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飞信吗?
企业级IM市场梦还在
诞生于短信时代的超前产品
10年前,市场上并无微信一类的App,大多数消费者最常用的文字交流方式是手机短信,但是因为短信有单条文字限制,而且短信是按条收费的,因此诞生于2007年的飞信,最初就是凭着免费短信的卖点,冲上了用户量的高峰期。
在飞信推出之前一年的2006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4300亿条,从这之后的6年间,短信发送量一直都在增长。而飞信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借助中国移动的短信通道,可以直接从PC、WAP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免费无限量发送手机短信,并且覆盖了当时主流的Symbian平台以及方兴未艾的iOS和Android平台,而电脑端和网页端的出现更是方便了需要进行大量群发操作的用户,这在当时堪称是神一样的存在。
免费短信切中了用户痛点,客户端也做到了全平台、多方位的覆盖,飞信2012年其活跃用户数达到了9000万,而那个时候的微信才刚刚上线。但随着2012年开始短信发送量的下降,飞信终于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2012年全国短信数量创下8973.1亿条的新高后,短信的数量就一直在下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网速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降,各种移动通讯工具分流了用户对短信的使用,毕竟在微信或者手机QQ上发送一条信息的费用远远低于一条短信,而且短信只能发送文字,而微信和手机QQ都可以实现语音消息、图片、表情包等花样繁多的聊天方式。另外,互联网公司的移动通信工具都是全网打通,而飞信一直都只支持中国移动用户,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拒之门外。
或者说,内忧外患一起出现,让飞信逐渐开始失去用户,并淡出了普通消费者的视野。
飞信淡出个人用户市场转攻企业
2016年6月,中国移动发布了一则《关于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让不少人误以为飞信要停止服务。随后中国移动表示,飞信将改名为“和飞信”继续运营,虽然使用的仍是“feixin”域名,但定位已然悄悄改为“企业OA协同办公考勤工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企业微信或是阿里的钉钉。 此后,2016年底,飞信又推出了企业飞信,算是彻底转向了企业市场。
作为一款企业协同软件,企业飞信通过语音回呼落地方式实现多人语音通话,并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交互便捷,提升会议每个环节的用户体验。此外,基于手机号码的1对1、群发、群聊等多种沟通形式,企业飞信延续了短彩通信的方式,对任何电话号码都可以实现无需加好友直接沟通以及多种格式消息。在留言、邮件转消息方面,用户在拨打对方电话时,无人接听,直接留言给对方。用户在发送邮件给对方时,对方能实时收到消息提醒。在智能消息方面,企业向用户推送的短信,可通过卡片模板+链式服务+高级菜单,将企业短信在认证企业服务号中展现。
与钉钉、企业版微信相比,企业飞信同样具有OA应用、考勤打卡、审批、团队云盘、文档管理等功能,还具备独享专线网络电话会议功能,借助运营商独有的通信优势,保证了商务电话的通话音质。企业版飞信还推出“鸡毛信”功能,支持短信与消息的上下线互通,用户不安装APP也可以收到信息,完成企业内部沟通。
最重要的是,与以前的飞信只向移动手机用户开放不同,企业飞信向全部运营商用户开放注册,这或许已经是企业飞信在其体制内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
企业通信渐成运营商业务重心
据第三方预计,2018年全球云通信市场规模就将达到75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个市场的容量还将有60%的增长。在这其中,企业通信已经成为大量企业IT服务的标配。近日艾瑞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云通信行业发展白皮书》也指出,传统短信与话音业务下滑明显,企业通信渐成运营商业务重心,未来企业级IM市场大有可为。
而从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统计数据来看,火爆数年的个人之间点对点短信量如今在总体移动短信量中的占比预计已不足30%。而企业短信(行业短信)为主的非点对点短信,数量保持稳定且略有上升。此外,运营商的收入结构继续向互联网接入和移动流量业务倾斜,话音收入占比已跌至总体收入的2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个人短信与话音业务已经没有再上升的可能,运营商业务的重心也将逐渐转移到面向企业的服务中。
艾瑞咨询在报告中同时表示,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交流作为一种刚需,证明了企业级IM市场稳定可靠且前景十足的商业价值,作为企业系统架构的核心能力,IM与CRM、OA、ERP、SCM等各类企业自有应用或第三方应用进行无缝对接,也是企业对产品的重要需求。因此艾瑞预测,单独的企业IM产品将逐渐被具有定制化开发能力的企业级IM平台替代,帮助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灵活调整其应用系统架构。
飞信重启的最大障碍在于投入
根据中国移动企业飞信官网介绍,即将上线的企业飞信拥有企业沟通、单聊群聊、电话会议、企业通讯录和邮箱等多种功能,支持发送文本、语音、表情、图片、鸡毛信、位置信息等;能够进行通话更稳定、音质更高清的电话会议;支持企业通讯录云端存储;可以记录考勤签到、小组成员交流工作想法、汇报工作进度;可快捷发起出差、请假、报销、外出、物品领用等流程;用户可在工作圈一键发起新鲜事,在企业间交流互动和展示的平台了解到同事状态和行业动态。
对于此次飞信推出的企业版,有业内人士评论称,“拥有自主网络,飞信的语音通话肯定比微信清晰多了;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客服能力,而企业级用户也需要保证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效率;此外,由于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飞信号,也就是只能分配惟一的ID,这样飞信号就自动捆绑了手机号,而不像微信,可以用QQ、微信号等来注册,有时会找不到实际用户是谁,这样对于用户来说会更加安全。”
中国移动此前已经表示,在推广期企业飞信将免费向用户开放,推广期结束后会实行基础功能免费、增值部分收费,收费模式分为按需收费和订阅收费。事实上,企业IM市场仍然是一个高投入、盈利模式并非很清晰的行业,前期必定需要大量资金的输血进入,经历长期的亏损也属正常。虽然资金实力相较民营企业更为雄厚,但是中国移动这样的国有企业或许并不能容忍一个亏损的业务长期存在,而且中国移动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外部资本很难进入,未来中国移动能否愿意长期为企业飞信注血,也决定着飞信的二次创业能否成功。
应该说,运营商发展企业IM还需时日。目前,随着行业对信息技术要求的提高,现有的企业IM还没有哪个产品能够解决大部分企业用户诉求方面的痛点,企业IM的开发者们也在不断与行业进行磨合。目前来看,企业IM相对于微信来说,沟通和使用效率还是较差,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讲,从微信迁移到企业IM有着极高的成本,而且企业IM对于中小企业的产品服务依然不完善,比如很多企业所需要的“私有化部署”服务没有开发。而诸如企业飞信这样的产品,则在开发和功能改进方面缺乏一定的灵活度。
后记
毫无疑问,相对个人社交软件来说,企业IM还是一个蓝海,针对to B的即时通讯应用目前还远不到短兵相接的阶段,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产品研发灵活度都会有所限制,如何在戴着镣铐的笼子里起舞,才是运营商IM产品运营者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