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VR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015年VR起步,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旋即在年尾引发“寒冬争议”。研究机构Canalys近期发布报告,2017年一季度,美国消费者贡献了全球VR市场40%的销售额,日本上升到第二位,达到14%,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下降到11%,退居第三位。Canalys认为,中国消费者似乎对VR无动于衷,用户也不愿意为包括VR在内的内容付费。这多少反映了现实,一大波企业奔着眼镜、头盔等硬件而去,抢着做平台、做入口,但内容的稀缺掣肘了VR产业的良性循环。VR追求的是沉浸式和场景 化体验,但时下用户的参与感太过薄弱,只充当观众的用户量级显然无法支撑VR的全民热情。 如同所有的新兴科技领域一样,VR成长的方向并没有问题,但拔苗助长式的成长却在短时间内透支了整个VR领域的成长动力。事实上,足以颠覆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VR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巨大资源的投入和时间的沉淀,而无论哪一个方面成长的背后,都是无数金钱和资本的推动。缺乏场景化的VR的确面临寒冬,但在巨头的带领下,只要具备足够的时间,其未来市场还是相当美好的。
-
网友买了个扫地机器人,仿佛买了个人工智障!这样的段子不时出现在网络上,博取大家开心一笑的同时,也反映了扫地机器人当前尴尬的现状。作为崛起非常迅速的智能设备,打中市场刚需的扫地机器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市场的宠儿,一度有家庭标配设备的口号出现,可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各种奇葩问题的出现,又让不少潜在消费者迟疑,究竟是买入还是观望?扫地机器人选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人们担心被AI和机器人替代的同时,也渴望着能解放自己的双手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正好满足了消费者潜意识的需求。对优质生活的追求让人们发明并选择了众多自动化设备加入生活,而懒人经济正渐渐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