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 67 篇文章,被 6 人关注,获得了 9 个喜欢

这次真的不一样

vivo X200 Ultra开启手机影像的再次转职

文/ 徐林
前言 自上周一晚vivo X200 Ultra(以下简称X200U)发布之后,几家国产安卓大厂的影像超旗舰的2025年度作品悉数呈现完毕。这几天看到大家在网上把几款Ultra比来比去,我自然也是心痒想说上几句,只可惜出差日程太过磨人,这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 X200U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源自2023年11月13日vivo X100系列发布会后的专访环节,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谈及蓝厂Ultra产品的规划时有句话我印象深刻:“未来我们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现在可以肯定:X200U就是那件不一样的东西。

 

 

“V单”并非夸张说法

 

 

早在X200U发布之前两个多月,我就参与过vivo内部一个小讨论:相机界面焦段标识到底用大家司空见惯的“倍率”还是直接用“等效焦距”。当时我的个人意见是:2024年年底vivo会客厅vivo COO 胡柏山胡总说过:“Ultra机型首先面对的就是创作型或专业型用户”。这类用户本身就有足够的影像基础,也对焦段有自己的认知,因此无论哪种标识,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但我建议直接用“等效焦距”,这样应该更合他们的习惯。

 

 

时间又过了一个月,我终于见到了X200U PVT阶段的样子。相机界面确实和我当初的建议差不多,但见到机身背后的Deco高度,却着实吃了一惊,突起之高见所未见。面对我的疑问,vivo工程师嘿嘿一笑:我们就是想让X200U一眼看上去显得与众不同。本来我对这个“解释”不太在意,觉得是他们的托词,直到扣上影像套装的壳子我才不得不承认:Deco的火山口是真的可以做,但这帮做产品的人就是倔强。

 

 

Deco高高突起的“罪魁祸首”,就是那枚原生的1/1.28英寸底,等效35mm焦距,光圈值达到f/1.69的LYT818人文纪实主摄,它的垂直高度实在是太高了。在vivo X100 Ultra和vivo X200 Pro上表现已经非常出色的等效85mm蔡司2亿像素APO长焦,在X200U上升级为等效85mm蔡司2亿像素APO长焦II,光圈从之前的f/2.67进一步放大到“丧心病狂”的f/2.27。尽管这枚模组的变化主要在宽度上,但它却是三枚模组中最“胖”的那位。

 

 

无论是预热阶段,还是产品发布之后的拆机,看到这两枚模组的模样,就能想象到蓝厂工程师在研发X200U过程中上头的样子。但这还不是全部,X200U那枚采用超广主摄同等规格LYT818传感器的超广模组则又是一件稀罕事——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超广角模组一直都不太被待见,往下看,越来越多的主流机型甚至选择弃之不用,往上看,就算是很多旗舰对它的态度也是堪堪,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给超级微距功能提供一个好看的数字罢了。

 

 

但在X200U上,超广角被前所未有地认真对待了起来——不仅是传感器规格,它也头一次有了“蔡司”二字加持。在我眼中,这枚高规格的超广角模组恰恰是最正常的一位,无他,2024年西宁FIRST青年影展上,vivo影像副总裁于猛就已经预告将在下一代Ultra机型向iPhone独步天下的视频功能叫板,这枚14mm超广镜头,便是vivo的解题之道。

 

 

众所周知,手机镜头的2°左右的OIS(光学稳定)防抖能力绝大多数时候是用来应对静像拍摄的,如果没有稳定器加持,手持视频录制在多数情况下都更依赖EIS(电子稳定),简单说就是裁切。由于X200U的广角主摄是原生35mm,EIS裁切下来视野范围几乎接近50mm,实用性大打折扣,此时,14mm超广EIS裁切之后2Xmm的视野用起来当然更顺手

 

 

所以,一个“奇观”在X200U这台影像手机上出现了:它有三个主摄,14mm超广模组是定义中的视频主摄,35mm广角模组是拍照主摄,还有一枚85mm蔡司2亿像素长焦主摄。同时,通过ISZ(In Sensor Zoom)功能,这三枚主摄能共同作用,提供14mm、28mm、35mm、50mm、70mm、85mm、135mm、170mm、200mm、230mm共计10个保证画质的等效焦距锚点——要是你有传统相机的使用经验,“大三元”三个字是不是会脱口而出?

 

 

这不是玩笑话。本来X200U的预热阶段,看到“V单”这个称号我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拿着这台机器出差两周,发布会车展一圈拍下来,感觉是越来越称手。单反时代末期,尼康D4s+24-70mm f/2.8是最初的组合,随后入了一枚16-35mm f/2.8的胶片老头弥补超广不足,觉得背着太沉卖了24-70mm,入了一支28-300mm f/3.5-5.6的10.7倍大变焦镜头,跑会干活相当顺手。后来转向轻巧的M4/3系统后,我的镜头组合是12-40mm+40-150mm,等效算下来又是24-300mm。

 

 

没错,对于我这样曾经用相机拍会拍新闻照的人来说,X200U越用越顺手。这种顺手不仅仅来自焦段覆盖,还来自这些焦段覆盖下,这货都能给到我非常有信心的成像水准。只是别扭还是少不了,主要是来自那35mm主摄,每次启动相机,都是这个焦距板正的视野,而我因为能力所限,恰恰不习惯的就是35mm,广一点的28mm或是50mm我都用得有感得多,因此都得再点两次超广进入熟悉的28mm,希望蓝厂后续给个固定启动焦距的功能吧。

 

 

分析完这一圈可以发现,vivo自一开始定义X200U这款影像超旗舰,就是奔着“生产力”这个目标去的,才让它出现了如此多罕见的让人有些匪夷所思的设定。倒也不奇怪,去年年底vivo X200 Pro发布的时候我就说了,在影像能力上它其实就是vivo X100 Ultra的处理器升级版,用它去对位友商一干Pro旗舰颇有降维的感觉。随后其销量和口碑也证明确实如此,也很好地缓解了vivo X200标准版略有些尴尬的表现。在这样的前提下,vivo才真正腾出手来,打造这台出乎意料的X200U。

 

专业上得厅堂,场景下得厨房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三家Ultra谁强谁弱?也许去年这个时候还真有得比,但到了今年,三款影像超旗舰感觉怎么都打不起来。在我的标准中,小米15 Ultra依托与徕卡的合作,拥有目前最吸引人的成像风格,一眼“德味儿”,耐看好看;全新软硬件架构驱动下的OPPO Find X8 Ulltra在全场景人像的表现上打得更透,再加上最强的LivePhoto和水印玩法,它应该是目前最适合普通消费者的超旗舰,更重要的是,哈苏模式越来越好用;X200U因为有vivo X200 Pro的开路,其思考的除了满足特定人群的创作用途之外,自然就是如何能让更多普通消费者来接受其专业的设定。

 

 

不要以为这是暴论,在X200U发布之前的内部沟通会上,一干专业用户仅是因为这款产品的焦段设计就吵得不可开交,谁又保证放到普通人面前不会引起困惑呢?这也充分说明“思想钢印”这玩意儿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巧了,vivo影像团队也有同样的困惑。vivo X系列做到现在,其影像系统已经积累了太多太多的功能,已经多到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呈现了。比如那个悄咪咪存在的街拍模式,比如美食模式的“来去之间”,比如风光与夜景模式的整合,比如视频录制中Log和杜比模式的权衡……

 

 

我觉得甚至可以把X200U的影像功能比作一个五金店——对,就是前段时间微博上那个挺火的视频。每次沟通会问起vivo影像团队某某功能有无时,他们总是会上演一出“老有记”。真的都有,但确实藏得太深或是并不直观,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1~2年时间里,整个vivo影像和软工团队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不过,这是战未来,那现在呢?vivo给出的答案就是演唱会,这应该是X200U这台专业“V单”最能触动普通消费者的场景了

 

 

单看手机本体,自vivo X100 Pro/Ultra、vivo X200 Pro三款机型之后,“演唱会神器”已经深入人心,别的不说,光是各大演唱会门口,租赁平台推出的手机租借业务就足以说明蓝厂在这个领域上的成就,是的,我觉得足可以用成就来形容,要知道,以前拍演唱会我用28-300mm镜头都不够,现在相机已经无法入场,但手机可以。额外加几十块钱就能将爱豆拉到眼前,无论是实用性还是用户心智的影响都是实实在在的。

 

更不讲武德的是,这次vivo还给X200U推出了一个2.35倍的增距套装,“彻底杀死长焦比赛”几乎成为共识。关于效果,还是那句话:不需要担心,在这里我想聊聊的是这件事可能对vivo影像战略带来的影响。

 

首先,这枚增倍镜是带有蔡司小蓝标的,且作为外挂镜头,增倍镜、镜头接圈和长焦模组之间的协同工作流畅和光学素质保证是重要前提,可怕的是,这次蓝蓝合作的结果相当不错;其次,考虑到蓝厂对Ultra类产品的“生产力工具”定义,未来双方推出镜头群并非空想。一旦推进,“Shot by vivo”的专业作品带来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反正我听说租赁平台已经采购了不少增倍镜和X200U,这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写在最后

 

平心而论,对于有创作干活儿需求的用户,我是强烈推荐X200U作为工作用机的——就算我不说这话,他们也应该会主动选择;对于普通消费者,我的建议相对保守,如果你没有比较多的传统相机使用概念,想要熟练掌控X200U会有一定难度,相比之下vivo X200 Pro或vivo X200s上手会更加轻松顺利,但如果你喜欢挑战一把,那么最后的结果当然不会让你失望。总之,X200U是一台不错的安卓旗舰,但同时它还是一台很不一样的“V单”。

 

登录注册 后评论。
n
Copyright © 2016 vantk.com 远望资讯 版权声明. 经营许可证:渝B2-20030004-10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