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已经过去三个季度,目前正是各家智能手机品牌的全面屏产品争先亮相的时刻,此前传言的智能手机全面屏大战正式引爆,作为智能手机又一次设计上的革新,各路品牌厂商和消费者都非常看好,因为已经很久没有一个新鲜的设计方式为智能手机洗牌了。但,除了全面屏这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些曾经“消失”的智能手机品牌在今年陆续回到了中国市场,这也是非常吸引消费者的一件事,一方面是品牌自身在当年积攒的一些人气,另一方面是品牌旗下的产品在当年创下的神奇传说,以及为消费者丰富了现有的一些智能手机品牌的选择,那种老品牌回归的方式,真的能延续当年到一些传奇故事吗?还是说会另辟蹊径,走向另一个美好的舞台?这一切有待消费者和市场的考验。
-
这是VR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015年VR起步,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旋即在年尾引发“寒冬争议”。研究机构Canalys近期发布报告,2017年一季度,美国消费者贡献了全球VR市场40%的销售额,日本上升到第二位,达到14%,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下降到11%,退居第三位。Canalys认为,中国消费者似乎对VR无动于衷,用户也不愿意为包括VR在内的内容付费。这多少反映了现实,一大波企业奔着眼镜、头盔等硬件而去,抢着做平台、做入口,但内容的稀缺掣肘了VR产业的良性循环。VR追求的是沉浸式和场景 化体验,但时下用户的参与感太过薄弱,只充当观众的用户量级显然无法支撑VR的全民热情。 如同所有的新兴科技领域一样,VR成长的方向并没有问题,但拔苗助长式的成长却在短时间内透支了整个VR领域的成长动力。事实上,足以颠覆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VR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巨大资源的投入和时间的沉淀,而无论哪一个方面成长的背后,都是无数金钱和资本的推动。缺乏场景化的VR的确面临寒冬,但在巨头的带领下,只要具备足够的时间,其未来市场还是相当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