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声不阻轻舟快
由华为Mate 60系列所想所聊
前言:
许多年以后,中国人都依旧会记得华为Mate 60系列对于“中国手机”甚至“中国精神”的意义。当2023年8月29日华为用Mate 60 Pro“贴脸开大”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了微妙地转动,关乎产业,关乎民族,关乎每一个奋斗不止的中国人。
8月初,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多少感慨多少心酸,多少不忿多少振奋,世人皆言水穿石,唯有水知天道迟。作为最能代表华为在手机领域深厚造诣和时代底蕴的系列作品,华为Mate 60系列的发布,是华为自鸿蒙4.0之后的又一记重拳,它的存在不仅是“一款年度旗舰”的呈现,更是华为这几年坚持信念与不屈不挠精神的展现,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种符号化的作品。也可以说,自Mate 60系列之始,一个“完全体”的更加成熟的更加强大的华为,回来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华为对于Mate 60系列的信心,是全方位的——它选择了与“宿命之敌”同期发布,针锋以对,狭路相逢勇者胜(这种不畏之势,华为早已掌控得游刃有余);它毫不掩饰地提前就把产品的特性公之于众,有底蕴的谋略是真正的谋略,颇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气;它甚至在众人毫无准备、发布会尚未召开的情况下以“先锋计划”的方式“不讲武德”地开启了销售窗口,告诉大众“好酒,畅饮,管够”,也告诉大众“我们的新征程,已经开始”。
去年那句“跨越山海,终见曙光”,今日有了更洒脱的阐述。华为Mate 60系列,把一切都变得“新奇且坚定”,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确能磨砺一切坚定的心。我们回想起去年9月,当时许久未见的华为Mate系列新作终于发布,Mate 50系列让2022年的秋天变得不平凡,距离2020年Mate 40发布的那个秋天,整两年。距离今日,整三年。依然记得当初鲲入浅滩的华为,用Mate 40系列扛住了事关荣誉和尊严的一战,回想起来那份悲壮和笃定,记忆犹新。当时,许多振聋发聩的话,汇成一句,做到最好,无愧于心。
如今,众人都在为华为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欣慰,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的前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实际上,李白当初自白帝城获赦免,压抑多日的愤懑一扫而空,才气豁然间,那日行千里的江流滚滚,聒噪的猿啼也不过是世间俗不可耐的“力有不逮则生妒”而已。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华为这些年“浅水平阳”是遭遇也是机遇,但的的确确有很多聒噪烦不胜烦,现在华为踏上新征程,猿声不阻轻舟快,也不由得叹一句“各位,给你们机会,你们没把握住,现在该我重新持舵了。”
半个月前,关于华为Mate 60系列本身,话题与热度已经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即便华为没有提前开售的举措,它所引发的讨论也已经超过了产品力这个范畴。“千里归途今日还”这几个字的意义,本质上是对华为这三年多坚守手机产业的一种远胜于产品本身的期盼。甚至可以说,无论华为在这期间如何用P系列和折叠机X系列去彰显自己的态度,如何用nova系列去保持市场的热度,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华为传统意义上的顶层作品Mate系列“如何筑造属于自己的坚守”。
还是那句话,去年我们就说过:这种高预期和高期盼所共同营造的化学作用,决定了我们作为媒体,该考虑如何展开这篇“非常规的评测稿”。毕竟其重要性胜过产品参数与特质本身——所以你们看,我们整篇千字前言,一句关于Mate 60系列的产品具象词都没有。不需要。
参数表
标准版的Mate 60在整体规格上没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变化,但不支持卫星通话,是一个明确的系列化差异。和P60系列一样,标准版的Mate 60还是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的,可以在没信号的时候收发短信,但不可通话。由于卫星通话需要单独的通讯芯片负责,而标准版应该是没有搭载通讯芯片,后续也无法通过OTA实现。另一个外观上的辨识度在于,标准版采用了6.69英寸的2.5D直屏,而且是居中单孔,比Pro和Pro+版上的三挖孔更协调一些,整体尺寸也因此小了一些。而且,标准版也同样搭载了二代昆仑玻璃,抗摔性比前代提升1倍。
至于Mate 60 Pro和Mate 60 Pro+的主要区别,我们也简单在参数表这里作一个总结:
1.Pro+版同时支持天通卫星通话/卫星消息和北斗卫星消息,Pro只支持天通卫星通话/卫星消息;
2.Pro+版主摄可以理解为P60 Pro同款,Pro版主摄则是Mate 50 Pro同款,Pro+版超广角升级为P60 Art 同款,Pro版则是Mate 50 Pro同款;
3.Pro+版独占静谧通话的功能,有硬件支持;
4.Pro+版有更大的运存配置;
这次,又是一段新的征程
最近三代华为Mate系列合影
每一款Mate,都是华为为全球消费者匠心打造的上乘之作。相对于去年Mate 50系列的种种“施展拳脚但又似乎总感觉有劲使不出”的遗憾,如今的Mate 60系列算是彻底释放了自己的能力,不仅是软硬件层面的,还有一种冥冥中的舒然的感觉。这种感觉,从还没拆开包装盒就看到盒子上印的那句“卫星移动终端”开始,就慢慢强烈了起来。
华为Mate系列机型发展史(点击看大图)
谁都知道,这几年的手机市场,并不算太景气。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聊开了,涉及的面就不止手机行业了。我们只聊手机的话题,那么显然关键的问题是国产手机在这几年的时间内都没有真正诞生一个能够扛起行业领军者责任的品牌或者产品线,这也让华为Mate系列一直就有更多层面的责任感在肩,虽然别的头部品牌并不愿意承认此观点。要知道,尤其是这三年多时间里,华为虽然在手机销量上下滑比较剧烈,但华为产品的技术优势还是相当明显,通过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保证了自家产品的使用体验,延长了自家产品的生命周期。而更多的忠诚的华为用户也在耐心的等待华为走出低谷,王者归来。
最近三代华为Mate系列合影
或者说,虽然耳畔纷纷扰扰,但华为并没有悲情,更没有刻意煽动的悲情。就算不论P系列机型,单单是从Mate40系列到Mate 60系列,都能展现出华为Mate机型在对应的时期里的最强大的能力。作为媒体的我们,需要用一种持续的正向的态度去解析Mate 60系列,包括它背后那些很有意义的事,如历代一样。
最近三代华为Mate系列合影
去年,咱编辑部主任老徐写了一篇评论《朋友,欢迎归队》,表达了对华为Mate 50系列的积极期待,也希望它能不负大众两年的等待。而今年华为发布Mate X3的时候,我们也以专题评论的形式,强调“重要的作品一次次证明了华为的‘正轨’越来越坚实”。
现在,华为Mate 60系列自信地、坦然地、毫无花架子地直面整个剧烈的竞争局面,以全新的真正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强悍算力平台、全新的鸿蒙4系统、全新的卫星通信能力突破为产品力核心,配合更坚固的防护能力和更优秀的影像表现,开启真正的新征程。
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说:“(本来45岁可以申请退休)我们没有申请退休,因为我们要在华为干到重返第一的那一天。”
总之,华为作为一个广泛意义上呈现“国人骄傲”的标识,已经承载了流年荣耀与负累艰辛。诚然,多少无法言说的纷纷扰扰并不能以语蔽之,但华为既然有木秀于林的才气,也就必然要有木秀于林的胸怀。况且,它的成绩是市场的客观反馈,惟实干,才是征途良驹。Mate 60系列接过华为Mate旗舰序列的旗帜,征程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更重要的是,上一次我们看到“麒麟芯片”这个词,还是在Mate 40系列的时候了。
璀璨,为对称之美与意境色彩之美
华为的机型,在外观设计上一直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美学语言,这件事我们不止一次地强调过,更何况面对的是其旗舰机型。所以,当Mate 60系列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叹一句:这一看就是华为的作品。
最近三代华为Mate系列合影
从大的格局来说,Mate 60系列与Mate 50系列在视觉灵感上是一致的,后者完整地传承了我们熟悉的中轴对称和环形摄像头的设计语言,前者则继续强调中轴对称设计理念,经典星环再现,彰显科技和未来之美。
具体来说,华为Mate 60系列采用突破性的“同心”设计,标志性“星环”不再局限于摄像头本身,而是从内向外迸发而出,合力突破固有的思维边界,扩张至后盖的腰部,留下了一道优雅的弧线,寓意突破新生。从弧线的两端向外延伸,可以在机身外构建出一个更大的、隐形的同心圆,象征着Mate系列探索突破的精神。同时,这条弧线也将华为Mate 60系列的后盖分成了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两个部分,既层次分明,又浑然天成。注意,这个“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反差交融,虽然并不是Mate 60系列独创,但细致刻画的功力,的确非同一般。
在配色方面,华为Mate 60系列汲取大地色卡灵感,标准版和Pro版都有“雅川青”“白沙银”“南糯紫”“雅丹黑”四种颜色,强调了以山河之美致敬奔腾不息的力量,这套配色体系从寓意上很符合Mate 60系列的调调,而且也的确能从视觉上展现我们祖国大好江山的壮阔,并不会藏得很隐晦。我们还记得Mate 50系列那套被华为大胆将自然环境色用于后盖的设计,其“昆仑破晓”“昆仑霞光”两种纯粹的素皮色彩,现在回想起来,表达情绪的直接程度就不如Mate 60系列。
基于“同心”设计理念,华为Mate 60系列的“雅川青”“白沙银”两个配色版本的后盖上半部分采用全新锦纤材质,而“南糯紫”“雅丹黑”则采用大家熟悉的素皮材质,它们都配合后盖下半部分的金属材质,实现了前文说的两种不同材质混搭效果,视觉观感层次分明,既协调统一,又相得益彰。尤其是业界首创的锦纤材质,采用超韧、超轻纤维材料,抗冲击能力提升5倍(相对于玻璃版本的Mate 50 Pro而言)。锦纤后盖具备玉石般的立体纹理和丰富层次感,并具有柔美的光感与细腻亲肤的触感,且无惧指纹沾染。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光泽表现随之变化,以多重光感细节诠释珍贵典雅。
同时,华为Mate 60系列的南糯紫、雅丹黑配色采用全新升级的素皮材质,并使用高强度的玻璃纤维基底后盖,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力与回弹性。这两个配色表面处理层均匀性和稳定性也有一定提升,更加耐磨。
至于Mate 60 Pro+,则是两款全新配色,即“宣白”和“砚黑”,同时配以“丹青弧”的腰线设计,以一笔浓墨重彩,彰显不同。尤其是“宣白”版本,整个后盖采用纳米级金属双染工艺,有着明确的浑然天成质感,对于它的目标客户而言,稳重和内敛,又富于格调,很精准。
耐用,毕竟华为深知高端用户的需求——耐用不是为了“传代”,但坚固是品质和面子。调研发现,行业内有一半以上的售后案例集中在屏幕修复。所以,上一代的Mate 50和Mate 50 Pro素皮版首发使用华为昆仑玻璃,强有力地保护屏幕。昆仑玻璃在Mate 60系列身上,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比如更加强韧。但我们这里先要介绍的关于“坚固品质”的话题,还不在昆仑玻璃,而是在“玄武机身”。
从官方的介绍来看,Mate 60系列全系采用更加精密的一体化金属机身,为机身内部的精密器件提供极致保护,使整机抗挤压能力提升10倍(相对于Mate 50 Pro而言),给我们带来满满安全感。在8月底,社交媒体上有些科技博主自费购入Mate 60 Pro进行高处跌落测试,最高从180厘米高度正面、背面、侧面跌落,均实现了“整机完好无损”的状态,仅仅留下细微的发丝纹。如果再考虑到覆盖材质的耐用性和第二代昆仑玻璃的保护性,基本上Mate 60系列不戴手机壳是完全无忧的。当然了,从消费者的角度,这大几千的手机配个手机壳还是符合心理安全感的,但只是华为给了我们不戴手机壳的自信,很好。
接着上一段。华为Mate 60系列全系搭载全新第二代昆仑玻璃,通过玻璃配方组成的迭代升级,组成强度更高的玻璃网络骨架,并将复合离子强化技术再升级,有效防止外屏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而变形或破裂,整机耐摔能力相对第一代昆仑玻璃提升1倍,轻松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手机意外跌落情况。一句话,比第一代昆仑玻璃更强,就够了。
从机身尺寸来看,Mate 60 Pro比前作Mate 50 Pro要大一些也重一些,但机身厚度却更薄。整体配置的截然不同,由芯片组件到周边配置延展开,还涵盖了散热、信号、屏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机身冗余所影响的现实数据,让一切都变成全新的指标。不过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相对于目前市场上各大品牌的旗舰机型(甚至绝大多数机型)74mm~76mm级别的机身宽度,Mate 60 Pro的79mm机身宽度的确属于“小胖”的范畴。这其中当然有华为的综合考虑,我们估计这样的宽度给予整机极大的空间冗余的布局灵活性,以便给新的处理器平台布置、新的卫星模块布局、新的传感器和天线走线等留足跨度。但现实的确让Mate 60 Pro的握持手感(尤其是单手操控便利性)变得很挑人,这还是不加手机壳的前提。相对来说,Mate 60的76mm宽度在主流范围。
对了,在尺寸和重量上,Pro版和Pro+版本是一模一样的(手机壳也可以通用),标准版的Mate 60因为屏幕小一些,所以整机尺寸也小一些,这符合一贯的识别风格。和华为Mate 50系列一样,Mate 60系列除了全系IP68机身防护标准之外,还最大支持6米抗水(Pro版本),能够从容应对雨天、泳池等多种复杂的使用场景。风雨无阻,任意驰骋。
屏幕与适配的技术论
最后要提到屏幕。设计美学,在全屏机型时代,是无法忽略屏幕的存在,这十多年皆是如此。之前,华为Mate 50系列选择的屏幕观感清晰通透,支持全局色彩管理,画质出众。配合1440 Hz PWM调光,能有效减少频闪,缓解眼部疲劳;不论是显示图片还是视频,视觉体验都更加流畅、舒适。这次华为给Mate 60系列准备的是全球首款等深四曲屏,屏幕四边曲度一致,圆润精致,握感舒适。柔和曲线勾勒边角,流线自然顺滑,如将水杯倒满,流体边缘满而不溢,汇聚成充满张力的完美微弧曲面,既有曲面屏的视觉观感,又有直面屏幕精准操控感,让手指在屏幕的每一个边缘划动更加舒适。
当然,在具体型号选择上,各款机型还是有所差别。标准版的Mate 60采用6.69英寸OLED,中单孔形态,2688×1216像素,支持1-120Hz LTPO,1440Hz高频PWM调光继续保留,整体参数与Mate 50区别不大,刷新率到120Hz,比前作提升明显。
Mate 60 Pro和Pro+则是6.82英寸OLED,2720×1260像素,支持1-120Hz LTPO,在尺寸和分辨率上都比Mate 50 Pro略有提升,而且它的色准非常优秀,峰值亮度也是主流旗舰水平,阳光下无忧。值得注意的是,这块屏幕的曲率非常小,但又的确不是直屏,相对于Mate 40 Pro的瀑布屏,区别很明显。
在Mate 60 Pro和Pro+的屏幕正上方中部,有三处开孔,除了前置摄像头,还有3D深感传感器(人脸识别)。为了让这种少见的三孔设计能够让更多人习惯,华为在系统里提供了一键开启类似灵动岛的设计,用整体黑色来连通三孔,但奇怪的是,华为对于大量的应用都做了顶部动态效果优化,但并没有让这些动态效果利用到“一键登岛”的区域,而是放置在屏幕左上角,这就有点感觉“浪费空间”。不知道华为后续的系统升级会不会对此改进。
光学指纹方面,还是我们熟悉的短焦光学模组。有3D人脸识别,有光学指纹,这已经是超过苹果旗舰的配置了,够了。
卫星通话,“捅破天的新技术”有了新解
去年Mate 50系列在正式发布的前两天,即2022年9月3日, 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短报文通信功能,称“年底部分手机或支持短报文通信功能”。当时有网友猜测, 支持短报文通信功能的手机可能是华为Mate 50系列。更早之前,余承东在预热视频中直言,Mate 50系列将带来通信技术的新突破,号称是向上捅破天的技术, 这项捅破天的技术应该就是“短报文通信功能”。而今年的Mate 60系列,因为“突然发售”的操作,各种预热都没有,其卫星通话的功能就完全无法被人提前预知了(标准版Mate 60不支持卫星通话)。无法提前预知,那么当大众拿到真机的时候,那种技术颠覆的震撼,就显得更加强烈了。
作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华为Mate 60 Pro甚至可以被称为“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普及化智能终端”,这个定义更准确。简单来说,就是在无地面网络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在天通卫星网络下接打电话。天通卫星业务的开通方式可咨询中国电信客服,也就是它的服务提供商是中国电信,建议我们的电话SIM卡是中国电信提供,这样才便于开通和计费(可以在中国电信APP自助申请开通:查询办理-天地翼卡200。)。在业务开通后,我们可以打开手机设置,选择“卫星网络”-“天通卫星网络”-点击“开启”(每次使用都需开启),并按照界面引导操作即可。之后,我们需要在户外场景,避免玻璃遮挡的情况下,确认朝南、180度范围内使用,并根据手机引导的指向,保持前方无遮挡物。
当手机成功连接到卫星网络后,可以通过拨打卫星电话号码来实现卫星通话。卫星通话一般用于没有基础通信设施、信号弱或紧急情况下使用,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卫星网络的费用和信号稳定性。
同时,Mate 60的标准版机型,依旧支持前代机型那样自由编辑卫星消息(北斗短报)。这卫星消息依旧可以携带我们所在的位置信息,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与外界时刻保持联络,出行多一份安心。
有很多读者问,为什么不能把卫星通话和北斗短报都做到一台机型上,这的确是目前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卫星通话是天通卫星网络,它和北斗短报,两个功能两套系统,也就是两颗不同通信芯片去实现。如果做到一起,手机的功耗控制很难协调,难度很大。所以,Mate 60 Pro虽然可以发送卫星短信,但那是通过天通卫星实现的,而非北斗。
各位是不是以为刚刚那句“难度很大”,华为就没招了?显然,华为最喜欢挑战这种高难度动作。于是,我们在Mate 60 Pro+上,看到了“天通卫星通话”和“北斗卫星消息”的合体。别问怎么实现的,也别问华为是怎么做到两套系统的协调,华为做到了,就行。目前,Mate 60 Pro+的北斗短报体验仅限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
所谓的“卫星消息”通信服务,去年我们就聊过。简单来说就是类似我们常见的手机“发短信”功能。这是一项双向功能,其中北斗卫星系统可以为接收终端发送相关讯息,通过授权服务的用户也能反向为北斗提供信息。一旦这项功能得到全面推广,在各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作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前代作品Mate 50系列的实用价值是巨大的,而如今Mate 60系列保持甚至强化了这套应用,也是必然。当我们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也能随时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发出求助,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带来时刻在线的安全感。
另外,基于网络技术的话题,这是华为的立身之本,我们还要多说几句。这次华为Mate 60系列采用电磁场分散技术,减少导体和介质的损耗,有效增强了信号强度。灵犀天线与灵犀AI算法强强联合,通信体验更出众,在高铁、地铁、电梯、车库等弱信号场景下实现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影像,是华为不断超越自我的力证
就像“打怪升级”,越高的段位,升级之途越艰辛。华为的旗舰机型,对于影像拍摄性能的追求由来已久,造诣深厚,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P系列和Mate系列的新生,都会在影像端被寄予特别高的期望。那种期望的结果就是,如果现实中的情形不够惊艳,会让人有更明显的失落。华为很清楚,所以它每次都用了很大的力气(利器)来塑造自己的“金身”。显然,华为这次继续用XMAGE来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并蓄力已久。
我们之前就详细聊过,华为影像XMAGE主要集中在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图像处理和其他领域,强调“从近到远都清晰”,浅显易懂,并不是用生涩的参数术语让用户发懵。这套光学系统以多项核心技术为代表,如多摄系统、超大底长焦、自由曲面镜头等;成像技术是光电转换的交叉点,包括RYYB超感光传感器、全像素八核对焦、10通道多光谱传感器、高光谱成像等。在Mate50系列之前,我们知道的也仅存于此,都是在纸面上的东西。随着去年Mate 50系列的发布,很多东西才真切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可以说,在成像前端和成像后期方面,XMAGE影像风格已经自成一派。它将科学与文化结合,以技术驱动艺术,为消费者提供 独特、非凡、美好的移动影像体验,在拍摄中呈现出真实感、沁润感、通透感和呼吸感。如今Mate 60系列在不断超越自我的道路上,“全焦段超清影像,纵览精彩”也少不了XMAGE的加持。
虽然每款机型的后置影像镜头配置不同,但这次华为Mate 60系列都拥有F1.4超大光圈主摄,配合软件算法,在提升拍照速度的同时,保证画面清晰,定格美好瞬间。无论是奔腾的骏马,嬉戏的孩童,还是打闹的宠物,都可以通过华为Mate 60系列稳稳抓拍,让我们都能随手捕捉美好瞬间,让精彩不留遗憾。
华为Mate 60系列拍摄样片
单从Mate 60 Pro的配置来说,它与之前Mate 50 RS的镜头组件看起来很接近。而人像算法全新升级,也是大众的真切需求。华为Mate 60系列超大光圈主摄配合精准的人像分割计算能力,带来渐进有层次的光学级虚化效果,虚实结合,过渡自然。
华为Mate 60系列拍摄样片
通过人像算法升级,在普通拍照模式下,也可实现明目、红唇、亮肤、秀发的拍摄效果。同时配合算法升级,在20人以内的多人合影中,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每一张脸庞都美丽、清晰,人人都是主角。
华为Mate 60系列拍摄样片
另外,宠物拍照神器,用Mate记录你的Mate,也是这次华为旗舰的重点拍摄玩法。宠物天性活泼,总是活蹦乱跳,很难保持静态。通过华为Mate 60系列的超强抓拍能力,可轻松定格宠物的每一个可爱瞬间,记录萌宠的陪伴时光。配合全新宠物拍摄算法,实现眼光锐、鼻头润、毛发准的拍照效果,媲美专业宠物写真。比如,Mate 60 Pro搭载长焦微距镜头,让我们在不惊扰宠物的情况下即可轻松完成摄影,日常生活中的宠物特写都能被清晰记录,堪称“宠物神器”。
华为Mate 60系列拍摄样片
而且,Mate 60 Pro的长焦微距功能,可进可远。远能捕捉到月亮(这是华为旗舰善于干的事),近能捕捉微观事物,带我们细观蔬菜水果的纹理细节、衣物材质、微雕的细节,用一颗摄像头实现从远距到微距的清晰成像,给我们更大的创作空间,带来全方位的极致摄影体验。
从实际拍摄的成片来看,Mate 60 Pro的长焦微距能力与目前市场上的几款同价位影像旗舰表现相当,也可以说实现了同样的高水准,“符合大众期望”。我们认为,Mate 60 Pro的影像能力,整体上弱于P60 Pro,但强过这几年的其他华为旗舰机型。
至于Mate 60 Pro+,在影像配置上当然超过了Pro版,也可以说,两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影像配置上。Mate 60 Pro+的全焦段超清影像组件,搭载超聚光主摄,物理光圈十档可调,配合超微距长焦摄像头和超广角摄像头,做到面面俱到。4800万像素超聚光OIS+4000万像素超广角+4800万像素超微距长焦OIS的组合,让Pro+的主摄和超广角都明显区别于Pro版(5000万像素超光变OIS+1200万像素超广角+4800万像素超微距长焦OIS),无论是质感人像还是抓拍和微距景观,都有更上一层楼的表现。
核心进化,插上鸿蒙的新翅膀
我们都知道,Mate 50系列是正式搭载HarmonyOS 3系统的机型首作,前面也陆续提到了很多HarmonyOS 3的特性加持魅力。而Mate 60系列则是正式搭载HarmonyOS 4系统的机型首作,受到的关注异曲同工。关于HarmonyOS 4系统,我们在一个月前已经做了专题报道,这里只是简单聊几句。
首先,隔空操控,效率翻倍。HarmonyOS 4系统的AI隔空操控带来了更丰富的操控体验,支持连续滑动,滑动效率提升1倍,无需触控屏幕,挥手即可刷视频、看网页。其次,智感支付(智感支付仅支持通过华为实验室测试匹配的扫码盒),一扫即付,其智感支付全新升级,支持更多扫码设备,识别速度更快,无需打开APP和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享受便捷的移动支付体验。
另外,在熄屏状态下的手机,可以准确地Get到我们的每一个眼神,只要目光注视,屏幕就会亮起来,或者动态显示GIF格式的个性动图(另一方面,亮屏状态下,Mate 60的HarmonyOS 4系统还能实时感知我们眼神,时时懂我们不熄屏)。
在信息安全方面,则一直是HarmonyOS的重要竞争力。Mate 60系列能够智能识别人脸,仅机主查看手机时,消息详情才显示,若检测到多人或非机主注视手机时,则自动把消息详情隐藏,保护我们的隐私。
对了,基于HarmonyOS 4系统,Mate 60系列带来了全新的“随动表情”,你动他也动,默契陪伴,心领神会。内含“香肠嘴”“太空人”“吾皇猫”等在内的多款个性选择,更加灵动有趣、年轻活泼。智能助手“小艺”的智能化程度和学习能力也大幅度提升。
一千多天之后,麒麟复活!
在十几天前的8月29日中午12点08分,在没有预热,没有通知,没有宣发的情况下,华为Mate 60 Pro首先开始预售。无论是不是华为的粉丝或者用户,这一刻很多人的话题都是谈论它。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知道,这一天这一刻,真正的意义在于:距离上一款名正言顺搭载麒麟芯片的旗舰,已经1079天,如今麒麟复活了。若是把这个有意义的时间的间隔再拉长一点,从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制裁到2023年8月29日Mate 60 Pro大方示人,1566天的涅槃,再次证明了中国人的“越难越不屈”。
我们曾经感叹,三年前华为Mate 40系列全系搭载了麒麟9000芯片(华为Mate40标准版则为麒麟9000E芯片),那样的时光,还是很美好的,“但人总不能活在过去,况且如今这态势,未来依旧可期”。如今,这可期的未来,成为了现实,很争气。按照央视的报道,这颗装配在Mate 60和Mate 60 Pro上的麒麟9000s芯片,是7nm制程,各方面都实现了“冲破束缚”的味道。而在实际使用中,有人评价最新的麒麟9000s是“骁龙870的跑分成绩,骁龙8+的游戏体验,A16的软件应用体验”,对于这个主观评价,我们基本上是赞同的。
而且,由于麒麟旗舰芯片的回归,很多麒麟芯片的优势体验也都回归了。比如,强大的高码率4K视频的解码能力、锁帧体验方面非常优秀(很多APP都能体验满载120Hz的乐趣)。
对了,智慧体验也同样回归。比如上个章节提到的智慧亮屏(判定主人的眼睛位置,来自动开启屏幕的息屏显示,保证便利的同时也能节约电能)、比如上个章节提到的隐私保护功能(设置好3D人脸识别后,社交软件的弹窗会自动判定注视手机的有没有非机主,如果有非机主,聊天内容弹窗等会自动隐藏,这个功能的识别率非常高)、比如上个章节提到的智慧扫码模式(只要手机背面的场景有二维码,屏幕就会出现扫码的弹窗,让我们更快地选择是否需要扫码)……
有意思的是,这次华为非常大气地给Mate 60系列的主力版本机型都配置了12GB RAM,要知道这个容量配合HarmonyOS 4系统的出色后台管理能力,非常让人惊喜。从多开后台和大型APP二级页面反复开启的测试中发现,Mate 60系列的这个12GB RAM,能媲美友商安卓机型18GB甚至最新24GB运存的效果,胜出常见的16GB配置更是不在话下。所以,Mate 60 Pro+的16GB RAM,怎么聊……
需要注意的是,苹果、谷歌、华为都告诉我们,软硬结合才是硬道理,软件和底层匹配可能无法弥补硬件层面上暂时的差距,但软件调校的优势可以让相同硬件底层的使用流畅度更好。
在游戏方面,自研的GPU因为非常新,所以很多游戏的适配方面都有多多少少的问题,但这个明显可以用时间去解决,而且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不过,Mate 60 Pro+的方舟引擎,倒是出力不少,它包括方舟多媒体引擎,可以“万张图片,瞬时加载”;包括方舟图形引擎,畅爽游戏体验;包括方舟调度引擎,应用快启,顺畅丝滑。
电池方面的技术,华为也一直有自己独步江湖的本事。之前Mate 50系列除了在容量上全面超越前代作品对应机型之外,已经有了“血战到底”的秘笈,一年之后的Mate 60系列,更是与时俱进地提升。
具体来说,Mate 60的4750mAh已经超过了Mate 50的4460mAh电池容量,66W有线+50W无线的快充方案是必然保留的,毕竟Mate产品序列的身份,无线充电不能舍弃。而Mate 60 Pro以上的版本,则是5000mAh,搭配88W华为有线超级快充(长按充电时的图标,可以开启Turbo充电模式)和50W华为无线超级快充,还支持20W无线反向充电,这些指标都全面超越了前代Mate的对应版本机型,也是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结果。实测原厂充电器在20分钟左右可以充到80%,而无线充电时20分钟可以充到近50%。
在发热控制方面,麒麟9000s在Mate 60 Pro上的综合表现,一句话总结,手感温度和日常操控的峰值温度,要优于麒麟9000平台的P50 Pro和第一代骁龙8+的P60 Pro。而且Mate 60 Pro非常聪明地把超大面积的均热板放在屏幕一面,这让我们握持的直接热量感觉要低很多。包括我们在内,综合多个媒体和自媒体的数据,在同样的满负荷时长测试下,Mate 60 Pro的温度最高状态要略微高于Mate 30 Pro(在零点几摄氏度之内),稍高于Mate 40 Pro(一点几摄氏度的范围内),比Mate 50 Pro的温度要低六七摄氏度。
细节,有惊喜有遗憾
华为这次给Mate 60 Pro准备的线性马达是瑞声9595马达,它的性能和尺寸符合这个价位旗舰,之前的Mate 40 Pro也是用的这颗马达。但前者似乎调校优化没有做得很极致,体验感不如后者,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整体弹簧感比较明显,紧凑感不足。不知道这能不能通过后期系统升级实现进一步优化调校。
另外,在拍摄方面还有一个小问题。Mate 60 Pro这次把超广角镜头放置在后置镜头环最下方,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在竖握手机进行广角拍摄时,那颗13mm广角的镜头可能会把我们的食指拍进去,各位可以在线下实体店体验一下就明白这个镜头布局的意思了。
EF点评:
与开篇不同,我们在聊过整个Mate 60系列的故事之后,对于“猿声不阻轻舟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重新开始踏上征程的华为,对友商不是危机,而是另一种不屈激励和共同奋进的传达,至于聒噪的“猿猴”,只在大洋彼岸而已。
三年前我们在关于华为Mate 40系列的专题结尾写道: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华为不缺坚持的人,那么他们胸有百万兵,“华有可为”就真可为。此篇作罢,再回想三年前的Mate 40系列,似乎就在昨天。我们记忆犹新的“宫灯八角窗”和“人月两团圆”的设计元素,当时应着华为Mate 40系列“也许是短期内华为高端机型收官之作”的现实,历历在目。我们说,Mate 40系列“应该要用中国式的哲学思维去给它画一个顿号(当然不是句号)”;我们说,Mate 50系列“大众要用中国式的情感思维去给它又画一个顿号,以寓接下来更多的精彩”;如今,Mate 60系列来了,以一种预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方式,以新一代旗舰的身份,为华为接下来的新征途画上一道深刻的破折号。
华为说,华为Mate系列因创新而生,始终以领先科技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新高度,从而成为高端旗舰手机的代名词。所以,这次华为Mate 60系列持续引领行业创新,是史上最强大的Mate手机。但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很多入手Mate 60系列的人,根本没关心这些耳熟能详的连篇话术,因为最真的诚意对得起最高的期望,就够了。
抛开种种情感因素不谈,单论体验和配置,尤其是系统整体表现,对于Mate 50系列和P60系列之前的P系列机型用户,Mate 60系列是值得换的。其中,Mate 60 Pro+有点类似于P60 Art在P60系列里的感觉,侧重影像体验。另外,华为的旗舰,当然不会参与所谓价格战,华为自己的定价策略始终有着它的理由,世人的追捧也事出有因。
其实,在考虑这样一篇有些随笔味道的评测稿的主题时,有编辑提到可以用苏轼《赠刘景文》里那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我说不妥。即便是三年前,用这个主题都不妥。华为,自始都有傲气和坚守,但从未“菊残”。这几年,华为的“生存智慧”从防守型策略渐渐回归攻守兼备的气势,在终端市场总有更多想要表达的东西,超脱于产品本身。总之,猿声不阻轻舟快,华为自Mate 60系列始,要重新站在顶峰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