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案又起,共享单车将迎来新的竞争
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的寒冬之后,共享单车终于在3月和4月迎来了自己的“又一春”,不仅融资案一桩接着一桩,巨头们也争先入局。种种迹象表明,共享单车市场似乎又要热闹起来了。
融资案频发,共享单车迎来“又一春”
4月13日,蚂蚁金服和复星集团携手向哈罗单车投入了7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不仅如此,作为一家成立仅1年多的共享单车企业,哈罗单车在过去半年时间里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大有搅局市场的气势。
将日历再往前翻上数日,也就是4月4日,作为共享单车市场两大巨头之一的摩拜单车宣布以37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给美团。在2017年,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资本,都一致看好摩拜将会与ofo合并,就如出行市场中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一般。而今,随着摩拜的卖身,不仅宣告了二者合并的可能,也宣告着共享单车市场仍有变数——美团全资收购摩拜单车,被业内认为是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的转折点。
热闹还不止于此,3月中旬,共享电单车平台“骑电单车”宣布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君联资本、Ventech China、青松基金和盈动资本等跟投;3月13日,ofo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8.66亿美元融资。
本以为在经历了倒闭潮,加上共享单车不盈利的现状,以及资本萌生退意之后,共享单车市场会迅速地走向平静。不过,就今年3月和4月的共享单车市场看来,这一市场还有变数。
共享单车迎来巨头入局
去年年末,美团正式进军出行市场,与滴滴出行形成了直接竞争的关系,而随着其对摩拜单车的全资收购,美团欲在出行市场做大的野心更是可见一斑。
面对美团的步步紧逼,本就扎根于出行市场的滴滴出行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今年1月,滴滴出行自有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正式上线,有相关媒体报道,滴滴出行今年计划将投资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大力发展青桔单车。滴滴出行此举,不仅被视为在反击美团,同时也是对其出行业务的重要补充,完善产业链,毕竟“汽车+单车”的确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出行需求。
而在美团和滴滴出行布局共享单车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和ofo“成功牵手”了——除了前文提到到的阿里巴巴领投8.66亿美元融资外,3月4日,ofo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在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之后,阿里巴巴正式进入到ofo董事会。当然,毕竟是“不差钱”的阿里巴巴,除了ofo之外,阿里巴巴还参与了哈罗单车的多轮融资,企图通过“买买买”来迅速抢占市场。
在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还只是ofo与摩拜单车两家“土著”企业的角逐,他们一共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今,随着美团、滴滴出行和阿里巴巴等巨头的入局,共享单车市场接下来注定还有一番精彩的大戏上演。
接下来,共享单车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从活跃用户占比来看,2017年ofo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活跃用户占比分别为26.9%和59.9%,摩拜单车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活跃用户占比分别为29.2%和56.2%,两家企业在一线及以上的城市,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美团、滴滴出行和阿里巴巴三大巨头入局共享单车市场后,他们首先要做的依然是跑马圈地,抢占用户。毕竟滴滴出行旗下的青桔单车用户数还太少,而美团和阿里巴巴则分别借助摩拜和ofo进一步稳固自己在共享单车市场的地位。这意味着接下来,在共享单车市场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烧钱大战。
不过,在烧钱抢占市场的同时,仍有问题需要入局者们直面。在被美团收购之前,摩拜单车的业绩并不光鲜,甚至可以说“十分难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摩拜单车此前平均一个月亏损近3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去年12月的亏损更是高达6.5亿元人民币。除了亏损,更多的共享单车品牌还因为融资跟不上,直接走向了死亡。所以对于共享单车不盈利的问题,也将考验这几位入局者,如果谁能率先找到突破口,那么就将获得更多话语权,反之如果一味的烧钱,那么未来也难谈明朗。
实际上,除了跑马圈地和盈利难的问题,共享单车的摊子大,难于管理也是一大“病症”。2017年,我国多个城市叫停共享单车的投放,同时各地也纷纷出现共享单车的“坟墓”。对于用户而言,大量共享单车缺乏维护,损坏严重或者肮脏不堪,以至于没人愿意骑行。在这一样一种现状下,共享单车的运行成本高得超出了想象。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在进入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后,入局者们理应精细化的运营旗下品牌,一方面改良现有的单车投放模式,择最优位置投放,提高共享单车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进一步与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合作,进入社区甚至是小区等地方,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最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也十分重要,除了免押金骑行,各大入局者还可以从减少解锁时间、降低单车故障率以及提升骑行舒适度等方面着手。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