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新潮电子》

2017年09期

《新潮电子》领导数码时尚新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通信、娱乐、移动、影像为四大基本报道方向,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的数码产品资讯和最适用的数字消费指南,引导最精彩的数字时尚生活。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邮发代号 78-55邮发代号 78-55

ISSN 1007-077X(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购买纸刊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写了 95 篇文章,被 0 人关注,获得了 0 个喜欢

白痴经济还是共享先锋?

漩涡中的共享单车

文/ 周丁 图/ 周丁
前言 红得发紫的共享单车不仅仅是资本的宠儿,更是舆论的焦点,可近日,这共享商业的急先锋却被批为“白痴经济”,德国《经济周刊》一篇文章再一次引发了市场对共享单车的深思,从商业模式到社会效应以至于背后的资金大佬,都成为舆论漩涡中讨论的焦点。

外媒的扎心之文

看着摩拜、ofo两家为首的共享单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虽然同国内消费者没有太多关系,可这多少感到兴奋和自豪,可德国《经济周刊》在729日的一篇文章却有些扎心。

 

这篇名为《白痴经济:中国的共享泡沫》的文章评论了中国发展迅猛的共享单车,认为其虽然吸引了大量投资,但却不能盈利,前景堪忧。内容以摩拜单车举例,德媒认为摩拜单车代表中国创投资金的趋势,并认为中国的投资者对共享经济业务模式非常痴迷。从滴滴出行,到种类繁多的共享经济,如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初创公司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德媒质疑这些公司却只能快速扩张,不能迅速盈利。

 

文中还引述专家评论,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无异于白痴经济:每辆车价值250欧元(约合人民币1978元),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车,每小时12欧分(约合人民币0.9元)的价格也太便宜。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显然不那么令人愉快,而外媒如此“深入”分析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显然同国内共享单车企业积极出海的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积极出海的共享单车

无论是互联网对新鲜流量的追求还是产业规模成长的推动,都让全球化成为共享单车企业共同的选择,继中国、新加坡、日本、英国后,725日摩拜单车进军意大利,国际“友邦”数量已逐个增加至5个。而摩拜老对手ofo也在731日宣布,将于81日进驻泰国。加上此前进入的中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ofo已逐步进驻全球第6个国家。

 

共享单车在国内所向披靡的同时,全球化角逐已经展开,摩拜和ofo两家“龙头”企业在67月相继立下了在今年年底分别进驻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令状”,如今刚进8月,这个“小目标”已经完成了约四分之一。

 

共享单车企业积极推行全球化扩张战略的压力主要源自国内市场的饱和,过亿的用户代表国内消费者对共享单车产品的接受度,同时也表明国内市场成长空间天花板即将出现,而如今国内共享单车企业“三线”格局已定,摩拜和ofo以占据近八成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梯队;以小鸣、 HelloBike 、永安行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差异化运营手段夹缝生存;更多同质化程度高、敌我难分的近30家共享单车企业在第三梯队中垂死挣扎。

 

全球化扩张能继续获得“新鲜”用户,且在全球化布局下,整个共享单车产业生态也能得到战略卡位,可海外市场真的遍地黄金吗?

 

海外市场的白脸

海外市场并非一张白纸任国内共享单车企业攻伐,其本身也存在oBikeLimeBike CitiBike等虽已初具规模的共享单车企业,只不过在规模上较ofo、摩拜们逊色,而除“本地”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压力外,海外国家政策法规、消费者态度也成为共享单车企业扩张的阻力。

 

据央广报道,新加坡部分区域投放的ofo小黄车已经引起了当地企业的不满,指责其单价极低、未缴纳公共场地使用费,涉嫌不公平竞争。鉴于新加坡气候炎热、公共交通发达,自行车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今年年初,在得知小蓝车将在旧金山投放上万辆无桩单车后,旧金山市政部门便给小蓝车CEO李刚写信,反复提及“公共路权”,并提出包括经营活动不许与现有法律和特许经营协议相冲突等多项要求。

 

除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和城市交通环境的区别外,海外用户也对出海的共享单车提出一些新问题。比如英国网友发文:“摩拜单车轮径对于身高超过6英尺的人来说太矮了。”,美国网友也发文:“,我基本上不赞成私人公司对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未批准的改变,但如果这可以让更多人骑自行车,那是很好的,我认为Bluegogo可以为他们的自行车队建设额外的停车桩,旧金山的停车场很充足。”

 

 

的确不赚钱的共享单车

无法盈利成为人们对共享单车质疑的核心,这恰恰是国内众多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共享商业的软肋。不会说谎的数据告诉人们,数十家企业至今未有一家盈利,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但粗放式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日益引发质疑和反思。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一边大量投放共享单车,一边实行免费骑行甚至骑车领红包,“烧钱”式竞争让盈利离企业越来越远,而在不少大城市,市区大部分路段共享单车已经超负荷,但相关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并没有停止投放,由此带来随意停放影响交通和道路畅行问题,不断招致指责之声。而对于车辆损坏和不规范骑行、停放等问题的处理,各共享单车公司都罕有提出有效解决之道。

 

通“烧钱”让企业快速获得市场份额,并用市场份额构建企业壁垒,这样的思路看似可行,可问题在于你有多少钱能烧到竞争对手倒下以及买到足够忠诚的用户呢?事实上,ofo、摩拜强势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国内二三线共享单车阵营已经有企业扛不住选择退出了,悟空单车、3Vbike这样仅几个月寿命的企业进一步让市场关注盈利模式的重要性。

 

被质疑的社会效益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城市交通、环保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理说其具有很不错的社会效益,可当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大肆崛起的时候,人们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美好,首当其冲的便是大量共享单车资源的错配造成城市废固垃圾。

 

以《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为例,其称智能共享单车的崛起让小汽车短途出行减少了55%,“黑摩的”客源大幅减少,70%的摩的司机选择转行。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还节约了大量城市小汽车停车面积,相当于60万套学区房。看上去非常“健康”的数据,但仔细推敲却发现漏洞颇多。白皮书用共享单车的骑行距离来换算小汽车短途出行距离,从而换算汽油的节省和碳排放量的减少,可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单车骑行用户和小汽车短途出行用户本身就不是一个群体,骑车上班的人群本身就骑车上班,而小汽车拥有者同样也不会为步行10分钟路程的出行开车或骑车。

 

单就出行功能而言,共享单车并不能成为步行或汽车出行的替代物,步行和小汽车短途出行用户使用频率低就很好理解了,共享单车满足的刚需人群反而是本身就拥有自行车的。如果没有对小汽车的替代关系,那所谓的节省停车面积就无从谈起了,而共享单车本身是全新的社会资源制造物,它反而会占据公共交通空间。此外,共享单车对骑车刚需群体的满足,反而会打压传统自行车产业,种种迹象表明,共享单车并没有它说的那么光辉。

 

披着共享的租赁商业

市场对共享单车的看好,很大部分原因是对共享经济的看好,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匹配,通过盘活社会空闲资源实现价值的创造,这本身是趋势明显的商业经济创新,整体前景也被市场看好,大“共享”生态下的共享单车自然容易成为市场的宠儿,可当其商业模式受到市场质疑的时候呢?

 

不少市场人士都认为共享单车根本不具备共享经济C2C、闲置资源等标签元素,其本质是打着共享经济旗帜的一种伪共享,本身经济模式同传统分时租赁并无差异,摩拜、ofo采购资产然后分享给大众消费者的模式更类似B2C。无论是购买、制造全新的单车资源还是占用公共交通用地,共享单车都在不断“创造”资源,而非对现有闲置资源的利用,当智能、低碳、创新等词儿被反复提及的时候,关键的盈利反而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藏在背后的移动支付争夺战

共享单车属租赁行业?其实人家是做金融的!当人们还在讨论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运营方式和出海目的的时候,藏在背后的移动支付争夺战却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在诸多互联网+创新领域中,共享单车绝对是不差钱的存在。20176,摩拜单车获得6亿美元e轮融资,76日,ofo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使得共享单车的单笔融资再创新高。当前摩拜及ofo的估值均以超百亿,行业总融资额度接近130亿!相比3D打印、VR等领域,共享单车创业企业绝对可以称得上“财大气粗”。

 

事实上,不断融资背后更多是资本团阵营的划分,ofo背后是阿里而摩拜背后是腾讯,共享单车成为两大平台从移动支付到信用体系落地渗透大众生活的桥梁,而共享单车的出海行为,何尝不能理解为支付宝和微信关于海外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呢?共享单车看似赚钱困难,采购、维护、回收成本高昂,但这更多是单纯从共享单车领域来看,如果将视野拓展到移动支付领域,用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来对冲共享单车运营成本的话,共享单车本身是否赚钱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从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角度看,巨头并不在乎单车的盈利问题,更在乎无现金支付习惯的形成和未来闭环带来的红利,单车只是这个闭环红利的一个入口,起到引流的作用。

 

以鼓励为主的大环境

虽然共享单车出海遇冷,本身运营也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但就大环境而言,总体对共享单车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交通运输部前不久公开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共享单车发展定位,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实施鼓励发展政策;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的主体管理责任,要求各地建立公平竞争秩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指导意见从多方面管理共享单车市场的同时,也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或许共享单车并不能对小汽车、步行等出行方式做替代,但其本身能成为“大出行”模式下创新的细分,而在移动支付、互联网信用体系甚至广告体系共同构筑的生态,也足以分担共享单车运营成本压力,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领域,只要给予共享单车足够的时间,总能践行并找到流量变现的成熟模式。

 

物联网构筑共享应用场景

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的盛行,同移动支付体系的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共享还是租赁,科技的进步往往能为共享经济构筑更多更完善的使用场景。

 

NB-IoT为代表的新一代物联网技术配以灵活的后台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共享单车需要处理数据总量大、种类多、实时监控位置等需求。覆盖更广的NB-IoT信号穿墙性远远超过现有的网络,即使用户深处地下停车场,也能利用NB-IoT技术顺利开关锁,而且NB-IoT技术比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能力高出100倍以上,也就是说,同一基站可以连接更多的ofo物联网智能锁设备,避免掉线情况,而超低的功耗让NB-IoT设备的待机时间在现有电池无需充电的情况下可使用23年。

 

从“人-人”连接到“人-物”的发展方向,ofo推出了“城市大共享计划”,计划将单车品牌与生产商接入进自己的共享平台,接入更多产品线来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来提供城市出行服务,而摩拜单车正式宣布“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

 

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用实际行动表示物联网不仅仅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竞争的关键。

 

编辑点评

从互联网商业创新到围城成灾,共享单车作为过去一段时间最火的互联网风口,其共享先锋式的扩张让市场看到了人们对共享经济的迷恋和关注,但赚不到钱的商业模式、废旧单车沦为城市垃圾等问题,又让共享单车饱受争议。随着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全球战略的推动,共享单车经济创新的“真伪”恐怕短期难以决断,不过对于新鲜事物,笔者更倾向大家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