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657 篇文章,被 2 人关注,获得了 9 个喜欢

游戏性能力压RTX 5060 Ti 16GB,正面迎战5070

AMD Radeon RX 9070 GRE首发测试

文/ 王健鹏
前言 不少玩家都说,今年或许是AMD在独显产品线上最有期望超过竞争对手的一年,这句话并不夸张,特别是全新RDNA4架构两张新卡9070 XT与9060 XT上市之后,均以飞跃式的性能提升与一贯的超高性价比在消费市场赢回更多市场份额。

论及性价比,怎能少了GRE这个系列。熟悉AMD的玩家都知道这个“中国特供版”的好口碑,继2024年底推出的7900 GRE大卖之后,玩家更期待全构架GRE产品的到来。与发布前高度保密的7900 GRE 不同,AMD并不吝于披露新卡Radeon RX 9070 GRE(以下简称9070 GRE)的全新特性,赶在5.1长假之前发布了这款显卡的具体信息与首发价格,可以看出AMD对这代产品是真的很有底气。

 

今年显卡新格局可以说是玩家与AMD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是采用4nm制程的RDNA4架构在高频、每瓦性能比等硬件层面拥有的巨大提升,加上FSR4的神级助攻,让A卡首次在软件层面跟上的竞争的步伐。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惜售”又刷出一个新高度:新一代“60”系显卡的性能“如升”让消费者吐槽频频,特别是依旧仅提供8GB显存,让显卡在应用层面非常受限,要充分发挥显卡的潜力,12GB以上的显卡才能在未来的游戏中获得更流畅的体验。其实NVIDIA这一波操作是有一个潜在逻辑的,据说50阵营中“50”系显卡很有可能缺失,5060便取代了这一代入门卡的地位,只能说好一招“数字”升级的营销手段。

 

全面进化的RDNA4架构

 

反观AMD,今年的升级是非常积极的。全新的RDNA4不仅是制程工艺的提升,全新计算单元(CU)也拥有非常大的进步,每CU共提供四个双矢量引擎、两个标量引擎、四个AI单元及四个调度器。比起以往依靠堆砌单元数量带来的性能提升,RDNA4更看重每单元的计算能力,这也能显著提供调度效率,有效提升能效比。

 

更为重要的是 ,第3代光线追踪加速单元真正为新一代显卡带来了“画质竞争”的底气,新光追包含一个光线加速器、一个光线转换引擎、两个光线交叉引擎、一个遍历堆栈管理单元,特别是较前代倍增的吞吐量,极大提升光追规模化能力,而且每个计算单元的光线追踪处理能力也实现了2倍的提升。可以说这一代光追上,AMD实实在在地拥有了正面硬刚的实力。

 

在AI性能上,AMD表现得更为激进,毕竟大家都才开跑,谁能更快拥抱潮流,才会脱颖而出。我们看到,RDNA4在AI方面升级了对新兴数据类型FP8精度的支持,进一步扩宽AI负载的兼容性;并且提供了FP16精度下翻倍的性能,INT8精度下拥有4倍的性能提升;在处理稀疏性INT8运算下甚至拥有8倍的性能提升,在AI的硬件实力上,AMD也是领先得明明白白。

 

我们还看到,AMD这次还大力补齐了这一代增强媒体引擎的实用性能力,在H.264 低延迟编码质量提升25%,并且优化了FFMPEG、OBS 和 Handbrake中的效率,带来的直接好处便是游戏直播、转码时的延迟更低,效率更高;不仅如此,HEVC 编码质量也提升了11%,诸如AV1和VP9等新编码格式,在VCN 低功耗视频播放下性能提升了50%,观看流媒体更节能、更高效。

 

另外,AMD Radiance Display引擎支持DisplayPort 2.1a和HDMI 2.1b标准(其中DisplayPort 2.1a配备UHBR 13.5,最高可提供4K@480Hz或8K@144Hz的游戏画面);新引擎还与新一代超高刷新率游戏显示器兼容。在高质量游戏录制、特别是8K流媒体视频的录制与传输上更为出色。

 

所以,RDNA4架构方面的提升是非常全面的:从光栅化效率、到光线追踪性能,从AI兼容性和性能、到多媒体能力,给玩家带来的体验进阶是全面而显著的。

 

AI引领FSR4进步神速

随RDNA4架构升级,全新FSR4技术(AMD超分辨率锐画技术4)也为RX 9000系列显卡带来了全新的超分体验,特别是最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放大算法,有选择的、有理解认知能力的AI模型(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学习模型)针对不同物品、场景而优化,极大提升了画质细节。

 

结合帧生成技术和AMD Anti-Lag技术,玩家能在FSR4中体验到更为出色的性能和响应速度。不仅如此,引入了可升级的API框架,游戏厂商能够更快地跟进全新FSR的开发,开发难度与升级效率大为提升,据RX 9000发布仅一个多月,我们已经看到很多FSR 3.1的游戏都升级到了FSR 4。

 

值得一提的是,AMD HYPR-RX技术也实现了与FSR 4的兼容,特别是简化并优化了AFMF技术、FSR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协同工作,可以与后两者实现性能叠加(官方宣称可以原生游戏最高提升2.7倍的帧率),让帧率加速再加速。其中,在升级到AMD Fluid Motion Frames 2.1 后,该技术可显著减少帧生成时的鬼影现象,带来平滑的游戏体验。

 

另外,我们在RX 9000系列(包含RX 9070 GRE)的参数表中看到更多的升级,包含通过AI更快更方便升级驱动、回答用户问题的AMD Chat功能与全新的AMD安装管理器;包含支持更大带宽的PCIe 5.0、AMD一向引以为傲的AMD Smart Access Memory技术(提供处理器对高带显存的完全访问)和提供广泛显示器生态支持的AMD FreeSync技术,以及进一步提升游戏性能、画面细节表现以及电源效率的AMD Radeon Chill 和 AMD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2……

 

性价比胜于5070

话题回到今天我们要评测的AMD Radeon RX 9070 GRE,这所以要推出GRE这个系列,是因为AMD想通过降低CU规模,来降低玩家的进入门槛,是非常受中国玩家欢迎的。从单元规模来看,9070 GRE采用Navi 48 XL核心,提供48 个计算单元 (CU)、3072 个流处理器(SP),规格上相当于完整 "Navi 48" 的 3/4。显存配置上,12GB GDDR6显存是非常适配9070 GRE这个档次的显卡,配合单元数量,显存位宽(192bit)、Infinity Cache 缓存容量(48MB)相比9070XT均有25%减少,显存等效速率也从 20Gbps 降至 18Gbps,显存带宽为432GB/s。

 

9070 GRE这样的配置意图非常明显,与同为12GB显存的5070形成了直接竞争,如果以首发价相比,9070 GRE 比5070低了400元,以AMD更为亲民的零售价来比,两者差距只会更大。从市场价角度,9070 GRE甚至能够与大品牌的5060TI来PK,所以我们这次评测也引入了5060TI和5070这两张对比卡。

 

此次评测,我们根据9070 GRE的定位选择了一个9600X+B850的配置,除了为保障烤机等测试,电源给得充足外,其他配置均考虑了普通玩家的购入成本,这样出来的测试成绩更接近玩家的真实体验。

 

以稳定著称的撼讯暗黑犬系列

我们评测的是一款来自PowerColor(撼讯)的Hellhound(暗黑犬)系列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可以看到,其基本参数与官方标准版基本一致,支持OC设计,游戏频率为2280MHz,加速频率可达到2860MHz,均超出标准版本。其TBP为220W,供电需求低于5070,厂商推荐的整机电源配置为700W。

 

撼讯的暗黑犬系列一向以稳定性著称,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显示核心提供 8+1 相电源设计,显存为2+1 相专属供电,并采用导电高分子电容,供电上对9070 GRE来说是完全够用的。其PCB采用12层高导热材料,搭配2oz铜电源层,在高频信号传输时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性能表现。还可以看到,该显卡采用三风扇环形扇叶设计,其特点便是其高效能环形叶片风扇,并支持反向旋转风扇设计,可带来更高风量;加上采用日本高品质双滚珠轴承,可带来更长寿命。另外,GPU风扇还支持智能风扇控制,自动启动温度定为60℃,停止温度定为50℃。我们还可看到,显卡在散热上还引入了4根6MM的镀镍铜导热管和加大面积的垂直鳍片散热设计,导热管,覆盖GPU和VRAM,散热性能与热扩散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不仅如此,撼讯暗黑犬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还配上了一块厚实的金属背板,均衡散热的同时还为PCB与内部器件提供了较好的保护,堆料上一点不输大品牌。散热器与GPU核心间,显卡采用了Honeywell PTM7950 高导热相变材料,整体散热上均无短板。

 

接口上,显卡依旧支持3个DisplayPort 2.1b和1个HDMI 2.1b接口,提供双8PIN PCI Express供电,AMD一向在供电上是给得非常充足的。另外,显卡还支持双BIOS设计,可在OC(性能)与Silent(静音)模式之间自由切换;显卡还提供了极光蓝的冷冽背光(与暗黑犬蓝色配色一致),配合黑色主色调,非常抬升格调。OC与背光模式在供电接口旁提供了拨动按键,可以随心调节。

 

值得关注的是,撼讯暗黑犬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的预售价格为4299元,仅比标准版售价高100元,还是相当厚道的。

 

实测性能接近5070

直接拉进我们的评测,在3Dmark基准测试上,9070 GRETimeSpyFire Strike等不同测试中均跑出了接近5070的成绩,极大领先5060Ti,可以看出8GB显存在高分辨率游戏中劣势已经非常明显。在Port Royal光追测试中,9070 GRE更是拥有堪比5070的成绩,两者仅相差345分的成绩,基本可视作测试误差。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测试还是基于正常模式,如果打开Hyper-EX9070 GRE的成绩会进一步提升,与5070更加接近,在TimeSpy中甚至能实现反超。

 

如果单纯看分数不够直观,我们不妨将其换算为百分比,如果将9070 GRE的成绩视为100%,它与5070Fire Strike成绩相差10%左右,Timespy约差2%,但超过5060Ti27%。而开启Hyper-EX后,9070 GRETimespy测试中甚至能反超5070 1.2%

 

要知道,与5070 PK是建立在更低供电的基础上,单烤GPU可以看到,9070 GRE在温度、功耗上全面领先5070,而且在频率低400MHz的情况下跑出了不逊于后者的成绩。可见RX 9000系列在采用新制程后,能效比控制得非常出色。

 

光栅游戏完胜5060 Ti,与5070相当

游戏我们选择了当前流行的3个网游与7个3A进行测试,分别在1080p、2K、4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进行帧率测试。

 

虽然9070 GRE在1080p完全能够轻松驾驭大部分游戏,但1080p测试也能反映轻负载下显卡的能力差别。可以看到,9070 GRE与5070基本打得有来有回,在2个网游和5个3A游戏中领先5070,对5060TI则能完全胜出。在开启Hyper-EX之后,9070 GRE甚至能够在帧数上领先5070最多达8%左右;最多能领先5060TI多达12%左右。

 

2K游戏是当前大多数玩家的选择,与1080p测试类似,9070 GRE依旧在2个网游和5个3A游戏中领先5070,开启Hyper-EX之后,在《无主之地》等游戏中与5070依旧领先了4~8%差距;《古墓丽影:暗影》应该是N卡优化的原因,5070比9070 GRE有较大领先。

 

 

虽然规模相比9070 XT有1/4减少,但9070 GRE依旧在大部分4K游戏中拥有流畅的表现,除了《黑神话:悟空》在影视级画质上负载较重之外,其他游戏基本能达到60fps畅玩水准,说它是一张4K卡并无问题。在4K分辨率下,9070 GRE的光栅游戏表现依旧稳定,与5070的较量基本也没有拉开差距,两者互有胜负,总体而言,9070 GRE依旧胜多负少。

 

FSR4 VS DLSS 4,帧数画质均反超

不得不说,这次AMD真的在FSR4上有相当大的进步,我们在开启FSR及DLSS 、2K分辨率下测试《怪物猎人:荒野》,这个发布不到2个月的新游戏,AMD在超分优化上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可以看到在FSR在各档画质下的帧数均取得了领先,特别是画质优先档位上,9070 GRE(开启Hyper-EX)领先5070多达19%,这是一开始我们万万没想到的。

 

在画质优先(开启抗锯齿)下比较FSR4和DLSS 4的4K画面,FSR4也做到与DLSS 4相当的画质,甚至在色彩、锐度上更胜一筹。

 

 

特别值得说的是, FSR4在细节处理上有了巨大的成长,在皮肤细节、睫毛末端处理得比DLSS 4更加自然,在高锐度与高对比度加持下,人物眼睛也更为有神。

 

在开启帧生成后,FSR更是叠加出更大的优势,开启抗锯齿技术后,9070 GRE依旧在画质优先档位领先5070更是高达21%,与竞品拉开了较大差距。

 

AI测试

得益于12GB大显存的支持,我们能够在本地部署14B的DeepSeek蒸馏模型。在同样提示词下,9070 GRE能够达到37.35tokens/s的速度,5070则跑到了52.37tokens/s。值得注意的是,影响9070 GRE成绩的最大原因是新卡驱动暂时只支持在Vulkan下运行,ROCm支持跟上后,速度还会有进一步提升。

 

9070 GRE

 

5070

 

工程师点评:

在整个评测中,9070 GRE可以说给我们惊喜不断,之前我们拿9070 XT与5070TI对比时大家应该印象深刻,此次 9070 GRE依旧继承了A卡同性能下(略微超出)更佳性价比的特性,在光栅、光追、AI等测试项目上拥有堪比5070的实力,甚至在超分、多帧生成还有明显优势,确为同级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而对于玩家而言,何时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购入这款显卡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信息。现在就揭晓答案:

 

AMD Radeon RX 9070 GRE显卡(以及组装机)将于202558日上午9时在京东平台准时开售!凡在51123:59前下单,并且完成晒单的用户,可享受单卡返100E卡(整机返150元)的超值权益,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与此同时,以旧换新活动仍在继续,详情请登录活动页面,获取更多优惠信息。

 

活动链接

APP端:

https://pro.m.jd.com/mall/active/d2wNF3E89uvaUwHSeuu7MQoEGrB/index.html

PC端:

https://pro.jd.com/mall/active/d2wNF3E89uvaUwHSeuu7MQoEGrB/index.html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