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577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性能涡轮开始转动

Redmi的新十年由Turbo 3开启

文/ klr

 

 

 

 

之所以现在才写Redmi Turbo 3的文章,是我在等它的首销战报。在产品闭门沟通会后例行的反馈环节,我提到了一点:作为Redmi全新开启的系列,Turbo 3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消费者认知问题,我们可不能指望每位消费者都能把握耳熟能详的Redmi品牌下新出现“Turbo”系列内涵搞清楚。

 


从我的角度看,无论是对小米还是Redmi来说,将Redmi Turbo 3定义为Redmi“新十年 新格局”的开山机型,这背后的想法还是值得聊几句的。

 

新市场地位驱动新产品阵容

 

 

2021年8月10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1年度演讲上宣布:小米手机要用三年时间,达成全球第一的目标——2021年Q2,小米以17%的市场份额超过苹果(数据来源:Canalys),成为全球第二名。以这个时间计算,2024年就是交出答卷的时候,虽然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小米定出这样的目标有些“好高骛远”,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在很多场合被人调侃,但当2023年智能手机全球市场数据发布的时候,人们发现这还真不是玩笑话。

 

 

来自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小米在全球的市场卖出了1.464亿台手机,份额为13%,稳居国产手机品牌全球第一。单纯从份额上看,小米与前两位苹果和三星同为20%的份额还有7%的差距,但如果从三星近两年来一直表现欠佳的增长率(前两年分别为-17%和-13%),以及苹果在中国市场乏力的预期判断,此消彼长之间,小米还真有机会接近此前定下的目标。个把月之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2023年全年业绩沟通会也提到:“2024年小米集团的目标是实现全品类和全市场的全面增长,持续拉近与三星、苹果等品牌的差距,实现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头部效应。”

 

 

说来也巧,就在今天(2024年4月15日),IDC刚刚公布了2024Q1全球智能手机数据,小米的份额已经来到了14.1%,同比增长率接近34%,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能实现这样的业绩,有人说与2020年小米10发布会上宣布的100亿投资高端之路有直接的关系。诚然,自2023年小米13系列成功打开4000元上方市场以来,小米数字旗舰已然成为安卓市场的标杆产品,但我还是那个观点:如果没有2019年Redmi品牌独立这一节点事件,就不会有小米高端战略的成功,同时Redmi品牌更是小米整个手机战略的压舱石。

 

第一,Redmi独立能让小米品牌跳脱过去的形象,放开手做高端产品的打造;第二,Redmi独立还造就了Redmi Note系列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单系列全球销量接近4亿台只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在印度、东南亚、中东、拉美等这些智能手机重要的增长极,Redmi Note系列俨然已经成为“品牌”般的存在,大受欢迎。

 

 

但卖得好并不代表Redmi和Redmi Note没有“烦恼”。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Redmi在Note系列下布局了冗长的产品线,除了我们看到的“标准版”“T Pro”“T Pro+”“Turbo”“Pro+”等后缀,在代数后边还有“R”“S”等后缀,别说普通消费者了,就连我这样的从业人员都会头晕,每个字母都认识,但合起来指的是谁呢?

 

 

不仅是产品型号复杂,自2022年上半年Redmi Note 11T Pro推出时,这个系列的产品就开始以“Tik-Tok”钟摆式的节奏更新,上半年“性能小金刚”,下半年“体验小金刚”,表面上看比较清晰,但结合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就能看出:这种实质上一年一更的频率已经不太适合了,这个挡位的产品,半年一更才能更好地推动换机需求。比如K系列就是如此,虽然一年做一次迭代,但下半年的众望所归的“至尊版”本质上就是半代新品嘛。

 

 

因此,将Turbo系列独立出来,作为全新的系列,即可以通过简化的产品命名解决市场认知的问题,还可以将“性能小金刚”和“体验小金刚”的更新节奏拉得更高,在竞品应对上更自如,要知道,用以前的产品阵列应对压力一加Ace系列的Pro/标准版/V和iQOO Neo Pro/Neo/Neo SE这样的布局,压力可是相当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性能小金刚”出力,还得借助大哥K系列的助力才行——这也是Redmi Turbo系列诞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Redmi K系列是伴随Redmi独立推出的品牌旗舰,自K20系列到最新的K70系列,每一代都是稳扎稳打,特别是芯片平台选型,屡现经典之作,完美承接了小米过去的目标用户。但同样承接下来的,也有过去萦绕在小米身边的“价格魔咒”:只要定价过3000元的K系列产品,销量就不尽如人意,哪怕用最新一代的旗舰芯片也是如此。尤其是最近的两代,已经明显看出Redmi K60/70系列在产品定义上有突破之举,但消费者就是不买账。以至于数字旗舰越成功,小米3000元腰部“羸弱”的问题就越突出。

 

 

在这一系列思维的驱动下,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Redmi下一个十年的产品矩阵:数字系列,定位入门产品,为Redmi覆盖全球尽可能多的用户;Note系列,Redmi品牌的核心所在,强调体验、做工,面向大众用户;Turbo系列,过往Note超大杯、K系列中杯(E后缀)的合体,面向追求超值性能的用户,“买芯片送手机”;K系列完全上行,在小米数字旗舰之下再造一个新旗舰系列,与小米CIVI一起强壮小米智能手机的腰部。这就是在小米新的全球市场定位下全新的产品阵容。

 

新平台下的新气象

 

 

虽然Redmi Turbo 3是这个新系列的首款机型,但它的型号后却带了一个“3”,很显然,Redmi是将它作为Redmi性能战略的第三款产品,前两款分别是采用天玑8100的Redmi Note 11T Pro系列和采用第二代骁龙7+的Redmi Note 12 Turbo。它们的平台一个是当时联发科的次旗舰,一个则是与高通联手,下放N-1代旗舰能力的定制芯片,通过这两代产品的“验证”,显然顶着骁龙8系列名号的做法更为市场所接受。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解读高通今年的芯片战略。站在其本身芯片供应商的角度,第三代骁龙8s和第三代骁龙7+的双双问世,让老对手联发科很不适应。天玑9300和天玑8300都很优秀,但对比在天玑8300这个位置“刀出”两枚芯片的高通,平台数量的优势撬动的便是终端数量的杠杆。3月中那一周两枚高通新平台推出以来,搭载它们的终端接二连三地往外迸,这让天玑8300一时之间陷入“群殴”之中,Redmi K70E口碑再好也有点形单影只。

 

 

另外,第三代骁龙8s和第三代骁龙7+在AP性能上的差别并不大,但几项关键性能上的差异却足以让终端厂商做出产品差异化来。比如第三代骁龙8s的Sensor Hub看齐骁龙8Gen2,具备独立供电电路,从而能实现极低功耗下的AON相机功能。这项功能的体验能让手机更有科技感,也是当年麒麟优于骁龙平台的关键特性之一。第三代骁龙8s的GPU还具备硬件光追特性,这对于有特定游戏需求的人群吸引力更大。当然,光追在手机上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游戏,比如系统级界面渲染等也能用到,伴随着HyperOS的升级,这一平台也能在某些特性上优先体验。

 

 

更重要的是,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一系列采用第三代骁龙8s和第三代骁龙7+的新终端能看出,它们几乎都拥有在轻薄的机身下具备大电池长续航的特性。虽然因产品定位不同,在平台调校上有些差异,但在AP能力上完全能与N-1代的骁龙8Gen2叫板,再加上周边上的一些“刀法”:比如搭载FastConnect 6700连接子系统,进一步缩减成本,从而能做出性能强悍但价格不错的亲民级别产品——除非一些特定用户,消费者对WiFi 6E还是WiFi 7并不敏感。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第三代骁龙8s和第三代骁龙7+之后,高通与联发科会在中高端芯片上有更多动作,推出性能和周边区分更细致的产品——看看Intel和AMD就知道了。一旦平台厂商给出了更多选择,终端厂商当然乐见其成,在N代旗舰、N-1代旗舰、N-1代旗舰青春版之间左右横跳,在设计做工用料与芯片的成本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进而实现更大的产品自由度,面对更加细分的用户群,这对大家都好。

 

写在最后

 

要用最简单的话来定义Redmi Turbo系列的话,我觉得就是小米当年那句发家的口号:“为发烧而生”。这是本源,当然,还有随着时代变迁带来一些设计感与做工,随着手机市场的成熟,这部分用户的占比自然而然在降低。更重要的是,随着国产供应链的崛起,当年那些用来彰显“高成本”的主要零部件,到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产定制”替代,走向全球市场——“新十年 新格局”中的格局二字,我想还有这一层的含义吧。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