能提升是应有之意,而这次英特尔在13代酷睿上大幅增加了E-Core核心数量。以i9-13900K为例,其E-Core核心从8核增加到16核,同时也带来了8个线程的增长。从占用DIE上面积来看,E-Core带来的性能增益(效益)是优于P-Core,正如我开篇所述,英特尔大胆增加E-Core核心数正是说明混合构架下线程调用技术的把控力越来越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E-Core核心频率也从之前的3.7GHz提升到4.3GHz,增幅同样为600MHz。
真香定理4:L2缓存容量倍增
13代酷睿大幅提升了L2缓存容量:每个P-Core的L2缓存由前代的1.25MB提升到2MB;每组E-Core(4个)的L2缓存由前代的2MB提升到4MB,基本是成倍增加。全新采用了全新的动态预取算法“L2P”,还能进一步提升缓存带来的性能收益。另外,i9-13900K的LLC智能缓存也从30MB升级到了36MB,且具有动态包容和非包容两个模式,可分别获得更好的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缓存模式是通过过机器学习动态地切换,按应用场景需求而定。
真香定理5:硬件线程调度器进一步优化
13代酷睿的硬件线程调度器获得了进一步的优化,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更新线程级别边界,且在Windows 11 22H2版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另外,混合构架的硬件线程调度器机制获得了ISV的广泛支持,共有70+游戏和60+的内容创作应用程序针对13代酷睿进行了深度优化和调优适配。
真香定理6:更为强大的超频能力
在我们评测过程中,i9-13900K在360水冷系统加持下表现出强大的超频能力,不仅CPU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频频率,DDR5内存也能轻松突破6600MT/s。
真香定理7: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
13代酷睿的内存控制器获得了升级,支持的基础频率从DDR5 4800升级到了DDR5 5600,可以大幅提升内存带宽和降低内存延迟。需要说明的是,DDR5 5600是在每通道使用一条内存插槽(1DPC)时获得的,4根内存插槽插满(2DPC)时最高支持DDR5 4400的内存。
真香定理8:更佳的能效比
能效比上,i9-13900K仅需要65W便可获得i9-12900K相同的性能,仅为其功耗的四分之一,如果两者都达到LP2的状态,那么253W的i9-13900K就拥有超过241W的i9-12900K 41%的性能提升。
真香定理9:全新XTU软件支持逐核调节
之前我们用得很顺手的超频套件XTU,如今则拥有基于每一个核心的可视化超频界面,依旧提供了方便新手超频的一键超频功能,不仅如此,XMP也升级到了3.0,可提供更多的超频选择(自动调整频率、电压),并保存5组超频设置。
真香定理10:700系列芯片组升级
跟13代酷睿配套的芯片组升级到700系列,该芯片组最多支持20条PCIe 4.0通道,比上一代增加了8条,具备更好的扩展性。
真香定理11:为PCIe 5.0作好准备
13代酷睿13代酷睿平台依旧支持雷电4接口;支持16条PCIe 5.0通道和4条PCIe 4.0通道,为更多的PCIe 5.0设备作好了准备。
真香定理12:计算总线频率提升
连接CPU内核、缓存的Compute Fabric(计算总线)睿频频率高达5.0GHz,相比上代提升了900MHz,可带来更高的传输带宽,以及更低的传输延迟。
真香定理13:强大的向下兼容性
13代酷睿可以向下兼容600系列芯片组,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上一代主板基础上构建新平台,只要主板厂商的BIOS予以更新,性能上不会有差异;不仅如此,13代酷睿平台依旧同时支持DDR 4和DDR 5内存,这能帮助用户在DIY时能够获得更多选择,而不像竞争对手一样一刀切。
解读最强Raptor Lake-S——i9-13900K
从性能指标来看,i9-13900K相对12900K,IPC在单线程上有15%的提升,多线程上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1%,从参数表上可以看到,IPC提升主要就得益于“更高的频率、更多的E-Core和更大的L2缓存”三方面。
具体到i9-13900K之上,可以看到i9-13900K的最大睿频频率达到前所未有的5.8GHz,这也是目前消费级PC上的最高纪录。其核心数量增加了8核心8线程,更明确的说法是其能效核总数翻倍,从而使其拥有8P-Core、16E-Core,共24个核心、36个线程。不仅如此,英特尔还为i9-13900K的每个P-Core和每组E-Core(4个)增加了近一倍的L2缓存,支持的DDR5内存最高可达5600MT/s的规格。
可能是未来一年最强主流CPU——i5-13600K
每一代定位旗舰的i9处理器都是堆叠性能、大秀肌肉的存在,相对而言,定位主流的i5-13600K/KF这样的中端产品更考验厂商对市场的理解。在产品定位上,把握好性能和价格的天平并非一句简单的性价比就能说完的,一旦投放市场,一款性能不错且价格实在的主流产品,是绝对会赢得消费者用脚投出的选票。
相对8P-Core+16E-Core的i9-13900K和8P-Core+8E-Core的i7-13700K这两款产品,6P-Core+8E-Core的i5-13600K看似核心数不如两位“大哥”,但在竞争对手的产品阵列中,这款14核心20线程的产品却很难找到相应的竞品,相对8核16线程的锐龙7 7700X,i5-13600K能够凭借更多的物理核心数,尤其是非超线程的E-Core带来实打实的线程数,稳稳地在多核性能上压住对手。值得一提的是,采用Raptor Cove的P-Core,最大睿频频率首次突破了5GHz,达到了5.1GHz,这是中端产品首次在单核心上拥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另外,i5-13600K的L2缓存从9.5MB直接提升为20MB,L3缓存也从20MB提升为24MB,尤其是二级缓存的倍增,加上全新动态预取算法“L2P”的加入,能够极大提升CPU性能。
当然,性能之外的价格则是消费者更关心的话题。目前来看,i5-13600K参考价格为2699RMB,比对手便宜了几百,在主流市场上,在性能和价格上双双处于劣势对落后者而言是极为致命的。而且从AMD平均核的设计来看,很难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推出反超i5-13600K的产品。
测试平台:
Core i5-13600K和i9-13900K纸面上的数据基本就是这些,更多的表现需要在具体测试中体现。我们的测试分为CPU基准测试、应用场景测试、游戏测试和超频测试四个部分,逐步为大家解密这块最强Raptor Lake-S处理器。
CPU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汇总对比
从基准测试的对比结果来看,13代酷睿提升最明显的是多核性能,i5-13600K相对i5-12600K提升最大的是Sisoftware Sandra Lite,其次在CPU-Z、Cinebench R20、Cinebench R23、GeekBench多核和3DMark CPU Profile全线程的提升均接近或超过30%;i9-13900K同样在多核性能上提升明显,其中3DMark CPU Profile全线程最多提升54.46%,其次是CPU-Z、Cinebench R23和Cinebench R20的多核成绩。
这样的测试成绩充分说明13代酷睿增加E-Core带来的性能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从Cinebench R23的测试成绩来看,i9-13900K的单核和多核成绩均超过了竞品的旗舰CPU。
应用场景测试
应用场景测试汇总对比
CrossMark是OEM厂商认可的基准测试软件,它引入了生产率、创造性和反应能力三种衡量整机性能的指标,测试过程更看重软件测试的一致性,测试结果比起老牌的整机测试软件PCMark 10更为精准。可以看到,i9-13900K相对前代在整机性能上的18.73%的提升;i5-13600K也有9.14%的提升。
测实中提升非常明显的是Blender、Indigo和V-Ray三个渲染的Benchmark,i9-13900K在Indigo Benchmark Bedroom的渲染场景下相对前代最高有71.38%的提升;i5-13600K在Blender Benchmark Junkshop下也有49.41%的提升。在编解码能力和解压缩工作上,i9-13900K的提升也是相当明显的,最高分别有66.57%(X264 FHD Benchmark)和56.59%(压缩),在WebXPRT 4网页浏览的测试中,i9-13900K节省了12.88%的用时,效率提升明显 。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汇总对比
虽然我们的测试平台配备了RTX 4090这样的顶级显卡,但为了排除显示瓶颈,我们还是选择在1080p分辨率下进行测试,这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CPU对于游戏的真实性能反馈。在游戏选择上,我既选择了较早的网络游戏,也选择了较新的3A大作,其中有《赛博朋克2077》这样负优化特别明显的,也有对多模型、大场景进行处理的《战争机器5》之类的游戏。
可以看到,在3DMark Timespy测试中,i9-13900K相比i9-12900K带来了3.66%的性能提升,相对而方,基准测试并未能完全展示游戏中的帧率提升。可以看到在真实游戏测试中,除了《全面战争:特洛伊》外,其他游戏均有接近9%及以上的提升,其中提升最大的是《战争机器5》的21.05%和《F1 2022》和25.84%;i5-13600K相对 i5-12600K在游戏中的提升同样明显,大部分游戏帧率提升均超过了10%,最高有19.01%的提升。
超频测试
CPU满载温度与功耗
为了Core i9-13900K在测试平台上的极限,我们首先使用AIDA64 FPU烤机测试。开始运行烤机程序,CPU功耗一度冲高至301.4W,在很短的时间便触及到温度墙,出现了过热保护,经过30分钟的持续烤机,CPU功耗最后稳定在247.7W,P-Core频率也从5.5GHz降到了5.2GHz,即使安装了360一体式水冷,对于满载的i9-13900K来说也还有些不够。
为了不触及温度墙,我们需要在主板BIOS主动降低CPU电压,需要注意的是要打开防掉压设置。再运行烤机程序,在CPU电压降至1.16V后,温度也能控制在90℃以内,虽然烤机功耗有所下降,但P-Core频率却能稳定在5.5GHz,不再出现降频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在XTU(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进行一键超频,不需要进行其他调节,P-Core部分核心也能达到6GHz,通过软件中对每个核心进行频率微调,则可进一步提升P-Core和E-Core的频率,只需要运行XTU Benchmark,便能验证CPU是否达到最佳性能状态。
超频测试汇总对比(软件)
此时再进行内存超频,在AIDA 64内存与缓存测试中,可以看到Kingston FURY叛逆者(Renegade)DDR5 6000可以稳定超到6400MHz带宽也从80497MB/s提升至89325MB/s,延时也有一定的下降。通过运行Cinebench R23,可以验证内存超频成功,而且Cinebench R23的多核成绩一举突破40000pts,达到41295pts,这也是我们测过的创纪录成绩。
完成超频之后,可以看到 i9-13900K在基准测试软件下获得了3%~11%左右的性能提升,对于性能至顶的测试平台而言,这样的超频效果无疑是成功的。
超频测试汇总对比(软件)
在实现超频前后,我们比较了四款游戏的帧率,可以看到这四款3A游戏也获得了2%~14%的性能提升,同样也达到了我们的超频预期。时间有限,的朋友还可以测试更多游戏在超频后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引入更大的降温手段,进一步开发i9-13900K的超频潜力。
EF点评:
延续12代酷睿把牙膏挤爆的节奏,13代酷睿带来了更大的性能提升,正是应了我评测开篇时讲过的话,在将混合构架玩得驾轻就熟之后,英特尔便开始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今天的测试可以看到,i9-13900K是一块将性能堆叠到爆,而且潜力巨大的超级CPU,后期的可玩性非常高;而i5-13600K则是一块拥有同级无敌地位的主流CPU,而它的优势,正是建立在英特尔混合架构的基础上。留意到我们评测数据的朋友可以看出,i5-13600K在很多应用场景下,与上代旗舰i9-12900K的差距仅有个位数,最低甚至仅有3%,这样的表现很难不让人心动。
就13代酷睿这两块评测的CPU来看,英特尔正在上演的是一出王者强势归来的好戏,13代酷睿比起12代酷睿,性能升级力度更大。可以说,蓝色巨人一旦回归产品路线的快车道,每个对手都会感受到如山般的压迫感,而且这样的步调随着工艺制程升级会越来越快。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