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中的互联网体育,未来几何?
市场格局渐平稳,局部动荡愈演愈烈
在互联网+的热潮之下,体育产业近年来逐渐成为创业者们争相追逐的主战场。但在创业者和资本们蜂拥而至之后,现实却狠狠地击碎了他们眼中的“美好未来”。企业亏损、裁员不断,整个行业哀鸿遍野。不过,在文章开头,我们讲到的几起融资事件,仿佛又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的出现。融资的发生,说明资本仍然对这个市场持看好的态度。而互联网体育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由动荡的格局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
不过,在整体格局的平稳表象之下,其实是局部动荡的激烈。首先是资本巨头的入局,加剧的主流体育赛事版权的争夺。我国体育赛事版权主要覆盖商业赞助权、转播权和门票等商业衍生品开发、销售等多种权益。而由于视频平台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变现模式,因此赛事版权中的转播权成为资本巨头竞相追逐的热点,特别是跨界创新能力更强的互联网巨头。总体而言,不同企业有不同切入体育市场的途径。
以视频平台为核心的乐视体育,通过海量赛事版权的收购与赛事IP自制进入了体育市场。它以用户为中心,围绕其观赏赛事的需求,提供广告、会员增值服务与赛事IP商业再开发等服务,从而实现盈利。
同样以用户为基本出发点的腾讯体育,也将购买赛事IP作为切入体育市场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是,腾讯体育对赛事版权的要求是重质不重量,腾讯体育只购买顶级赛事版权,如NBA中国赛的数字媒体版权,腾讯体育为此支付了5年共5亿美元的高价。腾讯体育的思路是通过优质的赛事版权支撑起媒体平台,并对平台上的用户进行社群运营,进而进行各层次的商业价值开发,如NBA类游戏和NBA球星官方中文社区等。
而万达体育更多是以并购的方式获得赛事IP资源,如以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并从产业角度对赛事IP资源进行运用——如使用赛事IP的运营权,将世界赛事举办地点设定在中国城市,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带动酒店和旅游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与前面三者均不同,阿里体育凭借自身运营平台的经验与实力,以体育基础平台为核心切入体育市场,通过体育大数据的收集与运用,一方面为B端客户提供IP集成运营服务,另一方面为C端用户提供个性化体育服务,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孵化新型体育业态。
可以看出,无论从哪种途径切入体育市场,赛事IP均拥有着非常高的盈利回报空间。因此,资本巨头们对于相关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
新兴业态亦折戟
而在局部市场动荡之下,许多新兴的业态也逐渐成为焦点,移动体育就是其中之一。但作为大众化体育的一部分,移动体育的用户痛点仍然存在。
第一,运动爱好者专业需求未被满足。目前,国内各种运动APP的标配功能并不能满足运动爱好者的专业运动需求。比如,慢跑、游泳、骑行和球类单打等单人运动项目,运动爱好者的痛点并不在于自身运动时间和步数的记录,而在于期待APP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提供伤病预防、姿势矫正等专业服务,从而提升运动技能整体水平,但是目前各大应用市场上这类APP数量极少。
第二,运动爱好者团体项目需求未被满足。在细分到团体运动项目,团体特训等专业化服务之后,尽管在专业体育市场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由于价格极其昂贵,或者是完全依赖于专业人员等资源,目前用于服务大众体育市场或业余体育爱好者这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第三,对潜在用户用处不大。对于大量尚未形成运动习惯的用户,移动体育运动APP没有办法辅助他们解决没有时间进行运动,甚至用户本身就厌恶运动的问题。作为运动类APP的“另类”用户,健康管理服务、运动习惯培养激励服务、日常碎片化保健服务是该类用户的痛点。目前运动类APP能解决的就只是表面上功能极其单一的问题,只能起到辅助管理、辅助激励的作用。
未来,“互联网+体育”将迸发更多火花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生理需求、对文体娱乐的精神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这让来自互联网体育蓝海的风愈吹愈烈。一方面,体育需求的增长不仅体现在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员数量上,还体现在体育运动项目数量的增长上。比如典型的球类运动,不仅主流的足球、篮球等热度居高不下,而且小众球类运动也经过了长时间的差异化发展以及由于互联网低成本普及,从而获得支持。另一方面,以体育为基础的互联网社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垂直化、社区化的互联网体育社群使得更多的“球友”能突破地域限制约球成功,各种“懂球帝”之间也有着更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与其他行业的社群较为不同的是,体育社群常常只围绕着单一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人物,有着非常明确的体育偏好。
云计算与大数据在许多行业都拥有重要战略定位,而在互联网体育领域也不例外。尽管在该行业中许多数据应用并不具备大数据的“大”的规模,但是数据分析依然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如数据分析的竞技价值,根据对赛事气候、球员身体状况、草坪种类、对手实力等各方面数据的综合分析,进行调整自身战术、球员实力评估和预测胜率等多种用途。
体育与互联网的多方面融合应用案例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互联网体育最终仍需要回归体育、回归运动本身。从个人层面来看,互联网体育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培养用户运动习惯,体育运动的益处是众所周知的,但对有意愿进行运动却受限于时间、地点的人们,如何围绕他们的需求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服务,并非易事。而从体育资源层面来看,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是直接影响人们运动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运用互联网为我们建设更优质的场馆资源,如何运用互联网提供更高效的场馆运营模式,将是近几年互联网体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因此,互联网体育未来,将会以需求为导向,让互联网技术与体育行业加速融合,从不同层面进行创新,并释放出体育独有的魅力和激情。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