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821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对自己,一年比一年狠!

Redmi K70系列实力演绎“招人恨”

文/ klr

 

 

 

前言:

 

有些事就是这么奇妙,由于“大哥”小米14系列这次非常大方地“把整支牙膏都挤完了”,口碑销量双丰收(首销干到一百万台,这成绩连Redmi Note系列看了都直呼惹不起),所以大众从一开始就等着看Redmi K70系列的表演——质价比这件事,倒是不担心,就看这次Redmi怎么“背刺”小米——别误会,按照往年的惯例,这是一种又褒义又凡的期待,毕竟从K40系列开始,Redmi每次都把小米的当季旗舰“搞得很难受”,而雷军总是满含笑意看着卢伟冰“狠起来连大哥都不放过”,非常享受。

 

“我迫不及待地想宣布K70系列发布时间,结果被市场部的同学拉住了!”行事争先,有实力从不掩饰,这是卢伟冰的风格,没有褒贬,忠于个性。与去年K60系列迟迟登场不同,对于K70系列这套定义于2024年的质价比性能旗舰作品,卢伟冰直截了当地说“有信心不会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机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虽然有时候张扬了一些(实际上也是站在职业的立场),但“吹过的牛”这些年可都实现了的,所以在倾向于2000元~4000元价格区间又对“水桶机”有必然需求的消费者,对“卢焊将”的信任度很高(这个梗算众所周知了)。

因为第三代骁龙8史无前例地提前发布,各家的节奏也都随之提前,从这个角度来看,Redmi K70系列算是比较沉得住气的。而且,除了“Redmi十年的献礼之作”的身份,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对于“2024年的K70宇宙”的构筑还是比较合适,接下来的元旦和春节消费潮,都能游刃有余地布局。

 

非要从时间来看,整个传统意义上的2023年战役还没结束,各家在最后两个月虽然竞争激烈,但好像又和之前两年那种杀红了眼的局面不太一样。感觉各家都更愿意安心打磨自己的作品,而不作口舌之争。惯于以“收割者”姿态大军压境的Redmi,这次继续选择了后发制人,与前代K60系列一样的节奏思路。既然节奏一样,那么产品力打造的方式也差不多:标准版K70选择“2023的旗舰平台”第二代骁龙8,K70 Pro则配置“2024年的旗舰平台”第三代骁龙8,两个层次拉开大网,让产品受众的覆盖面继续“宽支撑”。现在回想起来,之前K60系列用这套打法,让产品生命力贯穿全年,且一直都有稳定的出货量,战术是成功的。

 

除了处理器平台的“宽支撑”策略,其他方面Redmi也给K70系列尽量做到不留短板,比如在发布之前就盛传的“狂暴引擎、24GB RAM、高分高帧稳玩大作、光影猎人影像方案、金属中框”等等要素,基本上今天都看到了。每年Redmi都善于观察市场需求和自我调控,越来越溜,越来越狠,比小米也不遑多让。

 

也许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好饭不怕迟”的傲娇,“给2023年压轴”这次时间虽然对不上,但“压轴的范儿”必须拿捏。和K60系列一样,Redmi这次也给K70系列营造了一种“不急”的姿态。它们依旧有着足够的产品受众宽度和深度,不仅“款款都狠”,而且“一年比一年狠”,除了摄影方面配置与竞品还有点“你来我往”的过招,别的方面实在是“让人又喜又恨”——喜的肯定是用户,谁恨,那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和前代一样,K70系列也包括了“新的中杯”K70E,处理器平台选择了首发的天玑8300平台,严格来说,是Redmi与联发科深度合作联合定义的新一代AI旗舰平台,Redmi的称谓是“天玑8300 Ultra”。所以,我们不仅可以理解为K70E是对K60E的顺位进阶,更可以理解为K70E是一款“全新的性能强劲的‘超级青春版’”。

 

如此,Redmi继续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给更多的潜在竞品来个釜底抽薪,用更具灵活性和攻击性的产品细分策略,有效形成Redmi新的整体战力——看看这从性能上足以压制第三代骁龙7平台和第一代骁龙8+平台的天玑8300就够了。我们认为,Redmi这次给K70E继续使用“新网红旗舰”平台的策略,让走量的战术有一个足够宽裕的“战场纵深”,甚至与K60E不同的是,K70E居然感觉像是“K70宇宙”里的一位主角。

编者按:定义为“性能轻旗舰”的K70E,也是Redmi这次“K70宇宙”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之前“K60宇宙”的产品策略一致。更一致的是,新的性能小钢炮天玑8300平台在友商那里可以当作“性能机”使用,但在死磕性能的Redmi这里,只能到“青春版”,就是那么傲娇!

 

从配置来看,K70E的屏幕是1.5K分辨率的柔性OLED,尺寸与K70系列另外两款机型一样。主摄是6400万像素的OV64B。充电功率为90W,但电池容量增加到5500mAh,这对很多人来说更实在。机身尺寸和重量在K70系列里是最小的,墨羽、晴雪、影青三款配色,有16GB+1TB的大存储版本,很赞。

 

“越来越狠”的底层逻辑必须靠性能说话

 

2021年我们说,自从小米奔向“高端旗舰”之路后,Redmi确实越做越像当初那个“动辄就卖1999元”的小米了,这本身也是Redmi价值的核心意义。但2022年,Redmi显然也有自己“走高端”的想法,这个苗头甚至很明显。

 

的确,这几年的成长,Redmi不仅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完善的“价值体系”(包括产品风格和品质),更构成了属于自己的用户文化。一切都不空谈,先干了再说。何况,作为卢伟冰晋级小米集团总裁的首套代表性作品,之前Redmi K60系列的意义,在产品实力本身,也不单单在产品实力本身。而有了K60系列在过去一年打好的一片江山,卢伟冰肯定希望K70系列继续保持这份“豪放和勇敢”。

 

各位应该都还记得,2019年5月Redmi首款性能旗舰Redmi K20系列。当时,卢伟冰说“真旗舰,就要敢把自己逼到极致,才能做出”,现在,四年多时间弹指一挥间,Redmi K70系列要重现K20系列对用户的“惊世一击”,狠劲甚至要胜过当年。

 

比如,在本篇专题结尾的时候我们也提到,Redmi这次“似乎”还是没有给K70系列准备后续的“电竞版”,而是继续让主角K70 Pro来承担这个重任,且是“满血满信心”地承担——官方在极限状态下跑出了迄今第三代骁龙8平台最强成绩,可见一斑。

又比如,Redmi给K70系列三款机型准备了三套不同的算力平台,其中K70 Pro版是最新的第三代骁龙8,K70是依旧顶级的第二代骁龙8,这都不算什么新闻了,当初K60系列也是这么玩的,把执着于“性能”这两个字的用户“宠得很开心”。问题是K70E搭载的天玑8300,强得有点过分了!

 

各位会很奇怪,去年K60E作为一款“青春版”机型,咱们都是放在最后聊,今年为了要把K70E当作先锋官?先来看看它的天玑8300指标。天玑8300采用了台积电N4 4nm工艺,核心规格独特,其CPU架构采用了1+3+4的设计,包括1个3.35GHz Cortex-X3超大核、3个3.32GHz Cortex-A715大核和4个2.2GHz Cortex-A510小核。此外,天玑8300还搭载了Mali-G615 MC6 GPU,提供卓越的图形处理性能。

Redmi认为,基于对性能赛道的深刻理解,性能AI革命必须以全局视角做规划和研发,贯穿处理器、系统、调校三层,实现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因此,天玑8300 Ultra是以天玑9系的思路重新规划的天玑8系,继承了天玑9系的多项旗舰特性,更前瞻性地赋予了超强的AI规格。简单来说,天玑8300与天玑9300是一脉相承的东西,Redmi K70E选择这个平台,有点“喧宾夺主”(褒义)的味道。

Redmi K70E GeekBench 6测试成绩

 

是不是觉得看着没太直接的感觉?那直接上K70E的测试成绩吧:安兔兔V10在145万分左右,GeekBench 6的单核1460多,多核4800。这成绩还是我们实测的(16GB+1TB),官方的数据更高。它这属于什么水平呢?把第三代骁龙7远远甩在后面,又紧紧追着第一代骁龙8+。比之前K60E的天玑8200更是跨越性地提升。

Redmi K70 Pro GeekBench 6成绩

 

身为系列中大哥的K70 Pro,官方测试成绩非常显眼,安兔兔V10跑分突破224万,GeekBench 6单核超2200分,多核超7400分。我们对K70 Pro进行了实测(24GB+1TB),安兔兔V10在210万左右,而GeekBench 6的单核2192分,多核7293分,这与官方测试数据差不多。

Redmi K70 Pro与Redmi K70E安兔兔V10成绩

 

至于K70标准版,它的第二代骁龙8旗舰平台大家更熟悉了,整个2023年,各家友商机型都已经诠释得很到位了,无论调校方式和功力差别如何,对于这样一款依旧称为年度旗舰的平台,性能方面的顶级表现是不用质疑的,最多也就是“分值上的区别”或者“附加能力上的区别”。所以,K70标准版配上全系标配的LPDDR5X+UFS4.0存储方案和Redmi一贯的极限调校,安兔兔V10也能跑到170万分左右,这在目前同平台机型里属于领头的范畴。一句话,对于性能,K70系列这次都对得起“越来越狠”的评价。

 

这里还要提一句LPDDR5X+UFS4.0存储方案。Redmi K70系列包括K70E在内,都准备了16GB+1TB的顶配方案可以选(K70 Pro还有24GB+1TB的更顶方案,这操作甚至连小米14系列都没有,又一次“背刺”大哥)。可以说,在“了解用户”这件事情上,Redmi已入化境。

从整体的性能基准配置来看,K70系列挑不出毛病,各个平台的调校也都显示出深厚的功力。卢伟冰被夸得最多的,是“眼光毒辣”且“举措果决”,这也是Redmi这些年“年年喊口号”但并非让人厌烦的原因,因为喊得“言之有物”,喊得“说到做到”。这次Redmi K70系列登场的节奏把握还是以我为主的方针,整个系列也有明显的“我自越级”味道。

 

好了,该聊聊散热组件了。和聊K60系列的时候一样,我们下个章节展开。

 

又见火力全开的“狂暴游戏机”

 

去年我们说“狂暴引擎”的引入,是Redmi给K60系列用户准备的一个新年礼物。在Redmi K50至尊版上备受好评的“狂暴调校”,更进一步就是K60系列的“狂暴引擎”。随后,“狂暴引擎2.0”又把K60至尊版推上了性能与游戏体验的高峰,如今“狂暴引擎3.0”来了,意料之中又充满期待地来了。

 

实际上,“狂暴引擎”作为Redmi的性能大脑,全面进化至“狂暴引擎3.0”,核心的进化就是基于由HyperOS Al子系统底层深度赋能结果,从性能调度、画面渲染、游戏操控三大维度,能力跃升。所以,这次K70系列的“狂暴引擎3.0” 首次实现了五大能力固化,并做到了跨平台的极致性能交付。

首先是Al性能调度,包含Al精准调频、Al线程管理、Al实时稳帧三大技术层级。Al精准调频从对CPU 的单一管控扩展至GPU以及内存,实现对性能的精准全局管控;Al线程管理则可对VIP任务进行标记并进行全局Al管控,对关联线程进行染色,保证任务执行顺畅不阻塞;Al实时稳帧,可基于历史帧率进行场景学习,增加对未来帧率趋势预测的能力,使帧率更稳,功耗更低。在全新的Al性能调度加持下,《崩坏:星穹铁道》测试,K70 Pro比同平台竞品帧率更高,功耗更低。

 

其次,Al渲染。借Al能力重构渲染模型,点对点渲染画面,突破游戏原生画质,带来更精细、逼真的游戏视效。K70和K70 Pro现已支持《原神》2K模式,2K/30帧随便玩,2K/60帧借助冰封散热背夹也能从容应对。

 

还有Al操控。“狂暴引擎3.0”可以识别我们触控意图,整合系统资源,提拉唤醒速度,对触控及操作响应做全链路提速,提高首帧及持续响应速度。

 

关于K70系列对《原神》2K+60帧体验的说明。

 

Redmi 与高通深度联调,基于Adreno GPU图像运动引擎能力,首次落地平台FRC游戏插帧功能,在游戏默认分辨率下,支持《原神》45fps插至90fps、《和平精英》60fps插至120fps、《王者荣耀》60fps插至120fps。

 

而在《原神》中,开启2K分辨率后,同时打开智能插帧,即可实现《原神》2K+60fps满帧畅玩。30分钟游戏实测,平均帧率高达59.38fps。(原神2K画质功能入口:游戏加速-原神-GPU设置-自定义-分辨率选择“极致”,设置完毕需重启游戏)。

 

此次随着K70系列一起发布的还有小米冰封散热背夹(前代K60系列发布的时候,也有一款配套的“冰感散热保护壳”,Redmi对于性能释放这件事,非常注意细节)。它拥有高达30W的狂暴制冷功率,单体状态下,43秒即可降至0℃。配合小米冰封散热背夹,K70系列可在《原神》游戏中解锁更极致的原生2K+60隐藏模式。(操作方式:开启《原神》2K 画质-蓝牙连接小米冰封散热背夹-重新启动《原神》生效)。

 

当然,要让K70系列全程保持“狂暴游戏机”状态,散热方面的考虑是不能忽略的。这次K70和K70 Pro采用了同样的冰封散热系统:为确保性能的持续稳定输出,Redmi对散热系统做了全面升级,在K60系列的“5000平方毫米超大VC为核心”的散热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细节优化和设计创新。

首先,核心散热材料由上代的超大VC升级为超大不锈钢环形冷泵,面积虽然还是5000平方毫米,但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相比于常见的VC均热板,环形冷泵凭借气液分离和单向循环两大特性,不仅可以大幅提高热扩散速度,更能极大缩小冷热两端温差,充分利用冷端将热量散掉。

 

经小米实验室实测,5000平方毫米环形冷泵与6000平方毫米VC均热板的导热能力对比,K70系列所采用的环形冷泵最小温差仅0.8℃,是VC均热板的1/3。并且,环形冷泵仅需85ms即可达到最小温差状态,也就是最佳工作状态,热扩散速度是VC均热板的4倍。

同时,中框位置的石墨还升级为高性能石墨,导热能力提高10%,进一步地加快了热传导速度。最终,在以环形冷泵为核心,高导热铝合金中框、高性能石墨等多重散热材料加持下,K70系列尤其是K70 Pro做到了Redmi有史以来最强散热,整机散热能力高达68.7mA/℃。

温控方面,也不能忽略。由于K70系列采用金属边框设计,为保证绝佳的场景热体验,它们还采用了多重定向导热架构以及Al拟合壳温模型。硬件上,通过隔热孔、阶梯减薄等措施,阻断或干预核心热量向边框的传递,保障舒适握感。软件上,通过Al拟合壳温模型,对整机温度传感器提供的实时数据做精准拟合,从而实现精准控温,利用整机散热能力实现性能的充分释放。小米实验室实测,在与主流竞品的对比中,K70 Pro达成17个场景热体验评分最优。

 

至于K70E,它采用了5000平方毫米的大尺寸不锈钢VC和1500W/mk高功率石墨,形成越级高效散热系统。毕竟天玑8300-Ultra的功能控制不错,这套方案也足够有诚意了。

 

不忘初心,还是拉到顶的“中国屏”

 

“坚持选择更好的屏幕”,这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Redmi这些年的一种坚持,而这种坚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如今,Redmi(包括整个小米体系)则在这个坚持上,越来越多地加入我们中国化的选择。

 

之前,Redmi K60系列全系都选择了2K柔性直屏,K70系列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丢分。这倒是很符合Redmi的性格,哪怕现在1.5K屏的势头正盛,作为其年度实力展现的旗舰也还是坚守住2K屏的原则。想起8月份我们在聊K60至尊版的时候还感叹“Redmi在至尊版的堆料上什么都可以给,就是不给2K屏,果然带数字的才是‘太子爷’”,实在不是虚言。

这次,K70和K70 Pro配备第二代2K中国屏,屏幕尺寸还是K60系列的6.67英寸,分辨率3200×1440像素,PPI高达526。120Hz自定义刷新率+480Hz触控采样率,同时升级支持2160Hz瞬时触控采样率(结合全新升级的Al触控,实现更快的触控响应)。

 

屏幕采用定制华星C8发光材料,发光效率相比上代K60 Pro采用的华星C6提高15.9%。峰值亮度突破 4000nits(K60系列的屏幕局部峰值亮度1400nits),达行业之最。手动亮度也提高至700nits,全屏激发亮度提高至1200nits。K70和K70 Pro还支持8倍HDR视频显示,充分利用HBM亮度段,提高HDR视频观看效果。

 

这块华星的屏幕支持100% P3色域显示,12bit色深、真彩显示、原色屏。相较前代,K70系列基于最新CIE-2015对屏幕进行出厂校色,JNCD≈0.35,不仅显示色彩准确,还更接近人眼对色彩的常规认知。另外,K70系列还支持多屏同色,极大降低因设备差异带来的色彩偏差,提供更准确的跨屏色彩显示。这也是小米系机型目前的标准配置。

这块屏幕还让K70和K70 Pro首发支持了全新的影院模式,通过深度学习+3D Lut高效映射,实现了画面自适应增强,提高画面的动态范围与色彩表现。同时,影院模式还针对音频做了对白人声增强、细节放大、空间增强等,提高更沉浸更开阔的声场。K70和K70 Pro还支持自研湿手触控算法,从时域、空域维度对水覆盖位置做综合判断,准确过滤杂波,提高湿手、雨水场景下的触控准确度。

 

在护眼方面,K70和K70 Pro在前代1920Hz PWM调光基础上,升级至3840Hz高频PWM调光,进一步降低频闪伤害。同时有赖于发光材料的升级,还进一步降低了蓝光伤害,有害蓝光占比相比K60 Pro降低约7%。如此,K70和K70 Pro通过了莱茵硬件低蓝光、莱茵节律友好、莱茵无频闪三项认证。为充分验证K70和K70 Pro屏幕的护眼效果,Redmi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国信通院联合,从医工融合的角度,将客观检测数据与医学眼科检查数据相结合,增加视力、眼压、调节辐揍、脑电指标、眼动指标等眼科检查项目,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护眼评测体系。有了这些细节保障,K70 Pro成为首款获得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视觉健康友好度 S++”认证的手机产品。

 

相对于K60E同样配备2K屏的方案(是一块三星E4 2K OLED直屏,整体感观与之前K50系列差不多),K70E这次选择了流行的1.5K屏方案。这块第二代1.5K高光护眼屏,尺寸还是6.67 英寸,还是120Hz刷新率,触控采样率也还是2160Hz。峰值亮度1800nit,支持万级调光与超动态HDR8倍提亮。屏幕左右边框宽度1.3mm,上边框1.35mm,下边框2.27mm,表面覆盖2.5D康宁第五代大猩猩玻璃,颜值与可靠性并存,也符合产品定位。

 

K70E的屏幕继承了Redmi优秀色彩与护眼表现,12bit色深屏幕经过出厂屏幕校色,支持多屏同色,色准达到Delta E≈0.43,JNCN≈0.31。护眼方面具备硬件级低蓝光、1920Hz高频PWM调光以及更智能的自动亮度管理能力,新增节律护眼模式,在软硬件护眼共同加持下,同样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视觉健康友好度S++认证。考虑到K70E这次实在太给力,很可能超越K60E成为Redmi新的“走量神器”,所以在护眼方面做好细节考虑,是对大众负责。

 

“电力拉满”的取舍之道

 

之前我们聊K50系列的时候,说到电池配置,给了一个提法“电力拉满”。而之后的K60系列的电池配置,则是加上了无线充电模块,把“鱼和熊掌兼得”执行得很彻底。如今Redmi K70系列在电池组件方面进行了一次取舍,综合考虑之下,取消了无线充电模块,让整机更加符合Redmi用户群体的侧重需求。按照Redmi的说法,之前K60系列是要在2023年实现无线充电大众化普及的任务,现在K70系列则从务实的角度重新理解自身的产品竞争定位,都没有错。

 

从指标来看,K70和K70 Pro搭载自研快充芯片澎湃P2与自研电源管理芯片澎湃G1,均采用120W快充+5000mAh电池的方案。19分钟即可充至100%。同时,它们搭载小米自研智慧充电引擎,包括智能断充保护(导航充电场景,触发充电保护,延缓电池衰老速度10%)、重载智充(游戏、视频等高功耗场景,动态调整充电功率,平均可降低1℃ 温升)、户外充电(使用共享充电宝,进行充电加速,最高提速20%,节省租用时间)等多重保护措施,延缓电池衰老,提升用电体验。

 

从实际“取舍”来看,K70和K70 Pro是标配了120W+5000mAh这套出色的方案,没有把标准版降低到67W,让选择这两款机型的用户可以得到“不纠结”的选择结果。

而K70E则比K60E提升明显,主要是充电功率提升到了90W,而5500mAh的电池容量还是一如既往地让人安心。更重要的是,Redmi K70E结合天玑8300-Ultra出色的能效表现以及全方位软件调优,DOU 3.0成绩高达1.55 天,为当前小米系手机之最。它还支持极限续航模式,1%电量最长可支持待机60分钟,通话12分钟,解决低电遇到紧急情况的焦虑。

 

Redmi K70E电池满足1000次重载循环容量保持率90%,主要基于它首发的可修复电池的“海星算法”。一方面,通过对电池充电参数的最优调配,充分激活并利用“损失的活锂”;另一方面,在电池循环寿命的不同阶段,通过优化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及充电电量等措施减小对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损伤,从而减少“死锂材料损失”。双管齐下,最大程度减少锂离子损失,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无边界,越来越游刃有余的美学范儿

 

现在,开始聊K70系列的设计语言。之前K60至尊版由于去除了屏幕与边框间的塑料支架,收获了很多好评,Redmi看在眼里,方式对了,那么在K70系列上这个思路要继续保持。如此,K70系列在美学设计上的第一个原则就定了。

 

而第二个原则,或者叫吸引“米粉”们的看点,就是K70系列的设计ID颇有小米11 Ultra的影子,这很有意思,也很有效果。

 

当然,Redmi的官方说法不是这样。对于K70系列的美学定义,Redmi强调的是“无界美学塑造优雅的性能感”,这里面的核心词,一目了然。

要实现这个“无界”的定性,K70系列采取的方案首先必然是超细四窄边,这也是另一个竞品强调的方向,而高光金属边框则是强化这种窄边视觉和整体质感的必然要素。这里我们以K70 Pro为例,它的机身正面不仅取消了屏幕支架,还采用超细四窄边设计,边框窄至1.6mm,实现了更为通透的正面视觉观感。同时,得益于屏幕边框的进一步收窄,K70 Pro整机宽度窄至74.9mm,进一步优化了握持手感,应该是近几代Redmi K系列旗舰里机身边框最窄的。之前K60 Pro的宽度为75.5mm左右。

 

机身材质方面,K70 Pro的高光金属边框,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经过多级抛光与阳极氧化工艺,在提高光泽度的同时还保证了极高的表面硬度和耐久度。后盖则进化为四等深设计,配合等宽的金属边框,整机线条更为简约。由于边框边缘由CNC切边改为圆角设计(之前K60系列采用速度与秩序延伸结合的极速美学设计,CNC加工利落中框搭配金属相机DECO棱线),所以后盖与边框的过渡更自然,握持手感更温润柔和。值得注意的事,K70标准版的金属边框变更为磨砂质感,这是两款机型在外观上最明显区分的地方之一。

视觉方面大众最容易注意的DECO设计上,K70系列这次的变化非常大,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有小米11 Ultra”影子的原因。Redmi给这种全新设计继续定义为“无界美学”设计语言的一部分,是行业首创无框超大玻璃DECO,一体式悬浮设计带来了更为通透、简约的视效。整片玻璃DECO深度定制,采用1.3mm厚度,经2次强化,在视觉效果与可靠性取得了绝佳平衡。玻璃DECO边缘还做了优雅的双曲收弧,使DECO与机身后盖边缘实现了巧妙完整的曲率统一。看起来,相机三摄及闪光灯通过形状统一的金属环归为一体,精简了相机的视觉层级。在金属相机环内,Redmi还做了极窄内C角以及异色阳极氧化处理,与机身同色的四圈环形亮边起到了浅层装饰的效果,细节满满。

在配色方面,K70 Pro有墨羽、晴雪、竹月蓝三种配色。墨羽的灵感来源于玄武岩,它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岩石,耐久性高,纹理平顺,K70系列通过丝绒质感玻璃以及玄武岩纹理将K系列标志性的墨羽配色焕新重生,也是百搭的经典黑色必然的一种时尚化表现。晴雪配色也是K系列的一款标志性配色,白色系一直都很受市场认可,这次新晴雪灵感来源于被白雪覆盖的广袤高山,璀璨神秘。同样采用丝绒质感玻璃,配合幻化的雪山纹理,实现了对晴雪美学的精准阐释。最后是竹月蓝,这是一款新的绿色系,机身背面为高亮玻璃,仿陶瓷质感,灵感来源于钧瓷中的一种渐变色釉“天蓝色釉”,整体偏灰蓝色,沉静而有力量。

Redmi给K70还新增一个浅茄紫配色,设计灵感同样来源于我国著名的钧瓷,它取色于浅紫色釉,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叠加而成,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屏幕窄边框和没有屏幕支架这两个基础要素的决定性,所以这次K70和K70 Pro的尺寸和重量基本一致,与之前K60系列是一个思路。而且,K70系列的尺寸比K60系列小,三围数据都要小一些。不过,因为堆料的舍得,这套作品的重量都到了209g,超过K60系列。至于K70E,它的尺寸重量是K70系列里最小的,在目前看来,是大众乐于和便于接受的结果。所有很多人说这次Redmi的设计团队保持了之前K60系列时代的优势,让K70系列在满足整机性能要求的同时做到了“像轻薄进一步迈进”。

 

影像再升级,超动态快拍乐趣

 

之前我们聊K60系列的时候说,K60Pro后置5000万像素超清三摄影像系统,配合小米影像大脑2.0系统级架构优化,主打快、稳、狠的快照体验。而这次K70系列尤其是K70 Pro则强调“超动态快拍乐趣”,顾名思义,在“快拍体验”上比前代有着明确的升级。

 

从指标看,K70 Pro搭载5000万像素超动态三摄影像系统。主摄为光影猎人800传感器(小米14系列搭载的光影猎人900传感器比它要高一级),1/1.55英寸,单像素尺寸1μm。这是一款面向移动光学时代的专业高动态影像传感器。具有超高静态画质、超高视频能力、原生HDR、超高吞吐等能力。其中,光影猎人最为突出的亮点是支持双原生ISO Fusion Max,这是双原生ISO Fusion 的进化版,通过高低两档原生ISO融合输出,扩展画面动态范围。具体来说,光影猎人800将高低两档原生ISO倍差增至16倍,可达13.2EV动态范围,是K60 Pro主摄IMX800的6倍。

相比上代,K70 Pro还全面升级了副摄,无论是5000万像素的2X人像镜头,还是1200万像素超广镜头,都大大增强了副摄的实用性。2X人像镜头同样来自光影猎人家族,为光影猎人400,定位高规格副摄。结合小米影像大脑-人像引擎的全面优化,带来更具环境氛围感的人像拍摄体验。

 

K70 Pro还首次在Redmi产品中加入了夜枭算法,通过暴力的连续8帧图像融合,结合自研图像测光算法、图像配准融合算法、图像重建算法、图像色彩矫正算法,在极暗光环境下,也能获得噪声小、色彩准、画面纯净的夜景照片。

凭借光影猎人800的原生高动态能力以及小米影像大脑深度赋能,K70 Pro实现了30张/秒的高画质闪电连拍。相比上代,不仅提高了连拍速度与稳定性,还通过多帧合成的方式大幅提高了连拍画质。

K70的主摄也是光影猎人800,只是广角和微距镜头为我们熟悉的“800万像素+200像素”方案。而K70E,主摄为“老熟人”6400万像素的OV64B,支持四像素合一1.4μm 像素,配备OIS光学防抖,广角和微距镜头方案与K70一致。搭配小米影像大脑深度赋能,全场景快拍体验再次优化,让我们不错过每个精彩瞬间。视频方面,K70E也新增了两款视频胶片FR500与FE250,风格化图像表达让记录本身充满乐趣。

 

一贯旗舰风范的与时俱进的细节

 

还是那句话,既然已经得到了99分,Redmi不想有差1分的遗憾。在其他细节方面,K70系列保持或进化了K60系列的优点,目标是做到物尽其责,物尽其用。

 

其他方面,1012+1216立体双扬是K60系列包括K60E在内均备,而这次K70系列也继续保持了这套方案。严格来说,这不算什么“惊喜”,因为大众都知道Redmi会这么做,毕竟是自家旗舰产品序列。按之前Redmi的话说,K50系列的双扬声器“能让双耳感受声音的震撼包裹感”,那么机身尺寸和腔体构造更加优化的K60系列与今天的K70系列一样,自然也不会丢分。

大尺寸0809X轴线性马达,这次K70系列都标配了,包括K70E,算是Redmi的一个诚意,之前K60和K60 Pro在这方面就区别对待,当时只有后者配备了。软件方面,强提醒场景提高了振动强度,舒缓场景振动更柔和,如:口袋场景振动强度提高25%,低温环境振动增强20%。其他方面,NFC、红外线模块、屏下指纹(除了K60系列,再上一次有屏下指纹方案的,还是K30系列时代的K30 Pro。所以K70系列保持屏下指纹,以后K系列应该都是如此了)等也都如以往一样具备。

 

系统方面,意料之中的Xiaomi HyperOS,对于它,我们甚至之前做过专题报道。雷军向大家宣布小米澎湃OS的时候,说“小米澎湃OS将逐步接替MIUI,对于小米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迈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跨越。这一刻,我的内心,激动不已,心潮澎湃。”从这段时间小米14系列用户对于HyperOS的反馈来看,“澎湃”得合理,基本上是成功的。我们还发现,它的系统小升级很频繁,也说明小米对于HyperOS的调校和优化也一直在持续,到Redmi K70系列身上,应该也是如此。

说到系统的AI能力,这里还是要额外提一下K70E。因为K70E的天玑8300-Ultra引入旗舰级生成式Al 能力及大模型部署支持,所以它的Al体验看齐K70系列另外两款产品,支持小爱同学大模型、Al写真、Al输入、Al拾音、Al-loT自动化、Al相册搜索等功能。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是网络稳定性。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包括喜欢追剧和刷抖音的用户)意识到网络稳定的重要性。之前K60系列具备全场景手持天线架构,核心是360°环绕天线布置。这次K70系列玩得更大,采用自研双翼天线组,采用全对称布局,充分利用机身黄金位置布局蜂窝天线。相比K60系列,K70系列的天线辐射面积增加270%,横握信号最大提升39%,单手握持信号最大提升36%。

 

而且,Wi-Fi 天线采用双频4天线布局,2.4G与5G独立工作,采用最优布局,无论横握还是竖握都可大幅减少Wi-Fi天线被遮挡的情况。配合自研Al握姿识别算法,K70系列对天线进行智能切换和调谐,提升各手持场景下信号表现。此外,K70系列还搭载Mi Smart Network,对电梯、车站等复杂网络环境,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优化。

 

EF点评:

 

卢伟冰说“旗舰还得看Redmi”,这话的意思有三层:第一层,是堆料不遗余力,至少在看得见的地方Redmi从来都很舍得;二层,开篇说了,Redmi狠起来谁的面子都不给,包括自家“米大哥”;第三层意思,其实是Redmi的一个理想,那就是有朝一日把“性价比”进化成“质价比”,再由此进阶成“精价比”。前面的目标自“K50宇宙”开始已经渐渐成了,后面的目标其实正在加速布局——“精价比”,即精致、精细、精彩的合体,再配上一个大众认可的价格,这价格并不是用“划算”来取悦,而是要让人觉得“值得”。Redmi的这个策略,实际上是为小米的高端化战略筑底、接应、保护侧翼、稳固基本盘。搞清楚这个问题,理解今天K70系列(包括前代K60系列及将来的所谓K80系列)的事无巨细、不遗余力,就容易多了。

从战略上,上一段已经给Redmi K70系列定性了;从战术上,Redmi是准备让K70系列继续K60系列的打法,先做到其对应价位里的“性能之王”,比如给“16GB+1TB”的规矩定得更深入人心,并把“性能美学”和“通勤游侠”的概念进一步强化,最后还要给2024年的类似“至尊版”或者别的什么版本留足受众空间,方便几个月后视战场形式而谋定新招。去年卢伟冰强调的“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此刻依然适用。

 

定价方面,Redmi对K70系列还是保持了一贯的方式,在2000元~3000元的传统优势区间拿出了明确的诚意和足够的“火力密度”。相对于雷军感慨地说“小米14的3999元可能是最后一次定这么低了”,卢伟冰显然愿意在传统的阵地上坚守得更久一点。当然,这本来也是Redmi的立身之道,在前面所说的战略步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时,求稳是对的。

 

而且,K70系列看到小米14系列那么热烈的市场反应,“备足货”成为这一个月来Redm一直在干的事。实际上,在搭载第二代骁龙8平台的K70和“性能超乎预期”的K70E支撑下,K70系列的整个出货量是有保障的。比如,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只要不是执拗于“无线充电”这件事,K70都超越K60 Pro,成为新一代“性能红人”;又比如,Redmi认为K70E是“次旗舰”定位,我们倒是觉得叫“‘青春版’里史无前例的旗舰级性能体验作品”更合适,这样不会“背刺自家大哥”,又让用户足够了解其能力。

前不久,也就是11月17日的时候,卢伟冰在社交媒体上说“还有大约700万用户在用K40和K40s两款产品,我在想,会有多少用户会换机到Redmi K70呢?”这用意,或者能代表K70系列的一种产品信念和信心。不过我们也要说一句,各位别忘了K60 Pro现在的价格是真香,也不是不能选……

 

还是那句话,每一代Redmi的K字头旗舰都拥有全面无短板的姿态,配得上“水桶机”。不过,从供应链的大环境来看,不遗余力的结果,让成本也拉高不少。当然,Redmi还是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继续保证“要堆料,更要巩固质价比理念”的结果。相对于“K50宇宙”和“K60宇宙”,K70系列的任务是让2024年的Redmi能够迈开“精价比”的第一步。

 

对了,前代K60系列并没有“电竞版”,当时我们说因为K60 Pro足够以“超大杯”身份来作为年度性能机型的候选,电竞和通勤两不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今年估计也不会有“K70电竞版”,谁知道呢。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