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1933 篇文章,被 4 人关注,获得了 11 个喜欢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

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文/ klr

 

 

前言

 

有一句熟悉的台词,谓之“你有什么可豪横的?”几天前的3月10日,Redmi官方表示,K50系列“性能、屏幕、影像、充电、续航 " 都十分豪橫。这话本身,就已经很豪横了。如今,见真章。

 

前不久Redmi用K50电竞版正式拉开了“K50宇宙”的序幕,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卢伟冰全新的“产品递进攻势”方案是成功的。在K50电竞版站赢得市场热度的同时,也有效地营造了Redmi K50系列的整体高期待局面。甚至可以说,在搭载全新骁龙8平台的K50电竞版的先期市场构筑下,天玑旗舰平台的K50系列后续机型有了一个足够宽裕的“战场纵深”,为之后的全系产品铺开(销售层面)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空间。只能说,Redmi果然是小米的嫡传,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营销方略总有亮眼之处。

 

话题具体到产品上。虽然之前Redmi并没有实现天玑9000平台的首发,但天玑8100平台的首发,依旧为它赚足了话题——卢伟冰被夸“眼光毒辣”且“举措果决”,也是基于此物。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天玑8100平台虽然并非天玑的最强作品,但大概率会成为年度话题级的作品,它实在太全面太实在(后文会展开来聊)。除此之外,天玑9000也会联袂加入这次的“K50宇宙阵容”。仅此,已经足够让人激动了。况且,Redmi在其他配置的堆料方面,这些年也基本没有让人失望过。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如果说K50电竞版是Redmi征战2022年的先锋,那今日这几款作品就是以主力的姿态“大军压境”。面对可以预知的竞争惨烈的“春季战役”,Redmi的“K50宇宙”不仅准备充分,且有着足够的产品受众宽度和深度,所谓“款款都狠”也是这个原因。有意思的是,从序列排位的角度来看,前期发布的K50电竞版实际上充当了往年“Pro+超大杯”的角色——用“超大杯”来作为年度系列机型的先锋,Redmi这操作越来越溜,越来越狠。

 

很显然,这几年的成长,它早已摆脱了当年“红米是小米低端化产品”的标识,不仅有了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完善的“价值体系”(包括产品风格和品质),更有了属于自己的受众文化。

 

注:与K50系列同时发布的还有一款更加亲民的机型K40S,它采用骁龙870平台,各方面配置均衡有力,非常明显的Redmi“轻奢机型”味道。7.7mm的薄机身以及K50系列风格的设计语言,配合实惠的定价,还是很有吸引力。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先聊各位最感兴趣的

“天玑旗舰”

 

去年我们说,自从小米奔向“高端旗舰”之路后,Redmi确实越做越像当初那个“动辄就卖1999元”的小米了,这本身也是Redmi价值的核心意义。但今年,Redmi显然也有自己“走高端”的想法,这个苗头甚至很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Redmi会放弃自己“性价比”的根,正确的理解是——Redmi从“强调性价比”到“诠释性价比”,再到“塑造新概念的性价比”,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烙印的方式。所以,我们在之前聊Redmi K50电竞版的时候,提出了“性价比3.0”概念。

 

如果说最初的“性价比1.0”是解决“把配置堆起来,价格不起来”的矛盾论,那么随后“性价比2.0”则是“在合理的价格中位线以内,把体验感营造完整”。Redmi显然已经参透了“性价比3.0”的精髓,自K50系列开始,强调的是“把出色的体验感和出众的配置堆料有序融合,并提出一个受众无法拒绝的合理价格”。这一步步的过程,循序渐进,尤其考验一个品牌的定力和实力。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不得不说,让Redmi有这个底气实现我们所说的“性价比3.0”,两款2022年天玑旗舰平台的加入,功不可没。我们先聊“卢伟冰慧眼识珠”的天玑8100平台(也就是天玑8000系列),毕竟它由K50系列首发。

 

天玑8000系列采用的是台积电5nm制造工艺,CPU为八核心,包括四个A78、四个A55,同时还有4MB三级缓存,GPU则是六核心的Mali-G610,另外还有第五代AI处理器APU 580,包括两个性能核心、一个通用核心。频率方面,天玑8000的CPU 2.75GHz+2.0GHz,天玑8100的大核提高到2.85GHz,另外GPU频率提高20%,APU大核频率提高25%。

 

按照官方说法,天玑8100对比同级别竞品(骁龙888:请报我的身份证号)CPU多核性能高12%、多核能效高44%,GPU性能高4%、能效高35%,APU AI能效基准测试高39%,背景虚化效果测试性能高62%、能效高72%。当初天玑9000就在苏黎世AI Benchmark中大杀四方,跑分首次破百万,对比骁龙888“高出天际”,天玑8000系列自然也不会弱。

 

综合各大媒体的测试来看,天玑8100的安兔兔成绩基本都在80万~82万分——Redmi官方测试的K50成绩在85万分左右(我们的常规状态测试为83万分左右,很合理),与去年各家骁龙888机型相差不大,明显高于麒麟9000。Geekbench 5方面,天玑8100的单核性能不如骁龙888,但多核性能甚至不逊于全新的骁龙8平台。

 

重点是,天玑8100的功耗对于骁龙而言实在太有竞争力,无论是测试软件还是游戏高帧率测试,都证明这一结果。根据官方数据,天玑8100对比竞品,中度游戏功耗平均低27%、温度平均低6摄氏度,中重度游戏中则分别低24%和3摄氏度,而在重度游戏中可以稳定不降频,保证持续高帧。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显示方面,天玑8000系列集成MiraVision 780移动显示引擎,只比天玑9000略低一个档次,支持WQHD分辨率、120Hz高刷、高色准DeltaE、HLG/HDR10/HDR10+标准、4K60 AV1 HDR视频、即时屏幕动态帧率调整、AI SDR-HDR显示增强、全链路HDR10+。其中,AI视频画质增强可以将普通SDR视频转换成HDR视频,动态范围增加多达25.48%,几乎媲美原生HDR 29.50%的加成。

 

网络方面,天玑8000系列与天玑9000系列差不多,集成的5G基带支持3GPP R16标准,支持5G Sub-6GHz全频段网络、2CC CA双载波聚合技术,下行速度最高4.7Gbps。当然也少不了PowerSave 2.0省电技术。

 

需要强调的是,前文我们说过,天玑8000系列的平台,目前虽有天玑8000和天玑8100两个型号,但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后者有着更高的主频,以及对2K分辨率屏幕的支持,这也是K50标准版选择8100的内在原因之一。简单来说,天玑8000系列两款处理器的关系,这有点像去年天玑1100和天玑1100 Plus的感觉。在之后我们应该看到更加实惠的机型搭载天玑8000处理器,拭目以待。至于天玑8000系列的影像拍摄方面性能,我们在后面章节再谈。

 

就整体的性能实力水准看来,天玑8100旗舰芯片并不太逊色于去年的高通旗舰骁龙888,也可以理解为,前者是后者一个非常有力的替代者,低功耗的特性和相对低的成本,使它更加适合通勤机型的广泛配置。如今回头来看,去年此时我们很难想象联发科会有这么一记重拳,在“次旗舰平台”的战术方向上如此亮眼,完全覆盖了骁龙870和骁龙888的“传统优势区域”。实际上,自K50之后,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天玑8100可以取代去年骁龙870的“网红旗舰”位置了。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至于的K50 Pro,其配置“百万分级别”的天玑9000,意料之中(Redmi官方的安兔兔成绩在104万分左右,我们常规状态下测试在101万分左右)。天玑9000采用台积电4nm工艺制程,CPU采用“1+3+4”三丛集Armv9架构,APU性能提升,ISP处理速度提升,最高支持3.2亿像素摄像头,采用Mali-G710十核GPU,搭载R16 5G调制解调器。它还拥有14MB缓存组合,由6MB系统缓存和8MB三级缓存构成,支持LPDDR5X内存,传输速率达7500Mbps,支持双通道UFS3.1闪存。自从去年12月发布以来,无论是行业内还是消费者层面,都对它寄予厚望,从现实意义来说,这也是联发科旗舰与高通旗舰“实力最接近的一次”,甚至某些方面还有胜出。

 

高效的APU、高性能的ISP、稳定的功耗控制和出色的网络性能,我们认为天玑9000必然能够成为2022年的明星平台,其对骁龙旗舰的威胁,超出去年的天玑1200。实际上,从业内的反馈来说,天玑9000的CPU性能甚至略胜骁龙8 Gen1,只是GPU性能还存在差距(但也超出99%的用户需求)。从之前友商首发天玑9000的机型来看,好评的确如此。

 

在发布之前,卢伟冰就在社交媒体上强调,Redmi对于天玑9000的调校非常顺利,“K50系列作为首批搭载天玑旗舰平台的机型,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回想起来,联发科天玑品牌诞生于2019年,其实到现在也不过3年的时间。但它发展的迅猛态势,实在令人惊叹。实际上,在天玑面世的第二年,即2020年,其第三季度出货量4500万套,4G+5G芯片总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2021年末,天玑9000系列诞生的时候,联发科已经连续6个季度稳居4G+5G出货量全球第一。如此想来,对于2022年的天玑旗舰,我们完全有理由充满期待。而今日Redmi的K50系列的“全面列阵”,则属于一次天玑旗舰年度“大成之作”的集中代表,我们的确有理由对它们报以积极认可——这也是对Redmi和联发科的共同认可。

 

细节拉满

不留短板

 

还是那句话,既然已经得到了99分,Redmi不想有差1分的遗憾。在其他细节方面,K50系列与之前K50电竞版一样,基本上也是做到了物尽其责,物尽其用。

 

首先,在运算性能构架上,“满血版”的LPDDR5和UFS3.1自然不用说,Redmi对于自己旗舰的堆料,从来不吝啬。要对得起“天玑双旗舰”,自然“辅助要打得漂亮”。而且,这次K50 Pro也有了512GB的配置版本,也是顺应潮流。从之前各家竞品的配置来看,2022年512GB ROM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高配机型的主流态度,现实来说也很必要。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在这套铁三角的运算性能构架之上,软件调校的功力,Redmi也不遑多让,毕竟小米系在这方面造诣颇深。“原子内存”提升后台驻留能力、“焦点计算”提升CPU处理能力和节约能耗、IO Turbo提升文件拷贝速度、智能稳帧助力游戏以及顾名思义的场景智能省电模式,这五大自研技术让K50系列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性能释放。当然,这些技术在两款机型里的提升幅度并不相同,比如IO Turbo能提升K50标准版的文件拷贝速度的幅度,就要高于K50 Pro。但无论如何,它们的意义都是积极的。

 

其次,系统方面还是最新的MIUI 13。之前出厂预装的机型(比如小米12系列和Redmi K50电竞版)和更新升级的机型(如MIX 4等等)已经不少了,这几个月市场反馈的口碑也不错,比当初MIUI 12面市的时候要好,尤其是安全性方面很有特色。之前我们已经对MIUI 13做过专题报道,这里就不展开了。

 

接着,K50 Pro支持160MHz Wi-Fi 6,相比80MHz速度翻倍(标准版K50还是此指标)。况且,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采用全新隔离设计,互不干扰,这意味着使用蓝牙耳机玩游戏,也不用担心Wi-Fi网络延迟。

 

说到蓝牙模块,这次Redmi K50系列还是业内首批支持新一代蓝牙5.3的机型。蓝牙5.3有着更低延迟,是游戏发烧友的最爱,而且功耗也更低,抗干扰能力更强。一方面,音质大提升,支持全新的LC3音频编码,为未来的音频传输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未来不少新的蓝牙外设也需要更大带宽冗余,K50系列也算提前消除短板。当然,蓝牙5.3需要搭配支持LC3耳机使用,于是Redmi推出支持蓝牙5.3的耳机产品也是情理之中。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在音质方面,K50系列配备高品质立体双扬声器(1012+1216组合),这不算什么“惊喜”,因为大众都知道Redmi会这么做,毕竟是自家旗舰产品序列。按Redmi的话说,K50系列的双扬声器“能让双耳感受声音的震撼包裹感”。这套扬声器系统支持杜比全景声,Hi-Res双金标认证,无线+有线耳机,音质双绝。

 

当然,Redmi给K50电竞版首发搭载的超宽频X轴线性马达CyberEngine,在K50系列上没有保留,后者换成了常规的0809型号X轴线性马达,依旧保持了4D游戏振感。毕竟,K50电竞版有着更高的游戏操控体验要求,所以选择成本非常高的CyberEngine也是情理之中,K50系列对此有所取舍,没问题。

 

最后,全功能NFC 3.0和小米系“传统手艺”红外线模块,也一个不缺。之前K50电竞版首发了新一代红外模块,红外光功率相较常规提升1倍,正对角度遥控距离最远20米,遥控角度最大50°,进一步提升了实用性。不过,如今K50系列两款新机并没有保留这个“红外Pro”模块,也是基于成本定位的考虑,可以理解。

 

个性美学的人文契合

 

如果说K50 电竞版的风格趋硬朗,凌厉的机甲线、闪电闪光灯、1600万色氛围灯都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装饰作用,为电竞氛围造势,那么今天K50系列的两款机型则是标准的通勤机型美学,在个性的底蕴下,充分照顾了人文精神的契合度。双面玻璃机身也非常合理地照顾了成本定位与质感认同的平衡。

 

在最能够体现一款手机外观特性的后置影像组件方面,K50系列极具特色。三颗摄像头被同一个圆环包裹,好像行星轨道一样,双层的阶梯设计分担了相机的视觉厚度,形成一个“三段式”的渐进质感,无论是触感还是视觉都更显别致。只是我们好奇第三方的手机壳在处理这一处的线条细节时,会不会更费周章——反正Redmi的原厂手机壳无需操心。

 

我们认为,而这种包裹的形态,又都归于一种矩阵的界限之内,有圆有方,取自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审美。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人文姿态的表达,有中式哲学的味道。

 

在配色方面,Redmi K50系列两款机型的配色是一样的,黑色系的“墨羽”与银色系的“银迹”是很百搭的(后者的质感,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当初K30S至尊纪念版),蓝色系的“幻境”和绿色系的“幽芒”则兼顾了活泼与沉稳的协调。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其中,“墨羽”配色是K40的传承。虽然上一代采用经典的大马士革纹理,但这一代选择了全新的纳米微晶工艺,同样打造出太空橄榄陨石纹理(UV转印),呈现出深邃的宇宙效果,将宇宙美学复刻到机身上。那种力量感,内敛但又可知。从我们主观的感觉来说,“墨羽”配色版本的整个机身背面,从右下角逐步呈放射状延展开来的“羽毛”形态晶体,自下而上,由明到暗,意境深远。这种主观层面的话题,虽然见仁见智,但大多数人应该觉得其美不凡。

 

现象级的“冰封宇宙”散热方案

 

前不久聊K50电竞版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了解“多维立体散热系统”,它也是“冰封宇宙”的基准。当时我们在专题里就提到,后续的K50系列机型应该也会延续这套方案。果然如此。

 

我们知道,Redmi认为传统的散热方案往往会使充电发热与处理器发热叠加在一处,造成热量集中,整机冷热天然不均匀,难以保证性能的稳定输出。所以之前K50电竞版的整机结构围绕骁龙8重新设计,突破性实现“热源分离布局”,使处理器热源与充电热源分开,并采用分区控温,避免互相干扰。整机温度更均匀的同时,更可大幅提高边玩边充场景下的充电速度。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今天K50系列虽然没有K50电竞版那么具象的“持续高压运行”需求,且天玑平台也更加冷静,但在散热方案的堆料上并没有做太多妥协。超薄不锈钢VC,总面积3950平方毫米,虽然不及K50电竞版的4860平方毫米,但也属于当前“充满诚意”的梯队。T型结构进一步增大了主板的散热覆盖件面积,大约为72%。

 

另外,7层石墨配合液冷立体散热系统,我们在测试时还是对其印象深刻。总之,这两款K50机型能够在相对薄的机身里,实现大容量电池与高性能运算平台的有效且高效运行,“冰封宇宙”的散热方案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对了,之前我们对K50电竞版进行了大量的游戏实测,得益于优秀的散热能力,面对高负载游戏场景,K50电竞版依然可以接近满帧运行。30分钟游戏测试,《王者荣耀》平均帧率 119.88 帧左右,这成绩即便是面对那几位“电竞手机的老牌子”,也不丢分。如今K50系列这两台机型,也保持了《原神》59帧的最高画质稳定帧率,足够说明问题(室外测试,30摄氏度左右,非阳光直射,K50 Pro开启性能模式,运行一小时后整机最高温度区域有47摄氏度,合理)。

 

“电力拉满”

“鱼和熊掌兼得”解法

 

之前,Redmi把120W快充已经放到了Note系列机型上(Note 11 Pro+),对于定位更高的K系列自然不会再有所保留。所以,在K50电竞版上我们看到了120W快充的配置,完全在情理之中。相对于之前K40游戏增强版的67W快充(它也算是这两年小米系热门机型的“下限”了),120W的吸引力无疑更明显,非常符合Redmi的性格。

 

不过,我们常说凡事有所取舍,电池容量方面K50电竞版“只有”4700mAh。这“只有”并非贬义,无论是与竞品的横向对比,还是实际使用的体验,4700mAh的电池都是比较有诚意的。只是说,之前K40游戏增强版是超过5000mAh的电池,而越来越多的各价位新品也都朝更高的电池容量在配置,K50电竞版在此方面不算突出而已。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那么今天,K50 Pro直接来了个“5000mAh+120W”的方案,鱼和熊掌兼得,就问各位满不满意?19分钟充满,还保证了8.48mm厚度的机身,Redmi这次的确下了大工夫。这块5000mAh单电芯除了高效率双电荷泵以及MTW多极耳技术之外,澎湃P1充电芯片也继续发挥其作用。澎湃P1在之前我们聊小米12 Pro的时候就详细说过,它是一块很有想法的专属用途芯片。

 

按照官方的介绍,这颗澎湃P1控制芯片比之前的120W充电控制芯片更加复杂,其电路拓扑设计、模式切换控制逻辑、启动和保护电路、驱动电路等复杂程度都是过去方案的几倍,18个月的立项与研发周期可不是虚言。由此,成本自然也不可轻言。幸好,小米自研的身份,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之前我们实测小米12 Pro的时候,不到20分钟即可从断电充到满电状态(疾速模式),如今电池容量更大的Redmi K50 Pro也差不多是这个成绩,还是很让人惊喜。当然,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的话,我们建议选择恒温模式充电,也不会超过半小时。

 

至于标准版的K50,是我们熟悉的67W快充方案,这是小米系机型里非常常见的配置,无论是效率还是安全性,都有优秀的口碑。只不过,这次K50的电池配置还是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在同样8.48mm机身厚度下,电池达到5500mAh大容量,治愈一切“电量担忧”。MMT极耳中置单电芯也非常成熟高效,48分钟充满的成绩让人满意。

 

坚守初心

继续“满状态直屏”

 

“坚持做更好的直屏”,这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Redmi这些年的一种坚持,而这种坚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甚至可以说,Redmi对于直屏的“执念”上升到了“最真切的体验感”层面,并不是落脚于成本如何的表面认知。要知道,高素质的直屏并不比曲面屏档次低,这次K50 系列就充分印证此理。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如果说Redmi K50电竞版采用华星光电提供的120Hz OLED柔性直屏,收获了真实的市场口碑,那么K50 系列的这块三星提供的2K分辨率柔性直屏,则堪称Redmi“有史以来最大的屏幕升级”——是的,你们没看错:2K分辨率、三星AMOLED、柔性直屏、两款机型标配!就说卢伟冰豪横不豪横!直言不讳地说,1月份友商有一款旗舰机采用了“当前最好的直屏”,市场好评不断,但没想到两个月之后,K50系列就打破了这一份独占的荣誉。对此,卢伟冰的意思是“Redmi是为了全面推动2K屏幕的普及”,但这样不顾友商的感受,真的好吗?哈哈哈。

 

1200nit的峰值亮度和康宁大猩猩Victus保护玻璃(之前我们介绍过,比第五代大猩猩玻璃更加耐用),各项辅助都拉满状态。更重要的是,按照小米系旗舰机型的习惯,屏幕的色彩校验也从未马虎(何况这还是Redmi有史以来最强屏幕):JNCD≈0.36,Delta E≈0.45。不过这里也要客观说一句,之前K50电竞版的指标是JNCD≈0.18,Delta E≈0.30……

 

值得注意的是,K50 Pro的屏幕还是通过了DisplayMate A+认证的高素质屏幕,并达成16项屏幕纪录(从这个方面来讲,亦超过K50电竞版),这也是Redmi敢再次将其称为“满状态”的信心之源。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其他细节上,DC调光、1.6万级亮度调节、环境色温感应、超分辨率触控技术、AI HDR等等,应有尽有。HDR 10+高动态范围显示之类旗舰机型的屏幕特质,也没有遗漏。至于Dolby Vision杜比视界认证,也算个惊喜。

 

对了,和K50电竞版一样,K50系列虽然并非LCD屏幕,但基于“更加便利的使用习惯”和其他设计方面的考虑(比如机身厚度的取舍和整体成本搭配),它们仍然没有采用屏下指纹方案,而是侧边指纹方案,完全理解。其实我们做过读者调查,60%的读者依旧喜欢“物理指纹”方式……

 

影像加成

天玑“已见天机”

 

之前我们聊K50电竞版的时候说过,它的后置影像模块其实显得没有K40游戏增强版那么有创举精神,虽然风格的延续性还是很明显,但似乎有点“往回走”的感觉——整个“眼睛”区域小了。如今K50系列的“大部队”登场,在影像配置方面则比前代产品有了明显的“跨越式进化”,值得赞赏。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首先还是基于底层运算能力的变化。我们知道,天玑8000系列集成了第七代DSP Imagiq 780,包括三个14-bit ISP,处理速度每秒50亿像素。功能上,最高可支持2亿像素单摄像头、3200万+3200万+1600万像素三摄像头、4K60 HDR10+视频录制,支持双摄像头HDR视频同步录制,可以前后双摄并行,也可以后置双摄并行,而且都支持三重曝光。另外,Motion Unblur可以在高速抓拍时精准捕捉,AI识别运动主体,自动决定快门速度。至于天玑9000平台,那就更强了。

 

而AI-NR 2.0降噪、AI抗模糊等专门优化夜景拍摄的AI性能,它的降噪效果有着底层的逻辑优势。另外,天玑8000系列还给安卓平台带来了全功能HDR,支持4K多重曝光HDR视频录制。所以,综合来看,Redmi K50系列两款高配机型已经拥有了影像拍摄算法上的先天优势,现在就看镜头群组的方案如何配合了。

“大军压境,胜负已定”——Redmi K50系列全解析

 

具体到镜头群组配置上,K50 Pro的主摄是1亿像素的三星HM2大底,与之配合的是200万像素微距镜头和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119°)。OIS光学防抖的加入让暗光和运动拍摄更有信心,这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至于K50,同样是三摄组合,只是主摄换成了4800万像素的IMX582,同样具备OIS光学防抖,也符合机型本身的定位——没有惊喜,但也没有缺憾。

 

前置影像方面,2000万像素的索尼IMX596算是一个加分项,两款机型因此都获得了不错的自拍体验,对了,K50电竞版也是用的它。实际上,前置影像的应用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占主流的,Redmi此举很有必要。

 

功能方面,K50系列与K50电竞版一样,支持魔法分身、魔法消除、魔法换天、萌拍等好玩有趣的功能一应俱全,极大丰富了相机的可玩性。身份证复印、文档复印模式等实用功能,备受大家好评,也悉数包含。魔法消除和魔法换天两个功能还得到了强大的AI算法加持,算是一种全新升级的体验。

 

EF点评

 

在发布K50电竞版的时候,卢伟冰强调,电竞版就是要以电竞的标准去打磨极限性能、极限散热、极限操控、极限振感、极限充电,甚至是极限手感。对K系列来说,电竞不是品类,而是标准,是态度。K50宇宙以塔尖产品“电竞版”开局,就是想表明这种态度——“全线拉满”的状态,就是为了在2022年狠狠KO,硬核到底。如今,Redmi K50系列全员到齐,“大部队”与电竞版的“先锋”完成会师,整体战力不言而喻。

 

如此看来,天玑8100、天玑9000,加之前段时间已经发布的骁龙8 Gen1平台K50电竞版,“K50宇宙”的确已经集齐了目前在售的所有“顶级平台”,“宇宙IP”的提法实至名归。

 

还是那句话,每一代Redmi的K字头旗舰都拥有全面无短板的姿态,配得上“水桶机”。不过,从之前K50电竞版看来,更是不遗余力,成本也拉高不少。如今在“天玑双雄”的助力下,K50系列把Redmi 的“光荣传统”又找回来了——要堆料,更要性价比——对,是我们前文所述的“性价比3.0”。

 

从综合体验的角度来说,最值得推荐的机型,当然是K50 Pro。但从“无短板的通勤适用度”角度来说,K50标准版才是这次最大的明星,光是那块2K三星柔性直屏就有足够诱惑力了。况且,后者还让天玑8100平台“一出道即巅峰”,或者叫互相成就,这种情况在以往并不多见。Redmi K50 Pro与天玑9000当然也属于互相成就的存在,但显然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Redmi秀技”——比较友商而言,对于平台的调校,功力高低一眼便知。如果有人认为Redmi K50 Pro是为之后的天玑9000平台机型树立一种产品规范或者标杆,我们是赞同的。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